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宋朝烟雨 > 第二十四章 黄袍加身(二)

《宋朝烟雨》 第二十四章 黄袍加身(二)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东方的天际,刚刚透出鱼肚白色,身居东京开封城内的大小官员,早已醒了过来,从大街小巷转了出来,齐集皇宫崇元殿前,等候早朝。只见他们按官阶大小分班排列,鹄立成行,静等小符太后和幼帝升殿。

    不一时,两行宫灯从后宫冉冉而出,内侍簇拥着龙车风辇,到殿前停下,只听静鞭三响。群臣顿时鸦雀无声,一齐躬身俯首,不敢仰视。

    乐曲声中,小符太后和幼帝,在内侍扶掖下,升殿坐定。值殿将军高唱:

    “朝参!”

    于是大小官员一齐跪拜,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内侍喝一声:

    “平身!”

    众官员方才一齐立起归班。肃然而立。

    宰相范质,正待上殿奏事,突然宫门外一阵大乱,远远望着,只见一个把守午门的侍卫军军官,脚步跄踉,沿着御道直奔金銮殿而来,一路高呼:

    “紧急军情,要见宰相。”

    转眼来到殿前,被值殿侍卫横矛拦住。

    范质吃了一惊,慌忙下殿。

    只见那人跪下禀报说:

    “大事不好了,赵点检奉命北征,兵到陈桥驿,发生了兵变,已拥立点检作天子,现大军回师京城,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外城陈桥门下,守门官员拒不开城,点检军队已转向封丘门,守门官开城迎接,大军已进城了!”

    这话一完,范质顿时吓得几乎瘫痪在地,手脚无措,就是那些大小百官骤闻之下,也无不面如土色,心惊不已,秩序大乱。

    过了一会儿,宰相范质握着王溥的手说:

    “仓促派兵,这是我们的罪过啊。”

    王溥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小符太后坐在殿上遥遥望见,尚不知何事,立刻传呼范质上殿。

    范质竭力控制着发抖的身体,战战兢兢走上殿来,顿时免冠叩首道:

    “臣该万死!”

    接着便把兵变消息奏说一遍。

    小符太后乍闻一下,脸色顿时煞白,呆了半响,才扑簌簌地落下眼泪来,咽呜着声音道:

    “尔等保举赵匡胤北征,如今却弄出这事来,却怎生处理?”

    范质只是叩头不语,毫无对策可想。

    小符太后勉强止住哽咽,说道:

    “想那赵匡胤与先帝结拜,先帝待他情同骨肉,而如今先帝尸骨未寒,便如此忘恩负义,大逆不道……。”

    说着,说着,便又泣不成声。

    范质顺水推舟地奏道:

    “这且容臣下外出晓谕以大义,或可劝说成功,亦未可知。”

    小符太后这时方寸已乱,也是毫无办法,只得说道:

    “全靠卿家去处理了。”

    说毕起驾,哭着回后宫去了。

    那范质走下殿来,只见百官已纷纷散去,便匆匆走出午门,只见还有一些官员未来得及走散,人丛中,他看见王溥,连忙一把抓住王溥手腕,说道:

    “仓促派兵经征,致成此变,罪责在你我啊,怎么办,怎么办!”

    他紧紧握着王溥的手腕,指甲直切入肌肉,痛得王溥大叫,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是苦笑。

    忽然,一声雷吼,大叫道:

    “形势危急,两公还不行动,在这里待什么!”

    范质扭头看时,原来是禁卫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只见他手持从守官门侍卫军讨来的一支画戟,怒容满面,双眼圆睁,倒是威风凛凛。不由吃了一惊,说道:

    “将军有何良策!”

    韩通大喝道:

    “势已至此,唯有抵抗一途,眼下京师尚有禁卫军三千,末将立刻召集守卫宫城,烦二公速作文书,召各镇领兵前来勤王,才有生机,切不可缓。”

    说罢,飞身上马而去。

    那范质和王溥仍然拿不定主意,忽见几相府仆役跌跌撞撞跑来,报道:

    “禀相爷!客省使潘美将军领了一支兵马,已包围相府,要见相爷,传达新天子圣旨,请相爷迅速回府,如去得晚,怕一家老小不保!”

