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静静流淌,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但香港的冬天才姗姗迟来,寒流来袭,气温骤降,室内温度降低至不足10c,许多人都穿上冬装。
王英俊在cd长大,倒也习惯寒冷的气候,可许多候诊的病人由于体质差,虽穿得厚厚实实,像米其林轮胎,但还是坐在那儿冷得搓手跺脚,直呼冻得受不了。
王英俊吩咐小姗买来几台电热器,在大堂四个角落放着,加上空调的温度,室内总算感觉有些暖意。
这天上午,来了一位30来岁的男子,中等个,戴一黑边眼镜,挎一专业相机,也不看病,在诊所四处晃荡,不时拿起相机拍照,小姗上去问他,他出示了证件,《香城晨报》的记者,说是想搜集一些跟中医有关的素材。小姗告诉他:这里是诊所,搜集素材欢迎,但不能端起相机四处拍照,影响诊所的正常营业。记者倒也识趣,自个儿搬了根塑料椅,在王英俊旁边坐下,聚精会神观摩起来。
坐下一20来岁的年轻女子,脸色略显憔悴。王英俊边给她切脉,边问:“请问哪里不舒服?”
“我牙龈时不时出血,都快一月了,真烦人!”
王英俊切完脉,对女子说;“你是属气虚症状,需补气,我给你开当归补血汤,回去早、中、晚服三次。”
“会有效果吗?我在药店买过一些药吃,没效果。”女子眼睛里露出疑虑。
“放心吧,很快会有效果的。”王英俊微笑着安慰道。
女子起身走开了。
“12号!”王英俊喊号下一位病人。
记者一直坐在他身边,不时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
很快到午休时间,小姗拿着盒饭走到王英俊面前。
“英俊哥,吃饭了。”
记者仍端坐在王英俊身旁,没有走的意思。
“喂,老坐在这儿干什么?还不回去吃饭,我们可没准备你的饭。”小姗白一眼记者。
王英俊这才注意到记者一直坐在自己旁边。
“请问您是……?”王英俊微笑着问。
“哦,叫我粱生就好了,我是《香城晨报》的记者,在您这儿搜集一些有关中医的素材,打搅您了。”粱生站起身,礼貌地伸出手。
王英俊与他握握手,转头对小姗吩咐:“小姗,给粱生准备份盒饭。”
“哦。”小姗见粱生说话倒是挺有礼貌,没有恶意,便放心走开准备盒饭了。
“王医生,我有些疑问,不知当讲不当讲?”粱生笑着问道。
“请讲。”
“中医讲望、闻、问、切,靠此诊断病情,不通过专业仪器来检查,能诊断准确吗?”
“望、闻、问、切本身便是专业的。”
“可没有科学性啊!”
“有疗效就有科学性,不是吗?”
“我今天一上午见您看了近20个病人,开了近20单处方,他们用完药果真能药到病除吗?”
“如果用药准确,能做到。”
“可中药毕竟疗效慢啊,慢郎中嘛,也许其中有没疗效的,这样会耽误病情,我觉得还是西医诊疗快。”
“慢郎中只是针对庸医而言的,而且有些慢性病,西医同样疗效慢啊。”
“但是大家都认为中医只能医轻病、慢病,您怎么看?”粱生继续追问。
“其实医治危重症,一直是中医特长,社会对中医有偏见。”
“可没见多少危重症是中医医好的,基本都靠西医,所谓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只是传说。”
“看来您对中医也有偏见啊。”王英俊笑道。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是吗?”
“粱生,开饭了。”这时小姗送来盒饭,“你准备在我们诊所呆多久?”
“几天吧,放心,以后我不会让你管饭的。”粱生开起玩笑。
下午临近下班,诊所忽然冲进一30多岁少妇,怀里抱着一位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脸色铁青,一直在哭泣。
“医生,快救救我的崽。”少妇气喘吁吁,声音里充满焦急。
王英俊立即为小男孩切脉。
“我孩子不小心误吃了根铁钉,吐不出,拉也没效果,一直哭着,怎么办呀?”
“多长时间了?”
“近两个小时了,一直吵着肚子痛。”
王英俊迅速开出处方。粱生在旁看了一眼,有活磁石、芒硝。王英俊吩咐阿成,将药打研为细末,用熟猪油、蜂蜜调好。
“王医生,我们诊所没有熟猪油,怎么办?”阿成大声问。
“阿伟,你赶快到对面餐馆买点。”王英俊吩咐道。
不一会儿,阿伟跑回来,将装有热猪油的盒子交给阿成,阿成迅速将药调好,給小男孩服下。
少妇由小姗引路,将小男孩带入里屋卫生间。
没多久,少妇兴冲冲跑到王英俊跟前:“王医生,拉出来了,铁钉拉出来了。”
几位候诊的病人一起围了上来,其中一老妇伸出大拇指,“王医生,你真神!”
众人跟着附和。
“没什么神的,雕虫小技,不足挂齿。”王英俊谦虚回应。
“确实没什么神的,小病而已,只是医治方法奇特点罢了。”粱生在旁冷冷地嘀咕道。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