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龙兴凤举 > 第二十四章 意兴阑珊随风摆

《龙兴凤举》 第二十四章 意兴阑珊随风摆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接下来陆续地有几位大臣们上了许多歌功颂德的奏疏,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紧要大事,其中一位官员上了一道疏浚江南渠河道的奏疏,奏道:“启奏殿下,自古圣贤治世,皆重水利,古之鲧禹治水,汉之李冰修堰,莫不疏河道,因势导,通河渠,去水患。江南渠,南连杭州,北达润州,广通则漕运兴盛,泄洪排涝,利农事,除水旱。自前朝社稷崩坏,战乱连年,江南渠年久失修,道窄渠浅,暗礁丛生,以致漕运梗阻,商贸不兴,旱涝交替,屡发水患。故臣请殿下支拨钱粮,以尽早疏浚江南渠河道。”

    沐玙璠听着听着,连连皱眉,心想,你拽文也不用搞得这么拗口吧,还好,你的意思我大概还是听懂了,不就是建议我疏浚江南渠河道嘛,可是这件事应不应该同意呢?同意了之后,又命令谁去做这件事呢?听成峤昨日所述,国主,也就是自己的父亲前几年大兴土木,又多次挑起战争,如今国库空虚,也不知道还有没有闲钱用于疏浚河道。他一时难以决断,看了看身旁的沐厚德,沐厚德会意,马上又将此人的信息小声的说了一遍,原来这位官员是都水监都水使者霍渠格,字从涵,而都水监就是专门负责河渠、舟船、堤堰、港口、桥梁及水运事务。

    马彦录又见太子有不悦之色,以为太子对霍渠格的提议十分不满,也是,据马彦录了解,太子与国主一样,喜欢奢华的生活,与其把这些钱财用在疏浚江南渠,还不如用在修缮兴建宫殿,所以马彦录以为这一次抓对了机会,拱手道:“禀殿下,下臣以为江南渠并无疏浚的必要,江南渠河道一直通畅无阻,漕运畅通,商贸兴盛,这是有目共睹之事,如今疏浚江南渠,既费时费力,又阻碍商贸,而如今朝廷急需用钱之处甚多,比如瑶光宫年久失修,早就应该拨款修缮了,与其疏浚江南渠,不若将钱财用于修缮宫殿,让殿下住得更舒适些。”

    成峤见马彦录又在拍马屁,出馊主意,还没等沐玙璠反应过来,便打断道:“禀殿下,关于疏浚江南渠河道一事,事关民生,其中厉害关系牵连甚广,微臣以为等两殿议事设立后,转交由宣政殿详议最为妥当。”

    沐玙璠根本不了解情况,本以为主持朝政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有自己坐镇就可以,没有想到还要自己拿主意,现在自己失忆了,许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很多东西都听不懂,许多道理还搞不明白,自己怎么拿主意,听到成峤建议自己将这件事推到宣政殿上解决,便觉得这个办法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若是自己拿主意,万一说错了,做错了,岂不是让百官们背地里笑话自己,可是推到宣政殿上解决就不一样了,到时候由宣政殿成员拿主意,自己最多最后拍板他们的建议。

    想到这里,沐玙璠便点头道:“成爱卿说得是,这件事很复杂,牵连的东西也很多,一定要慎重,成爱卿,还有萧司徒,你们快点将两殿议事组建好,此事就转由宣政殿讨论决定。”

    马彦录见太子又否定了自己的建议,心情糟糕极了,垂头丧气地在想,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太子不再采纳自己的建议了,为什么现在拍马屁,总拍不到关键的地方。

    接着又有一位官员上了一道有关建州和剑州有反叛迹象的奏疏,奏道:“启奏殿下,永昌军大都督蔡瀚病逝,其子蔡少澜因袭其位,国主降诏追赠蔡瀚为太尉,不料近日,昔蔡瀚部将景慧以蔡少澜勾结东月王为由,已解送其族人至京,并自称为永昌军都督留后,似有反叛迹象,永昌军辖有建、剑二州,事态紧要,望殿下早日决断。”