    潘美(925—991),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人。潘美生于乱世,长得非常英俊,曾在府中当过典谒,相当于今天政府办公室的干事。别看他年纪小,但却胸怀大志。

    柴荣当开封府尹的时候,潘美在他的手下做事,关系非常好。当时,赵匡胤也成为柴荣的部属,深得柴荣赏识,因此,潘美与赵匡胤相处,交情甚厚。

    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柴荣继承皇位,就是周世宗。柴荣当了皇帝不久,就提拔潘美当了供奉官(皇帝身边的武官侍从),参与军政事务,后来潘美被提升为西上阁门副使(。

    范质闻听家眷危急,那敢再迟延,只得扔下王溥,一溜烟地赶回家中。

    且说那韩通,乍闻匡胤称帝,暗叫一声:

    “不好!”

    寻思自己过去和匡胤之间,有过几次过节,他一旦当了皇帝,自己绝没有好果子吃。唯一出路,只好拒抗,为大周尽忠了。他急于招集禁卫军,与叛军决一死战,即使不胜,也要保家小出城,投奔他乡。

    一路飞马寻思。那知刚离开午门不远,迎面遇上一彪军马,当先一将正是匡胤部下先锋王彦升,奉匡胤命令,率三千铁骑先入城中维护治安。

    王彦升,性格残忍,膂力过人,擅长击剑,号“王剑儿”。王彦升曾跟从张永德攻打瀛州,攻占束城,升任散员都指挥使。

    那王彦升看见韩通,遥遥大叫道:

    “韩指挥,新天子已近城门,速去城门外接驾!”

    韩通大骂道:

    “什么鸟天子,接什么鸟驾,你等贪图富贵,叛变大周,助纣为虐,还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我韩通决不像你这样鲜廉寡耻!”

    王彦升本是个性如烈火的莽汉,如何受来了,跃马纵向前来,大喝一声:

    “今天本将军就要杀你来祭刀!”

    举大刀朝韩通当头劈来。

    韩通横起画戟相迎。那画戟本是从宫门卫士手中讨来的,不适合大将使用,战不三合,被王颜升一刀将画戟连头带杆砍去一段。韩通慌忙夺路往家奔跑,企图换取兵器,召集亲兵再战,那知王彦升马快,追了片刻,已到韩通府门,韩通下马,尚未来得及进门,王彦升早已赶上,一刀劈下,将韩通砍成两段。

    王彦升杀得兴起,索性进入韩府,将韩通一家老幼尽皆诛杀,那韩天禄也未逃脱被杀的命运。王彦升见韩宅人口杀尽,才退出来。带领铁骑巡视一番,分派铁骑驻扎于各街道。那京师内外都巡检石守信、王审倚本是匡胤亲信,自然也帮助维持城内秩序。一切安定,便和王彦升一同出城去迎接匡胤。

    赵匡胤率领大军,进入汴京后,得知城内秩序安定,便传令诸军各回兵营,自己带了几位亲信谋士,武将和亲兵,也回归自己府第休息。

    不一会儿.只听府门一阵喧哗,潘美等手下众将,已拥着范质、王溥到来。

    匡胤起身走到滴水檐前站定,举手微微一扬,对着范质等说:

    “我受世宗深恩,焉敢相负,只是被三军众将拥立,身不由己,实有愧对天地。”

    那范质等被众将簇拥立于阶下,正欲答话,一侧站立的大将罗延瑰,王彦升早已双双拔剑出鞘,高喝道:

    “新天子在此,还不下拜,若有胆敢抗命,莫道吾们宝剑不利!”

    说毕,怒目虎视,那王溥吓得战战兢兢,双腿一软,早已跪俯在地。范质见王溥已经下跪叩拜,只得也跪将下去。行三跪九叩之礼,连呼:

    “万岁!万岁!”

    宰相一跪,实际上等于承认了他是天子。

    匡胤慌忙走下台阶,将范质、王溥一手挽起一个,拉他们上殿,吩咐看坐。自己居中坐定,让范质、王溥分左右侧面坐下,这才询问范质,这事如何处理。

    范质道:

    “明公既然即位为天子,不知对幼帝如果安置。”

    匡胤未及开言,立在身后的赵普早已厉声道:

    “自然应当效法尧舜,举行禅让的典礼了。还有什么话可说。”

    匡胤道:

    “太后和幼主,我曾北面臣事,岂能幸负,早在军中已经下令,优待太后称号不变。诸将不得骚扰轻慢。”

    范质道:

    “既然如此,就应召集百官,举行受禅典礼。”

