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家高七层的“映雪”楼阁是为安定城中第一高楼,当漫漫飞雪夹着天边而来的时候,这里是最先碰到的地方,起手略过,六八为瓣的雪花沾满手心,即刻消融,即便如此,观大雪纷飞而至也不失为一番美景,惬意无比。尤其是当整片天边都变成白茫茫的时候,站在这里一扫而过,城中各样那是尽入此眼,或高或低的屋檐就像是起伏的山丘,偶有稀疏行人走过,留下点点串串的脚印,更是添上了点生气。都说冬雪只有单调的一望无际的白,可在这时看来,方为美不胜收,若是这时在屋里洒上一壶好茶,暖上一壶美酒,香气定立马扑鼻而至,最是催人吟诗诵对的灵意了,闲暇之余掰下一冰晶冻树捂在手里,感受感受冬日刺骨的“热烈”,忽的把和雪花温度差不多少的冷手放在火上烤烤,方知冷暖意,才体四季心!再添上几人美婢,更能沁人心脾催人心弦,可惜的是这尚家的公子哥不好女子,他常道啊“女儿生来一个样,男人生来一个样,两情相悦时又是一个样,纵使平日里女子再美,也没那两手相执时漂亮,什么‘美人如玉君子喜之,既然相见不多看上几眼,岂不是白瞎了这样的缘分?’,有些男人见了颇有些姿色的女子便走不动道的样子,有人说是性情中人?我看了倒以为是浮躁男儿为自己好色找来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竟还自诩为君子,好一个厚实脸皮赛城墙!”这一下可说在了众多“风流倜傥”的文人身上,大骂尚旗书粗鄙的同时又号召其他人声援讨伐,篇篇文章是都朝着尚府砸来,还别说,这一下什么文人相轻的倒也没了,罕见的同仇敌忾戮力同心,那一个个文章无论好坏粗鄙或是文雅,皆数被文师当做送给了下人做了擦屁股纸和屎尿一同丢在了粪坑里了,那是一张都没能有幸入了尚旗书的眼。下人平日里哪里用得上这样好的纸张?文人嘛,字是千金不假,这纸恐怕也得值个不少钱,要是被那些文人知道了原以为用些粗陋东西些的来到了庞然大物般的尚家前会贻笑大方所以才花了大价钱买了好纸被这样用,岂不得气的吐血三升后的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托着病怏怏的身体上府衙讼状大骂某些人无耻了、这其中有些人甚至于连墨都换了,其中怕是不乏贫寒子弟吧!
映雪楼阁最令人称赞的不是因为它在安定第一高,而是因为里面有近万本藏书,大多还是孤本,上有三千道藏,下有孺子群书,还有法家著作,兵家奇书,集天下书终成此楼阁。听闻楼阁下面还有几层,只是里面从没人能进的去,倒不是尚旗书小气,光是楼阁上面的就够一人看上整整一辈子了,下面的哪里还有什么时间看?这些有些是尚旗书摆在楼阁上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自祁阳远途劳顿移送过来的,听说当初祁阳宫里的当今夏與王有本书想看是找来找去都没找到,这才命人来到了这里,那人一看之下才知道,这些年宫里遗失的那本书竟然是这里的这本的复制品,来人先是被楼阁中书的数目惊呆,其后又被书中内容吸引,竟然连呆了小半年时间这才恋恋不舍的回去付了命,也不知是被如何处置的。还有一部分是来往的人自己写了后给了尚旗书留作纪念,他把书无论好坏一律摆了上去,这才是真正的集百家言行啊!也是如此,尚旗书才明白,摆书容易读书难。
尚旗书是个善人,当初楼阁中的书是无论谁来都有借必应。文人是什么?读了书是文人了,可天底下的人这么多,谁又知道读书的人是好是坏呢?多数人认为是好的,可还真就偏偏让人失望,竟然多数人都是坏的,有才有德者实在太少,要不然也不会稍微见了点就时时拿出来用作教导。于是乎竟有大半人借了不还,后来真是废了好大的功夫找来许多人这才把阁中丢失的书全数补上。这尚旗书此后那仍是不知悔改不听劝阻,依旧我行我素的往外借书啊,只不过这次学精了点,借书之前都要把书名写上,完后补也好找啊!至此,楼阁中书,真是和改朝换代一样,老的去了后来的新的可清秀的很啊!
