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西阳寨 > 第二十四章 逆流风折帆 随愿僧归田

《西阳寨》 第二十四章 逆流风折帆 随愿僧归田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顺治七年底,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薨于狩猎途中,次年初,皇帝亲政,大赦天下。二月,帝封豪格之子富寿为和硕亲王,封豪格之女乌云为和硕公主。

    乌云携夫带子赴京受封,被皇上挽留于宫中。少年天子亲掌大权,自是雄心勃勃,豪气冲天,欲成就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世伟业。一日,皇上赐宴乌云夫妇,席间问尚简:“几年前,额驸曾说西阳寨凡物公有,百姓贫富一体,不知如今怎样了?”

    尚简便将寨中情况详细道来,从财产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说到寨民的团结一心、真诚互爱、无私无欺,听得皇上兴致勃勃,两眼放光,头脑中勾画着西阳寨的迷人景象,仿佛正亲临那一片欢乐祥和的人间胜境。

    尚简已经说完,皇上仍在沉思中。良久,他蹙眉道:“朕登基多年,久虑民生艰难,没想到千里之外的深山老林中,竟有如此世外桃源。观京畿百姓的贫贱困苦,两相一比较,朕实在是汗颜哪。”皇上抬眼瞧瞧尚简,又道,“朕欲让京畿效法西阳寨,将土地归于当地百姓公有,地里的出产交了赋后,在百姓中按人头分配。此件事情,额驸已有现成的经验,因此非得你出马才好。”

    尚简乍听皇上提出这事,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急得连连摇手:“小人多谢皇上厚爱,只是小人一无资历,二无为官经验,如此大任,万万担当不起。”

    “这个朕自然知道,朕不是让你执掌此事,只是要你协助操办。”皇上转向太监道,“召吏部尚书坦台,户部尚书陈名冬。”

    少顷,陈名冬入宫面圣。这是一位五十出头的老臣,面容瘦削,身形纤细,然他精神饱满矍铄,目光锐利如电,仿佛一眼就能把人看穿。

    皇上开门见山道:“京畿的田地,已为八旗圈占净尽。当初,圈地的旗人既随意又蛮横,将许多合法田主强行驱逐,致其断绝生路,流离失所。如今朕既亲政,便要替百姓主持公道,将这些强占的田地归还他们。”

    名冬听了皇上的话,心中大吃一惊。圈占的地如同吃下的肉,八旗官兵不但吃了肉,且已消化吸收,变成自己身上的肉,如今叫他们割肉,无异与虎谋皮。名冬心里这样想,嘴上却不这样说,他避重就轻,提出另外一个问题:“皇上如此体恤下民,实乃苍生之福。只是当初究竟有哪些百姓田土被占,占了多少,现已无据可考。因此,发还的土地怎么分配,却是一件难事。”

    “这个不难,土地收回后,归新旧田主与佃户共有。今后这块土地上的人,无论是谁,凡有劳力的,必须参与田间劳动,田地的出产,按实有人口平均分配。”皇上胸有成竹地道。

    名冬这回明白了,皇上是要实行“等贵贱均贫富”!这岂不是自毁长城么?若是清兵一入关便推行这样的政策,倒不啻一件好事,当时天下好比一根原木,想怎么打造便怎么打造,如今木已成舟,若再要改,恐怕是会翻船的。

    翻船的风险显而易见,陈名冬却不敢明言,只道:“京畿土地圈占已久,只怕那些占地的人不肯让出来。”

    此时,吏部尚书坦台入见。坦台虽老,身板却魁伟结实,面相又粗犷,一看便知是武将出身。他跪拜一番,粗声道:“老臣饭后出去消食,到家了才知皇上传召,来得迟了些,请皇上恕罪。”

    皇上不跟他啰嗦,将方才对名冬说的话又说了一遍。坦台听了虽然吃惊,却不表异议,反连声颂赞皇上英明。他本是多尔衮的死党,如今多尔衮死后获罪,他深怕自己受株连,被福临作为政敌清除掉。

    “别光知道拍马屁,说说你的想法。”皇上道,“方才陈尚书担心占地的人不肯让出地来,你对此有何看法?”

