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道辅接着介绍了有关的文化背景。
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唐代“诗圣”杜甫,在离蜀东归途中,病居云阳,翌年春,离开云阳,寓居夔州。
杜甫在夔州住了两年,直第三年的春天,他才离开奉节,直奔湖北荆州,实现了同亲友团聚的愿望。
杜甫在夔州,先后写了430多首诗,约占现杜诗的三成。杜甫在夔州所作《登高》一诗,历来为诗论者所推崇。诗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有人称它“高浑一气,古今独步”,更有人称赞它是:“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甫除了描绘夔州山川风物的佳作外,还写了大量反映夔州一带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篇。这些诗篇,体现了杜甫“政治诗”的特色,如《负薪行》和《最能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负薪行》里,诗人详尽地描绘了三峡妇女的悲惨命运:由于连年战乱,男丁减少,许多女子“四十五十无夫家”,她们每天上山砍柴负薪归来,虽已“面妆首饰杂啼痕”,还得“地褊衣寒困石根”,过着熬更守夜的日子。可是,一些怀有偏见的人,却嘲讽夔州一带女子长得“粗丑”,连丈夫都找不到。杜甫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愤怒地质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在《最能行》里,杜甫又向侮辱三峡男子的偏见者发出正义的质向:“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字里行问,倾注了诗人与人民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
杜甫留寓夔州期间,曾经几度移居.他在瀼西居住时,西边的邻居是一位十分贫困的妇人。该妇人为生活所迫,经常怀着恐俱的心情,悄悄去杜甫的房前打枣子吃。杜甫明明知道,但从不惊动她。杜甫另迁新居后,将瀼西原住的房子让给从忠州来的吴南卿。吴南卿为了防备穷妇人过来偷东西,便筑上篱笆挡住她。杜甫听说后,坚决反对吴南卿这样做,特意写了首《又呈吴郎》的诗进行劝说:“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这首诗,既表达了杜甫对劳动人民哀怜的感情,又抨击了不平的社会和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夔州人民为了纪念杜甫,曾在东屯(今草堂果园)杜甫故居处修建杜甫草堂。后又在白帝城山腰观音洞旁建杜甫西阁,今江水上涨已淹。
二爷爷还是忍不住发言,讲的是诸葛武侯布“八阵图”一事,摇头晃脑唏嘘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坐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
作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
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
听完大家夔州的介绍,都没有涉及到现在夔州的风土人情和在全国所处的优劣,我只好顺着八阵图慢慢开导。
据《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一是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二是在咱们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还有说是在四川新都区北三十里的牟弥镇。
江湖上传言,开封府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
纵观《唐太宗李公卫问对》全书,可发现八阵图的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
黄帝《握奇文》——五阵,握机阵,丘井之法
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阵
司马穰苴《司马法》——五行阵
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孙武《孙子兵法》——八卦阵
诸葛亮《八阵图法》——八阵图
韩擒虎——九军阵法,即八阵图的别名
李靖《卫公兵法》——六花阵
可以看出《八阵图》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经过姜太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使他达到了顶锋,完善为八阵!
唐代大军事家李靖认为九个阵指挥过于复杂而简化为六花阵,但减弱阵法的威。
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
八阵图的特点,正如李靖《问对》所指出的,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而其构想,则与《周易》是分不开的。
八阵的排列,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阵图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孙子注》所说的“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则更是《易》理在布阵中的具体应用。
“八阵图村落”就坐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早已面目全非。
《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把不同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诸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将苑·智用》中写道:“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强调一个优秀的将领应“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将苑·将器》)。“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星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这真是将《周易》天、地、人综合一体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周易讲“数、理、相”的统一,“数、理”通过“相”表现出来。而“数、理”则和源本自然的“心”是同一的。
