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员小将自然就是张绣,只见张绣到得孙坚前抱拳道:“孙司马莫怪。”
孙坚笑道:“张校尉谨慎,坚佩服。”
这时孙坚身后那名筋肉男“咦”了一声,指着叫道:“对了,方才吾觉得汝名甚是熟悉,现在却是醒起,汝可是连挑五羌将的张绣张伯渊?”
张绣近四个月都在军中,却是不知道长安百姓已经将他在连挑五将的消息传播开去,整个大汉现在都几乎知道这事了。
张绣听后愣了一下,答道:“然也。”
那名筋肉男一改方才的不满,大声道:“好汉子,吾祖茂交定你这个朋友了。”
旁边孙坚却是喝道:“大荣,不得无礼。”
这时张绣才知道这名筋肉男就是汜水关下代孙坚死的祖茂,张绣对这个忠心护主的汉子还是很喜欢的,便笑道:“好,你这个朋友吾也交定了。”
祖茂看着张绣,说道:“果然爽快。”两人相视,哈哈一笑。
孙坚有些无奈地用责备的目光望了望祖茂,然后说道:“张太守,请问我部如何安置。”
张绣拱手道:“孙司马叫吾伯渊即可,张大人有言,孙司马领军若来则在城南扎营,与吾部守望相助。”
孙坚点了点头,说道:“张太守既然叫吾喊汝伯渊,为何又叫吾孙司马呢,叫一声文台即可。”
张绣笑了笑,拱手道:“文台兄。”
孙坚也回礼道:“伯渊,且让吾为汝介绍一二。”说完指了指手执铁脊蛇矛的汉子说道:“此乃程普,字德谋,右北平人。”然后又指了指执鞭的汉子说道:“此乃黄盖,字公覆,荆南人士。”又指了指祖茂说道:“此乃祖茂,字大荣,乃坚同乡。”
‘’系统检测下他们几个的四维。‘’
“孙坚,武力;95,统帅94,智力78,政治63
程普,武力91,统帅82,智力75,政治53
黄盖,武力89,统帅78,智力80,政治54
祖茂,武力92,统帅79,智力60,政治56”
‘’这三将的能力也差不多‘’张绣1心中暗暗想到。
孙坚每介绍一人,张绣和他们相互之间都拱手一礼。
孙坚介绍完,却是说道:“吾且去驻扎大营,日后再寻伯渊详谈。”
张绣却是笑道:“文台兄莫急,吾部将刘冉尚未得令,却需吾随文台兄走上一趟。”
“可是那被称为‘神戟将军的’刘航程?”
“正是“
孙坚笑了笑,说道:“如此就有劳伯渊了。”
几人到得两军对峙处,张绣却是领着孙坚几人到得自己所部处,唤来刘冉交代一番,让他与孙坚配合,刘冉自然点头应下。出营之后张绣却是见到孙坚麾下另外一员大将韩当,韩令公。
与几人别过之后张绣独自回城,在城楼处交代一番之后却是回到几日前匆匆呆过一小段时间的家中。
还未到家中,离远就听到家中下人喧闹无比,张绣却是感到有些奇怪,邹氏平常喜静,却是说话都不准下人放开声音,却不知道为何今日如此热闹。怀着奇怪的心情敲响了大门,门房张达打开大门,见到是张绣,连忙向里面叫道:“老爷,侄少爷回来啦,侄少爷回来啦。”
听了张达的话,张绣才知道为何离远就听得家中热闹无比,原来却是张济回来了。张绣几步向屋内走去,还未进大厅,就见到那道熟悉的身影,张绣连忙拱手行礼道:“叔父。”
张济见得,连忙摆手大笑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说完走到张绣旁边拉起张绣的手却是往内堂走去。张绣有些奇怪,但还是跟着张济走进内堂。走进内堂之后张济却是拉着张绣来到供奉张家祖先的小祠堂,才放下拉着张绣的手,大步走到那些牌位的前面,躬身行了一礼,喃喃道:“父亲、大哥,还有张家列祖列宗,不孝子张济不负大哥当日所托,伯渊业已成才,现今乃是大汉声名鹊起的少年英豪,今日元江特向张家列祖列宗以及大哥祭告。”
张济说完之后叫过张绣,说道:“汝也向汝父祭告一番吧。”
这小祠堂张绣只来过一次,平时却是不敢多来,没想不过今日一回家就被张济拉来,便也依言跪下,心中默念一番曰:“张绣家的列祖列宗,虽然我穿越来占了你家子孙身体,但也没有辱没了这身份,你们有怪莫怪啊。”
张济自然不会想到张绣心里会说这些话,他还在不停向着那些牌位祭告呢。其实若是以前张绣自然对鬼神这东西嗤之以鼻,不过穿越这么奇怪的事情都出现在他身上了,对于鬼神,现在他却是怀有一份敬意,并不敢随意侮辱。而他**的灵魂并非张绣,所以对于张家的小祠堂,他从来都是不敢多来的,这次却是张济硬拉他到来的。
如此这般弄了近半个时辰,才在邹氏的催促之下回到大厅,此时邹氏已经命人准备好酒菜,在一边候着这叔侄两。叔侄两入席之后却是见到邹氏也坐在一旁吃喝,对于这个时代的礼制已经有些熟悉的张绣却是感叹,张济对邹氏实在太好,竟然让她同堂而食,张绣身为二十一世纪新好男人,对这自然不会说些什么,于是邹氏与叔侄两人同堂而食就算是默许了下来。
张绣见得张济今日很是高兴,吃了不少酒,不停地向邹氏说着自己所听到周围百姓士兵传言张绣连斩五将的事迹,说得眉飞色舞,好不兴奋。
饭后,张绣找到张居正,俩人开始谈到。
“太岳,以后你随我一起吧”
“我也正有此意。”
这两人正交谈的时候,张达突然来到,说是张济叫张绣过去。
