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来了开工的指令,大家休息了一冬天的身体也能充分的活动起来了。
现在这个时节还是需要多多活动的,确实还是有些小冷的。
正式开工第一阶段是清表,怎么说呢。就是把基础面清理出来,出掉基础面以上部分的东西。因为是河道,都是沙土的原因,后八轮下河还是要修一条路的。要不然,后八轮根本就走不动,陷到沙土里面出来了。
首先是钩机在河岸边开一条下河的道出来,然后铲车铲过来砂石铺垫,最后振动碾碾压一遍,这样才能铺就后八轮能够行驶的一条路。而且每天还要不定时的修整,毕竟基础还是沙土嘛,也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
总的来说施工还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并不是简简单单挖挖填填的事儿。
我们技术部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啊,因为只有开挖的工作,基本上是全员支援测量去了。小江和文良分成两个班,这样子还能多放一些点儿,能够发挥出机械司机们的最大潜能,不窝工是最起码的啊。当然大家也是累的不行不行的啊,但是我们最亲爱的陈师傅一定是做了香甜的饭菜在等我们的。每天也就是吃饭的时候是最幸福的了。
我们这个工地,饭菜比上个工地要好上许多了。主要是谢振兴师傅买东西还是很好的,一般的菜品他也不会买的,肉食每顿饭都不会错过的。每顿饭两个菜,一个素菜一个荤菜,素菜基本上是每天不重样的,荤菜呢,重点是要看到肉的,肉很多的呦,这个是其他工地要羡慕也羡慕不来的呢。这个南方人民呢,在吃饭这件事情上真的是很认真的。不像我们,能凑合就凑合。想想原来砌石队的黄老板他们,吃的东西真的是不能形容呢。油是猪肉、肥肉熬的油,很少能见到他们吃到好的肉,每天工人们都累的要死。但是吃饭却很开心,生活啊就是这样,这就是差别啊。
还好我们的老板是个南方人啊,这个没有半点对地域人群的鄙视或是什么。哥也是北方人啊,我自己也不是那种吃东西很讲究的人,也是会凑合的啊。主要还是在人家这里确实是幸福呢,我也会想到以后,自己确实要改一改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吃饭就是积累本钱啊。舍不得给自己投资,又怎么能要求自己有一个好身体呢?在我们困苦的时候可以艰苦一些,当我们开始富裕的时候,还是要对自己好一些啊。也不能像某些暴发富一样,胡吃海塞的,那样更是伤害自己到极致的。
什么时候都是对自己好点儿吧,因为已从不是一个人,已有家人朋友,你需要和他们更长远的走在一起,去看更美更好的风景。
公司只有一部全站仪,就是比较先进的测量仪器,这个仪器每次放线都是要事先编程的,而测量完成之后也会自动生成一些数据的,这样很方便后边的计算工程量。不过只有一台,我们测量的时候还是要用上一些比较简陋的设备,水平仪就是其中的一种。每次我们都是先用全站仪放出来主要的一些点,然后再用水平仪现场指挥钩机铲车作业。这样我们也就需要一整天的都呆在现场了,人多热闹的也不觉着有多么累了。
就这样干了半个月还多,终于是完成了清表的工作,也是可以简单的修整一下了。为什么不是继续工作呢?因为上边的指令啊。
因为沙土基础的原因吧,上边怕是这种基础太过松散,决定要从水库放水下来,利用水压把基础压实。这个办法确实也是目前最好的了,用振动碾什么的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水压大概要一周的时间,大家倒是可以悠闲的钓鱼休闲啦!呵呵。
这一段时间,我们这帮年轻人就是每天打着扑克聊着天,喝酒玩闹呢?这是悠闲快活呢?可惜好日总是短暂的,我们陈师傅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要走了。我们以后吃饭真的要成问题了呢。因为不知道会有找个什么样的厨子,我们也不是太有兴致玩闹了。
陈师傅,真的不能留下来了吗?
是啊,墨尘,人们总要分别的啊。
我知道,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的了,人啊,只有不断的分别才能遇到不同的人啊。总是待在原地,又怎么能认识新的朋友,见识新的事物呢?你说呢?
是,你说的都对,可是分别也是难过的啊。
时间会冲淡一切的。
时间真的会冲淡一切吗?
是的,因为人随着的时间的长河记性会慢慢减退的啊。你只要关心现在的人们就好了,大家终归还是要分别,回到自己的世界的。不断的分别,期待重逢。
嗯,期待重逢。人生又何处相逢呢?
因为未知,才有乐趣啊,期待我们能够再见面吧。
陈师傅还是走了,走的那么静悄悄的。
隔了两天,招来了一个姓张的厨师。年岁比陈师傅小上一下,东北人,看着很沧桑的样子。因为不是很熟悉,也没有打问他的底细。
张师傅做饭也是不错的,听说原来是开饭馆的,亲自掌勺的,也专业级的啊。这也算是弥补了陈师傅离开的一大缺憾吧,我们还是最在意自己的胃啊。这是最初最原始的需求作祟啊。
水压过程很快就过去了,水在半夜退去了。没有了熟悉的水流声,还真不习惯呢。河道里边都是热闹了起来,黑漆漆的河道里人影攒动的。在干什么呢?你猜?
还能干什么呢?自然是捕鱼了啊。从水库下来的水里,鱼还是挺多的啊。大半夜的,我们都没有出去,只等着天亮了吧。最起码还有精神啊,我们还是要工作的,不能这样恣意妄为啊。工作还不能很快的展开,还要再等两天,等河道干透了,才能开始下一步的施工。还能稍微放松两天,明天去抓鱼吧。哪怕是很小很小的鱼儿。
2017年12月28日夜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