    匡胤说:

    “就烦二公,立即安排,召集百官,对于周家旧臣,我决不亏待。”

    范质、王溥复行礼称谢而去。

    到了下午,范质、王溥又驱马来到,奏道符太后和幼主已回避别殿,即请匡胤入宫,以备明朝登基,行禅让礼。

    然而却没有禅让诏书,旁边翰林承旨陶谷从袖子中拿出一份禅位诏书。

    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人,本姓唐,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而改姓陶。他少时博闻强记,精通经史,善隶书,能写一手好文章。后周时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

    有一次,陶谷奉后周朝廷派遣出使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在今浙江、江苏西南和福建东北部一带),吴越国的忠懿王设宴招待他。因为陶谷喜欢吃螃蟹,所以忠懿王命人在宴席上摆出了各种各样的螃蟹,从大到小,自蝤蛑(一种海螃蟹)至蟛蚏(一种小螃蟹),一共摆了十几种。

    陶谷见状,笑着说:

    “这可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啊!”

    后来,“一蟹不如一蟹”就成了成语,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陶谷到了金陵后,李璟派升州太守(相当于当今的南京市市长)韩熙载(这个人很有名,你一定听说过我们的国宝《韩熙载夜宴图》)接待他,礼节十分周到。

    可是陶谷倚仗本国强盛南朝弱小的压倒性优势,态度十分傲慢,接待宴席间不苟言笑,道貌岸然,接连几次在皇帝李璟面前出言不逊,弄得南唐君臣敢怒不敢言,太子李煜几乎是怒不可遏。

    韩熙载对同僚说:

    “我辈经事已多,历官多年,陶公何必如此?我观此人,非端介正人,诸君请观,吾有法使其露出原形。”

    于是开始商量怎么恶搞他。

    偏偏这时候陶谷暴露出了自己的道德缺陷:入住接待所之后,由于南唐君臣都很讨厌他,就干脆把他晾到一边不予理睬,转瞬过了两个多月,陶谷的生活简直就是单独监禁,平时连个人影都见不到,有一天他在旅馆的花园里游玩,一派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凄凉景象正好和他心中的孤独产生共鸣,于是就在亭子的墙上写了这么几个字:

    “西川犬、百姓眼、虎扑儿、公厨饭”。

    fú wù人员不解其意,韩熙载就把这几个字抄给博闻强识的丞相宋齐丘看,后者看完解释说:“这是一个字谜,‘西川’即是‘蜀’,‘蜀’加上犬是‘独’(独)字;‘百姓’为民,‘眼’为目,合起来是‘眠’字;‘虎扑儿’是指爪子,‘爪’、‘子’两个字合并是‘孤’字;‘公厨饭’是官家的食物,‘官’字加上食字旁是‘馆’字,这十二个字连起来就是‘独眠孤馆’的意思。”

    一句话,陶谷很寂寞,缺少娱乐huó dòng,不过为什么他要强调“眠”字呢?聪明的韩熙载一眼就看穿了:这厮是个……!于是一个巧妙的圈套开始在他的脑子里构思设计

    这一天,一向清静的馆驿里突然出现一位荆钗布裙的农村少女,据说是宾馆fú wù人员的女儿,替父亲干点零活贴补家用。这个姑娘虽然一身朴素,但是美貌天仙。

    平时几乎见不到人的陶谷立刻就注意到了这个“佳人”,于是他开始无耻的献媚示爱

    但是少女虽然看上去春情萌动却始终没有任何表现,这让陶谷本来孤独郁闷的心情变为了惆怅、失望,说得露骨些就是“急不可耐”,而心情浮躁的人无心思考,言行不慎,离着中招就不远了。

    终于,周世宗柴荣想听听间谍的情报了,后周的诏书下到南唐催促陶谷回国,而失陷于温柔乡不能自拔的陶谷闻讯后不啻于霹雳击顶,心情更加恶化了。

    然而就在他启程的前一天晚上,那个“纯情少女”竟然主动跑到陶谷身边倾诉衷肠,表示自己已经爱上了陶谷。

    陶谷当然喜出望外,向心上人许诺自己一定请求李璟带她回国,接下来就发生了性关系。

    鱼水欢尽后,姑娘显得十分失落,表明自己很仰慕陶谷的文才,请求他留下点文字作品以为纪念。

    兴高采烈的陶谷当即挥毫,写下了一首非常精彩的词《风光好》:

    好姻缘,恶姻缘,

    奈何天。

    只得邮亭一夜眠,

    别神仙。

    琵琶拨尽相思调,

    知音少。

    待得鸾胶续断弦,

    是何年?