    某某军是如今各国普遍设置的军制,其最高长官是大都督,执掌地方的军政大权,权利很大,也是中央政府为了拉拢驻扎在重要要塞的将领而使出的一种手段,而都督留后是大都督遇到出征、返京或年老等不能正常担任职务时,会指定自己的子侄或亲信为都督留后,暂代大都督职务,一旦大都督逝世或被罢免,军中兵将会拥立都督留后为大都督,并上报朝廷,多数情况下,朝廷都会予以承认,随后会正式授命都督留后为大都督,有时朝廷也不会承认,另授大都督,这样很容易引发地方叛乱,所以朝廷轻易不会这样做。

    沐玙璠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心道,这是又什么情况,有地方叛乱,这该怎么办呢,是派人灭了那个叛主篡位的景慧,还是息事宁人以求永安军不反叛呢,他不敢多想,因为他怕他的脑袋又晕了起来,这次他还没有向沐厚德示意,沐厚德已经小声的跟他说了一下此人的情况,此人是兵部尚书商磅,字文杰,此人身份可不一般,是成峤萧晏推选的神武殿议事五人之一,他有兄弟三人,他的长兄是光禄大夫翰林院学士左丞相商岳,是成峤萧晏推选的宣政殿议事五人之一,三弟是礼部侍郎,一门三兄弟有两人被成太尉和萧司徒看重,拉入大兴最新的最高的权利机构,由此可见商家在大兴的地位非常的不一般。

    这一次马彦录不敢再继续提建议了,因为他已经搞不懂现在的太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有关大兴的军制,沐玙璠还没有弄清楚,朝政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成峤萧晏和萧湘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朝廷上的事情全部说清楚,所以沐玙璠并不了解大兴的军制,什么大都督,什么都督留后,在他失忆后,还是第一次听见这两个新名称,只大概的猜测到是地方叛乱,剑州、建州又在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道,名字这么怪,又这么相似,若不是有奏疏在手,他还以为商磅弄错了,将一个地名念了两遍。

    沐玙璠觉得此事比疏浚江南渠河道还要难以决断,他只好求助地看了看成峤,成峤已然施礼道:“禀殿下,此事乃军机要事,事关机密,微臣以为交由神武殿详议较为妥当。”

    沐玙璠这才想起,成峤萧晏建议的两殿,其中神武殿就是专门商讨军事上大事,这才点点头道:“嗯,不错,成爱卿言之有理,这件事事关重大,就交由神武殿上讨论决定吧。”

    随后,又有几位大臣上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奏疏,可是沐玙璠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每次都是按照成峤的意思决断。虽然他之前兴趣盎然的期待着君临天下的感觉,虽然朝堂上有成峤在暗中提醒帮助他,虽然之前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位局外之人,可是一旦坐在朝堂之上,听着堂下之臣汇报着当今大兴的国情时,渐渐让他明白了君临天下的背后是任重道远,明白了虽有成峤暗中相助却会令自己任人摆布,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与大兴的百姓和社稷息息相关,而并非是一位局外之人。

    沐玙璠很想为大兴做一些事情,可是他感到自己真的是一无所知,觉得自己得了离魂症后,一点主意都没有了,这件事难以决定,那件事朦胧不懂,让他感觉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点儿提不起精神来。

    沐玙璠无精打采地退了朝。

    沐玙璠如泄了气的皮球躺在萧湘娥的凤榻上,他现在十分地灰心丧气,失去了记忆就像和过去的一切道拜拜一般,不光没有了记忆了,而且还没有了能力,各种能力,不能判断是非,不能决定政事,不能思考问题……

