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二人燕好如初,云舒也终于放下了心。又采了些草药,带回去给其他受了病的人熬制成汤,两个村庄的病情都控制了住。她又配了鼠药,集合村民将毒死的老鼠都大火烧了去,这瘟疫之事终于告下了段落。</p>
</p>
再上山时,云舒带了许多衣物和生活的东西给王大同二人,又将王大同医治康复。这时草棚边已经变换了模样,齐刷刷的木材码放整齐,想来是要盖一间正经的房子。童欣拿了纸笔时不时写写画画,又画不清楚,就龇牙咧嘴的安排王大同这房内格局如何如何。王大同也不嫌这毁了的容貌还做着鬼脸样子可怖,只憨憨都应下来,反正娘子说的都是。</p>
</p>
王大同二人本来是各提笔写了书信想让云舒带回去,又不舍从此离家,便挑了一天晚上,掩住面目,回家道了平安。他人问道只说染了风寒,不能示人,连声音了变了些。二人与家人打了招呼,说接了远方朋友来信,要去东北面的遥城与人帮手,活计清闲,工钱喜人,不知何时复归,但定会常寄书信,不必惦念。</p>
</p>
自此云舒每次上山采药都特意去看看,王大同平时砍树看到觉得是药材的草也尽数带回留给云舒。虽然身体劳累,不如以前麻利,但是心里有着奔头,不消二十日,木屋就有了些规模。虽然还需要多加修葺,但无碍遮风挡雨,二人欢天喜地住了进去,每天打打野味,有模有样的过起了日子。</p>
</p>
这一日,本村的季小月找到云舒,自述家的闺女小桃出生两月有余,平日乖巧可爱,这几日来却夜夜惊啼,喂奶也不吃,怎么哄也不管用,直哭累了才肯睡觉。</p>
</p>
云舒赶过去,小桃正瞪着乌溜溜的大眼四处看,没有任何症状。</p>
</p>
“白天就是这样,一到晚上就闹的不行。”季小月苦恼的很。她家男人张元在最近的镇上给人做杂役,三五天才回家一次,留她在家里侍奉婆婆。虽然她精心照顾,婆婆却不领情,整日挑三拣四。季小月孕期挺着大肚子干活没帮过一把,孩子生出来一看是女孩,更是变本加厉,一言不合就是cū kǒu招呼着母女二人。和这婆婆相处已经要了季小月半条命,如今小桃也不让她省心。季小月身心俱疲。</p>
</p>
眼见天开始擦黑,云舒决定就在张家等着入夜小桃发病。果然,刚到了子时,孩子就凄厉地哭喊起来。云舒与季小月二人拿了烛火赶快进屋去,只见小桃哭的小脸通红,握着小拳头四处挥舞。</p>
</p>
“又哭又叫,还让不让人睡觉。你这母女二人,一个比一个招人烦。”张婆婆也骂骂咧咧,推门而入。</p>
</p>
“你这丧门星,生个女孩就算了,还让你这崽子整夜整夜吵的我睡不着觉。莫不是你惹了鬼了,附在这崽子身上闹。”张婆婆道,言语间居然还有些戏谑。</p>
</p>
季小月抿着嘴不说话,只当没听到。这些话她每天听的多了,却不敢忤逆婆婆,只好不去回应。</p>
</p>
张婆婆一声冷哼:“我道是这孩子怎么如此丧气,原来是个聋子生出来的。”</p>
</p>
季小月强忍着泪,浑身发抖,把唇咬的发紫,眼里只盯着孩子,又是心疼,又是委屈。</p>
</p>
“我就说……”张婆婆还要恶语连珠说些什么。</p>
</p>
“够了!”云舒一声厉喝。“积点口德,别下了地狱才知道后悔。”</p>
</p>
张婆婆张嘴想继续骂,却被云舒凌厉的眼神吓了回去。只悻悻对季小月道:“外人在,我便不与你计较。”</p>
</p>
