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爷虽是武人,对文试也颇为上心,不仅是因为牟氏文人凋零,更重要的是他在县团练参加晚宴的时候,觉察到了当世词作名家晏殊晏大人对我极为赞赏,还有晚上告辞回家的时候,信口而出的那首词,第二天亲自shàng mén去县衙县太爷孔大人处求得一幅来,挂在会客的大厅,无论谁来都要显摆一番。
除了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读书人和准备考武举的都觉得是一首千古绝唱。
他早早的就站在帅府门外,等我归来,以示对读书人的敬重,顺便鼓励鼓励一起参考的家族子弟。
将大家让入大厅后,分主次坐定,因我是长房嫡子,座位紧靠着侯爷,比我大一辈的叔辈子弟也只有坐在稍远的位子上。
二爷爷侧过头问我:“沧浪,此次州试文考,你答题如何中举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个怎么说呢,题呢紧紧张张在规定时间做完了,可以这样说吧,区区一个举人kǎo shì,我还没放在眼中。”我心想我都考不中的话,这举人kǎo shì那就是胡乱取士了。
“话别说得这么满,我听说在第二天kǎo shì的时候,某人是将笔墨纸都耗费完了,最后连砚台都摔碎了。可见,做不好题,甚至做不来题的情况在沧浪的小身板上出现也较为正常。
我朝近六十年来,还没有听说哪位敢说参试必中的话,也没有幼龄童子中举的先例。小小年纪还是多学学谦虚谨慎,戒骄戒燥,这八字都没一撇的事还是少开口。
坊间一些说书和填词的传闻,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事,上千士子参考,饱读诗书之辈不在少数,就是府中参赛的十余名精英,又有谁敢说必中呢。”
远房的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叔叔一点都不留情面,在他看来,我能中举纯是无稽之谈,从生下来就会识文断字的话,到现在毕竟只有六年半的时间啊!绝大多数参考人员,能在七岁前入学都是不得了的事。
三哥站起来,愤愤不平地说:“见齐兄此言差矣!且不说自古以来神童众多,单就老九的文才和气度,我是远远不及的了。这次文试,我都有十二分的把握中举,何况甩我十万八千里的老九!”
二爷爷看向三哥:“极儿真有把握如你能中,小九那更是没有问题的了。”
下面不知是谁说了句:“莫不是这次解元会落在我牟氏”
二爷爷抚须而笑:“不无可能,呵呵……”
得到耶律其极和我的肯定回答,对其他人再未细问,他哼着小曲,背着双手,踱出大厅,向准备武举kǎo shì事宜的后院教场走去。
大家各自归房,后天武举kǎo shì就要开始,耶律其材也告辞离去,我们约好明日去教场旁边的签押房领入场券和kǎo shì序号。
采儿和至刚、婆婆本想留在房中陪陪我,我以要休息为由将他们劝走。
摆在我面前亟待解决的事有两项,一是如何进行武功表演,特别是捉对厮杀,二是巩固刚刚晋级的凝丹境修为。
两者相权取其重,先看看晋级后的修为如何。
将房间设下禁制,我盘坐在床上,调匀呼吸,天眼,天耳,天心全开,从自己最熟悉的腹腔开始测试。
小人如我一样,微闭双目,五心朝天,呼吸之间,各种能量由其鼻部进入,太阳射出的日精,空中弥漫的大地灵气,植物逸出的静魂,动物散发的游能,各个星球透入大气中的宇宙能量,汇成一股股细流直涌入胸腔,与真元慢慢融合,转化为自己的真元。
每一滴真元中蕴藏的能量我初步判断不亚于大当量原子弹,如在大气中爆炸,又会引来连锁反应,必能毁掉一个中等国家。
我被自己的发现吓了一大跳,对古籍记载中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件有了重新的认识。
尝试着与腹腔中的小人进行沟通,小人的想法进入我的脑海,他也试图和我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通过精神力互换,我知道他叫九一,目前的修为层次在凝丹境一重,是我的元神分身之一,既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修炼方式和功法,也和我这具本体互通有无,简单地说就是我会的他都会,他会的也能全部无障碍的传输给我。
双方一个念头生起,即可共享资源,而且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绕了半天我才搞明白,腹腔中的我(九一)是紫金丹中的我(九二)是混沌原点中的我(九三),与我(九五)只是修炼的场所不同,都可以独立修行。
但大家可以功力叠加,也可互相替换,就现在这个状况,四个我一起修行,修为堪比凝丹二重境。
在特殊的情况之下,一个我无法修炼或身殒道消,丝毫不影响其他各位的修行,但本体受创的话,虽对其他的没有影响,但总觉得占了兄弟们的便宜。
观念必须改变,一些时空理论我不解释,大家只要记得任何一个地方的我就是我就行了。
武举的事也变得了非常简单,我只需将九一或九二在武力比拼时将我本体置换,让他上场,那些比试还不是小菜一碟。
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就和猫一样,拥有了多条命。
