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打下宁平城后,祖茂的想法就变了。如今宁平县管辖区域内的百姓,可以说都是祖茂的私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因此要保证自身财产安全,自然比支援友军更重要。
宁平县原本有十几万人口,先前遭遇黄巾之乱,有一些大族和百姓趁乱逃走,背井离乡,还有一些惨死在黄巾将士刀下。如今零零总总算起来,还有十一二万人。
汝南黄巾的战斗力算不上强大,但若论其对士族百姓的破坏力,自然不在西凉骑兵之下。如今宁平城内的士族豪强大多被毁家灭门,妻妾族女沦为女奴,家丁仆从成为苦力,而一部分老百姓也被迫从贼,成为黄巾新兵。
剩下的百姓也被黄巾贼寇威胁,缴纳耕牛、家畜、余粮。宁平城内士族豪强尽灭,百姓又遭逢这场大难,听闻祖茂率领官兵解救他们,不但愿意提供粮食,还愿意帮他们重铸家园,得知这等好消息,老百姓就如即将溺亡之人临死前抓住了救命稻草。
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祖茂也有条件,就是要带他们迁离此处。安土重迁这种思想自古就有,人们也非常重视落叶归根,但这些念头想法自然敌不过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祖茂派人以汝南黄巾还会去而复来为由,不断恐吓不愿意迁走的百姓。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祖茂开出的条件,其他人在恐慌的情绪支配下,也不得不加入搬家沛国的大队伍中。
祖茂派兵遣将一路上照顾好搬迁百姓大队部,并且让留守沛国的文官武将相互配合,发动劳役,尽快建造出更多的临时住房,务必要安置好这批数量足足有好几万的宁平百姓。
祖茂在慢慢将宁平县城搬空的同时,也分派出将士四下寻找乡野中留存的百姓,劝说他们随大部队一起迁入沛国。
等到宁平县内真正人迹罕见,千里无鸡鸣,祖茂才将先前俘虏的黄巾贼寇和他们的战利品——原先宁平城的士族豪强家眷奴仆,带回沛国。
黄巾贼寇必须特殊对待,分布于留守沛国各县将领眼皮子底下,防止他们继续作乱。而士族豪强的家眷奴仆,自从祖茂大军战胜黄巾贼寇,就从黄巾贼寇手里接所有权,从而变成祖茂用来奖赏手下的战利品。
祖茂不是贤者,没必要可怜这群原本高人一等的士族豪强。况且祖茂麾下将士跟随祖茂,大多是为了个人利益,跟随祖茂能升官发财,实现个人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虽然祖茂开了酒肆、茶馆,日进斗金,自己又是沛国相,每年沛国赋税钱财以亿万计算,根本不差钱。但祖茂不可能大公无私的将自己的利益让出来,分给手下。因此奖赏将士必须要另外开源——战利品。
况且,祖茂这么做,本来就是顺应这个世界的潜规则。既来之则安之,如今祖茂房中用来暖床的姬妾,还是源自上次进攻汝南黄巾何曼部,从何曼手中抢过来的出身于颍川的一家小世家的大家闺秀。
祖茂麾下将领,除了陈到和许褚是世家豪强出身,其他一个个都是大老粗,平时社会地位就低。
但跟随祖茂征战沙场,却能得到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和豪强贵族的千金小姐这样女人作为奖赏,将她们娶妻纳妾。
如此一来,就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将士们**丝逆袭的心态。不但能升官发财,还能坐拥娇妻美妾,将平时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豪门贵女,压在自己身下……
这等境遇自然叫人爽快!将士们恨不得为祖茂效死命,建功立业,来获得祖茂的奖赏。
美人的赏赐不过是下本身的幸福,而俘虏的赏赐,却关乎于下半生!
祖茂将俘虏赏赐给部下有功之臣,祖茂麾下将领可以以此训练成自己的私人部曲,为自己奉献生命,建功立业,也可以让他们照顾自己的私人财产和子孙后代。当部曲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独领一军,获得更多的利益。
祖茂大军在宁平忙的不可开交,汝南黄巾也没有闲着。
宁平县内的黄巾隶属于汝南黄巾渠帅刘辟,刘辟是汝南黄巾中实力最强的一位,此次汝南黄巾入侵陈国,除了刘宠驻守的陈县和靠近沛国谯县的苦县没有沦陷,其余七县中刘辟一人占据了两县。
刘辟自己率领大军攻占新平县,又遣麾下得力将领分兵占据宁平,原本形式一片大好。但自从得知宁平的黄巾将士失去联系,刘辟就知道自己的情况危急了。原本汝南最大的黄巾势力,突然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自然就沦为二流货色。
但这还算是小事,刘辟部下据城而守,宁平城又有护城河阻敌,这居然都被人直接拿下,最后居然连一个士兵都没逃出去,这就让人有些不寒而栗,胆战心惊了。
刘辟立马派人联系跟自己平时关系处得最好的同属于黄巾阵营的渠帅龚都,将此事告知于他,想请他帮忙,跟自己联手一起对付祖茂。
豫州这一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刘宠被困,梁、鲁两国只能自保,汝南和颍川又成了黄巾军活动的势力范围,那么除此之外就唯有沛国祖茂了。因此,祖茂从沛国支援陈王刘宠,这事情不难猜测。
但祖茂有这么强大的实力,就让刘辟不得不小心谨慎应付了。
远在武平县的龚都得知此事,也被吓了一跳,立刻派人通知,何仪、黄邵等黄巾渠帅,共同商讨对策。
祖茂北上支援陈国,目标就是汝南黄巾,因此对抗祖茂,并不是刘辟、龚都一两家人的事情,刘辟没想那么多,但龚都却不得不多做考虑。
何仪、黄邵得知此事,也立刻开始动身,准备率军南下跟刘辟、龚都回合,聚集汝南黄巾之力,迎战祖茂。
刘宠因此压力大减,祖茂却不知一场风暴,正在向他迎面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