    词中充满了他对心上人恋恋不舍的缠绵情意以及无可奈何的失望心情。然而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姑娘拿到这首词后连声谢都不说就匆匆离开了馆驿。

    第二天,中主李璟设宴为陶谷送行,满朝文武到齐后过了很长时间,陶谷才大摇大摆、盛气凌人的走了来,一脸的不服不忿,乜斜着眼睛看人,嘴撇得像“圆月弯刀”一样。席间宾客敬酒他也不理不睬装腔作势。

    太子李煜看到这一情形后笑眯眯的说:

    “看来尊使心情不佳,在下亲自谱曲一首,请聊以解闷。”

    说着拍了拍手,一曲悠扬的乐声响起,紧接着殿外彩袂飘飘,进来一群舞女,让陶谷大为吃惊的是为首者正是自己的心上人,就见她轻启朱唇,伴随着乐曲声唱出了那首情诗《风光好》。

    笑嘻嘻的韩熙载向大家说明了这个舞女的真实身份:她名叫秦弱兰,是南京城里的名妓,是韩熙载故意安置在陶谷身边用来勾引他上套的,而且当众绘声绘色的详述了她和陶谷的风流韵事,把陶谷的无耻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时间宴席上嘲笑之声不绝于耳,许多官员起哄要求秦弱兰近前给来使劝酒亲昵,拿陶谷调侃取乐,秦弱兰更是风骚的勾肩搭背、软语温存。

    陶谷当时就晕了菜,此刻的心情正应了那句话“如果地上有个缝恨不得钻进去”,他本想把昨晚和恋人无奈分别的怨气撒在南唐君臣身上,结果刚刚坐稳就知道自己被“整蛊”了,羞惭无地的陶谷当时只能尴尬的讪讪傻笑,别人劝酒再也不好意思不喝,最后醉吐茵席,狼狈不堪。

    南唐君臣因此更加看不起他,只派了几个小官送他出城,陶谷也不敢较真,灰溜溜一股烟似的跑回了后周,而那首歌曲很快就在南京城里流行开来。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陶谷悻悻不乐的回到东京汴梁后,发现自己的作品《风光好》在开封的流行程度丝毫不亚于南京,几乎是街头巷尾人人传唱,回朝交旨时宫中的宦官宫女甚至柴荣本人也哼哼两声,原因是李煜派间谍带了10000张刻着这首曲子的光盘抢在陶谷前面到汴梁城发售,而李煜“词帝”的盛名早就在国际上家喻户晓,开封的老少爷们听说是南唐太子亲自谱曲,售点外面立刻就排起了长龙,所以光盘的销路极佳,而且售货员还刻意生动的解释作品的出处,因此所有会唱这首歌的人都知道了陶谷的龌龊表现,只是没有人敢报告给柴荣,害怕他无地自容恼羞成怒,因为出使人选毕竟是他指定的,而周世宗只是根据李煜的高才和陶谷的文采才欣赏这首词,所以对歌曲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并不感到吃惊。

    柴荣本来很满意陶谷的出差成绩,打算给他升官,但是了解实情的丞相范质强烈反对,说陶谷这个人道貌岸然行为不端。再加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柴荣终究听到了一些闲言闲语,但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也不好严厉处分陶谷,只是从此把他冷落到一边了。

    有了禅位诏书,事情就好办了。第二天,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因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宋朝烟雨》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宋朝烟雨》 第二十四章 黄袍加身(二)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罚天铭 连载中图标 罚天铭
  • 分手后写给你的情书 连载中图标 分手后写给你的情书
  • 一梦万古间 连载中图标 一梦万古间
  • 网游之副职业传说 连载中图标 网游之副职业传说
  • 上下路 连载中图标 上下路
  • 极武天魔 连载中图标 极武天魔
  • 黑虫蛊 连载中图标 黑虫蛊
  • 宠妻之懒妃倾城 连载中图标 宠妻之懒妃倾城
  • 重生之门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门
  • 一觉醒来整个世界只有男人 连载中图标 一觉醒来整个世界只有男人
  • 大魔手 连载中图标 大魔手
  • 儒道:我写书成圣 连载中图标 儒道:我写书成圣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