    坦台朗声道:“陈尚书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难道没有处置国土的权力么?只要下了诏,谁若不遵便是抗旨,按律可处以极刑。”

    “你既有此信心,朕便将这件事交你负责,如何?”皇上道。

    坦台正欲讨好福临,只苦于没有合适机会,此时受到委任,若表现得好了,不正可一扫前嫌么?因此他跪倒在地,诚惶诚恐地道:“蒙皇上不弃委此大任,坦台自当鞠躬尽瘁、肝脑涂地以谢皇恩。”

    “此事非同小可,须要仔细谋划好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事成之后,我还有下一步的打算。”皇上昂着脸道。

    “皇上圣明,此事若在京畿做成了,便可向各省推而广之,缔造大同之天下。届时,我皇便是开天辟地的万世英主。”坦台马屁拍得甚响,却不知全然拍在了马腿上,皇上心里所想的被他揭了底,不由得暗暗恼怒。

    当下,皇上便要陈名冬拟诏,将京畿各县已圈占土地收归朝廷,交由旗民、佃户、原田主共同耕种,出产按人头分配,劳与获均无高低贵贱之别。此项政策名曰“官有化”,收回的土地,其所有权名义上属于朝廷。“官有化”事务,坦台负总责,陈名冬主办,白尚简任顾问,办事官吏从吏、户二部抽调。

    事情远非皇上想像的那么简单,“京畿土地官有化”诏书一下,立即遭到八旗的抵制。旗人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官兵,统统持反对态度。

    一日早朝,博乐、里坎两亲王联名上奏,说八旗乃国之脊柱,是大清得天下、守天下的依靠,如今立国未稳、南方未靖,却要没收八旗赖以生存的田地,实在令人寒心,如若强制推行,恐使八旗将士失去斗志,动摇大清朝的国基。

    皇上看了奏折,当即火冒三丈,厉声斥责道:“大胆博乐、里坎,去年朕命你二人出关迎接朝鲜王子,你们竟私自让他人代替前往。你们如此欺君罔上,当朕是傻子么?朕本不欲追究此事,可你二人身为臣子,非但不知为君分忧,反在这里煽风点火,扰乱人心。朕今日老账新账一起算,将你二人由亲王降为郡王,免去现任各职,以观后效。若是再不反省,定将严惩不贷。”

    吃了下马威,二王吓得不作声了。其他满族大臣心里纵然不服,见小皇帝这样厉害,嘴里也不敢再说什么。

    却说吏、户二部会同京畿各县,丈量被圈占田地亩数,登记田地上的户口,包括现田主,原田主与佃农、农奴。此后,根据丈量的亩数,将户口平均划分到各块土地上。按照二部拟定的方案,人口一千人左右设一村,以村为单位实行相对自治,土地房屋归全村共有,村民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

    各项事宜稳步进行,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四月中,一批流落在外的原住民见诏回乡,在划定的土地上搭棚定居,开始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没想到这天夜里,几百名兵士全副武装闯入民棚,他们见人便打,见东西便砸,威胁居民立马滚出此地,否则下回便取其性命。第二天,居民到县衙报了官,寻求官府保护。知县猜想这些闹事的兵士定是旗人,不敢擅自查处,只得向坦台禀报。坦台闻报后又报皇上,皇上龙颜大怒,将巡捕营拨归坦台调遣,并赐他尚方宝剑,再遇闹事的人,可先斩后奏。

    此后的一日夜间,尚简带巡捕营夜巡时,恰遇数十旗兵打砸民舍,两军狭路相逢,当即开起仗来。由于巡捕营人多,不一刻便将闹事旗兵击溃,当场拘捕三人。第二日,坦台亲自提审了三名旗兵,审出了带头打砸的人,将他拘来审讯。经此人供认,指使他的竟是一位亲王。坦台害怕牵连太多不好收场,当即拿出尚方宝剑,斩杀了这名带头打砸的人,以达到敲山震虎、杀一儆百的目的。

    坦台这一招果然奏效,此后旗兵再不敢骚扰恐吓居民了。可是,由于他出手太狠,激起满人公愤,八旗更是对他恨之入骨,人人欲除之而后快。朝堂之上,弹劾坦台的奏本如雪片般络绎不绝,有奏他专横恣肆、擅权乱政的,有奏他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更有揭发他阿附多尔衮,对皇上不忠的。皇上知道,这些劾本半真半假,有的将小事放大,有的以疑事为真,其目的无外是要将坦台拉下马来。为了土地“官有化”不受影响,皇上将这些劾本搁置一旁,统统不予理会。

