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南到一边缸里打了盆水,仔细地洗了把脸,擦了擦身子,把自己好好收拾了一番。他不要再做丢失了迷失自我的游魂,要放下枷锁,重拾曾经的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贼花子看在眼中,心中的某块地方似乎被触动到了。他是亲眼看着封南从不死不活的样子,一步步变化成了今天的样子。封南就算小小年纪成了孤儿,被官府通缉,在生死边缘挣扎,也从不曾被打倒,依然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不得不令人心生敬佩。
简单收拾完了之后,封南早早就到了杏林医馆,正好赶上林大夫刚刚开馆门。
“哈~~欠~~~~”林大夫还迷迷糊糊地在打着哈欠。
“先生早!”封南礼貌地上前行了个礼。
“喔~封南你怎么来这么早?”林大夫被微微吓了一跳。
“我从小就早起,已经成了习惯了。”
“奥。哈欠~~小小年纪不睡懒觉,那真是够可怜的。进来吧。”林大夫把封南让进了屋,左右看了看,有些犯难了。以前所有的活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干,现在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让封南干什么。“可是……可是让你干嘛呢?”
封南:“算账?”
“我这医馆一个月就那点帐,昨天一两个时辰就让你算完了。”
“奥,那我帮你磨药吧?”勤快的封南又拿起了桌案上的捣药用的药臼。
“我该磨的已经磨好了,你这细胳膊细腿的,让你磨也磨不细。”
林大夫把药臼又给放了回去,从一边的抽屉里拿出了一本黄皮的医书,看上去应该是泥板刻印的,十分精美。
“哎,这样不先把这本《神农本草经》看看,把这些草药认一认。有什么不懂的,我要有时间的话,就问我。”
“《神农本草经》?”封南接过了林大夫递过来的书,一脸惊奇。
“知道这本书吗?”
“知道。听说过,知道这是本医书。”
“奥,那知道这本书的出处吗?”
“不知道。我还从来没看过医书呢。”封南摇了摇头。
“《神农本草经》早在先秦以前就的成书,相传是神农氏所创,先秦以前代代口耳相传下来,到东汉时很多前辈先贤汇编而成的。乃是我医家必雪的经典之作。”
听林大夫这么一说,封南愈加感觉到了这本书上承载的重量,不由对其又添了一分崇敬。
“这本书《神农本草经》分三卷,载药三百六十五种,依药物的药性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林大夫接着又仔细给封南讲解着《神农本草经》的书中内容,俨然就像是师父教徒弟那样。
其实林大夫不单单只是想找封南这样一个廉价的劳动力,他更多的是觉得封南是个可造之材,想要教他学医,多培养一个造福乡邻的好大夫。
只是一切可能不能顺着他所相像的那样发展。
过了一早,随着病人的到来,林大夫就开始逐渐忙碌了起来,没空再教封南了。而封南现在还什么都不懂,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边看边学,在一边老老实实地看林大夫刚给他的《神农本草经》,先学习分辨药草,了解各种药草的特征药性。
到林大夫这杏林医馆看病的,大多都是没什么钱的穷苦人,但偶尔也会有几个有钱人光顾。毕竟林大夫的医术还是数一数二的,口口相传在这姑苏城也算小有名气。
这天城里有名的土财主张大成,就只带了个管家,悄悄来到了杏林医馆。起色不大好,神秘兮兮的样子,似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管家:“林大夫。林大夫?”
“林大夫,能否借一步说话?”张大成看林大夫正忙着给人家瞧病,没有理会管家,连上前亲自虚声问到。
“看病排队。”林大夫如是说到,手上依旧忙着给人诊脉并,没有再理会张大成。
张大成早就听说了林雨堂大夫脾气直拧,如今看来果真是所传不虚,见说不通连忙让身边的管家拿出了一锭足足十两的金元宝,搁在了林大夫面前。这么多钱这里好多人连见都没见过,不由一阵侧目。
张大成:“林大夫,鄙人张大成,还请先借一步说话。”
那么大一锭金子往面前一放,这林大夫不接他的话也不行了,看着医馆前来看病的病人颇感为难。
林大夫:“张员外,这金子您先收回去,有什么事等我诊完这些病人,能帮您的话自然会帮您。”
“去去去!你们都给出去,出去,死不了的下次再过来。”管家看老爷的脸色不好看了,连忙厉声把医馆里的病人给轰了出去。
林大夫:“哎,你这是干什么!”