云舒走上前,看着那哭闹的孩子,知道是心中所想,有了主意。伸手过去,在孩子脐下揉了几把,小桃逐渐安静了下来。</p>
</p>
“谢谢云婆婆!”季小月一下露出笑脸来。</p>
</p>
“无妨,只是婴儿常见的毛病。肚子里有气顺不下来罢了。”说罢从怀里掏出个瓷**:“这里的药,每日半粒,给孩子服了。另外半粒,磨成粉,点火烧了,给孩子熏熏肚脐,三日就好了。”</p>
</p>
季小月小心接过药,揣进里怀,仍止不住笑意。想到孩子这就好起来了,受些委屈也值了。</p>
</p>
“既然来了,我便再帮你看看其他毛病。”云舒说着话,眼睛却盯着张婆婆。</p>
</p>
季小月连忙点头,张婆婆倒似是有些心虚:“这都好了,还看什么看。”</p>
</p>
云舒理也不理,把手伸向孩子的头,细细摸着。</p>
</p>
“果然……”云舒的脸彻底沉下来。孩子柔密的毛发间,密布着血痂。</p>
</p>
“果然什么,你这神神道道的医婆,治好病就拿了药钱赶紧走罢!还赖到我家么?”张婆婆像被人踩了尾巴。</p>
</p>
云舒盯着张婆婆:“这你就多虑了,钱我自然要拿。你这般恼羞成怒做什么。”眼神盯着张婆婆不变,却慢条斯理问向了季小月:“季小月,张元下次什么时候回家?”</p>
</p>
季小月不知所以然:“下次……是明天晌午,住下一宿就走了。”</p>
</p>
“好,那我明天再来。”说罢拂袖而去。</p>
</p>
“还来甚么!拿了钱还不够么!……”云舒渐行渐远,叫骂声也渐渐平息了。</p>
</p>
云舒待在这小桑屯几十年,对村里的一切了如指掌。这张婆婆本名崔凤,平日极为跋扈,三十多年前嫁给了本村张大海,二人育有一子一女,男的叫张元,女的叫张巧。女儿不得宠,张婆婆拿了头牛当礼钱,十五六岁就强把女儿嫁给了往复镇上一个当杂役的人家。</p>
再说这张元,比张欣只小一岁,打小却处处得宠。崔凤给他天天吃的,一年也给不了张欣几回。好在张元懂事,暗地里心疼姐姐,常把好吃的偷偷分给张欣。姐弟二人十七八岁的时候,张大海给人砍柴被砸死了。家里断了收入,崔凤这才舍得让张元出去赚钱。好在张欣的男人用心对待妻子,帮着妻弟也找了个同为杂役的活计,虽然离家,但是比苦工清闲多了。</p>
</p>
又过二年,张家日子越过越好,张元也争气,在镇上找了个情投意合的姑娘季小月,二人成了亲。只是为了这崔凤年纪越来越大,为了照顾她,夫妻二人合计着平日里便由季小月在家伺候着,待她百年后,再回镇上住。</p>
</p>
婆媳二人先是过了一段相敬如宾的好日子,让张元大感宽慰。没多久,季小月怀孕了,生了个女孩小梨。这却让崔凤暴露了本性,不仅对小梨不上心,还时不时出言讽刺季小月没给张家续上香火。夫妻二人对小梨平日宝贝的不行,崔凤就越看越不顺眼,常常说道让夫妻二人赶快再生下一个。谁知小梨长到两三岁,却突然死了。夫妻二人大悲,崔凤倒是不为所动,还好生相劝要他们不要伤心,趁着年轻,孩子还不多得是。几个月后,季小月又怀了孕,才渐渐从悲恸中缓了过来。</p>
</p>
本以为日子这就好起来了,可自打小桃降生,一心想要男孩续香火的崔凤就彻底撕下了wěi zhuāng。张元在时,她收敛起来,张元去镇上时,季小月就遭了殃。崔凤把所有怨气都发泄在季小月身上,用恶毒的言语辱骂她。季小月只能把小桃当做精神支柱,暗自垂泪。心中郁郁,带着身体也虚弱了许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