    八旗王公大臣见扳不倒坦台,便调转矛头,欲拿陈名冬开刀。事有凑巧,御史章宣因陈名冬荐人不公,意欲弹劾他。诸王闻之,纷纷对章宣表示支持,主动为其搜罗陈名冬罪证。

    五月,弹劾陈名冬的奏章作成,其上罗列他的十二大罪状。皇上当时在外避暑,政务暂交茫得海处理,诸王趁此机会让章宣呈递弹章,请求拘拿陈名冬治罪。茫得海召集诸王大臣,将十二大罪状逐条审理,认为章宣所奏属实,按律拟处陈名冬绞刑。

    坦台见名冬被定死罪,唇亡齿寒之感油然而生。他快马加鞭,连夜赶往皇上避暑地,奏章宣诬告之罪。他直言章宣系受诸王指使,弹劾陈名冬的真实目的,无非是要阻止土地官有。

    两天后,皇上启驾回京,否决了茫得海对陈名冬的判决,准备亲自重审陈名冬案。当晚,他将里坎、博乐二人召入宫内,询问他们对于此案的看法。二人心想,皇上既然否了茫得海的判决,定是想为陈名冬翻案,此番召他俩入宫,无疑打的是笼络收买的主意。

    里坎性子急,首先表态道:“御史章宣于陈名冬并不很熟悉,怎能一下举出这么多罪状来?我看无外是捕风捉影,夸大其词罢了。”

    见里坎表态,博乐随声附和道:“章宣此人心胸狭窄,他举荐到户部任职的人为陈名冬所否,弹劾或因此而起。”

    皇上听了二人的话,心中甚觉宽慰,道:“朕欲廷审陈名冬案,让他与章宣当廷对质,辩个清楚明白。”转而忽然想起什么,拍拍脑勺道,“对了,朕念你二人曾经立下殊勋,拟恢复你二人的亲王爵位,明日即令太监传旨。你们且回罢。”

    二人谢过皇恩,出宫回府去了。

    此后几天,皇上陆续传召多名议政王大臣入宫,争取他们的支持,以最大限度缩小、孤立对立面。

    五月底,皇上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专门审理陈名冬案。朝堂上,经过控辩双方的对质,章宣指控陈名冬的十二条罪状,八条无实证,一条子虚乌有,只有三条完全属实。

    质证结束后,皇上不加评断,只命诸王大臣发表意见。坦台首先呈述己见,他道:“十二条罪状,只有三条成立,可知章宣言多不实,判他诬告绝不冤枉。至于确证的三条罪状,都是朝廷大赦之前的事情,按大赦条款理应不论。因此,臣以为可判陈名冬无罪。”

    坦台方一说完,便有大臣站出来反对,以为未确证的八条罪状,应该继续查证。从已确证的三项罪状来看,足见陈名冬为官不正,按大赦条款虽可免罪,却要免官。

    诸王大臣意见分歧,皇上却成竹在胸。他受西阳寨投票法的启发,让议政会成员各自写出对此案的处置意见。结果,大半成员主张不追究陈名冬,却应追究章宣的诬告罪。于是,皇上决定采纳多数人意见,对陈名冬不加罪不降官,与之相反,以诬告罪判处章宣绞刑。

    政治真是肮脏的东西,一旦沾染上它,哪怕是十几岁的少年,也会变得虚伪狰狞!

    六月,京畿各县土地官有化全部完成,人口也已重新分布到位。皇上命尚简仿照西阳寨寨约及其附则,为各村制定统一的村约,作为村民必须共同遵守的律例。

    寨约颁布后,百村万户人人遵规守约,有劳力的人,个个下田劳作,却只有旗民自以为例外。

    坦台得知旗民不遵村约、不参加劳动,准备让巡捕营抓几个来治一治,以儆效尤。谁知正在此时,一场大规模的bào luàn发生了,上千八旗官兵冲进麦地,殴打、驱逐割麦村民,打死打伤村民数十人。巡捕营人少,不敢与之对抗,便火速上报坦台请求支援。闹事旗兵太多,坦台无力弹压,只得奏报皇上。皇上听闻这么多人作乱,心中也有些着慌,急调京外精锐清兵六千,分三部驻于京畿,严防旗民再聚众滋事。

    村民们受到这一次惊骇,整日生活在恐惧中,他们觉得自己像刀板上的鱼肉,随时可能被人宰割。少数有先见之明的人,料到此地终非乐土,卷卷铺盖另寻生路去了。

    迁走的村民越来越多,眼看“大同”伟业将要泡汤!皇上急了,命清兵把守各处路口,严禁村民外迁,对于偷逃的人,抓住后一顿板子,再押送回所在的村。

    村民走不了,地里的麦子又不敢收割,今后将何以为生?眼看爱民的仁政已经变了味,白尚简此时渐渐明白了,皇上不过以百姓为试验品,所做所为只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哪里是真心为百姓着想?

