袁梦凑到何瑛身旁,细声问道:“何姐姐,回到家乡先找谁去?”何瑛轻叹一声:“当然去找父母。他们就我这么一个女儿,指不定怎么担心呢,别再有个好歹。”袁梦调皮,又问:“不找你那位白兄?”何瑛没有怪她,爱怜的将她搂在怀里,说道:“总比客死他乡的好。你呢,找你父母去?”袁梦嘟囔一句:“他们将我托付给师父,才不管我呢。倒是师父,我丢了这么多天,不急才怪。”见有人疼她,何瑛替她高兴,却不再言语,二人偎依在一起,慢慢的睡了过去。
许是太过疲劳或相对舒坦,又少了契丹恶吏的折磨,汉子们整整昏睡了一个长夜,就连看轮流守马匹的人也半依着树干耷拉着脑袋,难说梦里游到哪里去了。醒来时已是晨光耀眼,柴堆里火尽灰冷,半山腰飘着一层薄薄的白雾,如烟如纱。一人机伶一下打个寒战,坐起来见马匹还在,四周并无异样,忙推醒身边的人:“快醒醒,赶路要紧。”
叫声惊醒多人,尚伯年半睁睡眼,忽然意识到:“尚未脱离险境,怎可酣睡若此?”忙叫醒大家:“都别睡了,赶紧起来!”余下的均止住鼾声,慌忙起身。有的还以为发生怎样的事,迷迷糊糊的操刀握剑四处观看。
醒来太晚已误了不少的行程,来不及吃喝,尚伯年喊了一句:“未离契丹国土不可耽搁太久,赶紧上马!”没人推举他来主事,但因他近日来事事都想到前头,又处处维护众人,便自然而然的被奉为首领。
众人也不怠慢,歇息了一夜恢复了体力也有了精神,身手颇为利落,不消片刻的功夫纷纷扬鞭上路。
约莫着又前行数里,正想着早日离开契丹国土,经过一个路口的时候,却见岔道上跑过两匹马来,马背上各坐一人,众人多数不识毫不在意,何瑛却认得清楚,正是毛铮和整日里陪着他坏事做绝的三角眼。
原来奚人谋反,毛铮见契丹人少多半不能取胜,不想白白的为他们殉葬,老早便溜出了饶州。可别的地方无人相识,想想还是往南,终归路途熟些,大不了再回南国仍不愁生路。不曾想在山里乱转之时碰上了何瑛一伙。
何瑛如见瘟神一般,心中一凛,骂道:“死了也就算了,如何阴魂不散?”
众人正在逃命,一听“死”字当即一惊,傅亮问道:“你说什么?”
何瑛一指毛铮二人,愤恨道:“便是这二人害得我被掠饶州,当真该死。”这倒是实情,众人感激何瑛恩情,能不愤慨?纷纷对二人怒目而视。袁梦倒是痛快,嚷了一句:“我去杀了他们。”拨马便朝岔道奔去,汉子们也有三五人欲替何瑛不平,一起跟了过去。
毛铮也认出了何瑛,先是惊奇,见袁梦带人奔来知道大事不妙,未等几人靠近忙回马疾走。惹得袁梦起了性子,一边怒骂一边急追,凶狠的样子非要把毛铮的头颅砍下来不可。
何瑛与毛铮有不解之仇,当然盼他吃些苦头,见袁梦追去担心她有所闪失,也催马跟来,身后的几位汉子也不甘落后,一股脑的涌上岔道。
可毛铮的坐骑也是脚力不凡,怎能轻易让他们追上?追了片刻却是越追越远,眼看鞭长莫及,何瑛突然间想了起来:“逃生的路上怎能耽搁时间?又不知毛铮有无兵马,别再是上了他们的圈套,去自投罗网。”忙唤道:“袁梦,赶路要紧,不可穷追!”
众汉子幡然醒悟,纷纷勒马,紧跟在袁梦身边的汉子也嚷道:“袁梦,担心中了埋伏,赶紧离开这里。”袁梦怒气未消,停下马来问道:“这恶棍罪恶滔天,就这样放过他不成?”汉子答道:“荒山野岭,冷不丁见到两个人,能知他们没有诡计?大仇来日再报不迟,我们尚在险途,还是赶紧回到南国要紧。”
袁梦倒也听话,绷着嫩脸气囊囊的说了一句:“算他命大,大不了再让他多活几天。”众人这才放下心来,吆喝着重归大路向前奔去。
待众人拐过山脚,没了踪影,毛铮和三角眼又从岔道上返了回来,站在路口朝众人远去的方向望了又望,狞笑一声,一个邪恶的念头在脑海里闪现出来。侧脸见路旁有一棵碗口粗的松树,翻身下马,健步来到近旁,抽剑砍了一段六尺有余的断木,弯腰抱到路口前方,用力向下一砸,顿时砸进尺许。
三角眼看不出有何名堂,便问:“您费这般力气要做什么?”
