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漫话红楼 > 13、史太君“不是冤家不聚头

《漫话红楼》 13、史太君“不是冤家不聚头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13、史太君“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史老太君贾母是个强势、智慧、丰趣、高雅的老太太。都说“富不过三代”,但贾家自荣宁二公建功立业打下根基以来,已经历了近百年的荣华富贵。荣宁二公之后,贾家的男子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没什么建树和作为,越到后来,不肖子孙却比比皆是。对于贾家越来越走下坡路的光景,表面繁华背后潜伏的危机,贾母站得最高,比谁都看得更清。但是干着急也没有用,日子还得照常过下去。作为一个封建老太太,贾母似乎没有一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她爱女儿贾敏,爱大孙女元春,爱娘家父母双亡的侄孙女史湘云,爱外孙女林黛玉,也爱迎春、探春、惜春等亲孙女或堂孙女,对于家族中的其他未出阁的女孩儿比如喜姐儿和四姐儿和亲戚家中的女孩儿比如宝钗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等,她也表示疼爱。老太太疼爱女孩子,说明了她的思想比较开明而超前,也说明了她本身也是一个自信强势的女人,因此她并不认为女子就比男子差,只不过处在封建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礼教摆在那里,男主外女主内是那个这会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发展到后来,贾家的男人在外面越来越撑不起场子,所以贾家的女人在主内时就显得格外强势。而元春的成功,给了贾母巨大的启发和鼓舞,男人不行,女子或许还能通过进宫选秀或与豪门世家联姻顶上去支撑门庭。这是贾母对全局的思考。除了她真心疼爱女孩子之外,她也有自己的盘算。所以她把众孙女都集中到自己身边教养,言传身教,使她们更具有大家闺秀风范,以备不时之需。

    贾母虽然强势,但她也懂得急流勇退放权给王夫人和王熙凤,自己该颐养天年就颐养天年。贾母知人善任,喜欢长得漂亮、能力强、性格爽利的真性情人。对于两个儿子,贾赦让她彻底失望,贾政又过于中规中矩,她也不太满意。两个儿媳就更不用说了,邢夫人根本不具备侯门长媳的丝毫气度,王夫人性格阴沉,情趣枯燥。所以她隔辈亲,特别宠爱宝玉和凤姐。都说返老还童,越老的人越智慧圆通,人情练达,沧海桑田,啥大风大浪都经历过,因而他们反而更倾向于返璞归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面前装模作样,耍心机玩手段,这很容易让他们审美疲劳,产生反感。所以贾母喜欢泼辣能干、风趣幽默的凤姐和天真无邪的宝玉。隔辈亲嗜好越重的老人往往越是千帆过尽活得通透的人。智慧圆通的贾母识人能力超强,仿佛练就了天眼,一眼就能看穿身边每个人的本性,但是她不轻易说出来,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像一只打盹的老虎,悄悄观察着所有人的表演,不到万不得已,她决不发威。人老了,她就对生活不断做减法。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一概不过问。

