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玩的地方多,该去哪里呢?
苏小听想了想,决定去动物园,孩子喜欢。
她打了一个电话给父母,问问他们在哪里?去不去动物园玩?正值休息日,苏学江两口子看到天气好,刚好想出去走走,见女儿相约,便欣然答应。
中午时分,苏小听担心婆婆一个人在家,没饭吃,就给家里的座机打了一个电话。婆婆接了电话。
“妈,冰箱里面有些剩菜剩饭,您可以用微波炉热一下,您要是不会用微波炉,也可以在煤气灶上用铁锅蒸。如果您不想吃这些剩菜剩饭,我那间卧室床头抽屉里还有一些钱,您拿着在楼下的饭馆里点两个菜,买了吃。我带孩子玩一会儿就回来。晚饭等我来做啊。”
听到婆婆在电话那头“嗯”了一声,苏小听认为自己已经安排妥当了,就挂了电话。
刘春红打开冰箱,她是不会去楼下饭馆里大手大脚地花钱,浪费儿子的钱。她也不会用微波炉。就把剩菜剩饭用煤气灶蒸一下吧。
“妈,您今天还好吗?”李承业照例给母亲刘春红打了一个电话。
“还好。儿啊,你吃饭了?我正在热剩菜剩饭吃。”
“您又不会用那些电器。让小听来热嘛。小听呢?”
“她带着孩子出去玩去了。”
“您是说她把您一个人丢在家,她在外面玩,让您在家吃剩菜剩饭?”李承业有些怒了。
“你也该好好劝劝你媳妇了。我叫她别出去花钱了,省点钱,她不理我,转身就走了。我们做媳妇那会儿,哪敢对婆婆这样使脸色啊?她是不是嫌我多余了?唉。”刘春红叹了一口气,寄人篱下,虽然是儿子的房子,也是不自在的。
母亲的话让李承业心疼。他又赶紧打了一个电话给苏小听。
苏小听正在公园一侧的餐厅里吃中午饭。苏学江老两口见到女儿和外孙女很开心,说什么也要掏钱让女儿和外孙女饱餐一顿。
“在干什么?”李承业决定先不发火,问问情况再说。
“在吃中午饭啊,你吃了吗?我爸妈也在这里。动物园这一家新开的馆子,菜炒得真不错,挺香的。下次你也来尝尝?”苏小听不知道丈夫已经先打电话给婆婆了,见丈夫关心自己,心情很高兴,没心没肺地说。
李承业对妻子感到心寒。他默默地挂断电话。
“手机怎么断了?”苏小听感到莫名其妙,大概是线路故障吧,她没有多想。
吃过中午饭,又玩了一会儿,苏小听告别父母,带着女儿回家。在路上,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到店里挂着的一件老人棉衣款式不错,就走了进去。看了一下觉得质量不错,就比着婆婆的身材买了一件。
回到了家,苏小听把刚买的棉衣,拿给婆婆。
刘春红没想到儿媳妇居然会舍得给自己买质量这么好的棉衣,不禁有些感动。她抹了抹眼角渗出的眼泪,高高兴兴地收下了。
晚饭,苏小听炒了几个色、香、味俱佳的菜,又精心烧了一个汤,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了。大学时期的远大理想,已经渐行渐远,每天油盐柴米、老公小孩才是她每天考虑的重点。
晚上,李承业不放心母亲,又打电话过来。现在,家里的座机电话基本上成了刘春红的专用电话了。
苏小听因为自己有手机,看到婆婆没文化,不会用手机,所以也不跟婆婆争用,任婆婆每天用座机打长途跟李家村的熟人聊天。
刘春红这次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心情跟下午又不一样,便把儿媳妇给她买了一件棉衣的事告诉了儿子。
李承业一听,也很高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男人在外工作才会安心。
他给苏小听说:“对了,这才像一家人嘛。”
苏小听愣了。这才想起下午当知道她跟她父母在一起下馆子、逛公园时,丈夫电话那头并不是什么线路故障,而是直接挂断的,因为他不高兴。
原来在他心中,他的父母跟小家庭才是一家人,而丈人丈母娘不是。原来他分得如此清楚。
“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李承业问。
“没什么。你忙你的吧。”苏小听冷冷地说,也挂断了电话。
必须得赶快找到工作了。她对自己说。
前东家洛华公司不知道还接不接收她?