毛铮暗笑不语,挥剑用力一劈,断木被他齐整整的劈成两半,断面甚是光滑。却见毛铮长剑挥舞,龙蛇般在一块断面上深深浅浅的刻了起来。三角眼只见木霄乱飞,却辨不出是何图案,凝眉问道:“乱七八糟的,什么东西?”
毛铮一愣,回头反问:“你看不出来?”后退十余步,站在三角眼身旁,眯缝眼睛端详了片刻,头一歪,说了一句:“是难辨认,要涂些颜色才行。”前后左右寻了一遍,没见可以染色的东西,灵机一动,猫腰搂起一堆黄土,解开衣带又在土堆上撒了泡黄尿,拾起一根木棍和成稀泥,拿起一块又薄又轻的石板把稀泥端到刻完的半面断木旁,捏着鼻子涂了起来。反复几次,断木上立刻呈现出一行字来,白底黑字,格外醒目。三角眼才看清楚,上面赫然写着“贺林牙南逃处”。
三角眼至此才懂,嬉笑道:“你在做标记?”
毛铮得意一笑:“契丹人知道她要逃回南国,必然派人追赶。这三岔路口若不做上标记,如何知道她去了哪里?”三角眼讥讽道:“这种阴损的招数,也只有你才想得出来。”
毛铮不以为耻,拍了两下手,嚷了一句:“走,跟上他们,看他们去了哪里?”
不见了毛铮的身影,何瑛以为已经甩下了他们放下心来,一行人沿着山路走走停停又过了三天三夜,幸好一路还算安宁,不见恶人拦路也鲜遇野兽,一两头的野猪、野鹿虽可当做美味,但急于赶路也只好忍住口馋,不去奢想。即便偶遇霜寒,找一处断崖、深壑燃几堆火暖和一阵子,倒也熬得过去。且越往南走越靠近故土,心绪赫然开朗。
这日清晨,尚伯年拿起地图细看了一阵子,说道:“按照图上所示,在向前几十里便到了奚人住地,过了滦河仅二日的路程便能看见长城。那里虽已属契丹国,毕竟是汉人故地,好办得多。”
众人来了精神,不用催促自顾赶路。马蹄一路扬尘,只听“得得”声起。转过几道山梁,出了山口又见一片草原,大路像一条黄带蛇形蜿蜒向前陈铺开去。日近中天,人已经有些倦怠,骏马也是白气升腾,不远处,几名牧民赶着白云一样的羊群正下小丘,看着这群纵马飞奔的汉子无不惊奇。
尚伯年喊道:“前面应是奚人部落,赶了一上午的路,在这歇歇脚力。”
一人附和道:“正好余粮不多,要弄些吃的才能上路。”
傅亮经他提醒,立刻恍然:“这事要紧,我们去讨要一些便是。”
尚伯年又道:“我们就这样过去怕会吓到他们。待会儿见到人家都要下马步行,他们见我们没有恶意,没准会帮助我们。”
又行了数里,却见几座毡帐如晨星般稀疏兀立,不是人口集中的小镇,任意选中一块地方便可安家,也省得比邻太近牛羊掺群。
众人大老远的便弃马徒步,来到一个毡帐前,傅亮抢先一步朝一个坐在土堆上的一位老者施礼道:“这位老爹,我们是来此经商的买卖人,正要南归,走到这里食物用尽,可有残羹剩饭施舍我们一顿?也好填饱肚子赶紧上路。”
早想告别牛马不如的生活,怎肯自称“奴隶”?且他们先前见过逃跑的奴隶轻易被抓,才知道在契丹国谁也不敢窝藏和帮助逃亡的奴隶,不知道被人弄清他们的身份后做何想法,便隐住不说谎称商人。
老者答话倒也爽快,一指满是荒草灌木的山坡,说道:“那里常有兔子出没,每隔三五日便有人抓到几只,容易得很。”傅亮一愣,心道:“我讨要食物他却让我去抓兔子,那要费多少功夫?且三两只又哪里够用?明明是吝啬不肯施舍。”神色尴尬,刚要继续讨要,却听毡帐里一声笑语:“老人家耳背,客官莫要听他打岔,错会了意思。我这倒有一些糕饼,客官尽管拿去路上充饥。”门帘一挑,从里面走出一个妇人来,三十左右的年纪,模样倒也周正,拎着一个半袋子不满的布口袋,里面装的应是糕饼。
原来老者耳背,把“肚子”听成了“兔子”,讨饭碰到一个聋子,真是倒了几辈子霉运,但见妇人肯给,一丝的不快早已化为无有,忙道:“大姐菩萨心肠,真是感激不尽,兄弟就此谢过!”刚要伸手去接,哪知妇人一见这么多人,立马一愣,言道:“只有这些哪里能够?客官还是到别处多找一些才行。”
听话语也是小气的很,傅亮忙道:“别处也不会很多,我们只有多凑几家积少成多,方能够用,还望大姐慷慨,解弟兄们一时之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