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大爷说了不少夏海走后的事。
在夏海走后没几天就打起来了,大家都不好过,幸而村子不好走,村里人又贫穷,小鬼子来了大家就躲到山里,山林那么大,小鬼子不熟悉,来了几次后就不来了,村里渐渐平静下来,比不过也不敢大意。
就这么躲了几年,到夏海走了三年后,夏海的三哥夏湖又一次出去也没回来,直到去年才带着儿女回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些年夏湖是去当兵了。
回来后没多久就带着一家人又走了。走的时候好像不开心,小女儿和小儿子还哭着。
在前几年小鬼子投降后,村里好多年轻人还被抓了壮丁,幸好路上遇到解放军,出去没两年就回来了。
又简单说了说夏家现在的人。
这就不得不说说夏家的大家庭来了。夏爷爷,夏老二,六十六岁。夏奶奶,孙大妮,六十一岁。
夏大哥名叫夏江,今年四十五了,娶妻王大花四十四岁,小河村的,先后生了6个孩子,两个女儿是夏海还在家时生的,其他都是之后生的。现在大女儿26了,嫁到大柳村,现在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9岁了,二女儿8岁,三女儿5岁,小儿子2岁。二女儿24岁,嫁到南沟村,现在又两儿一女,大儿子6岁,女儿2岁,小儿子刚刚满一岁。三女儿22岁,嫁到红旗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四岁,二女儿1岁,现在还怀着一个。四女儿19岁,去年嫁的,嫁到小河村,生了个女儿刚5个月。大儿子17岁,小儿子14岁,未婚。
夏二哥名叫夏河,今年四十二岁,娶妻孙三丫四十一岁,大兴村的,先后生了5个孩子,大女儿23岁,现有三个孩子,大儿子5岁,小儿子2岁,还有一个8个月的女儿。二女儿20岁,有一个女儿,不到两岁。大儿子今年18岁,二儿子15岁,小女儿13岁。未婚。
夏大姐叫夏梨花,今年四十岁,嫁到宋家庄,丈夫宋富贵,四十三岁,先后生了6个孩子。大儿子22岁,娶妻小河村吴招娣20岁,现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两岁,小女儿1岁。二儿子20岁,娶妻向阳坡村的周玲19岁,有一个女儿7个月大。大女儿17岁,二女儿16岁,三儿子14岁,小女儿10岁。未婚。
夏二姐叫夏桃花,今年三十八岁,嫁到向阳坡张家,张三蛋,四十岁,有5个孩子。大女儿19岁,现有一儿子1岁。大儿子16岁,二女儿13岁,二儿子11岁,小女儿9岁。未婚。
夏三哥叫夏湖,今年三十七岁,娶妻张璐,三十三岁,有四个孩子,大女儿15岁,二女儿12岁,三女儿10岁,小儿子9岁。
夏海,今年三十五岁,娶妻上官温馨,二十七岁,夏子墨9岁,夏子辰和夏子轩7岁,夏子怡4岁。
夏五弟叫夏泉,今年三十一岁,娶妻杨柳村的朱美,三十岁,有四个孩子,大儿子12岁,二儿子10岁,大女儿7岁,小女儿5岁。
夏三妹叫夏雪花,二十七岁,嫁到李家镇,黄大宝,三十二岁,有4个孩子,大女儿9岁,二女儿7岁,三女儿4岁,小儿子1岁。
夏家在战乱年代能都活下来,还有这么多孩子,这可不简单。这不得不说是夏老爷子的本事了。
就这样闲聊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村口。通过刚刚和大爷的交谈,夏海从中听出了一些话外的事。
这些话温馨听到了,也听出了弦外之音。子怡和子墨也听懂了,子辰可能还不是太懂,皱着眉头纠结着,只有子轩乐呵呵的像听故事,不过偶尔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夏海在心里默默的想着,自己离家这么些年,爹娘和自己的那些兄弟还没分家。爹娘比较偏心老二和五弟,最疼小妹。所以五弟家孩子最受宠,二哥家的儿子作为第一个男孙,最得老人家疼爱。
子怡心里想着,这位大富爷爷看来为人不错,要不然,他怎么会在二十几年没见过的情况下,话里话外提醒他们呢?还间接的暗示夏海要自己留个心眼。
对于大富爷爷的提醒,不管其他人怎么想的,子怡心中是感激的。不过大富爷爷有没有自己的小心思,就不得而知了。
再说,俗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如果爷爷奶奶真的做的好,想来也不会有人说了。
等夏大富说完想提醒夏海的话,就到夏家门前了,帮着夏海把东西卸下来,就对着里面喊了一声:“夏老二家的,快出来,你家四海回来了。”
然后对着夏海道:“小四啊,等会我就不进去了啊,我得赶紧回家吃口饭,再去镇上把人接回来,不然晚了就不好走了。再说现在你刚刚回来,你们一家正是团聚的时刻,我就不进去打扰了。以后有什么事儿,记的过来找叔啊!叔要是能帮的上的决不推辞。”
“好,那叔,这包点心您拿着,回去给孩子门吃。等过几天我有时间了去看您。”夏海也没有挽留夏大富,农村人吗,都比较实在。
温馨也赶紧说道:“大叔,您拿着吧,我们还有呢,大叔您路上慢点啊。”
子怡和子墨子辰子轩也很有眼色的道:“爷爷再见。”
“好,再见啊!”说完跳上车,赶着驴车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等夏大富赶着车离开后,这时刚刚听到动静的一家人,才陆陆续续的出来。看着不认识,一个小孩就冲屋里喊道:“奶,来了个不认识的人。”
坐在堂屋里的夏老二夫妇,刚刚听到夏大富喊话,还以为听错了。等到后面听到孙子的话后,才后知后觉的的反应过来,然后对着自家老婆子说道:“老婆子,我是不是听错了?怎么我刚刚听到夏大富说咱家小四回来了?”