    沐玙璠感觉自己现在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只有一具有血有肉的躯体,而这具躯体已经失去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精神,或者用灵魂形容更恰当。是的,他感到他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灵魂,如同婴儿一般。令他更痛苦的是,他现在连思考一下自己如何应对以后的生活时,都会让他头晕不已,思考久了,更会由头晕转为头痛,所以他又不敢多想,所以他就这样痛苦并痛苦着躺在凤榻上睡着了。

    直到用午膳时,沐玙璠才被萧湘娥叫醒。

    在前往崇英殿的路上,沐玙璠一言不发,一脸平静,心中却是万般灰丧,萧湘娥看到太子颓废的样子,欲言又止。

    今日午膳,沐玙璠没有像往常一样,与萧湘娥有说有笑,只是心不在焉地埋头盯着手中象牙筷发呆。

    自从太子大朝会后回宫,萧湘娥就发现太子有些不对劲了,心中猜测太子可能在朝会上遇到什么难解之事,她喝了半碗唐公羹,轻轻的放下右手中的银勺,用香帕擦了擦嘴角,露出一抹温柔的微笑,开玩笑似地问道:“殿下,今日用膳怎地忒清静,是膳食不好么?”

    沐玙璠一惊,将筷上的菜肴送进口中,支支吾吾地道:“哦哦哦,挺好,挺好,就是有点咸。”

    萧湘娥闻言,一手拿着一只玉碗,一手执银勺,一边舀羹汤,一边道:“这是唐公羹,清淡爽口,可散热解毒,对殿下玉体极好。”

    沐玙璠放下手中的象牙筷,双手接过玉碗,问道:“唐公羹?什么玩意,没听说过!”

    萧湘娥轻轻摇摇头,解释道:“唐公羹,是前朝一位姓唐的宰相创制的,用珍玉、海贝、宝珠、鹿筋、羊蹄筋煎汁,常食用,可延年益寿,美容养颜。”

    沐玙璠来了兴趣,问道:“海贝?宝珠?还有鹿筋?这碗唐公羹恐怕花费不少钱吧!”

    萧湘娥微微颔首,道:“一盘唐公羹,需费十缗钱。”

    沐玙璠听了,惊得手中的银勺失手滑落,瞪圆了双眼,讶然道:“十缗钱,这么多,一盘唐公羹最多盛三碗,就我这几口,三缗多钱就没有了?”

    萧湘娥被沐玙璠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惊到了,一脸不解地道:“不过是十缗钱而已,有何奇怪?”她指了指“三露羹”,又道:“这一盘三露羹,用豹胎、熊掌、驼蹄熬制而成,费钱十二缗哩。”

    沐玙璠慌忙指了指“玉蟾戏水”,问道:“这个呢?”

    萧湘娥想了想,道:“大约需费一缗钱。”

    沐玙璠又指了指“巨胜香”,问:“这个呢?”

    萧湘娥略微想了想,道:“需费五百文。”

    沐玙璠一一将桌上的菜肴问个遍,最少的也需要三百文一盘或一份,虽然他失忆了,不过几天的皇宫生活,他基本上弄清楚了一文钱的购买力,一文钱可以购买两个馒头,一缗钱等于一千文钱,他简单地估算了一下,这一顿下来,他与萧湘娥至少吃掉了将近四十缗钱,也就是四万文钱,多么可怕的数字啊,立时,他感到头晕目眩,不只是身体上的头晕目眩,还有精神上的。

    想到今日大朝会上,马彦录还曾提到过朝廷急需有钱的地方有很多,沐玙璠没有想到自己一顿饭会吃掉将近八万个馒头。

    沐玙璠更加不快了,叹了一口气道:“我没有想到主持朝政原来这么复杂,更没有想到,这一顿饭居然要花费这么多钱!”

