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润,字友石,黝石,号鸿蒙子,云南宝宁人,咸丰年间因进献所著《平乱十二策》《神机三略;论智,守,战》受到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赏识,被聘为幕僚,协助筹划军事十余年,僧格林沁亲王待如密友,然而他心性耿直,淡泊名利,于同治二年解甲归滇,后友人将其文著推荐给两江总督曾国藩,曾读其所著《论学》《论用》及《论天下大事》后,十分赞赏,遂为之写序,序中称赞道;“冥心孤注,所得独多”,并快马传书欲请其共谋军政大事,这时,方玉润已对病入膏肓的满清政府彻底失望了,他决意不从,后曾国藩多次遣使相邀,为避曾使,他便外出云游去了。
方玉润足迹涉遍全国大半名山大川,当他在陇州境内游览了一番之后,就被浩瀚无垠的林海绿波,挺秀幽邃的奇峰异洞,绝妙独特的庙宇建筑和水帘飞花的瀑布龙潭深深吸引住了,他感到心旷神怡,更有种超乎世外,飘飘欲仙之感,仿佛陶渊明见到了世外桃源,他欣喜若狂,决意留在陇州城治学教书。
从明宣德年间至清末,陇州麻坊里人阎睿办静乐堂为开端,其子阎仲实,阎仲宇兄弟创办千山书院,设祟经阁,阎氏家族,世代相继,藏书教学,在陇州这块钟灵毓秀的山川大地上,曾哺育了不少儒雅学者,风流之士,光在清朝就有八十多名饱学之士被朝廷委任到各地做官,在朝廷进行的历次科举考试中,都有陇州人金榜题名,先后有七十二名学子考中了举人,二十八人考中了进士。
方玉润的到来,使阎老先生欣喜若狂,他们惺惺相惜,互相讨论学习,成为挚交好友,在阎老先生的帮助下,方玉润在西街文庙院内创办起了“五峰书院”,还派人去滇接来了妻小。
方玉润老先生在招收男学子的同时,还广招女学子,为了能使更多家境贫寒的女子走进书院读书明理,他不但不收女学子的学费,而且连书本、纸笔、以及食宿费全都免收。
其间他自设“鸿蒙室”书斋,采石植竹,写字作书,先后著有《诗经原始》《鸿蒙室诗文集》《星烈日记汇要》《鸿蒙室丛帖》《风雨怀人集》等许多传世之作。
方玉润本意是想从此过起隐居治学的生活,不料他横溢的才华,誉满九州的名望,很快就使人都知道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俱全的大学者方玉润落脚在西北的陇州城,消息不胫而走,随之陕西巡抚刘蓉,甘肃总督左宗棠,四川总督罗传铭函请方玉润入募的聘书一日三趟飞低陇州城,方玉润坚辞不受,决意留在了陇州城。
秦府高门楼的大先生正是因为仰幕方玉润的才华人品,才将大闺女秦凤鸣嫁给了方玉润的老生胎独生子方明。
起初,他为攀上了誉满九州的大学者方玉润深感得意和自豪,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多,他渐渐竟后悔起这门亲事来。
首先,他发现大学者方玉润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神奇,他除了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外,他与别人一样做事也很平常,后来,他渐渐发现这个方玉润原来是个十足的痴人,他的很多观点想法纯属脱离实际的个人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行不通,可他一意孤行,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尤其是在处理日常生活方面,他完全是个外行,多亏他有三个做事干练、见多识广又相貌出众的闺女帮他打理日常事务,否则,他连吃饭这最起码的小事都会成问题。
说起方老先生的这三个闺女,至今还留下一段褒贬不一的佳话呢——
方老先生在创办五峰书院的同时,他还派人去滇接来了夫人、三个闺女和年幼的儿子。因为他把所有积蓄都用在了创办五峰书院上,他已无钱聘请先生,尽管三个饱读诗书的闺女都情愿甘当女先生,可还是难以满足近千学子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便想出了一个“比文招亲”的办法;不论穷富,只要文彩出众,能博得三个闺女的赏识,并两情相悦,就免收聘礼,招为方家女婿,而唯一的条件是,必须无尝给书院教书,终生甘当教书先生。
这消息一传出,陇州城一片哗然,议论纷纷,各持一词,褒贬不一!
这消息对那些寒窗苦读多年,却因朝庭已废除科举而无处施展才华的青年学子们来说,无疑便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不光觉得新鲜,更是为了能够学有所用,还能得个才貌双全的媳妇,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时竞成了陇州城最热衷的话题。
考试题是方老先生和三个闺女共同商讨而出的,参加应试的有来自三州十县近千名未婚青年。
方老先生和三个闺女从这近千份试卷中选拔出一百人,又进行了第二轮考试,从这一百份试卷中又选拔出三十名,再进行第三轮考试,最后挑选了十名进行面试。
面试的场景别出心裁,主要由方老先生三个闺女唱主角。她们衣着得体,落落大方,她们站在讲台上面对这十位考生一点也不怯生、羞涩,她们对各自种意的考生或提问、或出对联,从始至终,一直面带微笑,那从容的神态,简直令这些考生倾倒折服!
最终,大闺女方华选中了老成持重的江涛,二闺女方敏选中了口才极好的吴孟贤,三闺女方静选中了年纪较小、活泼开朗的陈文雄。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接触,在双方都心甘情愿的情况下,方老先生在同一天给大闺女方华和二闺女方敏举办了婚礼,三闺女方静因不满十八岁,第二年秋天才给他俩举行了婚礼。
至于这三姐妹效访苏小妹三考新郎入洞房的事,有各种不同的传说,而具体细节,人家洞房里的事,谁也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