我认为“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而华夏哲学的精髓也在把握一“心”,用来感通天地,感悟人生。
正所谓“相由心生”,周易的预测正是基于“心”所外现的“相”而作出的,是非常准确而科学的。但是,人的“心”却是可变的,“心”则“相”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故根据过去的相所做的预测便不会很准确了。
但人的“心”又并非变化无常,有一定的稳定性,是有规律的变化。故周易在总体的规律上所做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和天气预测相似,只能得其大概,不能得其细节。对细节的把握只能针对不远的时间段作出。
但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算出的命并不能肯定必然地说明未来。命运的发展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由心生”,真正自己努力摆脱命运的束缚,成了贵人,“相”也变成“贵人”相了。
从chuán shì的诸葛亮的有关著作来看,其中不但涉及《易》理,也透露出诸葛亮对卦象占筮的精通。如《阴符经注》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之,画八卦,考著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著平象,无不尽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入,万明一矣。”所谓“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就是指《周易》的占筮方法。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同时精通易学,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
我这从古至今的一番分析,让大家眼前豁然一亮,时人做事多横向比较,如这种纵向分析,是闻所未闻,看来很多基础知识都必须普及。
手杖重重的点在咱们现在站立的地方,一片如海市蜃楼的景象由小变大,浮在众人眼前,清江县的动态缩略图就在大家身边流动。
看着街面上如米粒般行进的车马,如蚊腿般往来的市民,大家用手摸,可什么也捞不着。
在十字街附近,郑侠、清江侯目不转晴盯着一处,我和耶律其极看过去,如半粒米般的道元和尚鬼鬼祟崇钻进了兰桂坊,简直不可思议。
兰桂坊是清江县最大的风月场所,有姑娘二百余人,这岛国和尚往里站,就是猪也想得到极不正常。
我用眼向展昭示意,他趁大家没注意时派了一人到兰桂坊附近盯梢。
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重新恢复八阵图,加上我自己的想法在帅府周边布置九幻阵。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了诸葛孔明八阵图阻敌的故事,由于综合了后世诸多演义和说本的精妙之处,将诸葛亮吹得天花乱坠,将攻防战事讲得绘声绘色。
当然,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曾讲述了陆逊误入诸葛亮布的八阵图的故事,就得益于我今天的这番分析和演示。
一晃眼,就到了中午时分,大家还听得意犹未尽,对接下来我的安排用心领会。
我仔细算了下,北宋现在的疆域在二百八十平方公里左右,仅为现代的四分之一,这天下,必须由我等少年人扩展。
郑侠在吃中饭的时候,频频向我敬酒,最后婉转地小心翼翼地提及了疗伤的事。
我问他伤从何来
他将道元和尚受伤后,他欲窥测是何人所为而受反噬的事向我何盘脱出,以天道发誓与道元和尚只存在正常的交往,断无吃里扒外、私通外番之举。
我给了他一粒丹药,坦然地告诉了他这事与我有关,吓得他赶忙趴在地上磕头不止,恳请我大人不记小人过,一颗红心永向党,以后看实际行动。
其实,郑侠就只是一个狂热的宗教爱好者罢了,他虽颇有才能,但道释两家,卷帙浩繁,岂是一点业余闲假就能成就的。
这道元和尚来到清江县地界,到底是来干什么,我心中已有了模糊的dá àn。
下午,留在清江县的弟兄们没有举行中举后的欢庆宴,而是按照此前定下的任务分头行动。
考虑到展昭等人的行藏需要保密,二爷爷将他们一行安排在武举kǎo shì后空无一人的校场内居住。
我给展昭讲,这几天我还是在帅府安排的小院内居住,我的安全让他放心,自有高人保护。这展昭是个尽职尽责的人,听说有高人,他在没见到人的情况下不可能相信,央求我请来一叙,我只将至刚和婆婆叫来,他们互相一伸手,在伯仲之间,都暗暗佩服。
下午我关上房门,一个蒙面人站在我面前,将其打探的情况详细告诉我,只在这几日,对方恐怕就有所行动,说完后,他的身影隐入了暗处。
大街上出现了不少陌生人,除了极少数榻客栈之外,绝大部分选择了高价租住帅府附近民舍,有的甚至高价盘下附近的店面,做好了长期住下去的准备。
吃晚饭的时候,二爷爷将我带入了小餐厅,一色道士打扮的年青人加上此前到府的两个,共八人坐在桌旁,均腰悬长剑,剑柄上刻有“南”字,显系仙宫派来守卫八歧骸骨的人。
为首之人约二十岁,长得唇红齿白,玉树临风,神情倨傲,经二爷爷介绍,乃是仙宫第三代大弟子牟洞玄,古波三重境,号称仙宫第三天才。
在我目前接触的人中,二十岁达到古波境的唯此一人。
其余的七人均为凝丹境,修为在二重至五重之间,如若和普通军队战斗的话,这批人可在一个时辰内将五百人的队伍全歼,实在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我进去的时候,先前到来的两位赶紧起身打招呼,余下的几人看向大师兄,一动不动。
二爷爷怕我生气,赶忙将主位让给了我。
就在我刚要坐下时,牟洞玄道袍无风鼓起,右手一挥,将我身后的椅子后移了五尺,清冷的声音响起:“你何德何能,敢在众师兄和清江侯面前托大,是不是定国公府来的一条狗,来到侯府也要尊为上宾?这里有你站的地方就不错了!”
二爷爷还没来得及将我身份说出,已被牟洞玄的几句话呛得怔住了。
我双手负在背后,不惊不怒地对坐着的六人开口:“你等到帅府来,是来和我计效长短,奚落我的吗?说真的,论资历,你们还真没资格和我说话!”
“你……小儿大胆!让你知道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一名道士奋然起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