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侯府位于皇城的中轴线上,原来是前朝皇子府邸。始皇帝出身绿林,因为不满前朝苛刻的统治揭竿而起,走投无路的百姓响者云集,第一任昭明侯穆二狗就是其中一个。
穆二狗原是个屠户,长得浓眉大眼,膀大腰圆,有一把好力气,在战斗中很快就崭露头角,引起了始皇帝的注意,一路提拔升直将军。
说来穆二狗也是个异数,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却天生的会打仗。别的将军战前都要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他却该吃吃,该喝喝,坐地没那回事儿。
有人问他,惹的他厌烦,不耐道:“没上战场,不知敌情,想东想西顶个鸟用!”
他打起仗来天马行空,没有章法,诡谲多变,多难打的仗,到他这儿跟吃小菜似的,被人誉为“常胜将军”,令敌军闻风丧胆。
始皇帝是个惜才的,专门派先生教他读书识字,可穆二狗不是读书的种子,看见书就头疼,就推三阻四。
偏这先生是个酸儒,不会变通,一顿之乎者也,把个穆二狗念得青筋暴绽,目眦欲裂。若是有眼色的,眼见得把炮仗点燃了,不想着怎么熄火,也赶紧的脚下抹油——溜之大吉吧?
偏这先生是个一根筋,他也杠上了!一直念,一直念?一直念!是可忍孰不可忍!穆二狗一拳下去打得他满脸开花!
小样,念啊?
有辱斯文,我。。。。。。我告状去!
始皇帝既气穆二狗鲁莽卷了他面子,又爱惜人才舍不得责备,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以后再也不提让穆二狗读书明理了。
始皇帝荣登大宝,定国号为“熙”,大封功臣,按说武将中除了为始皇挡箭丧命的蒋大强外,穆二狗的功劳最大,得不到世袭罔替的免死金牌,但一个“公”爵还是跑不了的。让人跌破眼镜的是穆二狗还真得个不上不下的“侯”位。
昭明侯。
众人明白了,这是圣人不满意穆二狗的做派了!顾名思义,“昭”彰显也;“明”至少得明白事理吧?可具讽刺意味的是昭明侯最没个眉眼高低,不通人情事故。
站在金陛之下,哪一个臣子不凝神屏气、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偏穆二狗粗声大气,举止粗鲁,一副哥俩好的样子。
始皇帝面上不露,心中不喜,但又不忍责罚他。
始皇帝知道二狗是出于赤诚,并非包藏祸心。和他打天下的泥腿子富贵易妻,或娶勋贵世家小姐,或聘书香门第千金,以期改换门庭。
只有穆二狗糟糠之妻不下堂,这份赤子之心是始皇帝所看重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又不能不敲打一番,着实苦恼了许久,才想出赐封号为“昭明”以示警戒的法儿。
可当看到二狗喜滋滋领赏谢恩,始皇帝知道自己的一番心意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大字不识的穆二狗发现他听不懂人话了!
站在金陛之下,望着口若悬河的同僚,他觉得自己像是个外星人。慢慢地,二狗惧怕上朝了,特别是每日的君臣策对,连他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这种鸡同鸭讲的感觉实在是糟透了!
还不如在家领着小子们斗鸡遛狗来得痛快!始皇帝也乐得图个心静,大手一挥,赐给他一个实际的官衔——柱国大将军!扔给他一群娃娃兵(多是勋贵世家的子弟)
带着他们练舞(武)去吧!
穆二狗却从此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为他的后世子孙淘了第一桶金,此是后话。
却说二狗的妻子陆氏,虽是个普通民妇,却颇有心计。她冷眼观察世家豪门的举止做派,任贤举能,整顿府务,制定家规,一段时日,昭明侯府虽没有世家大族的底蕴,却也像模像样。至少看一眼,挺像那么回事。又因她举止大方,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渐渐地被上层社会接纳。
陆氏发现几乎每一个世家大族都办族学,孩子们三四岁就开蒙,晚的七八岁,小小年纪言之有物,进退有度,不像她家的小子,泼猴子似的,上蹿下跳,没个正行儿。
陆氏心里存了事儿,没了谈兴,指了一事儿回到家里,与穆二狗商量。
二狗立时就恼了,瞪眼道:“读那劳什子做甚么?把个孩子拘得不会说人话!满嘴之乎者也,娘声娘气的,老子大字不识一个不是也能封侯拜将!”
陆氏知道跟他说不通,也就放下了办家学的心思:一是家里底子薄,财力物力不逮;二是好先生难寻,特别是穆二狗胖揍先生的大名在外,现在又是这么个态度,怕是先生不敢上门。
但她实在不甘心侯府永远被挡在世家大族的外面,她冥思苦想,还真的让她想出办法来。
和穆二狗一起打天下的建宁伯的妻子陈氏,是真正的豪门千金。因再醮被贵夫人不齿,为人却十分热心,和陆氏很谈得来。陆氏遂上门求人,陈氏痛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
陆氏欢欢喜喜回到家,把儿子们拘到正房,通知他们从明天起去建宁伯府附学。
小儿子首先跳起来反对,陆氏大眼一瞪——反对无效!