林大夫不怕得罪张大成,可他这里的病人哪敢得罪他,他们都是城里的平头小老百姓,只要张大成稍微一报复他们,他们就是吃不了兜着走。被张大成管家这一赶,也就都纷纷溜走了。
坐在一边看书的封南,也插不上嘴,更帮不上忙,也就能在一边干着急。
张大成:“林大夫别生气,那几个人的药钱我付了,就当是对他们的补偿。”
说话间,管家又掏了两锭银子,放到林大夫面前。
林大夫看在眼中颇感无奈,“好吧,反正现在病人都走了,张员外有什么话就说吧。”
张大成左右看了看,目光落到了封南身上,封南看着林大夫,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先回避一下。
林大夫:“奥,他是我新收的小伙计。”
“奥。”张大成这才附耳在林大夫耳边讲了自己的病状。
林大夫面露些些难色,连忙把张大成带进了里屋,去详细检查,那管家则守着门,不让别人进来。过了好半天,那张大成才跟着林大夫出来,又是鞠躬又是道谢的,客气礼貌的不行,跟他平日里的做派完全就是两样。
“那就拜托林大夫了!拜托了!”
原来这张大成是常年留连于花街柳巷,染上了花柳病,到处求医问药也不见好,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直到快拖不下去了,听说林雨堂大夫医术高超,这才慕名而来。
送走了张大成,已经日过三竿,林大夫看着桌上的元宝忍不住感慨到:“还是有钱人的钱好挣啊。”
“那个人看着不像好人。”封南忍不住说了一句。
林大夫:“何止不是好人呐,为富不仁,可以说是坏人。但你要记住,医者父母心,在大夫的眼里没有好的病人坏的病人之分,只有听话的病人和不听话的病人。就算他是大奸大恶,为民除害的也不该是大夫。知道吗?”
“嗯,知道了。”
林大夫把元宝收进了钱柜,接着从里边拿出了块碎银子给封南。“去旁边的殷福记买点好的,咱们也改善改善伙食。”
“哎,先生吃什么?”封南暂且合上了手中的书。
“我不挑食,你看照着你喜欢吃的买就行。”林大夫转身给封南拿了食盒,“快点快点,饿死了。”
“哎。”
封南接了银子,拿上食盒,就连忙跑到旁边的殷福记,之前他路过两次,这次还是头一次进到店里。根据手中的银子,要了叫花鸡、东坡肉、糖醋藕几个菜,就又匆匆赶回了医馆。
不想这刚到医馆门口,就碰到了个受了棒伤的年轻官差,背上的血迹都从衣服里透了出来,由两个同行的官差抬进了杏林医馆。毕竟自己还是被通缉的逃犯,封南还是怕见官府的人,踌躇了半天才咬牙走了进去。
“先生,午饭买来了。”封南半低着头,没敢看几位官差的眼睛。
林大夫:“奥,你到里屋去,自己先吃。我要先看看他的伤。”
“奥。”
“等等。”
这封南刚要进屋,突然就被后面那个受了伤的官差给叫住了。
“这孩子怎么有点眼熟啊?老林他是谁啊?”这受伤的官差名叫方长生,是平江府尹梁思道手下的副捕头,跟林大夫是老朋友了。
眼熟?封南心想坏了,他该不是认出自己就是官府通缉的逃犯封南了吧?不由吓得一时愣在了原地。
林大夫:“奥,他是我新收的小伙计。怎么了?你见过?”
“奥,哎呦~……没……没见过,就是看着有点眼熟。”方长生这一动,牵连到了背上的上,立即疼得龇牙咧嘴,也顾不得去仔细想封南哪儿眼熟了。
封南如得大赦,强装镇静地慢慢走进了里屋去,关上房门这才松了口气。里屋的房间不大,摆了张床,摆了套座椅,就没多大地方了,靠里的墙边还堆着些药材,就显得更加局促了。林大夫的衣食起居,就都在这个屋里。
方长生:“两位兄弟麻烦了,你们改回去当差就回去当差,我这里你们就不用管了,有老林在,放心。”
“行,那长生哥,我们就先回去了。”
“嗯,回去吧。”
“长生哥你好好养着。”
“兄弟们有空就去看你。”
这薄薄的木门也不隔音,外面人说的话封南在里面是听的一清二楚。听着脚步声另外两位差官已经走了,封南算是逃过了一劫。
经历过了这么多的劫难,起起伏伏,也练就了封南无比强大的心脏。
这不,跟官差隔着道门,马上他就摆上饭菜,大快朵颐了起来,完全就当刚刚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看着盘中的叫花鸡,他忍不住马上就想到了自己的大哥贼花子,就再也下不去口一个人吃独食了,连忙拿了张油纸,偷偷包了个鸡腿藏在怀里,留着晚上给大哥带回去。
“呃~呃……你轻……轻点……”
林大夫剪开方长生身上的衣服一看,他那背上的伤分明就是庭杖所打,“长生,你身上这伤是怎么回事儿?”
“还不是拜我们的府尹大人温思道所赐。”方长生没好气的说到。
林大夫:“怎么了?”
方长生左右看了看也没人,这才小心地跟林大夫讲到:“狗官温思道知道咱们大宋的江山迟早不保,搜刮了足足五大箱金银珠宝,要我带着几位兄弟送过江去,敬献蒙古东路大元帅忽必烈,为将来讨个前程。可江边守卫森严,守将压根就不放一人一船过江去。那温思道就拿我撒气,治了我个办事不利的罪,打了我十五庭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