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睡至半夜,腹中突然绞痛起来,穆启被惊醒,宫人手忙脚乱去传御医,快五更时御医才赶到,此时若藻已经见了红,御医愁容满面:“回陛下,淑妃娘娘,这胎儿,怕是保不住了。”
穆启一惊站起:“怎么回事!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吗?”
御医为难道:“这……这,卑职才疏学浅,实不知是何原因,娘娘本身体质虚寒,也许,也许……”
穆启大怒,正要发作,若藻弱声道:“陛下……”声音里充满了痛楚,穆启紧紧握住她手:“若儿,你什么都别想,孩子以后还会有的。”听到这句话,若藻已知无可挽回,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穆启下令严查若藻的饮食,各宫送来的食材皆由良玉管理,王后的燕窝,怡嫔的花茶,宁嫔的安胎药,静妃没有送东西过来,而冬才人送的东西良玉回绝了。御医一一细查过,不仅无半点有害之物,反而有宁神安胎之效。
查了许久查不出个所以然,更闹的人心惶惶,穆启只好罢手。若藻虽然伤神却无可奈何,她性子内敛,有什么心事不一定说出来,只放在心里一味折磨自己。
穆启见她多日愁眉不展,心中着实担忧,只得想了个办法,把静妃的孩子姝影公主过继给若藻。
早些年静妃见罪珍妃,失宠后便把女儿托付给王后抚养,如今姝影公主已八岁了,彼时王后膝下荒凉,自是乐意接受,后来王后诞下一位王子,心思便大半转到了自己孩子身上。
次日穆启特意到王后宫中商量了这件事,因关联静妃,也叫了她来,王后有些意外穆启如此看重若藻,却也不好说什么,只得道:“姝影公主毕竟是静妃的骨肉,臣妾不好饶舌,陛下问问静妃的意思吧。”
静妃陪伴穆启多年,他念及她从前的好,语气里多了几分唏嘘:“采莲,你觉得呢?”
称呼也是旧时的称呼了,静妃心里一清二楚,她现下境遇凄凉,与其拖累姝影公主还不如为她寻个好去处,竭力抑制心头哀戚:“陛下做主就是。”
穆启道:“那就这么办吧。”
静妃的泪水在穆启离开后流了个痛快,王后不知如何劝慰她,将心比心,若是将自己的孩子送人她也是万般不愿。
王后叹息道:“淑妃的品性你我是知道的,姝影去她宫里断不会受委屈,你别太伤心了,说不定哪天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把姝影还给你了呢。”
烈日炎炎,端午节后天气更加炽热,小产后若藻已多日足不出户了,穆启轻轻摇醒她:“成天在屋里睡着,睡的人一点精神也无,有空也该出去走走才是。”
若藻睁开眼睛,微微一笑,却见床边站了一个小女孩,一身粉白衣衫,乖巧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十分娇俏可爱。
若藻惊讶道:“这是……”
穆启道:“这是静妃的女儿,名叫姝影,先前一直养在王后宫里,寡人把她过继到你身边好不好?”
若藻怔怔地看着他,面上忽然滑落一道泪水,穆启忧心道:“怎么了?你不喜欢吗?”
若藻含泪带笑:“谢谢陛下这样把臣妾放在心上,姝影公主还是交与静妃吧。”
穆启不解问道:“为什么?”
若藻凝视他眼睛道:“臣妾不过失去一个未出世的孩子便伤心至此,静妃母女分离,岂不是更难过吗?何况陛下也说过,今后咱们还会有孩子,到时将姝影公主置于何地?”
穆启皱起眉头,颇为为难,若藻又道:“陛下若是怜惜臣妾,常叫姝影来陪臣妾就是,何必伤静妃的心呢?”
穆启眉头舒展,“那好吧,不过你可不能再这么恹恹懒懒下去了,寡人还等着你养好身子,为寡人再怀一个呢。”
若藻破涕为笑:“好。”
为舒展若藻心境,穆启特意带了她去翠屏山避暑,翠屏山是穆启之弟灵王穆羿的居所,沿溪沿路,漫山遍野翠竹万亩,远者苍翠连绵、近者横笛竖萧,如诗意画卷,美不胜收。
到了翠屏山脚下,山山楠竹翠,坡坡泛绿波,一望无边,满山翠绿,满心烦忧一扫而净。进山处有一副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1
穆启握一握若藻手腕:“寡人得去安排其他事物,不如命卫静忠先送你去翠屏山苑吧。”
若藻想了想道:“陛下去吧,我想随便走走。”穆启好久没见她雀跃的样子了,微笑道:“也好。”对良玉道:“好好照顾娘娘。”
注1:广东鼎湖山一座亭子的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