“那小弟就先告退了”
之后张绣来到张济书房,张济将门窗关好,才对张绣说道:“伯渊,董大人亦到长安了。”
张绣点了点头,却是没有露出丝毫意外的表情,张济用有些凝重的目光望着张绣,然后说道:“此次董大人来长安,同行的除了为叔还有李儒和华雄二人。这李儒数月前娶了董大人此女,于董大人可谓心腹。而这华雄却是董大人麾下第一猛将,依吾看来,其武艺不在伯渊之下,甚得董大人看重,亦属心腹,仅有为叔……”张济说到这里并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叹了口气。
张绣听了之后若有所思,但还是先问道:“叔父,何事叹气。”
张济沉默了一下,才说道:“董大人带为叔来,为叔亦略明一二。伯渊英雄事迹为叔既知,董大人自然知晓。来长安之前董大人单独跟为叔说了些话,其中隐含招伯渊为其部下的意思在里面,不过伯渊此时手握三万大军,成就比之为叔更甚,为叔却也不好说些什么,如何决断就凭伯渊的意思,莫要顾虑为叔。”
张绣听得有些感动,听张济的话张绣也猜到以董卓的性格,若是顺他的意还好,到时定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是逆了他的意,却是后果不堪设想,而董卓欲要招揽张绣,对张济所说自然有些威胁的话在里面,不过张济竟然可以让张绣自己决断,不用顾虑他,爱惜之意,表露无遗。
张绣温言却是在心中沉默一阵,其实原本他心中却是想随董卓混一段时间,混到董卓死后手中掌有大军就如原本的张绣那般占下宛城,然后才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发展。不过事情转变得有些快,皇甫嵩去职之后让张绣掌军,而张绣军中威望甚高,此事就连张温也听说一二,自然不敢随意换掉张绣,于是此时的张绣却是比原本的张绣提前掌握了一支三万人的大军,而且还不属董卓原本所部,对于野心甚大的董卓来说,对张绣和这支大军也属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盖因张绣的叔父就是自己麾下,而张绣也曾在自己军中效力,算是有个善缘,故此董卓与李儒商议一番之后却是觉得张绣可以收复,才有与张济的谈话和现在张济转达董卓对张绣的招揽。
张绣虽然不太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面对董卓的招揽,他却是犹豫了。张绣作为未来人却是知道董卓未来七年之内势力之大,就算是在董卓死后,他现在的麾下大将李傕,和尚在牛辅麾下效力的部将郭汜亦掌关中数年,若不是自相残杀到筋疲力尽,恐怕曹操亦不敢西向。
而张绣本来就想立足关中,再图关东,如果现在拒绝董卓的招揽无异于跟董卓反面,自己手上大军亦不如董卓,更占州县,倘若灵帝一死,董卓要除去自己易如反掌,而起还有张济的因素在里面,这也不得不是张绣的考虑。
细想一番之后,张绣却是发现不了一个可以不跟董卓混的理由,只要跟着董卓混,好处甚多,而不跟董卓混,好处一个也没有,反而将自己置于险地。苦笑了一下,张绣便下定了决心,对张济说道:“叔父,董大人如今何在?”
张济听了张绣对董卓的称呼和语气,便知道张绣的决定,连忙说道:“伯渊可是想好了,不用顾虑为叔的。”
张绣有些感动地点了点头,说道:“想好了,不过伯渊想见董大人一面。”
张济笑了笑,连说几声:“好、好、好啊。为叔却是对董大人有所交代。”
张绣却是笑道:“叔父且莫如此开心,伯渊未见到董大人尚未应下此事呢。”
张济却是笑道:“李儒曾对为叔说,伯渊绝对会应下此事。李儒此人料事如神,他所言的事没有错过一次,现在听伯渊说话的语气,为叔也自然是信李儒所言了。”
听了张济的话,张绣惊道:“李儒当真如此厉害?”
张济点了点头,有些感叹地说道:“每逢军中议事,李儒每言必中,现在我们几个将校都不敢小看这个书生,每次见到他都是恭恭敬敬的,不过他除了公事却不太搭理我们这些将校。”
张绣知道这是李儒在避嫌,听得张济言李儒如此厉害,张绣心中却是省起了一人,“贾诩这家伙怎么还没来”
张济说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为叔带汝去见董大人。”
张绣点了点头,见到张济有些发晕,知道他是刚才酒喝多了,便告罪了一声,退了出去。刚出得房门却是见到邹氏捧着一碗醒酒茶,张绣行了一礼,说道:“婶婶却是细心,知道叔父酒喝多了。”
邹氏展颜一笑,有如百花盛开般,说道:“伯渊且下去好好歇息。”
张绣点了点头,便退了下去。他倒是觉得张济与邹氏生活美满,而且对自己照顾有加,想到日后邹氏可能会被曹操收入房中,张绣不由得冷哼了一声,他却是已经立下决心,保住张济性命,并且打退曹操,不让原本历史中那件事发生。
这几天有事,就一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