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匈奴人后撤之后,苏角并没有让麾下有一定伤亡,而且体力消耗也相对较大的骑士部队进行追击。
也许,让弩战车部队追击一段距离,增加对匈奴人的杀伤,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哪怕是最后,苏角也没有下达这样的命令。
因为苏角的心中很清楚,匈奴人虽然是因为一些战场外的因素而后撤,但是更多的,也就是因为这样,苏角也明白到一点,那就是匈奴人的有生力量还是远在他麾下能够追击的部队之上,贸然追击的话,说不定反而会让追击部队陷入危险当中。
只不过,认为明天还会有一次大规模激战的苏角并没有想到的事情是,那就是匈奴左贤王居然会下令连夜离开原来的营地,向西面移动。
等到苏角以及札别赫两个指挥官发现了这个情况之后,想要追击已经是晚了些。
在发现了这个情况之后,札别赫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率领残存的部队,追杀匈奴人,但是无论是安格尔以及其他东胡部落首领,都不认同札别赫的这种想法。更加重要的是,作为友军指挥官的苏角,也没有在这个情况下继续追击匈奴人的胜算。
毕竟凭借着骑士以及弩战车部队的机动性,想要追赶匈奴人的大部队,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而让苏角放弃这种打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假如仅仅凭借骑士以及弩战车部队追击匈奴人,难以保证匈奴人会不会趁机使用相对的优势兵力,围歼算得上是冒进的部队。
若是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苏角麾下的机动部队可以说想要幸存下来的人,并不会太多。
而且因为昨天的激战,秦军整体的体力消耗以及相应物资的损耗,同样也相当严重。
固然,即使是再次爆发一场类似于昨天的那一种大规模混战,苏角麾下官兵的相应作战物资还是得以维持需要,但是苏角很清楚。在步兵部队没有办法跟随的情况下,这些物资的补给是难以维持两者部队的需要,尤其是箭镞方面的携带数量,同样也会影响到追击所带来的结果。
毕竟就算是弩战车能够携带的箭镞不在少数,但是么,对于大部分骑士而言,他们手中的弓弩的箭镞规格跟弩战车部队的官兵配置的强弩弩鏃有很大差别。
弓箭手的情况还好一些。但是在双方的弩鏃无法通用的情况下,秦军的突击奇兵能够发挥出来的远程战斗力相对要削弱很多。
本来已经是出于劣势当中。而且在加上这种因素的话,苏角下达追击命令的话,无疑是他的脑子被门夹了。
札别赫在知道了苏角并没有出兵追击的想法,而且他自己也知道一点,那就是仅仅凭借他手中的力量,想要追击匈奴人,还没有这样的能耐。
所以到了最后,札别赫也放弃了对匈奴人进行追击的想法,而是与苏角麾下的秦军官兵会合一处。在这一片区域驻守一段时间,正式确认了匈奴人确实是退却之后,才与苏角合兵一处,返回位于辽河中上游的控制区。
分割线
在苏角率军抵达东胡人的最后一个控制区域的核心地带之后,他发现了渉间在两天前就率领另外一支,以商郡郡兵为主的步兵部队,抵达了这一片区域。协同东胡人进行防御工作。
毕竟就算是渉间,都不知道匈奴人会不会冒险从这一片区域的西面,翻越群山,对东胡进行猛烈的攻势。
若是真的发现了这个问题,苏角还能够凭借这些简陋的防御体系,给予匈奴人的突袭部队带来更大的麻烦。
但是苏角跟渉间之前的担忧并没有成为现实。因为在苏角与札别赫分别率军赶来这片区域之前,匈奴人并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按照匈奴人的计划,也就是匈奴人左贤王原来的盘算,他只需要沿着辽河北上,就能够轻松消灭掉东胡人,而不需要在东胡人最后的一片控制区内的西面的延绵群山,长途跋涉。冒着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损失而偷袭东胡人的最后一个控制区域。
而且,一旦占据了东胡人的最后一块控制区域,那么接下来,匈奴只需要巩固平原区域的防御以及进行相应的建设,那么就能够有效保障匈奴人对这一片区域的统治。
不得不说,匈奴人左贤王的算盘确实是打得不错。但是他没有意料到的事情是,东胡人残存的战斗力量,或者是说札别赫居然敢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沿着辽河南下,抵御他们的攻势。
而这一个情况的出现,也不算是匈奴人左贤王的失算,相反,一旦匈奴左贤王在这一方面的战斗取得胜利,那么对于东胡人而言,无疑是一个灭亡的最大危机。
也许,逃窜到山林当中的东胡人能够幸存下去,但是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失去了大片草原的控制基础之后,那么对于这些东胡人而言,继续的慢慢消亡,也许会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而匈奴人左贤王真正错误的估算是,他并没有想到秦人居然会为了自己的仇人,跟“盟友”进行撕破脸的大战。
按照匈奴人左贤王的所想,秦人是不会主动进攻匈奴,因为大秦帝国眼下的处境相当虚弱,若是在这个时候爆发全面战争,虽然是胜负如何,并不会有一个很好的推测,但是毫无疑问,大秦帝国在没有恢复一定实力的情况下,想要取得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同样会更大。
这也在很多方面,让匈奴人的左贤王坚定地认为大秦帝国并不会出兵支援东胡人,最多也就是会为东胡人继续提供相应的物资,增加东胡人的实力,抵御匈奴对东胡的攻势。
张嘉师对东胡人的援助,在很多匈奴人高层当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也有着不少的匈奴人高层因为这么一种情况,希望冒顿带领他们,南下教训那一个背信弃义的大秦帝国。
当然,说道背信弃义。这也冤枉了张嘉师,因为在大秦帝国以及匈奴签订的那一份协定,关乎于大秦帝国的相应条文,并没有不许支援东胡人这一点。