    尚简心想,所谓的土地官有化,都是因自己而起,当初若不是自己夸耀西阳寨的好,怎会惹来这些祸端?为此他心生愧疚,入宫面见皇上,恳请他解决数万村民的生计。皇上经过一番考虑,决定让军队压阵,保护村民收割麦子。

    这一日,六千清兵全副武装,分成六队于各处巡逻。村民们有了后盾,便壮着胆子下田割麦,一天内收割了数千亩。收回去的麦捆尚未脱粒,先堆在村舍边的空地上。

    谁知这天夜里,上百处麦堆先后着了火,村民们被火光惊醒,纷纷起床,拿着能扑火的家什去堆场救火。堆场的火还未救完,麦田里又燃起熊熊大火,广袤的田地瞬间变成一片火海,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

    此时,驻守的清兵闻讯赶赴火场,与村民一起奋力扑救。无奈火点不断增加,这边扑,那边着,兵民救了一夜火,至第二日辰时才将大火扑灭。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一直冷眼旁观的太后终于忍不住了。这天晌午,太后将皇上请到她的寝宫,微愠道:“皇上亲政,我本不欲过问政事,可如今若是再不过问,大清江山便要白白断送了。皇上推行新政,本无可厚非,可不管新政旧政,一定要顺势而为,切不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到底。试问皇上,大清江山是谁打下来的,皇上坐天下依靠的又是谁?是那些汉人么?皇上若是再不反省悔过,恐怕不久便要众叛亲离,亡家亡国了。”太后叹了口气,决然道,“没收的土地,立即归还给旗民,所谓‘土地官有化’新政,永不要再提了。”

    其实即便太后不说,皇上也已意识到官有化干不下去了,只是此事推行了半年,付出了如许的努力,实不甘心就此罢手。纵火事件发生后,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出路,此时心中有了另一个想法,当即向太后禀奏:“母后,事已至此,福临实在是骑虎难下。福临思想,能否用国库的银两,按价赎买八旗圈占的土地?旗民一旦得了银子,便不会再闹了。”

    太后闻言,立即摇头否定:“大清入鼎中原,不过数载时间,且接的是亡明的烂摊子,国库有几个钱,皇上难道不晓得么?况且南方未靖,西南有朱由榔,东南有郑成功,大清官兵连年征战,军饷开支甚巨,哪有闲钱去买这些地?”

    皇上连遭太后否定,不免有些灰心,叹道:“福临身为一国之君,行事半途而废,如何向亿万臣民交待?龙颜扫地,威信已失,这个皇帝,福临恐难胜任了。”

    太后见他泄气,便打气道:“治家尚且不易,何况治国乎?大清万里疆土,亿万臣民,人心千差万别,国事千头万绪,岂能事事顺心如意。皇上应把挫折当成教训,从教训中汲取理政经验,经验多了,犯的错便少了。况且这件事也不是皇上一个人的错,吏部尚书坦台,户部尚书陈名冬俱难辞其咎。尤其是坦台,身为三朝老臣,自己又是旗人,居然没有一句反对的谏言,他究竟是何居心?”太后越说越气恼,数落起坦台诸般的不好来,末了道,“皇上不是压了许多弹劾坦台的奏章么,此时定要准奏彻查。我看此人是个奸臣,不杀不足以平众怒。”

    坦台是多尔衮的人,皇上早已有心除他,只因土地官有化事多棘手,非用坦台这样泼辣胆大的人不可。如今事已失败,留他无益,杀了他正好可作替罪羊。

    当晚,皇上即命人拘拿坦台,连夜对其进行突审。

    次日早朝,皇上宣布坦台已认罪,令诸王大臣商议如何处置他。众人多以为坦台罪大恶极,按律应诛全家。还是皇上仁慈,决定仅诛坦台一人,宽免了他的家眷。

    三日后,皇上连下两道诏书,第一道宣告处决坦台,并历数他的各条罪状,其中首条便是“专横恣肆,擅权乱政”。第二道宣告将京畿土地所有权归还旗民,废除村约,取消村民自治。这两道诏书一下,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京畿土地官有化完全是坦台“擅权乱政”所为,并非皇上本意。