此时未到中午,冬日的艳阳才是真正的艳阳,太阳是送温暖的,也唯有这时日才有许多人期盼着晴天后在阳光低下晒一晒吧!地面上的积雪大都化的差不多了,在屋檐上留下片灰上夹杂着仍在挣扎的一片白,过不多少时日,它们也要步后尘喽!
坐北朝南的楼阁中竟然还留下了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什么书都没放,里面只摆上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紧挨着窗边,最角落里燃着一个火炉,里面都是新添的明亮炭火,平常没人的时候可不敢让人点上,不仅如此还要一日五查,这一旦着起火来可就要损失惨重了。估计得烧它个三天三夜才能烧完?
一半白夹杂着半灰头发的作夫子打扮的人站在窗边,一边看一边笑,原本就不大的眼睛这一笑可好了,更加不显眼了,仅露出一道缝在那眯着,鬓角梳的那是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连一点凌乱的头发丝都没有,高高盘起的头发上插着一支桃木钗,看那磨的发亮的颜色就知道得有些年头了,是个老物件。
这人双手虚扶高空,嘿,楼阁是高啊,但那也仅仅只限于在人为建造的房子中,可要是真给拿到山的面前,只怕随意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就把它给比下去了吧?就这样还让这人看出来了个“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要真是这样的话,这人得是个多不识物没见识的人了!一身宽大素色袍子突然泛起一边衣角,再添上阳光普照大地时洒下的光辉落在这抢了风头的人身上,本就是个教书先生的模样这下就更是一点不差了。唯一值得可惜的就是这人的身子骨啊,实在是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堂堂七尺男儿,往下一看,哎呦,原来这里还惦着脚尖才刚刚把头给伸出了窗子。真要是随意走在路上,即便是把那些光着膀子打铁卖饼的人当做一个先生文人也把这人当做不了啊!
再看那尚旗书,满脸恭敬的半蹲在地上一手摆弄着炭火,好让它更明亮些,一手撑在桌子面上,不时地探头伸过脖子抽一下鼻子闻一闻放在火上烧着的茶水如何了?味到了哪了?脚边放着一本半折起来的书,另外一旁放着一本老旧的竹简,上面隐隐约约看得出刻着几个大字《水华经》还有几行小字“水精与南,湮于北……”。偶尔抬头看一看站在窗户边踮起脚尖看地面的人,竟大放异彩,不知道的人估计真要以为怪不得尚家多为男子下人,女子是真不常见,原来这尚家公子成了龙阳之好了?只怕到时候身为最和他亲近的三师都要被人敬而远之了!陈夫子倒是风轻云淡双手负在身后腰间,尚家二公子为他沏茶,果真是个好大的架子啊!
尚旗书见这位刚来尚家不足半年的人竟然如此喜爱这样看东西,每次和他讲经说义谈话的时候,他都要先笑着看上一会,于是乎插嘴道“陈夫子,这里虽名为映雪,实际上最好的时日是在春日里下起蒙蒙小雨的时候,透过这里看路上行人和落雨千千点,再听那雨打芭蕉,水滴翠竹,不由得就会想起离这里不远有处小河,唯有春夏之际才会出水,潺潺流水声绵绵不绝,心中徜徉,果真如羽化飞仙的仙境一样。哦,对了,那条河里的水源头不远,顺着河流一直往南走,约莫半日之后会到,那里的水才是真正的干净透彻清澈见底,喝在嘴里甘甜可口,每次这时我就会带上一个大水袋灌上满满的水带回来煮茶,比用平常的山泉要好上许多,只是可惜,这水一旦离开了那地方就只能在一天之内抓紧用了,不然就会变味,否则我还真想在这时候抿上几口。”说着说着,尚旗书不由得回味起来,然后又冲着陈夫子说“陈先生,等春日到了的时候,我就去抓水回来,和你一同品味品味?”被尚旗书称作陈夫子的人转过身来温和的冲着他轻笑道“好!”在他身前一步处挂着一掉起来的半臂长的牌子,上面刻着“笃言”二字,尚旗书头上正用粗壮吊绳悬着一牌,上面写有“笃信”二字。
尚旗书在桌子对立两侧各摆着一个红色砂瓷茶杯,两两相对,他先给陈夫子那杯里面添上了水,然后又给自己倒满,把杯子盖上后直立起身“夫子,茶水好了!”
