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高铁站出口,米兰一眼就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认出了正东张西望的青萍。
接过行李,米兰说青萍你来的真是时候,昨天宁城还热得一塌糊涂。还记得那年九月你刚来宁城上大学时的样子吗?居然穿了件长袖厚布褂子,一看就是北方来的,热得满脸都是汗,不知从哪里搞来的大巴蕉扇子一刻也不离手。两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映入彼此眼帘的,是精致妆容下掩饰不住的大眼袋和鱼尾纹。
算起来,大约又有十多年不见了,她们都过了不惑之年,虽然在微信朋友圈里时而有些互动,春节彼此问个好,联系一直都有,但真的见面,还是感到有些隔膜。毕竟这二十几年来,两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人生际遇完全不一样,大段的认知空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填充的。
两人走出火车站,没有商量,米兰很自然地就把车开到了宁城大学的校门口。
这些年,外面的世界千变万化,学校围墙外建起了许多高楼大厦,修了地铁,如果不是米兰开车,青萍恐怕会迷失在去宁大的路上。
宁大却几乎还是几十年不变的老样子,古朴、厚重、安静。校门上方,伟人题写的“宁城大学”四个金色大字依然如故。一条小马路把校园分成南北两部分,南园是生活区,北园是教学区。正值中秋小长假,又是大清早,校园里静悄悄的。
走进南园,她们自然而然地来到共同生活了四年的宿舍旁的一片小松林里,拣一个稍微干净些的石櫈并排坐下。小松树长高了,小松林显得有些拥挤,石櫈似乎还是二十年前的那个。
移步北园,走在通往教学楼的甬路上,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里,坐在体育场大看台上,大礼堂里的开学典礼仿佛刚刚散场……一上午时间,她们几乎走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追忆属于她们青春年少时的共同经历,累了,就坐在台阶上,草坪里,大阶梯教室的座位上,就像二十多年前一样。青萍说二十多年过去,真是物是人非啊。米兰说虽然生活在宁城,我也有好几年没来宁大了呢。
太阳渐渐爬到头顶,仰卧在草坪上的米兰抬手看了一眼手表,乖乖,我说怎么肚子叫了,11点半了耶,中午想吃点儿啥?米兰故意学着东北话问青萍。青萍笑道,大排面、梅花糕、糯米糖藕、小笼包,这“四大香”梦里都会馋醒。米兰说你点这几样儿还真把我难住了,一个地方恐怕凑不齐,咱一天找到一样还差不多。
两人走出校门,来到小马路边,过去她们经党光顾的那家包子铺已改为炸鸡店了,有几个男女学生在排队刷手机支付。两人拐到解放路,当年吃大排面小笼包子的路边小店已经装修成江南风味餐馆,让她们惊喜的是,大排面和小笼包子两样主食还保留在食谱中。二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这两样,又要了桂花盐水鸭和凉拌笋丝。青萍望向窗外,笑着说,如果穿越到二十年前,咱俩看到窗子里坐着的就是俩富婆。
吃罢午饭走出餐馆,青萍说米兰你不用送我去酒店了,行李先放你车上,我要坐一坐宁城的地铁,我们上大学时宁城还没有通地铁呢。
撒这个小谎时,青萍心里微微有一些内疚,不自觉地就有一点耳热心跳。二十几年的资深闺蜜,她们一起哭过一起笑过,曾经几乎无话不谈,有一些小秘密只属于她们两人,连丈夫都不知道,也许真的没必要跟米兰撒这个谎。可是话到嘴边,青萍还是咽了回去。
米兰没有发觉青萍的心理活动和些微的内疚与不安,说那好吧我刚好下午约了个采访就不陪你了晚上再聚,边说边坐进红色小跑车驾驶室,按下车窗向青萍挥了挥手,绝尘而去。
------题外话------
离开大学校园20年,重回母校,已物是人非。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