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黄三赖又来找你了。”mèi mèi吕建军跑进吕建国的房间,冲着躺在床上睡觉的哥哥喊道。
“别那么大声,我听得到。”吕建国起身和mèi mèi说着话走到院子里。
“吕哥,你总算回来了,这些天我一直在找你,可总是见不到你。”黄三赖是豫省人,三十多了,还是个单身汉,平时靠捡点废品维持生计,虽然年龄比吕建国大不少,但一样随着大家喊吕哥。
“老黄,找我什么事?”吕建国笑着问。
“也没什么事,主要是来感谢吕哥。”黄三赖放下手中的编织袋:“我下田抓了点鳝鱼和青蛙。”
“行,我收下了。下次搞不清楚的事一定先问问我。”吕建国没矫情,爽快地收下了。
“一定一定,”黄三赖忙不迭地点头:“吕哥你忙着,我先走了。”
吕建国找来水盆将鳝鱼倒了进去,挑出几条个大的分成两份找袋子装好后对mèi mèi说:“建军,你把鳝鱼给大伯和永鹏哥送去。青蛙太少没法送,干脆我们自己吃。”
“跑腿可以,但你得亲自下厨做给我吃。”吕建军开出了条件。
“行,快去快回。顺便带瓶酱油回来。”吕建国点头答应。
“好。”吕建军拎着鳝鱼跑了出去,一出门就碰见同学赵小玉端着个大盘子走了过来。
“建军,听说你哥回来了?”赵小玉拦住吕建军问道。
“嗯,在家呢,小玉你来干嘛?”吕建军好奇地问,赵小玉和吕建军是同学,又住同一个村很是要好。
“我妈让我送饺子来了。”赵小玉笑着说。
“那我得尝尝,”吕建军高兴地说:“我手腥,你喂我吧。”
“行,张嘴。”赵小玉揭开扣着的碗,夹起一个饺子送入吕建军的口中。
“嗯,真是好吃。”吕建军直点头:“再来一个。”
一连吃了好几个饺吕建军才停了下来,满足地叹了口气:“小玉,你妈做的饺子就是好吃,你给我哥送去吧,晚饭在就在我家吃,今天我哥亲自下厨,有好吃的。我现在有事,一会就回来,你可一定要等着我啊。”
“行,我等你。”赵小玉开心的答应。
吕建军匆匆赶了回来,见赵小玉正在院子里闲坐着。
“小玉我哥呢?”吕建军问道。
“在厨房里忙呢?我想帮忙,他硬是不让。”赵小玉无奈地说。
“没事,我哥做事的时候不喜欢别人帮忙,我们等着吃现成的就好。”吕建军不以为意地说:“走,到我房间去,我给你看件好东西。”
“建军,酱油带回来没有?”厨房里传来吕建国的声音。
“哎呀,我给忘了,”吕建军一缩头冲厨房喊:“哥,我这就去买。”拉着赵小玉笑着跑了出去。
烧鳝段、炒青蛙、回锅肉、鱼头炖豆腐、番茄炒蛋,蒜蓉小白菜,凉拌黄瓜、卤豆干、水煮花生米,再加上一大盘饺子,后世平常的菜肴在1990年却算是大餐了。吕建军和赵小玉啃着蛙腿吃得满口流油,吕守仁和吕大林嚼着花生米,喝着小酒,吃得悠哉游哉。只有李巧枝默默吃完饭,起身抱起大木盆走到水井旁洗起衣裳。这一大家子人,地里家里可有得忙。
“建国哥,你真不打算复读啦?”赵小玉小声地问。
“不读了,我还真不是读书的料。”吕建国笑着说,爷爷和父亲都默不做声,母亲的动作的停顿了一下、又继续搓洗着衣服。
“我现在这样也挺好,”吕建国对赵小玉说:“吃完饭我们一起走,我找你妈商量点事。”
“找赵姨商量什么事?”吕建军抢着问。
“和赵姨合伙卖饺子。”吕建国说了自己的打算。
“赵姨做的水饺当然好吃,可真能赚钱么?”吕建军有些怀疑。
“能赚钱,只要肯吃苦,钱不会少赚。”吕建国肯定地说。
“好啊、好啊,”吕建军拍手叫道:“又能赚钱又能吃到赵姨做的水饺,直是一举两得。”
“爸,你看这事行吗?”吕大林看向吕守仁,这事吕建国毕业回家就提过,但吕大林开始没同意,后来全家人尝过吕建国做的菜,认可了他的手艺,也有了些信心。
“估计能成,”吕守仁想了一会点点头:“按建国的手艺能赚到钱。”
“那就好。”吕大林心里有了底,他也纳闷,从来没进过厨房的儿子突然能做得一手好菜,吕建国给的说法是在学校时跟师傅学的,上学时师傅怕耽误功课不让显露,毕业离校后这才敢亮出来。
“爷爷,你同意了?”吕建国一直在观察爷爷和老爸的表情。
