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五,张皇太后六十大寿,普天同庆。皇宫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京中人家,也纷纷在门前挂上大红布条,以此来庆祝皇太后寿辰。朝廷恩赐,每家每户都可去衙门领取一份酒食,更在内城东西南北四个门附近扎下粥棚,施舍给那些乞讨之人,一连施粥三个月。
宣德皇帝朱瞻基特意下旨,在太和殿为张皇太后庆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新皇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皇帝的万寿(生日)等都在此举行,乃是举行大典的地方。而这次张皇太后寿诞,专选此地举行,对张皇太后和她身后的娘家人可说算是无上恩宠,由此可见朱瞻基对这位名义上的母亲也是相当尊敬。
张皇太后头戴凤冠,身着大红霞帔,满头银发,虽然面容慈祥,但从她紧抿的唇角和攒聚的眉峰就可以看出当年她也是一个厉害女人。
待朱瞻基带领群臣贺寿完毕,便是各位皇子,亲王和大臣送上贺礼的时候。
大明皇室制度森严,太祖为防止诸王祸乱,开国之初就下令凡是已有封地的皇族亲王,不奉召不得离开属地。所以此次贺寿来的都是各地亲王的使者。
皇子,亲王使者奉献寿礼完毕,便是朝廷大臣。
这时,坐在上首满脸喜色的张皇太后忽然开口,问身旁的宣德皇帝道:“皇上,为何没见阿镇为我献上寿礼啊?”
朱瞻基笑道:“好叫母亲得知,阿镇这次可是亲手为您准备了礼物,打算最后拿出,好给您一个惊喜,就连朕都不知道他准备的什么礼物。”
张皇太后笑道:“阿镇这孩子从小聪明,孝顺。这次真是有心了。”
等到诸位大臣贺寿完毕。唱礼的太监大声道:“皇太子殿下进献寿礼。”
在张皇太后和明宣宗以及殿内诸多皇子,使者,文武大臣的注视下,朱祁镇昂首而入。身后跟着四名太监抬着一个巨大的托架,上面用红色绸布覆盖。
“孙子恭贺皇祖母寿诞,愿皇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朱祁镇施礼过后,站起身,指着身后打托架道:“这是孙儿和匠作坊的几名大匠特意为皇祖母准备的礼物。”
说完,轻轻一挥手,示意掀开绸缎。
红色绸缎掀起,一众朝臣顿时惊呼。
只见长宽各两米的紫檀木托盘上,一尊齐人高的塑像显露出来。塑像为一女子,看上去飘逸灵动,面目清秀,栩栩如生,竟跟张皇太后年轻时有几分相似,在腰间双手托着一个仙桃,低首弯腰,如行女子万福。
这具雕像浑身金光闪闪,竟似黄金雕刻而出,绸布甫一掀起,便透出万道金光,将满殿大臣进献的金银珠宝,珊瑚宝石映衬的暗淡无光。
不过殿中之人都是饱学之士,略一思索,再仔细观看,便俱都明白过来,这是以木材雕刻而成,表面再覆以金箔,所以乍一看去,如同黄金铸成。不然如此巨量黄金,不说四个太监根本抬不动,光是内务府支出也很难交代。
张皇太后笑眯眯的点头,不过还没等她说什么。就听朱祁镇道:“拿水来。”
旁边早有准备好的太监提着小木桶上来。
朱祁镇亲自接过,走到紫檀木托架的一角,那里有一个事先开好的小孔。在殿中诸人好奇的目光中,朱祁镇将水缓缓倒入其中。
一连倒了四桶水,朱祁镇又在托架的一端拉出一截圆形木柄,使劲拧了十几下。这才向着上方施礼道:“皇祖母,父皇请看。”
随着他话音落下,原本站在木托盘上敛身施礼的女子缓缓动了起来。
只见她慢慢挺直腰身,手臂也托着仙桃逐渐抬起。这时,木托盘四周的缝隙中忽然涌出大团的白雾,白雾缓缓上升,弥漫在女子裙角处。