    萧湘娥锦衣玉食惯了,对于如此靡费的膳食,一直不以为然,对于太子的感叹,更加不解了,道:“宫中膳食一向如此,有何奇怪,至于朝政,婢子不懂,亦不宜过问,殿下失忆,初持朝政,或有懂之处,殿下可向成太尉讨教一二。”

    沐玙璠勉强的嗯了一声,多日的皇宫生活,已经让他失去了起初的新鲜感,深入的了解了皇宫的日常用度,他发现锦衣玉食的生活背后,原来藏着可怕肮脏的奢侈。

    ************

    金陵城北的摄山脚下,从一辆精美豪华的马车中钻出一位中年人,一身士人打扮,他下了马车,轻轻地弹了弹衣袖,正了正衣裳,满脸惬意、轻松,微微地抬头看了看眼前的摄山,背剪双手,风度翩翩地朝山上走去。

    这位士人就是大郑皇帝派出的使臣鲍谷。

    摄山,在金陵城东北三十里处,据传古时山上盛产野参、当归、首乌、茯苓、甘草等中草药,有滋养摄生(即养生)之效,故名摄山。山上有妙因寺,因而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摄山开始出名,成为大兴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

    妙因寺建于四百多年前,原名是栖霞寺,得名于居士明僧绍的宅院名:栖霞精舍,明僧绍会见法度禅师,并将栖霞精舍赠予法度禅师,法度将精舍改建为寺,并命名为栖霞寺,栖霞山作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由此扬名天下,陈后主还在寺中题了诗,三论宗阐扬“缘起性空”的思想,曾经盛极一时,后来渐趋衰微,之后又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栖霞寺日渐衰败,后来大兴国主沐瑧重修了栖霞寺,并改名为妙因寺。

    如今正值残冬,周遭的景致十分苍凉,鲍谷自然不是来欣赏摄山的风景,而是上山拜佛参禅。

    妙因寺建在半山腰,鲍谷很快就踏入寺院,他十分虔诚地参拜了大兴重建的舍利塔,参观了大佛阁,还慕名游览参拜了大佛阁后、舍利塔东、无量殿后山崖间的千佛岩,这些佛龛中的佛像,大的高有数丈,小的仅有盈尺,有坐有立,造型十分精******谷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看到仍有不少石匠和僧人在岩壁上凿龛雕佛,既感叹于佛像的精美,又不屑于大兴国主崇道佞佛。

    大兴国主沐瑧自登基以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金陵府,大兴土木,修建寺院,耗费了许多人力财力,全国上下、朝廷内外,崇佛成风,使本来强大的大兴渐渐颓废起来,鲍谷想到此,不禁轻蔑地笑了笑。

    待到残阳西沉时,鲍谷这才回到寺院的客房用膳、安息。

    想到明日的行程,鲍谷转辗反侧,既得意又兴奋,索性重新穿好衣裳,披上一件披风,提着一只灯笼,出屋散散心,残月下的妙因寺,空幽静绝,那士人顿生诗意,便吟道:

    度禅师建寺,陈后主题诗。

    迹在人亡处,林幽月缺时。

    六朝更迭去,三论性空痴。

    已是桑榆暮,可怜囚楚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龙兴凤举》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龙兴凤举》 第二十四章 意兴阑珊随风摆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天启书 连载中图标 天启书
  • 蓼陆传奇 连载中图标 蓼陆传奇
  • 六耳猕猴闹洪荒 连载中图标 六耳猕猴闹洪荒
  • 珠玉传奇 连载中图标 珠玉传奇
  • 锦衣逆明 连载中图标 锦衣逆明
  • 一婚两制:土豪老公惹不起! 连载中图标 一婚两制:土豪老公惹不起!
  • 不眠 连载中图标 不眠
  • 辛苦总裁追妻 连载中图标 辛苦总裁追妻
  • 西门大官人 连载中图标 西门大官人
  • 超神血统 连载中图标 超神血统
  • 快穿女配:反派BOSS请君入瓮 连载中图标 快穿女配:反派BOSS请君入瓮
  • 麻辣村官 连载中图标 麻辣村官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