“没什么不同意的,凭赵姨一个人的手艺就能赚到钱。”吕守仁信心很足:“她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现在有你帮衬着,我看能行。再说你的手艺也不比饭店的大师傅差多少,卖饺子有点大材小用了。”
“嗯,我也这么看。”吕大林点头附和。
“那行,我呆会就找赵姨把事情定下来。另外还有件事和你们商量下。”吕建国提出要求。
“你说说看。”吕大林问。
“卖水饺需要不少原料,我想咱家多种点韭菜、大白菜、芹菜之类的蔬菜。”吕建国解释道。
“这个没问题。这些菜村里家家都有,实在不行各家收一点能就解决。”吕大林同意了:“你考虑过本钱的事么?肉可要花不少钱吧。炉子、炭这些也得花钱啊。”
“这些用不了多少钱,工具都可以自己做。”吕建国别的事或许不太懂,说到厨房里的那点事可是信手拈来,熟得不能再熟了。
“你大概需要多少钱,回头我拿给你。”吕大林问。
1990年的华国的村官大多数都是要下地种田的,国家给的那点工资根本不顶事。吕建国当的这个治安员更不用说了,村里开不了多少工资。不找点赚钱的事做,连自己都养不活。吕大林给儿子找这份工作是怕他在家太闲和那些钢耗子混在一起学坏了。周边很多村里的小孩就是因为没事做很变成了钢耗子。吕大林和李巧枝商量过已悄悄准备了一笔钱,一旦苗头不对就让儿子出去打工。
“我手里有点钱,暂时够用。”吕建国这半个月参与抓赌分了些钱,差不多够了。
“吕哥,我吃好了,咱们走吧。”赵小玉见吕建国和家里人商量得差不多了,就出声提醒道。
“我也去。小玉我们先走。”吕建军拉着赵小玉的手跑了。
“看着点路。”李巧枝喊了一嗓子,低头继续洗衣裳,吕建军远远答应了一声。
“妈,我先去了,回头把建军带回来。”吕建国对母亲说了一声,又冲爷爷和父亲点点头就出了门。
赵小玉随母亲姓,很多年前赵玉凤带着赵小玉来到南湾村,也是靠拾荒收破烂为生,见母女俩不容易村民倒是都很关照。村支书吕大山亲自出面帮赵小玉解决了读书问题。
“赵姨,忙着呢。”吕建国在院子口喊了一声,赵玉凤坐在院子里明显是在等他。
“建国快进来。”赵玉凤起身招呼道:“那事怎么样啦?”
“算是过去了。”吕建国肯定的说,前段时间赵玉凤和黄三赖搭伴到钢城里捡破烂,结果捡回来一个木盒里面有几个精巧的小零件,黄三赖不认识看里面有铜块就打算拆了把铜块取出来卖钱。赵玉凤心细制止了黄三赖,让他找来吕建国给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吕建国看到这些零件一眼就认出其中的一个,那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中的一个零件,穿越之前自己的客户中就有一个公司在生产这种零件,这家公司的白老板还专门介绍过一段关于它的故事:九十年代这种仪器还属于高度保密的东西,曾经在一家钢厂发生过一次严重泄密事件,好几种精密仪器同时丢失,甚至惊动了首都高层,可查来查去却一直找不到有效的线索,案子一直悬着,后来这种仪器普及了变成民用品,也就没人提这事了。
“这个在哪里捡到的?”吕建国问赵玉凤。
“我在商店后面的垃圾堆扒出来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赵玉凤看着吕建国严肃的表情有点怕。
“除了你们两人,当时旁边还有没有其他人?”吕建国追着问。
“应该没有。黄三赖你说呢?”赵玉凤想了一下心里也不敢肯定转头问黄在赖。
“肯定没有,除了我俩没人会跑到那个地方。”黄三赖肯定地说。
“那好,你们把零件装好,跟我走。”吕建国吩咐道。
“去哪?”赵玉凤有些害怕。
“跟我去镇派出所。”
“派出所?能不能不去。”黄三赖吓了一跳,他进过几回吃过不少苦头。
“不去可以,那你就等着去西北搬一辈子的砖。”吕建国毫不留情地说。
“那还是去。”黄三赖明白西北搬砖的含义。
“建国,真有那么严重?”赵玉凤吓得直哆嗦。
“真的很严重。下面你们听我说——”吕建国小声对两人进行交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