    在众多的晚辈中,贾母真心最疼爱的就是宝玉和黛玉了,其次是凤姐和贾兰。这种任性的偏爱已然成为晚年的她的一种个人嗜好。其实,很多旧式大家族老人都有这种嗜好,他们在众多的晚辈中特别偏爱个别成员。素有“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之说。贾母偏爱衔玉而生、相貌清俊长得特像她已故丈夫荣国公的宝玉,这不奇怪。她偏爱唯一的亲外孙女儿黛玉也不奇怪,因为她太爱她的女儿黛玉的母亲贾敏了。而当宝玉和黛玉在她身边一起成长时,她很快就发现他们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一对“小冤家”。贾母是个有城府但不失真性情的人,她懂得宝玉和黛玉相爱相杀的争吵,懂得他们的争吵是彼此在不断的试探和求证。于是,她在内心里很快就萌生了让这两个自己最心爱的宝贝白头到老的念头。这不仅是对宝黛的成全,也是对亡女贾敏的告慰,更是对自己不忘初心的少女情结的一种追忆。待到黛玉的父亲如海病重,贾母特别交代贾琏亲自护送,“仍叫带回来”。意思是如海病好了,黛玉也得带回来,如海病亡了,黛玉更得带回来。如海一病而亡,贾琏带着林家的大部分财产和黛玉回到荣国府,恰逢元春省亲前夕。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家大兴土木修造省亲别墅,贾琏在得到贾母的默许下,挪用了林家的大部分财产。林家五代列侯,如海又是前科探花朝廷钦点的巡盐御史,林家人丁凋落,不像贾府这般铺陈奢靡,林家再怎么也积攒了一份不菲的家产。就单凭贾敏出嫁的妆奁也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财产。如海膝下只有黛玉一女,另有两三房姬妾。打发完两三房姬妾后半生所需之外的大部分财产只能留给黛玉。书中虽然没有明写,但这不难推理。不然,在第七十二回,贾琏为了荣国府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焦头烂额时,忍不住说了句“这会子再发过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这是一句神来之笔,贾琏怎么会突然冒出这样一句,只能证明他之前发过这样的财。而纵观七十二回之前,贾琏要发“三二百万”这样数量不菲的财可能只有如海死后,从林家托管的财产中发的了。虽然得到贾母默许,大部分用于了元春省亲的公用,贾琏和凤姐估计也浑水摸鱼发了一笔横财。贾家既然代管了林家的财产,收养了黛玉,就得对黛玉的终身大事慎重负责。否则就有负如海之托,也对不起贾敏的亡灵。随着黛玉在贾府的时日越久,贾母越来越感到宝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这正合老太太的意,两个都是她的心肝宝贝,他们若能结合,岂不是四角俱全之事吗?从此成全宝黛就成了老老太太晚年的最大心愿。然而,那个吃斋礼佛的儿媳妇王夫人却不是省油的灯。自古婆媳是天敌。王夫人伙同薛姨妈、宝钗等活生生编造出金玉姻缘之说,还动用了元妃的力量。在如此大是大非的大事面前,贾母再也不能等闲视之了。于是在元春端午节赏礼之后,贾母高调率众到清虚观打醮,并特别邀请了薛姨妈母女,巧妙地破解了金玉姻缘,向薛姨妈母女表明了她对宝玉婚姻的态度和宣示了她的主权。薛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贾母很有幽默感,也学着用金玉姻缘的套路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几两银子罢了。只要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的话看似平常,实则大有深意:对于宝玉的婚事她老人家不着急;在宝玉的婚配人选里,她根本就没有考虑号称根基富贵的薛宝钗;宝玉的婚事她这个老太太说了算;宝玉的婚配对象必须模样好,性格好,能与宝玉情投意合。凤姐见贾母该说的话都说了,为了不使场面尴尬,马上出来打岔笑道:“张爷爷,我们家丫头的寄名符你也不去换……”然而,爱情中智商为零的宝黛都没感受到贾母在力挺他们。清虚观之行,张道士提亲引发了两人激烈的争执,闹腾的动静非同寻常。急的为他们呕心沥血贾母也忍不住抱怨道“不是冤家不聚头”而老泪纵横。抱怨归抱怨,她在情不自禁的哭诉中还是再一次亮出了她的底牌“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到天上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也就是说,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就必须管定这“两个小冤家”的事。自此,王夫人、薛姨妈对金玉姻缘的计划暂时偃旗息鼓。之后,贾母也许也向元春暗示过“金玉姻缘”不如“木石前盟”:贾家不能辜负林家的托付,宝黛情投意合;薛家正在衰败,薛蟠随时可能闹腾出命案牵连贾家甚至牵连元春。一边是祖母,一边是母亲,元春对宝玉的婚事自此再也没有插手。

