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吴未到财务室外面说走走,实际上是谈工作。
    走出财务室,王立民问吴未:“谈谈吧?”吴未心知肚明,
    知道王立民说的事税务工作的事情;“这项工作不好做!”
    吴未的话,出乎王立民的意料之外,刚和税务部门员工近乎完美的接触,
    成功实现了减税,应该是信心高涨的时候,可吴未来了个情绪低落;
    “我跟公司已经打了包票,今年南方项目部的工程地方附加税,
    肯定会少交!”王立民说。
    “王科,这次和当地税务部门接触,实现了减税,属侥幸!”
    “我看不是侥幸,工作做得好还是能减税的!”王立民深有体会地说;
    “王科,你看这里一片片地在开发?”吴未说,“有什么关系?”
    “需要资金啊,哪来?税收是主要方面,我估计这地方附加税,
    很快要将提高收取比率,
    我们这个工程项目的地方附加税缴纳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上就很不错了!”
    王立民觉得吴未分析得不是没有道理;
    “这样看来,我的包票很难实现?没有其他办法补救一下?”
    吴未肯定地说:“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补救!”,
    王立民根据以往的办税经验,认为吴未的判断是有一定的道理,
    自己打包票只是说说而已,如果这个项目工程在当地交的地方附加税,
    今年维持不变,所做的工作也是有成就的。
    “吴啊,我看,今年这个税维持在这个水平,还是能做到的?”
    “努力一下,还是可能的!”吴未没有肯定地判断;
    如果今年税务部门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提高地税纳税比率,
    吴未脑子里快速的反应出出力结果:起止期限可以谈;
    吴未考虑到的事情王立民也想到了,他是在故意地试探地问吴未,
    这样谈下来,王立民很放心地决定把手里的税务工作移交给吴未做。
    王立民感觉还满意,他说:“吴啊,我把手上的项目涉税工作移交给你,
    由你来具体做这项工作,需要协调的事情,有我来出面?”
    领导安排的工作,下属一般不会拒绝,只有被动接受。
    吴未来南方项目部,就是想多接触一些会计上的事务,
    却苦于王立民把一些工作抓在他手上不放,现在放了,
    吴未心想事成,他想多学点东西,多做多实践,
    尽快地把系统立的知识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升级版的系统里有很多内容,
    他还没有实际接触,他想通过实际接触和系统里的知识早点融会贯通。
    王立民把自己手里涉税工作移交给吴未,并不忘地提出一些工作上的要求;
    王立民还是比较开放的一个人,对吴未在出纳工作中“擅自作主”,
    搞的一些报销要细化定、资金管理制度,在没有和财务制度抵触的情况下,
    也不过问,更不干预!项目部好事的人每每向他提及出纳很多事时,
    他总笑着说:“我同意的,财务制度一定要加强”,财务领导说了,
    还说什么?适应财务要求吧!
    吴未不失时机地把工作情况,零星地跟王立民汇报,得到王立民允许:
    “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就去做!”。
    落地扇是开着的;“太热了,出去走走!”
    人造环境里习惯的王立民还受不了这个温度,
    工作的地点经常性地在分公司驻地和项目所在地跑,
    精力上不济,之前没有好的人选,放不了手,现在有了吴未这个人选,
    王立民还想了解一下,吴未到底是否符合自己的判断标准,
    他轻松地问:“吴,你这次和工程所在地税务部门接触下来,
    对项目工程的涉税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
    午后,刚经历过一场大暴雨,财务室里温度不太热,吴未的扇子还没用,
    王立民清楚老倪话中的水分,
    但是,吴未说动税务部门减税和不再追究之前工程税金未缴纳是事实,
    说明他的专业知识还是很过硬,想想自己出面和对方说,
    符合就把在这个工作移交。
    午饭后,王立民走进吴未那间狭窄的办公室,
    工程项目涉税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王立民一直把这个工作,
    大包大揽在在手上不放手,原因在于此;
    最后,两杯猛酒下去,一锤定音;局长拍板同意减税,
    之前的税也没提登门再查,很可能不了了之。
    王立民在决定把手上对口税务部门的工作移交给吴未之前,还是找他谈一次,
    一是想听听这个新来不久的人看法,
    二是通过谈话可能更好地了解一个人对税务这份重要工作是不是真适合吴未接手做。
    也没有把握有这样好的结果;王立民思索着:“这子的专业水平还很过硬!
    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的工作,可以移交给他!”
    王立民回项目经理部,老倪把和吴未同税务部门协调的事情经过,
    跟他汇报了;在汇报过程中不免夸两句吴未:税务方面的知识知道的不少,
    说得头头是道,税务局的局长都说动了(虚夸了把一个税务主管说成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