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一本正经地说道:“徐公子,看得出,你也是熟读过兵法的,而且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上风云变幻,不必拘泥!你我可以各自为战。”
徐知诰要的就是这句话,他可不愿意被朱瑾左右,何况,在他来这里之前,徐温也早就跟他说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不必过于拘泥,只要相机行事就行。
朱瑾也不想过于约束徐知诰,以免给人以欺负晚辈的感觉,道:“至于朱温,还是由我来对付吧。那奸贼攻下荆襄二镇后,野心越来越膨胀了,他的麾下,也有刘知俊和康怀英那样的名将,绝不可小觑。尤其是康怀英,此人勇武过人,又曾经做过我的部下多年,后来,这个叛徒却投降了奸贼朱温,因此,我必定要手刃这个叛徒!”说到这里,朱瑾禁不住咬牙切齿,他的拳头也已经握得紧紧的。
听说朱瑾提到荆襄二镇之败,史俨就禁不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因为他就是从荆襄二镇逃回来的败军之将,这的确让他有些难看。他曾经协助赵匡凝抵御朱温大军,由此深知朱温大军的战斗力之强。虽然史俨知道朱瑾也是一员虎将,但他却不相信朱瑾面对数倍于己的朱温大军能有什么作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不过,他还是希望这次能够击败敌军,多少可以挽回些面子。
徐知诰对眼前的朱瑾并没有任何好感,但却对史俨有些同情,淡淡地说道:“事实上,朱温能够如此顺利地攻下荆襄二镇,却不一定能够攻克寿州这座坚城,就算寿州的城防出现些微的漏洞,也绝不会有大问题。只要敌军不能在冬季之前攻下寿州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他们败局已定了,他们撑不了太长时间!”
徐知诰的话让史俨不由得眼睛一亮,增强了他的信心,自从鄂州之战后,他就认为徐知诰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的话自然会有些道理,值得信任。
朱瑾却认为徐知诰有些盲目自信,讶然问道:“此话怎讲?徐公子,你为何如此肯定呢?要知道,朱温这个人很有眼光,他麾下的刘知俊也是智计深沉。”他与朱温争斗了多年,互有胜负,他深知朱温阴险狡诈,绝非易与之辈。
“因为,敌军的战线拉得太长,他们连光州都不能攻下来,还能攻下寿州?不过,机会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朱温大军也早晚会出现破绽,只要我们把握住战机,完全可以在寿州城外击溃他们!”徐知诰自信地笑了笑,语气肯定地说道。
“说得好!”史俨禁不住拍手叫好了,徐知诰的这番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朱瑾也只好勉强地接受了徐知诰的观点,但却依然半信半疑,淡淡地说道:“好了,时间宝贵,我们各自行动吧……徐公子,如果你想要去正阳关,你就随时可以出发了!预祝你马到成功,旗开得胜!本将军期待你的好消息……”
“好……晚辈告辞了,也预祝朱将军大获全胜!”徐知诰抱了抱拳,随即转身离开,返回了自己所在的军营之中。
一天后,康怀英军团的前锋营来到了正阳关附近的一个村庄,此地的村庄看起来冷冷清清的,村子里的村民似乎早已逃避战乱去了,村子里已经是十室九空。
很久以前,淮南军就已经把城外一切可以被敌军征用的物品全部弄回寿州城中,或是就地烧毁,大有坚壁清野与敌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康怀英军团所到之处,别说牛羊或者鸡鸭,就连一粒米也找不到,他们想抓个问讯的村民都找不到。
“真是岂有此理!”先锋官李思安悻悻的自言自语,掩饰不住内心的气愤。
李思安身长七尺,勇武有力,善使飞槊,所向披靡,朱温非常欣赏他的勇武,任命他为“踏白将”。只是,李思安智谋稍逊,每次作战,不是大胜,便是大败。
这里与寿州城外几乎是一个样,到处都给人一种荒凉肃杀的感觉,李思安正在盘算着究竟该如何抢掠些粮草时,后队的传令兵已经驱马快速赶来。
“康将军有令,大军即将就近扎营,不得贸然深入!”传令兵大声喊道。
李思安闻言顿时愕然,他与传令兵对望了一眼,旋即满不在乎地应了声,道:“你去回禀康将军,本将军知道了!”
望着传令兵远去,李思安不屑地嘟嘟囔囔道:“一群胆小鬼,不得贸然深入?难道要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安营扎寨吗?所有人都喝西北风?岂有此理……”
虽然有些不满,但是,李思安还是下令减缓了行军速度,但却并不停下来。
大约半个时辰,康怀英的主力部队跟了过来,康怀英见前锋营仍然不紧不慢地在行进,顿时有些不解,旋即策马狂奔,径直去找李思安,他深知李思安的骨子里有些消极,一旦事情不合他意,他就会有些不忿,消极地抗争。
到了李思安的身边,康怀英不解地问道:“李将军,怎么回事?你有何想法?”
李思安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叹了口气,道:“前方还有大约十里地便是正阳关了,方才的一路上,敌军似乎早已坚壁清野,我们就连一粒米都找不到啊……”
康怀英顿时明白了李思安的心思,干笑了一下,道:“不错,正阳关已经不远了,对于寿州来说,正阳关是一处门户,也可以算是一座小城,但却意义重大!”
李思安也笑了,道:“末将建议,到了正阳关那里再安营扎寨也未尝不可。或许,到了那里之后,我军还可以弄些吃的,我们这么多人马,不能没有饭吃啊……即使那里有敌军驻守,也未必是我军的对手,遇到敌军,末将就第一个带兵冲上去,就凭末将手中的飞槊,左冲右突,所向披靡,谁都不怕!”
“别忘了,你们是先锋军,你们的职责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李将军,你可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因小失大啊……”康怀英大有深意地提醒道。
李思安顿时怔了一下,瞠目结舌道:“如果王爷怪罪下来,那又该如何是好?”
康怀英见李思安似乎被他唬住了,不由得有些好笑,旋即安慰道:“其实,只要我们能够顺利拿下正阳关,王爷便无话可说了。”他也有些大意了。
“遵命!康将军,我们这就继续进军正阳关!”李思安也松了一口气,打定了主意,继续向正阳关的方向前进。
正阳关,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历史悠久,早在东周中期就已经初具雏形。这里是淮河水运的重要枢纽,七十二河通正阳,东可至扬州,西可入桐柏,北通颍阜,南溯大别山。此时,这个古城进入了淮南军和朱温大军的视野,成为了令人关注的焦点,这一带,突然间充满了剑拔弩张的味道。
正阳关的城墙周围大约有七百多丈,高一丈五尺,设有四个城门,城墙的上面有一个城楼。徐知诰已经先行赶到了这里,他不由得暗自窃喜,此时正阳关并没有被敌军攻占,这着实是天赐良机,不过,他也不敢懈怠,连忙召集神居军的各位将领议事。
为了方便起见,众人议事的地点就选在了城楼里,正阳关的守将孙季也在其中,这样,一旦敌人来到了正阳关的城下,众人可以立即率军迎战敌军。
【作者题外话】:新人新书,欢迎朋友们推荐、收藏、打赏,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