大公子穆清河赶紧给小厮打眼色,小厮人机灵,一溜烟儿搬救兵去了。
救兵搬来了,场子却没有找回来。
穆二狗同志表示举双手赞成妻子决定!为了更好地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让儿子们早日成才,还追加了条件——下了学随他练武!
儿子们像是霜打的茄子——蔫了。
临出门,陆氏轻飘飘的一句话让大公子穆清河气得差点吐血。
“弟弟犯错,哥哥受过,清河,管束好弟弟们。”
穆清河认栽了:父亲看似威风凛凛的,母亲一发威,他永远是母亲身边最听话的忠犬!他们这些小猴子更跳不出母亲的五指山。
有了兄长的约束,几兄弟倒也规矩守礼。因启蒙晚,功课不大出色,但比起声名在外的穆二狗,好得可不止一点两点儿。
渐渐地几兄弟贤名在外了,人们啧啧称奇:真是歹竹出好笋。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了始皇帝耳里,特意在金銮殿召见了穆二狗和他的儿郎们。
一番问话下来,回话虽朴实无华,却胜在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儿郎们文质彬彬,能把二狗甩出好几条街。
始皇帝龙颜大悦,立封穆清河为世子,并勉励之:“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穆清河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先生讲《庄子•;秋水》时,他陷入了思考:侯府以后的路怎么走?
上善若水,中善伐谋,下善伐力。
几经权衡,决定走中善。
他找到父亲,直言侯府的危机——朝堂上无话语权。现在支撑侯府的是君恩,而君恩是最经不得消磨的;但侯府也有优势,就是父亲手握的权限。
大熙朝四海一统,边关靖绥,朝廷重文抑武。尽管穆二狗军纪严明,又爆炭似的脾气,可社会风气如此,他手下的娃娃兵十分的惫懒。
有那吃不得苦的,前脚踏入军营,后脚找到了门路,挂个闲职领俸禄混日子,因此他的娃娃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也没成什么气候。皇帝似乎忘了交给二狗的差事,从没过问。
二狗正为此事烦恼,以为儿子有什么高招儿,忙不耻下问。
穆清河一脸的高深莫测,二狗倾身侧耳去听。
“招贫贱之子”
穆二狗倒吸了一口冷气:“招私兵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啊!”
“所以要秘密行事。”
“你要造反?”
“我要保命!”
父子二人四目相视,俱在不言中。
穆二狗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深谙“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虽然那个冷兵器时代没有枪。但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从此二狗明面“练舞”,背地“练武”。专挑无父无母的孤儿或是身世凄苦的弃儿,成为侯府暗卫的前身。
到穆清河接掌侯府,低调为人,闷头发大财。他把侯府的私兵一分为二,命名“风起”“云聚”。 “风起”专管刺探、窥私、杀人越货等勾当;“云聚”只负责保护主子性命。两大组织各行其事、互不牵连,不知彼此存在。“风起”“云聚”的知情权仅限历代世子,指挥权隶属侯爷。因“风起”,昭明侯府财力大增,富可敌国。
财不露白,穆清河是个谨慎的人,召集三兄弟,说了鸡蛋不能同放进一个篮子里的理念,三兄弟积极响应。
并不是弟弟们认为他的话多有哲理,而是他是他们的大哥,下意识地无条件听从了。
三兄弟对大哥的盲目崇拜充分印证了那句经典台词:大师兄说的对!老大的话永远是真理!
穆清河根据弟弟们的特长、理想、爱好,给他们量身定制了今后的居住地、从业方向、奋斗目标、预期效果。
父母双亲辞世后,三兄弟洒泪相别,各奔东西,有经商的,有种田的,有行医的。京中渐渐起了谣言,版本很多,其中最广为流传且被人乐于接受的是这么两个版本。
版本一:儿子啊~可不能学穆二狗哦~没有文化是好可怕的!封侯怎么啦?还不是连儿子都养不起!堂堂的侯府少爷流落民间啦!
版本二:儿子啊~可不能学穆清河!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哪能对待兄弟像丢包袱一样丢出去呢?他整个就是个白眼狼啊!
被骂做白眼狼的某人正闷头发大财呢!弟弟们虽然不忿,但提前得了大哥的警示,也不敢给他正名。尼玛!看到过把家底全给弟弟们分了的白眼狼大哥吗?
这么侯府成功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中。






![弱受自杀才能崛起[重生]](/cover/14/14608/14608s.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