盘中女子如同凌波仙子般在御风而上,精巧绝伦。
这一幕惹得殿中诸人一阵惊呼。
那盘中女子手臂高高举过头顶,那颗木桃忽然如同花瓣般裂开,露出中间一个硕大肥美的仙桃。
“麻姑献寿”
殿中一位大臣喊了一声。
“这份寿礼,真是巧夺天工。”
“太子殿下纯孝,乃我大明之福啊”
“对极对极,难得难得。”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多数都在称赞朱祁镇,一时间,太子殿下大出风头。
这时,朱祁镇上前两步,弯腰高声道:“愿皇祖母千岁千岁千千岁,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愿我大明江山永固,千秋万代,一统山河。”
殿中群臣跟着一起恭贺:“愿我大明江山永固,千秋万代,一统山河。”
“好好,好!”张皇太后高兴的合不拢嘴,对身旁的朱瞻基道:“瞻基,你真是养了一个好儿子,我大明又多了一个好太子,好皇帝啊。”
朱瞻基抚须而笑,看着阶下站立的朱祁镇,眼中满满的全是赞赏。
入夜,皇帝在保和殿大宴群臣。
朱祁镇回东宫换了衣服。
在自己宫殿中歇了一会,看看时辰差不多,朱祁镇便坐着太子的乘辇去往保和殿。
朱祁镇此时七岁,还是个孩童,折腾了一天,有些累了,半倚在乘辇上有些困顿。
不一会儿,乘辇便到了保和殿外,有些朦胧的朱祁镇被身边的王振叫醒,走下乘辇。
朱祁镇向着保和殿走去,王振和几名太监伴随的左右。
走在前头的朱祁镇忽然脚步一停,转头看向一旁的走廊,王振等人赶紧停下,循着朱祁镇的目光看去。
在几根柱廊之间,一个小太监正提着一个宫盒向这边走来。
待看清来人,王振顿时一愣,怎么又是他!
来人正是周青。
看到周青,朱祁镇脸上顿时露出笑容。他之前按照周青所说,亲手给皇祖母准备的寿礼,让他出尽风头,被皇祖母和父皇赏赐了很多好东西,这让他心里很是自豪。
所以,他对周青极其有好感。
“哎~周青!”朱祁镇开口。
周青还真没注意到朱祁镇一行。他今天被临时调来调去,忙活了一天,累的腰酸背痛。晚上又被抽调到御厨房帮忙。
正想着送完这趟,找个地方偷懒休息一下,冷不防一个声音在后面喊自己名字。
下意识的刚要开口问谁,便看到玄衣朱带,腰系环佩的朱祁镇。
“见过太子殿下。”周青放下食盒,弯腰行礼道。
朱祁镇笑道:“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又见面了。”
接着他脸上浮现出兴奋之色,对周青说道:“孤听你的话,亲手做了一份寿礼给皇祖母,满朝文武都被孤王的礼物惊呆了,哈哈,可惜当时你不在那里。”说完,他一把抓起周青的手,拉着他道:“走走,陪孤王一起赴宴。”
“殿下,这不妥。”王振在旁边看到这一幕,顿时大急,出言阻止。“这要是被杨师傅看到,殿下你又要被罚抄书了。”
王振口中的杨师傅便是太子少傅,官拜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的杨荣,人称“东杨先生”。
杨荣为人端方,在几位太子老师中最为严厉,动辄会惩罚朱祁镇抄书。所以朱祁镇对他如老鼠见猫般惧怕。
王振搬出杨荣来吓唬朱祁镇,效果立竿见影。朱祁镇立刻放开手,整理一下身上衣服,环视一圈后,对周青道:“周青,你可跟随在我身后一起进入殿中。”
说完,他看了眼周青脚边的食盒一眼,淡淡对王振吩咐道:“王伴伴,你着人给周青送进去。”
王振无奈,只好再次狠狠瞪了周青一眼,指挥身后的小太监将食盒提进去。
周青乐得不用再干活,当下跟随朱祁镇进了保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