    为了促成宝黛的终身大事,贾母真是操碎了心。贾母是贾府全局的实际把控人,她再怎么偏爱宝黛,也得顾全大局。不能真和儿媳王夫人和亲戚薛姨妈等翻脸。真正有智慧的人都会抓大放小。所以当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撵逐晴雯,晴雯屈死之后,王夫人向贾母汇报时一派谎言,说得晴雯一无是处:又懒又淘气又病不离身,并诬陷晴雯得痨病死了,又说袭人如何性情稳重和顺,行事大方,心地老实,适合做宝玉房中人,贾母瞅着王夫人欲盖弥彰的样子,也没有揭穿她,只是婉言质疑了一下:“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将来只他还可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然后说宝玉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就一笑了之。舍车保帅。晴雯已死,贾母不想为了一个已死的丫头和王夫人深究,只要不动黛玉,一切都好说,王夫人让袭人做妾就做妾吧。家和万事兴。贾母疼宝玉可谓是操碎了心,早早的就把晴雯拨过去,是觉得漂亮能干的晴雯将来可以做宝玉房中人。然而她和王夫人的三观却格格不入,贾母喜欢的聪明伶俐的人,王夫人通通不喜欢。智慧老辣的贾母不仅对王夫人小事不究,还用了围魏救赵的方法,大力促成薛蝌和邢岫烟的婚事,又暗示薛姨妈,让薛家借贾家之势,让宝琴做王夫人的干女儿元妃的干妹妹,务必尽快促成薛宝琴和梅翰林家的亲事。当初薛家和梅翰林家定亲时,薛家还没衰败,如今薛蝌带着妹妹薛宝琴到京城来却扑了空,梅家外迁了。儿女亲家之间竟杳无音讯,这证明现今正得势的梅家没怎么把与薛家定亲的事放在心上,悔婚也不是没有可能。薛姨妈是一个表面上乐呵呵的人,其实整个薛氏家族的命运不仅懂事早的宝钗在思考,薛姨妈心里也在盘算。薛姨妈没有王夫人那么深的城府,也没有她那么阴冷,她在感受到贾母对宝黛婚事的坚定立场以及贾母对薛家的关照体恤后,也就渐渐放弃了金玉姻缘,也就投桃报李,做了顺水人情把黛玉认作了干女儿。这样寄人篱下的孤女黛玉就有了“娘家人”,宝黛的婚事才可能按照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正常推进。薛姨妈的识时务,让贾母十分喜悦放心,书中一再点到。