在我很小的时候,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家中孩子又多,照顾我最多的是奶奶。
奶奶是大家闺秀,其父由国民革命军一个排长开始发迹,后来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贺龙元帅在中国工农红军未长征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拉起队伍在湘鄂川边区辗转战斗,在一次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城破之时,为摆脱追兵,排长背着六七岁的奶奶健步如飞,十个小时逃了两百余里。
逃脱追兵之后,他找了个小县城定居下来,且不说他有一身武功,就是几年来南征北战积累下的细软这辈子用就足够了。
老人家有祖传的修炼功法,祖籍在北方,没人知道其来历,在当排长的时候,手拿一根扁担,趁着酒性,硬是从街头扫向街尾,如入无人之境,这就是留传了上百年的王排长一根扁担打通街的旧事。
也不知是自己脑筋想转了还是有地下党撺掇,王鹤龄成了清江县地下党员,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原县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之下变节,清江县地下党组织受到了严重破坏,王鹤龄临危受命成了党组织负责人。
清江县国民党党部对当地地下党的huó dòng深恶痛绝,下了狠手,地下党也由此前的二百余人锐减至十三人。
王鹤龄公开的身份是清流县私立小学学堂的校长,奶奶当然是该校的学生,这所学校是除省城外周边数十个县唯一设女子班的学校。
王鹤龄与现在国民党省党部负责人于知非是旧友,在他的庇护下,抗日战争爆发前,清流县的地下党员发展到了六百余人。
王鹤龄身份一变,成了县教育局局长,地下党湘鄂川黔边区组织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以民团为底子,他拉起了一支以地下党员为骨干,当地猎户为主的抗日队伍,三千余人,对外号称三万人,由军政部命名为国民革命军新五军。
在宜昌会战中,新五军成为毙敌最多的部队,在其原当排长时的营长陈诚力荐之下,新五军升格为第九集团军,王鹤龄成了集团军司令。解放战争刘邓大军进军西南时,王鹤龄率部起义,打开了西南的大门,后任西南局副书记,共和国成立参加开国大典后,留书一封,退隐江湖,不知所终。
党史资料上与他有关的一切文字,皆如其人一样神秘消失,竟似这世界上从未出现过此人一样。
奶奶成年后与牟氏青年才俊米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结为伉俪。
在数十年的兵荒马乱中,王鹤龄数次遇险丧命,随后不久又以本来面目示人,江湖中传言,他是属猫的,有多条命。
我心里有了一丝明悟,生在现代的我和穿越在北宋重生的我,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左手腕部的丹田,真气充盈,里面没有生命形式存在,经脉不在,不能自主修行,我将其移出,串在墨龙化成的手串上,为墨龙、阿凡达、梦儿等修炼tí gòng能量资源——它能自主的吸收各种能量。
某一天,我必为丹田赋予生命。
右手腕上的五爪金龙没有了往日的跋扈,在受到惊吓之后,乖巧地躲在囊中努力修行。
虽然其他的我能冲锋陷阵,但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阵法!不知凝丹境的我能布置出威力多大的阵法。
紫金丹中的我成了大内总管,《无字天书》和电脑都成了他保管(拥有)的对象。
九二将《易日经》摊开,将真元注入经中,点亮文字,一幅幅阵图浮现在虚空之中。
随着修为的增加,我已经能点亮数倍于此前的阵法,一些级别较高的阵法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布置完成,除了些熟知的阵法外,用于两军交战的阵法,我也发现了两个——一字长蛇阵和二龙出水阵。
传说中的古代十大阵法的其余八个阵法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等均未被点亮。
一层层的阵法叠在一起,至少还有数百个战阵,留待以后随着修为的增长点亮研究。
首先来看一下一字长蛇阵,顾名思义,一字长蛇阵是指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
全阵分阵头、阵尾、阵胆三部分。阵形变幻之时,真假虚实并用,互补有无,灵活机动。
长蛇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蛇的攻击采取咬、卷、绞等三种常见形式,一般的长蛇阵布置都按照这三种攻击方式而进行有效地防御和进攻。
这种阵法一个先决的条件必须是人多势众,如敌人击蛇首,则尾动,采取卷招;如敌人击蛇尾,则首动,采取咬式;如敌人向蛇身横撞,则首尾至,采取绞法。其阵灵活多变,多用于平地作战,以行军和追击时最常见,防御性强,攻击力弱。