    至此,推行半年的京畿土地官有化无声无息地画上了句号。此项政策虽然失败了,却歪打正着地扭转了劳力分布不平衡状态,土地虽然重新归于圈地者,地上的民户却不再挪移。圈地者依旧是地主,无地者依旧是佃户,租谁的地都是一样交租。

    至于白尚简,虽是土地新政的引发者,在新政推行过程中,却并未起到重要作用,他这个所谓的额驸,也没人拿他当回事。想当初西阳寨实行凡物公有,完全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当然选择,而如今皇上推行的土地官有,则是逆势而为之,论其初心,恐怕一小半为民,一大半为名。因此,尚简对于皇上的新政并不十分乐观。如今新政既已失败,留在京城已无必要,尚简便向皇上请辞,要带妻儿回西阳寨去。

    尚简文武双全、诚实可靠,皇上很想将他留在身边,可经历这一场是是非非,尚简对政界的勾心斗角、阴险丑恶看都看累了,怎愿再卷入其中?见他去意已决,皇上也不勉强,赐他黄金百两,并临时封他为辅国公,拟将西阳寨方圆百里分封给他,以封地的田赋作为他的俸禄。尚简既不要黄金,也不要封地,只受了一个辅国公的空头衔。临行前,尚简夫妇入宫面圣,皇上感慨道:“朕虽贵为天子,大事不能顺心,小事不能随意,远不如做个西阳寨寨民快活。”顿了顿又道,“总有一天,朕要去西阳寨看一看。”

    尚简回寨后,并不以驸马、辅国公自居,只应寨民之选,做了几任的知寨。此后几年,西阳寨瓜片产量逐年增长,财富越聚越多,民生渐达小康。寨民们索性将山上水田全部改为茶园,用卖茶的钱换了大量稻麦储于仓洞,比自己耕种来得轻松。

    一个云霞漫天的傍晚,寨民们采茶归来,忽见两个庞然大物自山外飘然而来,于寨子上空盘旋往复。大伙儿看得呆了,一时不知此为何物。不知谁嚷了一声:“蝴蝶,好大的蝴蝶!”人们细细辩认,果然是蝴蝶,其中一只翠绿,一只乳白,闪烁着玉石般晶莹澄亮的光泽。世上怎会有这么大的蝴蝶呢,难道是谁放的风筝断了线,一路乘风而上来了此处?

    “快看,那边又飞来许多小的!”又一人惊声叫道。人们转头望去,只见峰顶处的霞光下,成百上千只蝴蝶金光闪闪,百鸟朝凤般地追随两只大蝶而来。众蝶在空中飞舞一番后,朝着西边飞去,不一刻便消失在白云彩霞之间。

    此后每隔数月,玉蝶便来寨上飞舞盘旋,无论春夏秋冬。它们像是羽化的仙人,守望着这一片高山净地。

    顺治十八年初,二十四岁的皇上突然驾崩。西阳寨与京城远隔千山万水,乌云夫妇抵京时,皇上早已火化出殡。由于清廷未公布皇上死因,引起民间种种猜测,有说他出了天花,病重不治而亡的,也有说他因爱妃薨逝,伤心过度而死的。

    两年后,康熙二年春的一日下午,尚简在茶园里采茶,看守寨门的巡防队员气喘吁吁跑过来,说是有两个和尚在寨门外,指名要找他。尚简听了,心中纳闷得很,因他从未与和尚有过交情。

    到了寨门口,果见两名年轻和尚站在那里,其中一人见他来了,招了招手,笑吟吟地望着他。尚简大惊,刚叫出一个“皇”字,便被这和尚自报家门的话打断了:“贫僧法号行痴,闻西阳寨乃人间净土,特来此观瞻。”说完又指着同来的僧人道,“这位苦瓜和尚,是与我同行的。”

    见尚简犹自惊疑,行痴笑道:“贫僧曾说过,总有一天要来西阳寨看一看,施主不记得了么?”

