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夏天,京师洛阳,连年的大旱把这个本该生机盎然的都城变得黯然萧索。土地寸草不生,荒废弃置,街巷人丁稀少,惨淡冷清,百姓面黄肌瘦,食不果腹。
太阳毒辣,炙烤着地上的生灵。天空旋着秃鹫,等待着饱餐。死亡的气息在大地上蔓延。
长乐宫嘉德殿,文武百官上朝。阶下,一双双朝鞋,按照职位被森严地排列,代表着等级的不可僭越,可大汉王朝根基的晃动,早就让这些鞋子主人的地位岌岌可危了。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百官末位,一个身材矮短却精明干练的年轻议郎悠闲自得。他叫曹操,沛国谯郡人。
自举孝廉以来,他励精图治,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后被诬赖陷害,多亏实力雄厚的家族势力,才保住了性命,只好主动告病还乡。8年里,他饱读诗书,磨练耐性,每每想起许劭对他的月旦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都会暗自思忖,等待时机再次复出。
在嘉德殿上,他的官阶连袜子都不能穿,可他却不在乎:这大热的天,光着脚既凉快又接地气,何乐而不为?
汉帝刘宏正襟危坐,用带着些许无奈和怯懦的语气问道:“今日有何事要表?”
武官前排走出一人,身材魁梧、样貌凶悍,他单膝跪地,声若洪钟:“陛下,眼下乱民四起,祸乱百姓,危及我大汉权威。去年,南方一个边陲小国白狼国被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臣以为该派出一队劲旅,平了这些乱贼。”说话的正是河南尹何进。
“哦?有这等事?”刘宏被提起了兴趣,他深居简出,消息闭塞,白狼国覆灭半年,他才在何进的口里知晓,“如果我记得没错,白狼国该有10余万人口,他们骁勇善战,有一半百姓都是士兵,什么乱贼能把他们灭国?”
何进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很多情况也没调查清楚,可又不能显得没做足功课,仓皇答道:“乱贼不足挂齿,什么样的乱贼,也不能抵挡我大汉王师,臣愿领兵出征,剿匪平乱。”
刘宏明白了,何进是想要军饷。乱贼的状况,他可能都没弄清楚。这个大舅哥啊,老把他刘宏当傻子。也只有这个大舅哥,敢在他面前说这种不尽不实的话了。刘宏有些尴尬,身子向后靠了靠,侧了侧头,瞄了一眼静矗在一旁的大太监,常侍张让。
张让一直静静地矗立着,面无表情,见皇帝看他一眼,马上会意,用阴阳怪气的声音说道:“白狼国是偏远小国,他的覆灭对大汉没有影响。这可能就是部落间的争斗,不理也罢。何况连年大旱,国库空虚,怎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蛮夷之国的祸乱,自然由蛮夷之国自己处理,我们不必趟这浑水,搞不好引火烧身,适得其反。”
他们的对话曹操听着,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一个杀猪的,靠着裙带关系当了河南尹,一个没那话儿的,竟然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杀猪的想要钱,巧立名目也不会,那个不完整的男人想阻止,说没影响,这是没有危机意识,目光短浅,说国库空虚,这不把我大汉说得一无是处,形象尽毁了吗?简直是徒增笑柄!当然最离谱的还是皇帝,竟然让这俩个棒槌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说得煞有介事,其实就如同菜市场上讨价还价一样,简直儿戏!
可是他站在百官最末,没有说话的份儿,当然即便有,他也不愿意说,用眼光扫了扫其他人,感觉事不关己的大有人在,他心里暗骂,这帮猴崽子,一个比一个老奸巨猾,谁都不愿意出来得罪人,都和他曹操一样,闷声看热闹呢吧?不过这样也好,这帮人越孱弱,他曹操的时代就会越快到来。
刘宏知道,越大的事他是越研究不定的,久而久之,他形成了一种习惯,或者说一种心态,把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变成大事。那么他就可以做个决定,显示自己帝王的身份。
张让和何进还在辩论,皇帝刘宏有点听不下去了,出言阻止:“好了,这事容后再议。我最近倒是对一个事很有兴趣。”张、何二人停了下来,“听说最近出了个大盗叫飞燕,每次行窃都事先通知,还必能得逞,叫全国各地全力缉拿,我很想见见这个人。”
飞燕只是个盗贼吗?曹操很不屑,据他所知,飞燕手下最少有上万的人马,想抓住他,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