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曲折逶迤,碧绿竹林片片相连,清流潺潺,满目青翠,清凉逼人,云自无心水自闲的妙趣油然而生。
若藻十分喜爱,只想多逗留一会,对良玉道:“你先去找陛下一行人,我想到处走走,正午时去翠屏山苑找你们。”
翠屏山是灵王居所,一向无人来往,山上只有这一条路,也不怕迷路,良玉点点头:“那奴婢去为娘娘准备衣食住所,娘娘一个人当心些。”
竹影参差,阴阴翠润,进入竹荫深处,更见绿烟霭霭、清气浮浮。六月的翠屏山仿佛一个清凉的绿色世界,六月的天气也是说变就变,方才还是烈日炎炎,一转眼便是漫天风雨。
若藻快步进了路边的亭子,衣服仍是淋湿了,一进亭子便有些后悔,亭栏上赫然躺了一人,似乎是睡着了,一身青衫与绿竹融为一色,眉目清秀,长相俊俏,整个人宛如一枝修长挺拔的翠竹。
若藻脑海中忽然浮现一句古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
正思量着,那人微微一动,缓缓睁开眼睛,目若寒星,若藻尴尬不已,竟有一种被看穿的错觉,便想退出亭子,可是外面骤雨正急,不由进退为难。
穆羿被哗哗的雨声惊醒,一睁眼,只见身前站了一妙龄女子,衣裳湿漉漉的,紧贴着窈窕浮凸的身体,雪白的肌肤上沾着点点水珠,柳腰袅娜,雨润花容,似芙蕖映水,若梨花带露,难描难言,一双清莹妙目又羞又窘地望着自己。
穆羿热血上涌,目光半天转移不开,不知过了多久才听见自己的声音:“你是谁?为什么在这?”
若藻低下头,低声答道:“我是吴王的淑妃。”
穆羿脸色登变,重重“哼”了一声,重又躺了下去,合上眼睛。
若藻心里反倒平静了下来,万物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入耳的只有雨打竹叶的声音,与亭内仿佛是两个世界,两人都不说一句话。若藻默默想道:翠屏山苑算是禁地,等闲之人不得擅自上山,他长相又与穆启有几分相似,除了灵王穆羿,若藻想不到还能有谁在这翠屏山上肆无忌惮地睡觉。传言中灵王穆羿孤高桀骜,放荡不羁,且箭术惊人,百步穿杨,原来竟是如此温润的一个美男。
不知过了多久,那人突然道:“走吧。”
若藻吓了一跳,抬头一看,雨已经停了,清风徐徐吹过,满山的青翠竹林一起摇动,竹涛沙沙,如天籁之音,让人心神宁静。那人率先朝前走去,回头见若藻呆呆出神,不由挑眉:“你认识上山的路?”
若藻连忙跟了上去,最后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亭子横匾上题了“云归亭”三字,甚是潇洒雅致。
石径幽深,曲曲折折,缝隙里残留着积水,地面上掉落了许多竹叶,雨过天青,艳阳高照,竹林绿沉沉的似乎要压下来。
到了山顶翠屏山苑,松竹苍翠,剑湖澄清,倒映着蓝天白云,明丽如画。
翠屏山苑南临剑湖,北面绿茵如毯,苍松古柏散置其间,山苑仅有三进,围墙不高,房屋皆由竹子建成,仿佛只是随心搭建,素面朝天,清幽绝俗。
穆启站在竹楼上招手示意他们过去,竹楼内桌椅案几也全是竹制,别致洁净,一尘不染。
穆启拉着若藻手道:“刚才下好大的雨,寡人派了好些人去找你,你淋着雨没有?”
方才一路走来,若藻身上的衣服已干了大半,微微一笑道:“臣妾半路上遇见了灵王,是他带臣妾上来的。”
穆启向灵王笑道:“这位是淑妃,出生于书香门第,色艺双绝,擅琴棋书画,精诗词歌舞,寡人的后妃中难有与之匹敌者。”
若藻莞然一笑:“陛下过誉了。”
穆羿眼光如冷电,打量了若藻几眼,穆启又道:“二弟这竹楼建的甚是精妙,你可来的晚了,骤雨时最相适宜,能听到瀑布的声音,冬雪时又能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抚琴吟诗、下棋投壶的声音也是悦耳动听,清新绝妙,不如抚琴一曲助兴好不好?”
若藻欣然而允,穆羿命人拿来了寒香枫木琴,琴身用枫木制成,古色古香。若藻弹了一首应景的《潇湘雨》,琴音叮叮咚咚,曲折婉转,引人神驰,清泉流水似的漱耳而过,空灵疏雅,带着一丝淡淡的寂寞。
若藻抬眼撞见穆启含情带笑的注目,心下安宁喜悦,一转头忽然看到穆羿专注凝望她的眼神,只觉得那目光太过炽热,心中一乱,琴音登时变调,“铮”的一声琴弦崩断。
注1:出自诗经,赞美男子像切磋过的象牙一样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一样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