    高额续本最大的败笔就是写贾母突然对自己最疼爱的唯一的亲外孙女黛玉翻脸,无情的贬低并放弃黛玉而褒扬选择了宝钗作为宝玉的婚姻对象。书中贾家的事和现实中曹家的事是真假难分的,正如黛玉初进荣国府,凤姐见了黛玉脱口而出道:“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在书中凤姐如此说,显然有奉承贾母之意,但在现实中,或许曹家当权的德高望重的孀居老太太还真就只有一个外孙女与她才有血缘关系,儿子可能是过继抱养的,所以和孙子特别隔辈亲也未可知。就像宝玉挨打之后,贾母怒斥贾政道:“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一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总之,贾母是真疼黛玉的。如果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属于纯粹的政治婚姻,娶宝钗就能保住岌岌可危的贾家不倒,那么,贾母处于对全局的考量,还是有可能会牺牲黛玉的。但是很显然,薛家早已自身难保,比贾家更早衰败,娶宝钗并不能拯救贾家,所以,贾母是不可能改变对黛玉血浓于水的爱,也不会动摇她对宝黛婚姻的坚定立场的。诚然,在前八十回里,贾母也多次夸赞宝钗,但这只是因为贾母是个有真性情的人,她的夸赞有真心的一面,也有维持一团和气亲戚之间客气的一面。归根结底,夸赞宝钗还是因为她始终把宝钗当成客人,没当成贾家的人。她总不可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地天天挂在嘴里夸赞自己的亲外孙女兼未来的孙媳妇黛玉吧。事实上,年老的贾母虽然喜欢被人奉承,但也并没糊涂到只喜欢一味奉承她的人。薛宝钗在各种场合极力奉承贾母,奉承的语言近乎**。比如在第三十五回里,宝玉挨打后,众人去看他。宝钗竟当众说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表面上对宝钗的奉承很受用,其实她更喜欢率真浪漫的少女。比如当邢夫人替贾赦求娶鸳鸯时,贾母批评邢夫人盲目三从四德的贤惠,并借题发挥连王夫人也骂了,趁机宣泄了婆媳之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不满。探春站出来替王夫人打抱不平,智慧的贾母马上顺杆而下,转怒为笑,轻易地在谈笑间就缓和了场面,但对王夫人、薛姨妈等敲山震虎的威慑作用还是起到了的。可贵的是贾母对探春的行为并没有一点生气。可见她是喜欢有主见的直率之人。事实上,贾母对薛宝钗有褒有贬,比如带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到宝钗的蘅芜苑时,贾母见薛宝钗那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的闺房就连连摇头道“使不得。忌讳”等语,薛宝钗老道有余,却缺乏少女应有的天真烂漫,这是贾母不喜欢她的地方,她太怕薛宝钗成为第二个王夫人了,这样宝玉的人生该会多么无趣!她担心宝玉娶了宝钗也会像贾政那样逐渐失去灵性,最终变成一个色厉内荏的迂夫子。当薛宝琴一来时,贾母一见就喜欢,但她不知详情,为了稳妥起见,她立逼着王夫人将宝琴认作了干女儿,对她极尽宠爱,给她最好的衣服穿,并让她和自己一起睡,这个老太太真的是童心不泯。后来可能是私下里从凤姐那里知道薛宝琴早已许给了梅家,贾母又佯装不知道,与凤姐默契地唱了一出好戏,假装问及宝琴的生辰八字,说要与她做成一段好姻缘,把王夫人和薛姨妈都瞒哄过了,以为贾母要将宝琴许给宝玉。试想,如果贾母真要将宝琴许给宝玉,又怎么可能一见面就立逼着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呢?姜还是老的辣,贾母不仅瞒过了王夫人、薛姨妈,连宝钗也瞒过了,宝钗吃醋道:“你也不知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屈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而不如你。”反倒是率真的黛玉看得更清,自从与唯一的劲敌宝钗冰释前嫌后,她对她和宝玉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因而对贾母百般宠爱宝琴毫不吃醋。贾母此举,可谓一举多得!非仔细品读不能体会出其中的高妙。

    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只在行动上,不在口头上。

    黛玉一来,就享受与宝玉同等规格的待遇,只让他们俩跟着自己吃住,迎春、探春、惜春立即靠后,转而被安排去跟着王夫人;当她感到元春插手金玉姻缘时,立刻出面化解危机;宝黛因张道士提亲闹翻了,贾母情不自禁地哭诉她为两个小冤家操碎了心;之后,贾母见宝黛迟迟没有和好,又特派凤姐去劝和,黛玉跟着凤姐来到贾母那里,书中写道“那林黛玉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仅此稀松平常的一句话,写尽了贾母和黛玉的舐犊情深;贾母带刘姥姥游玩大观园时,行至探春的秋爽斋,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这种不经意的言语在客观肯定探春的同时,却饱含了贾母对宝黛深入骨髓的宠爱,并且从来就把他们看成密不可分的一对,令人玩味无穷;大观园里每个人都享受着固定的月例,贾母在此基础上,每个月又悄悄派人单独给黛玉送零花银子;人情练达的薛宝钗替湘云做东,在大观园里邀请大家赏菊吃蟹做诗,贾母回头又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吃多了”,可见老太太的心始终放在两个“可恶的玉儿”身上;在第五十四回,荣国府元宵夜宴后放鞭炮时,书中又轻描淡写道“那林黛玉秉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她在怀中”。读者可要知道,按书中所写,那时林黛玉已快满十六岁,贾母尚搂她在怀中,可见祖孙情深非同一般;书至第七十五回,写到甄家事败,其实也暗示着贾府外强中干空架子难撑的光景来,但对于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的供给还是不能过分省俭。贾母深知家道艰难,便吩咐:“将这粥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凤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贾母这极为平常寥寥数语,也写尽了她对宝黛的无限宠爱,并始终把他们两个相提并论,合二为一。贾母疼凤姐,是希望凤姐能够把局面支撑下去。贾母疼贾兰,是因为贾兰是她唯一的重孙子,贾兰读书用功,是可造之材。