“是啊,我也听到了。然后听到小孙子说咱家门外来了个不认识的人。”说完自己都楞住了,回过神来才说道:“小四回来?是小四回来了?真的是小四回来了吗?”也不等人回答,就赶紧从炕上小赖,鞋都来不及穿就赶紧跑了出去。
孙大妮一出来,就看到一个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身边站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妇,怀里抱着一个眉目精致的小女孩,旁边三个白白净净,长得眉清目秀的男孩还站在大门口,脚下放着一堆东西。
孙大妮都惊呆了,看着夏海他们道:“是小四吗?真的是我的四儿子回来了?”
夏海看到从屋子里出来的老太太,和之后出来的老爷子,直接跪到了地上。眼含眼泪的道:“爹,娘,我是四海啊!你的不孝儿四海回来了。”
孙大妮直接跑过来抱着夏海哭了起来,“四海啊!娘的四海回来了。”
一边说还一边哭,“你个混账小子,你还知道回来啊?这些年你去哪儿了啊?你说你怎么不一直呆在外面啊?你是不是都忘了家里的爹娘了?你这一走二十多年,连封信都没有,你不知道我们在家担心你吗?”
孙大妮一边哭一边数落夏海,好像要把这些年的怨气都发泄出来。
哭了好一会都没停下的意思,这期间周围好多人都听到动静围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子怡他们更是一景,被大家眼丁丁的看了好长时间。还是夏老二看不过去了,才打断孙大妮的话。
夏老二先把孙大妮扶起来,然后对着夏海说:“你还不起来,跪着舒服吗?都进来说话。让人看了笑话,丢不丢人?”
夏老二训完夏海就背着手进屋了。然后夏海对孙大妮说道:“娘,咱也进屋说吧。对了,这是我媳妇,温馨,大儿子夏子墨,今年9岁了,二儿子和小儿子,夏子辰和夏子轩,是双胞胎,今年7岁了,我闺女,夏子怡,今年4岁了。”
孙大妮听了夏海的话后,看向跟着夏海走进来的一行人。
温馨赶紧说道:“娘,您好,我是温馨。夏海的媳妇。”
接着夏子墨又说道:“奶奶好,我是夏子墨。”
“奶奶好,我是夏子辰。”“奶奶好,我是夏子轩。”
子怡也赶紧随着众人叫人,“奶奶好,我是妞妞,我的名字叫夏子怡。”
子怡他们从小在南方长大,口音中带着南方特有的绵软,子墨三兄弟还好,跟着夏海语气倒也不是特变明显,温馨和子怡就很明显了,说话带着一股南方小女人的绵软。
也许是第一次见面,所以场面很尴尬,大家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孙大妮看了几人一眼,然后说道:“好孩子,这一路辛苦了吧!赶紧进屋,进屋歇歇。”
也不招呼温馨,也许是婆媳是天然的敌人吧,孙大妮就想凉凉温馨,给温馨来个下马威。
夏海看到后,就不高兴了,然后用眼神安抚着温馨,不过毕竟刚回来,也没说什么。然后一家人跟着孙大妮进了堂屋,不过子墨却没动,温馨看见了子墨留下来,就知道子墨是为了看着东西,就对子墨点点头,跟着夏海先进去了。
进了堂屋,夏老二坐在正对屋门口的椅子上。夏海进来后,又跪下,向着父母亲请罪:“爹,娘,儿子不孝。让您老担心了。”
夏老二看到夏海回来其实很高兴,不过想到出去二十多年了,音信全无,就忍不住气恼。心想着哪家孩子像他一样,就是老三出去也17了,好歹打了,他呢,还不到12,就自己一个人走了,一走就是二十多年,这么多年也不说给家里稍份信,报个平安。还以为这现年死在了战乱中了呢。
看到夏海跪下后,子怡兄妹和温馨也跟着跪下了。然后温馨看着夏老二和孙大妮就说道:“爹,娘,您们好!”
子怡他们兄妹也赶紧说道,“爷爷,奶奶。好!”
夏老二听到他们的问好声,才想起来门口看到。又听着一连串的问好声,也不忍心责罚夏海了。让夏海跪着,只是发泄下自己的不满,气出了当然也就让儿子起来了。
夏海听到夏老二让自己起来,也没矫情,直接从地上站了起来。
然后想起来门口放着的一堆东西,于是又赶紧说道:“爹,娘,门口小四买回了一些东西。”
听到夏海的话,夏老二才想起来,刚刚门口地方堆着一堆东西。想着门口那么多人,可别丢了。于是赶紧招呼院子的人,把东西拿进堂屋来,夏海也出去帮忙。
当然外面不可能放着钱财等贵重物品,就放着些粮食和糕点,还有一些行李什么的,布料什么的都包的好好的,放在一个背篓里。其他东西也都收的很好,全都属于打包状态。
夏海出去后,就看到子墨站在行李旁边看着。周围的人也好奇的看着,甚至有一个媳妇还围着东西到处转悠,还到处摸,似乎想用手感知出事什么东西,可是看着周围围着的人,还有站在一边的子墨,没好意思直接上手打开。可能一方面不好意思,毕竟主人还在,一方面又怕被骂吧。只是太好奇了,忍不住摸摸。
周围还站着一群孩子,几个大人,应付着看热闹人的打探。几个女人一眨不眨的的看着这一堆东西,也不时的也上手摸摸,眼睛放着光,恨不能把这些东西都拿回自家去。
等听到夏老二的招呼声,院子里站的男人们赶紧上前扛东西,女人也赶紧过来背背篓,拿包袱,不一会就拿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