所以说张嘉师在这方面的“背信弃义”,还真的是无中生有。
但是毫无疑问的,这一种援助东胡人的做法,确实也不算是一个盟友所需要做到的事情。
因为作为一个“盟友”。就算是不跟匈奴人一起瓜分东胡,那么总也不能让匈奴人在这方面因为大秦帝国的介入的因素影响。损失很多东西。
所以就算是匈奴人“污蔑”张嘉师,不少匈奴人高层反倒是不在意这些细节。
而且作为这一种在大秦帝国以及匈奴双方之间都明显知道不靠谱的条约协定,就算是匈奴人自己都没有几个人将它放在心上。
但是冒顿并没有在这个时候打算跟大秦帝国进行一次全面战争。固然在这方面大秦帝国很有可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成为一次匈奴会从中,得到很多好处的作战计划。只不过,匈奴人眼下同样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冒顿的心中,很清楚明白到一点,那就是大秦帝国并不是一个在匈奴此前能够轻松对付的敌人,固然大秦帝国经历内乱。实力大幅下滑,但是毫无疑问,贸然发动一场大战,同样是对匈奴人的一种严峻考验。
在这么一个前提下,冒顿心中并不愿意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就决定自己是否发起对大秦帝国的大规模攻势。因为这很有可能会给双方带来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而匈奴人甚至会很大程度上得不偿失。
所以,冒顿一直没有答应麾下的高级文武人员的这种想法。有着很多方面的考虑。
当然,冒顿同样也没有想到,张嘉师居然会是这一个不按常规出牌的家伙。
要是冒顿在这之前就下定决心,发起对大秦帝国的攻势,那么张嘉师很有可能会提前暴露出一些底牌,而这些底牌对于双方的影响同样是非常深远。张嘉师很清楚一点。要是真的因为迫不得已使出这些底牌,那么对整个大秦帝国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
也许,这也算是历史对一些人的抉择的一些取舍。
分割线
在经过了相应的损失统计之后,苏角麾下的援军损失也算得上是相当惨重。光是出击的骑士部队当中,就有着超过六千人的伤亡,这让苏角的内心在滴血。若是算上其他部队的战损。这一次出击增援东胡的将近七万人当中,人员伤亡就达到了约莫两万人。这样的损失,可以说是一个郡守都很难接受的。
而匈奴人方面的损失如何,眼下已经无法进行详细的统计。但是按照东胡人所提供的相应情报的对比,匈奴人在这一战的损失应该不下四万人,甚至是更多。
但是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数据,已经不是东胡人以及大秦帝国所能够知道的了。
而东胡人的损失也很是惨重,在经过了一天的激战之后,东胡人本身残存的四万余人,仅仅剩下不到一万八千人。
若是按照匈奴人最小损失四万人的情况进行预算,大秦帝国与东胡人联军的损失,甚至与匈奴人达到了一比一。
这一个损失对比,可以说是一次惨胜。因为东胡人在短时间内再也无法发起对匈奴人的有效反击。
当然,苏角不认为这一种情况是坏事,因为在这一次作战当中,大量的新兵部队得到了战争的淬炼,成为了一个及格的军人。
至于自己麾下官兵的惨重伤亡,苏角跟渉间虽然在这方面很是无奈,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即使是代价惨重了一些,而他们也确切的保证了东胡人继续存在下去。
所以这一种代价的付出,比起眼下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好处而言,固然是不成正比,但是大秦帝国在某个意义上,为后来的秦匈全面战争夺取了相应的主动权。
而苏角以及渉间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战的影响居然会非常的深远。
而安格尔在返回了自己的部落当中,发现了在他们部落附近安置的秦军伤员营地内,有一个让他很是记忆犹新的人正在围栏外散布。
他并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他印象中的那个大叔,但是安格尔最后还是决定走前去。
宋祁并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地方遇到自己的老熟人
在之后的岁月当中,宋祁成为了大秦帝国在东胡地区的一个驻军指挥官。
这一个任命是张嘉师得到了苏角以及渉间两人的汇报之后,亲自下达任命书的。
宋祁在接到了这一份任命诏书之后,成为了后世的北原都护府前身的辽河驻军所的校尉,指挥一千五百人,协助东胡人进行交流以及进行双方军事行动的协作。
在第一次秦匈全面战争当中,宋祁并没有率领麾下的一千五百余人,参加对匈奴人的作战。相反,因为有着一千五百余官兵的驻守,安格尔得以抽调更多的骑手加入到相应的战斗当中。
而在第一次秦匈全面战争结束之后,年纪已经将近四十岁的宋祁,娶了当年他所认识的那个东胡小女孩,也就是安格尔的妹妹。
在知道了这一个情况之后,张嘉师不仅下令补偿了宋祁的相应贺礼,而且还决定提升宋祁为驻东胡驻军的都尉。
但是在出于一些方面的考虑下,张嘉师同时命令宋祁搬迁驻军所到南面的一个靠近辽河的平原区。因为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并不算太多,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因为原来的驻军所太过于接近东胡人眼下控制的核心区域,一旦因为什么原因出现危机,对于驻军所的官兵而言,必然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张嘉师决定在大秦帝国的长城出关口到这一片东胡控制区域,权衡折中,在合适的地区修筑一个新的驻军所。
而这一个新的驻军所,在公元前136年取消,时任驻军都尉安武被提升为北原都护府都护,指挥一万五千大军,在原来的驻军所遗址修筑北原都护府。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