    宝黛最终没能走在一起,只可能是发生在贾母去世之后。

    “不是冤家不聚头”。宝黛爱情坚定的支持者、守护者贾母是一个智慧乐达、风趣幽默、情趣高雅、老道世故而不失真性情的老太太。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无论是她对众孙女的疼爱,还是他对唱戏的小女孩的怜惜,或是她对刘姥姥的体恤,又或是对清虚观那个冒撞了凤姐的小道士的安慰,以及她说:“我知道咱们家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特别吩咐人照顾好贫寒的族中女孩喜姐儿和四姐儿等这些细节,都证明了贾母是一个懂世故却不用世故的老太太,让人肃然起敬。

    她对宝玉无以复加的宠爱里,其实也充满着童心,十分有趣。比如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里,无事忙的宝玉想着要到芦雪广赏雪作做,吃饭吃得忙慌慌的。“贾母道:‘知道你们今儿又有事情,连饭也不顾吃了。’便叫‘留着鹿肉与他晚上吃’。”如此平淡的两笔,却把贾母无比懂得少年人的那颗童心刻画得入木三分。比如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里,宝玉听紫鹃说黛玉要被林家的人接回苏州,情急之下就人事不省。醒来后,林之孝家的、单大良家的都来瞧他。宝玉倚病卖病,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并任性地说:“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来!”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听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读到这里,我也是忍俊不禁。要知道,那个时候,黛玉已经十五岁,宝玉已经十七岁了。贾母还如此宠溺宝玉,当成几岁小孩儿哄,除了对宝黛的爱,还有她返老还童的满满的童心啊!

    尽管贾母是一个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太太,但是作为一家之长,她任性地过分宠爱宝玉和凤姐,她的“偏心”加剧了贾府的内部矛盾和争斗,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享乐,放任了贾赦、凤姐、贾珍等人的胡作非为,也加速了贾府的衰亡。一个家族如此,对于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假如一个帝王任性地宠溺某三两个臣子,那么势必会加剧朝廷的内斗,加速国力的衰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漫话红楼》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漫话红楼》 13、史太君“不是冤家不聚头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重生之不为书生妻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不为书生妻
  • 繁花万丈不如你 连载中图标 繁花万丈不如你
  • 王者荣耀:有缘惊梦 连载中图标 王者荣耀:有缘惊梦
  • 我的三国在燃烧 连载中图标 我的三国在燃烧
  • 倾世医后:高冷将军,请温柔 连载中图标 倾世医后:高冷将军,请温柔
  • 娇妻很大牌:影帝大人别傲娇 连载中图标 娇妻很大牌:影帝大人别傲娇
  • 纨绔小师妹:师兄,轻点宠 连载中图标 纨绔小师妹:师兄,轻点宠
  • 武林实录 连载中图标 武林实录
  • 三国之江东霸主 连载中图标 三国之江东霸主
  • 清穿宠妾:吃饱饱,生崽崽 连载中图标 清穿宠妾:吃饱饱,生崽崽
  • 鬼灭之光之呼吸 连载中图标 鬼灭之光之呼吸
  • 诱拐成婚,总裁乖乖入局 连载中图标 诱拐成婚,总裁乖乖入局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