陈夫子这才笑颜道“那我今天就尝尝向来以善人著称的尚家二公子沏的茶有没有善字这个味!”陈夫子依旧是不改那幅样子,只是从面无表情变得多了一个笑脸,他落座以后端起茶杯小抿一口,咽下之后眉头一皱,这一下可看的尚旗书紧张兮兮,他平日里多数时间都用来读书了,哪里有什么功夫研究茶道了?是看过不少关于煮茶论茶而又以茶论道的书,可看过不代表他会,先前他也试过几次,只是下人那不足为道的掩饰和丝毫没有真心的夸奖,实在是让他难以苟同,只得放置后自认为“对于此,我果真和其他一样没有天赋啊!”也因此,他没敢亲自煮了茶水给三师尝尝,要不然以他们的心思,恐怕就要乐呵的上了天了,教了这么长时间的书终于能被徒弟给侍候一番了,岂不得要哈哈大笑才足以排解心中愉悦?
陈夫子即刻又把蹙起的眉头舒展开来,咽下口中茶水以后连连称赞“果真是二公子,茶之一道恐怕又要再添一年轻大师了!”尚旗书半咧着嘴竟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腼腆之意,他亦以笑脸回应道“夫子缪赞了!”陈夫子难免在心中暗暗感慨“只是可惜了这样好的茶了,要是有好茶的人见了岂不得心疼死?”他又端起来茶水一饮而尽,极速下咽。尚旗书等他放下杯子后再添一杯,只是这次陈夫子是无论如何都不在喝上哪怕半口茶水了。
“公子,今天我们谈一谈你对朝堂上的事有什么想法如何?”陈夫子话入正题,尚旗书一听,立马打算拒绝,还没等开口,突然看见陈夫子那满脸的期待,不忍拒绝,不过对于朝堂?他从未接触过,该怎么和他说呢?别说是一知半解了,他是半知半解都没有啊!尚旗书在为难中轻轻点头。
文师一会到尚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问东边院子里住的究竟是谁,一个落魄寒酸书生朗?不是!一个裘衣裹带跛腿公?应该也不是!那还有一个,下人说他们三个都是这下半年才来到尚家的,这可就奇了怪了,来还能说好一块?越想越奇怪,文师张口就问“二公子现在在哪呢?”
下人支支吾吾,文师一急之下先是训斥,然后问道“在哪呢?”语气中再没了什么客气。下人被吓得一个激灵,摇头晃耳道“不~不知道啊,文师!”文师听后摔门而去,只留下一个下人在那里不知所谓“文师今个这是怎么了?谁惹到他了竟然发这么大的火?”“肯定不是我!”他这样想道“我也不值得!”于是乎他终于心安理得了,这才又好好守起门来。
文师走了很久又一脚踹开那个身为三师之一的老道士的门,这一看,里面的人正在闷头呼呼大睡,一巴掌给他打醒,老道士这才迷迷糊糊睁开眼,眼前一个熟悉的模糊身影就开始问他“二公子去哪了?”老道士还没缓过神来就听见了一声低沉的怒吼“这是哪个陈年老怪吵我?”他一指东边说“映雪楼阁。”然后看着来人门也不关的离去,本来打算提醒那人一下要注重礼仪,突然脑袋一沉,他往后一仰,刚要再次入睡,就想明白了,喝!刚才那是文老头子?还学个什么鬼怪吓唬我?一怒之下他一大滚就起来了,刚要叫住人大骂就再也看不见文师的踪影了,还真是来的快去的也快!我郁闷道“自从他游学归来以后性子收敛了不少,也不和我争徒弟了,也不和我甩脸论学了,都说他脾性变好了,我当时还不怎么信,后来竟然慢慢的信了,你看看,今天原形毕露了吧?果然还是狗改不了吃屎!”轻声怨怒嘀咕完以后,老道士自己关上自己的门,又开始晃悠了起来,还没等走到床上一头栽下,刚好把身子倒在床沿,当初有人见了后还嬉笑说“这什么做的多了都能学出个门道啊?”仔细想想,当时老道士才六七岁,师父还领着他在道观上到处乱跑下山偷摘人桃子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