    尚简闻此言,一把握住行痴的手,含泪道:“记得记得,尚简怎会不记得?尚简还以为,此生再不能与君相见了呢。”

    尚简将二僧引入寨内,收拾两间客房供他们居住。乌云见了行痴,免不了也是一番悲喜交集。当晚,几个人品茶赏月,论画谈诗,直到天色微明方散。

    那苦瓜和尚原名朱若极,本是明皇室后裔,明亡后飘泊无依,随一名太监辗转数年,在湘山寺出家为僧。苦瓜工诗擅画,年纪轻轻便已声名远扬。行痴云游武昌时,在一处寺庙遇苦瓜吟诗,忍不住和了几句,从此成了僧友。

    西阳寨山明水净,恬静清雅,庄舍茶园井然有序,令二僧流连忘返。此时适逢春季,满山的绿树翠竹,红花夹杂其中,遍地的绿茶翠柳,山民劳于其中。略一抬头,湛湛蓝天,悠悠白云,与高山、流水、村寨相映成趣,自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卷。

    寨中住户,无论白天黑夜,少有关着大门的。人们一同劳作,一样得酬,家家盈余,户户小康。各家的东西,不太分什么你的我的,只要打声招呼,尽管拿去用便是。

    行痴与苦瓜二僧,除了流连山水风光,偶尔也去茶园采采茶,或与寨民聊聊天,感受这温暖纯朴的民风。

    一日清晨,苦瓜在屋外散步,被一长声嘹亮的鸡鸣所吸引,他扭头一看,背后的石墩上立着一只毛色金红的大公鸡,朝着初升的太阳引颈高歌。苦瓜见之,一阵强烈的创作**如潮水般涌动,驱使他回屋作画。他刚刚摊开纸张,又闻门外传来狗叫声,探头望去,见一只矮小精壮的海叭狗,正盯着一只大花猫狂吠。胖猫矮狗半斤八两,猫扬利爪狗龇牙,吹胡子瞪眼,互不敢近前。

    瞅着这一对活宝,苦瓜脸上乐开了花,却不敢笑出声来,生怕惊扰了它们。此时,远处忽而传来另一阵狗吠,胖猫受了惊吓,转身爬上一棵柳树,自树梢跃上屋顶,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海叭狗兀自对着屋顶咆哮。

    “苦瓜大师,”乌云捧着一张画走进来,惊醒了低头回味的苦瓜和尚,“我闲来作了一幅山居图,看来看去,总觉得缺少灵气,请大师给我指点指点。”

    苦瓜接过来,见是一幅西阳寨全景图,题为“春居西阳寨”。此画取景由远及近,整体呈现了山、溪、茶园、屋舍,画风细腻,色彩鲜明,不失为一幅佳作。不过正如乌云所言,此画全是静景,未免少了些生气。

    苦瓜灵机一动,问道:“公主可否容我在画上增添几笔?”

    乌云喜道:“能得到大师墨宝,乌云荣幸之至,大师但添无妨。”

    原画的右下方是一处院落,笔墨较为稀疏,苦瓜在其外画个石墩,墩上画了那只雄赳赳的大公鸡;又在院角添一株柳树,树下重现了方才那对怒目相向的猫狗。

    高手就是高手,寥寥数笔,便使整幅画活了起来。后人有一首七律咏这幅画:

    西阳寨里花正好,月牙溪畔青满梢。

    白墙朱瓦茶园碧,长阡短陌竹林高。

    雄鸡喜着金红袍,矮犬怒对胖花猫。

    一哼一哈两相惧,龇毛瞪眼笑弯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西阳寨》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西阳寨》 第二十四章 逆流风折帆 随愿僧归田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鼠疫尽头 连载中图标 鼠疫尽头
  • W相连的两个世界 连载中图标 W相连的两个世界
  • 护国大将军 连载中图标 护国大将军
  • 惩神记 连载中图标 惩神记
  • 年少我们正青春 连载中图标 年少我们正青春
  • 梦幻仙帝 连载中图标 梦幻仙帝
  • 双云 连载中图标 双云
  • 反盗墓:开局吓跑摸金校尉 连载中图标 反盗墓:开局吓跑摸金校尉
  • 大魔唐贤传 连载中图标 大魔唐贤传
  • 狂峰宙宇 连载中图标 狂峰宙宇
  • 白帝夜行 连载中图标 白帝夜行
  • 呆呆少女异世行 连载中图标 呆呆少女异世行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