弊病是在山地根本无法展开。
要破除长蛇阵,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其两翼的机动能力,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古人采取的最佳方法就是: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
具体而言就是,在我方步兵阵群中设置陷阱,以两个步兵方阵协作阻止对手两翼骑兵运动,使其无法发挥其机动灵活的能力,再以强悍重骑兵为主对其蛇腹步兵发动强悍冲击,使其阵形散乱、无序,一举击溃步兵方阵,将长蛇阵切割成为三块,如此一来,长蛇阵各自为战,无法再以三方配合作战,阵势不攻自破。
古代用于破解一字长蛇阵最多的是鱼鳞阵。
鱼鳞阵的布置,大将位于阵形中后部,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主要战术思想是“中央突破”。
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处于优势时才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在长蛇阵中央突破,前顾不到后,后顾不到前,断开它们的链接,分而围之,必获大胜。
但是古代的一字长蛇阵演变到今天,已经增加了很多变数,其内容也远远不再是单纯的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了。
在近代的革命战争中,拥有机枪、大炮的队伍又如何去冲击呢?但凡战斗,临阵变化是最重要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要把敌人击败。
但击败并一定就是以死相拼。
那样的话,shā rén三千,自损八百,几场战斗下来,任你每每取胜,必成光杆司令。
临阵对敌,首先要解决的一件事就是迅速使敌人的士气瓦解,降到最底,人人恐慌,对方指挥官再厉害也抵挡不住士兵的恐惧,很快就会出现lòu dòng被我们发现,然后加以利用而破之。
打仗是灵活的,可以充分想像,如果敌人在你面前摆下了这个阵法,你该怎么破解?
在各种情况下,一是敌人骑着骏马,拿着大kǎn dāo,如何应敌?二是敌人拥有机枪、大炮,怎么办?三是变换战斗地点,敌人在海上或空中与我作战时摆出此阵,如何应敌?还有,到底兵力装备如何才能摆下此阵和破掉此阵。
古人的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多少,除了没有空中战斗的案例,我找出了数十个,布阵者败多胜少。
接下来是二龙出水阵。
二龙出水阵可由一字长蛇阵变阵而来,大体是兵分两路,与两条龙相仿,故曰二龙出水。
二龙出水阵,隐于阵中,龙本阳刚,水本属阴,龙在水中,阴阳相调,万事俱安,一但出水,二龙威势大增,势不可挡,其阳刚之利,无人能挡住,这就需要稳住二龙,不使他们交合,一但交合,以上所做努力皆付之东流。要破此阵,须寻武艺高强,且一阴气重的人,在二龙中间震住他的阳气,使之不能相会。
真正的用兵大阵,一个阵法在受到攻击之下,如处在不利于己的情况下,布阵之人会适时变阵,阵法达人诸葛孔明等,一阵中可以设下千百般变化,岂是常人学得来或抵御的!
古代双方布阵,的确如演义中说的那样,双方约定时间、约定地点,公平邀斗,兵对兵,将对将,一场战争下来,伤亡的数字控制在几百上千人,根本没有后世所说的战死数万人等,试想一下,在劳动力极度缺乏的古代,青壮年男子本就不多,这种资源双方哪舍得以死相拼。
不过,守阵和破阵之人的选择就显得极重要了。在人定好之后,布阵守阵和破阵,都需要大量的天材地宝作为阵眼或替代物。
除了人力之外,自古及今,财富才是战争胜负的最大决定因素。
阵法来由已不可考,事物的存在定有其合理性,在以前布阵的时候,无论大小和作用,我首先是念动口诀与上天沟通,再是布下阵眼凝聚煞气,三是转动阵法释放能量,才能让其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当然,这仅仅是借助冥力,战争中双方你来我往,将士齐心,则是加上了活力,每个人的能力、方位及与他人的配合熟练程度,无一不影响着阵法的形成和破阵的难度。
平常备战,必须进行士卒的训练,张弛有度,进退有法,号令一出,令行禁止。古代并无扩音设备,况且作战时战场瞬息万变,旗语应运而生,保密工作又成了个大问题……
但现在点亮阵法的同时,攻守之策在我眼前一一闪现,既可以守阵固若金汤,还可以掠阵势如破竹。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
随着修为提升的同时,更多的东西需要我学习掌握,真要让自己成为时代的宠儿,时日尚早。
我全身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运用,待得从沉思中退出时,万家灯火,已是入夜时分。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