虽然她当时是赌气自己辞职的,但她听赵一琳说严守一已经调去总公司了,在赵一琳辞职后,业务一部的部门经理是一个苏小听不认识的、由总公司空降下来的年轻人。
没准这个新部门经理,会看在苏小听有工作经验的份上,重新录用她回到业务一部。
星期一,苏小听洗了一个澡,把长发盘起来,穿上了自认为最得体的衣服,带上简历,在上午十点钟,来到了洛华公司。她打算对新的部门经理来一个毛遂自荐。
让她吃惊的是,才仅仅两年时间,公司居然面目全非,大部份人她都不认识了。原先的老职员呢?都辞职了吗?
苏小听知道全中国职场都有一个年龄歧视,那就是三十五岁现象:招聘只招三十五岁以下的,除非管理层和一些特殊的技术岗位,否则超过三十五岁的一律不要。
除了数量较少的公务员岗位和事业单位编制,普通大学生就算侥幸进了外企或者私营企业,依然逃不过三十五岁现象。
三十五岁,就是普通员工的职场生死线。
如果他们在三十五岁前,不能晋升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那基本上就只有一个下场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被公司淘汰。
网上有人算过一笔帐:普通本科大学毕业生,22岁毕业,直到35岁被淘汰,真正的职业生涯其实只有短短的13年。
如果再考虑到读研究生、读博士花费的时间,再考虑转行、跳槽的时间成本,职业生涯就更加短暂。
毕竟中层管理岗位相对于基层岗位,数量稀少,竞争激烈,门槛较高,大部份人无缘进入管理层。那就只能被淘汰。
残酷的现实。
苏小听猜测,那些消失的老职工,一部份是被三十五岁现象淘汰,另一部份应该是如今职场狼多肉少,一个工作岗位,有多少人在虎视眈眈?不进则退,有的是小鲜肉取代他们。
那些人,一定是败在竞争能力和业绩上。
那么自己有多少把握重返洛华公司呢?她不禁忐忑不安起来。
“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事吗?”前台很有礼貌地问。这也是一个苏小听不认识的新员工。
“我找一下业务一部的部门经理。”
苏小听更加心慌了,本来想着除了部门经理是总公司空降的人,她不认识外,其他同事应该都还在。假如公司此时正好缺人,她厚着脸皮回来毛遂自荐,请老同事们说说情,说不定部门经理能向总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推荐她。
这是一种碰运气、赌博式地找工作的方式。离开职场太久了,苏小听本能地选择了这种方式。偏偏运气很衰,公司淘汰了一批老员工,换上了一批新员工。
前台问:“您找杨经理有什么事吗?”
苏小听有些紧张地递上简历:“我叫苏小听,两年前我在业务一部工作。后来因为家庭原因我辞职了。现在想找经理问问,公司还需要做业务的人吗?”
“请稍等。”前台点点头,打了一个电话,向电话那头汇报了情况。
然后,她对苏小听说:“杨经理说很抱歉,他不能见您。您当时是主动向业务经理提出辞职的吧?杨经理不愿意因为您而影响跟中层同事的关系。”
她见苏小听一脸茫然,好意地提醒:“您应该知道,您过去的领导严经理,现在是总公司市场部经理吧?我们杨经理在工作上,受严经理的管辖。听说您辞职时,跟严经理吵了一架。”
苏小听恍然大悟,她辞职时并没有跟严守一吵架,不过她不想解释,因为那是徒劳。
“明白了。谢谢你!”苏小听困窘地转身离开,脸上火辣辣地发烧。
公司里所有的员工似乎都在好奇地盯着她看。
她就像一个厚着脸皮去一个富裕人家讨饭的乞丐,妄想见到主人,能讨点残羮冷炙,没想到主人连正眼不想看她一眼,挥手就叫人把她打发了。
洛华公司回不去了,看来只有像其他求职者那样,去社会上找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