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司婚之神……”承天喃喃细语,他茫然地扫视四周,目光掠过紫霞仙子、彩衣,包括孟婆,“这里好像是阴间~”
    “我不该留在这里。”承天起身,一切都是迷茫,一切都与他无关。
    “承天,你去哪儿?”彩衣唤道。
    承天仿若未闻,化作一道虹光掠过血月,向阳间飞去。
    “唉!他失去了珍贵的记忆。”紫霞仙子叹道。
    “都怪烛龙,若不是因为他,我们兴许能阻止承天喝孟婆汤。”彩衣愤恨道。
    “当年我成仙后,奉玉帝之命消灭烛龙,这一晃,已过去十八年。”紫霞仙子道,“天数使然,承天与孟儿注定是两个世界的人。”
    “命中注定,难道不能改变么?”彩衣道。
    紫霞仙子沉吟片刻,美目仰望血月,道:“需要极大的因果,或许才能改变。”
    嗡~
    一股炙热的气息陡然出现在奈何桥头,来人身着鎏金长袍,本来身份高贵,此刻却脸色惨白。
    “烛龙~”紫霞仙子眼睛一眯,杀机迸发。
    “烛龙的元神!”彩衣拔出腰间泛着绿芒的宝剑。她们斩杀烛龙后,被他逃了元神,寻了许久不见踪迹。紫霞仙子从余黑那里得知孟儿在奈何桥尽头,才来到阴间,却看到承天饮下孟婆汤的一幕。
    如今,烛龙的元神却出现眼前!
    她们看到烛龙的同时,烛龙也看到了她们。
    “哈哈!我不会喝孟婆汤的,不劳你们动手!”烛龙惨笑着,纵身跃入忘川河内!
    如想保留生前记忆,不愿忘记心爱之人,欲略过孟婆汤,就得跳进忘川河。魂魄进入忘川河后,受到毒虫噬咬,直到所要等待的那人从奈何桥上走过,并跳下来,两人一并超脱投胎。
    反之,奈何桥上的爱人喝下孟婆汤,投胎转世。那么,忘川河内的伴侣,就得多等一个轮回。如此反复……
    就在烛龙的元神,跳进忘川河的刹那,他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青鸾!
    只是青鸾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身上满是毒虫噬咬的伤痕,看起来很狼狈,疲惫。在看到烛龙跳下的刹那,她的精神为之一颤,受的苦化作泪水涌出。
    “烛龙大哥!”
    “鸾妹~”
    两人紧紧相拥。
    当年青鸾死后,烛龙整个人陷入疯狂,睁开的眼睛使得无数凡人被恶鬼缠身。玉帝大怒,才派遣紫霞仙子除害。
    一团黄光包裹着二人的灵魂,冉冉飞出忘川河。
    彩衣收回宝剑,羡慕的看着这对恋人。
    “他们是幸运的。”紫霞的眼中异彩连连。
    青鸾与烛龙双双饮下孟婆汤,进入六道轮回。
    能从忘川河走出的恋人,下辈子还能在一起,这是铁律。
    酆都大帝制定的规则。
    紫霞与彩衣也化作流光离去,回天庭复命。
    用手抚摸着胸口那颗‘不再哭泣的宝石’,孟婆的眼睛湿润了……
    ……
    月圆,风清,云飘渺,桂花的芳香使得这个夜,无限美好。
    客栈中的青年韦固,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他本是栋梁之后,后来先祖落魄,今日家境贫寒。二十三岁,同龄人都谈婚论嫁,只要他的婚事,没有媒婆关注。只今孤身一人来到沧州,欲投奔先父同窗,谋个差事过活。
    孤独,寂寞,以及忧愁围绕着他。打开窗子,月光如银倾泻一地,闻到桂花的幽香,不禁心神一荡。
    “不能辜负如此良辰美景~”韦固悠然漫步,沿着桂花香而去。
    一棵繁茂的桂树,清风中摇曳。
    韦固眉间的忧郁,散了三分。他一手背前,一手负后,走近桂树。
    忽然,他看到一个大红衣袍老人斜倚桂树,借着月光,在簿子上写着什么。
    老人神采奕奕,喜气袭人,韦固走上前,拱手道:“老人家好,不知您在写什么?”
    老人合上簿子,微笑道:“我把众生的姻缘,记到姻缘薄上,方便牵线。”
    “姻缘?”韦固暗中嗤之以鼻,原来遇到疯癫的老头儿了,脸上不动声色道:“不知我的姻缘在哪里?”
    “姓名,年龄,哪里人氏?”老人道。
    “小生韦固,二十三岁,滁州人。”韦固道。
    老人翻开簿子,查找片刻,念道:“韦固,三十七岁应当迎娶旅店北面卖菜家的女孩。”
    “我能去看看她么?”韦固半信半疑道。
    “白日,我再指给你看。”老人道。
    到了白天,老人指着一个卖菜老婆婆身旁的小女孩道:“你未来的妻子,就是她了。”
    “她好像才四五岁,能不能为我换个?”韦固道。
    老人摇头道:“我已为你们系罢红绳,不可更改。”
    “红绳在哪里?我扯断就是。”韦固不以为然。
    老人道:“就在你的右脚腕上。”
    韦固低头在右脚腕上,瞅了又瞅,笑着道:“你这老头,也会说瞎话,我的足腕上哪儿有什么红线?”
    “姻缘线,肉眼凡胎焉能看到?”老人说着,把姻缘薄放到布囊中,布囊系在权杖上,拄着权杖方迈步,就消失不见。
    韦固大惊,神仙!扭头看到那小女孩,心生杀机,当下雇佣小厮,欲杀小女孩。
    人群熙攘,小厮从怀中抽出匕首,欲刺向小女孩脖子。谁知小女孩脚下一滑,匕首沿着眉毛划过,留下疤痕。立即有人围了上来,小厮见状不妙,吓得狼狈而逃。
    韦固也只得罢手。
    回到旅店,找到先父同窗,韦固应了个差事。十四年后,韦固春风得意,仕途高进,迎娶十八岁娇妻。
    “你的眉头,怎的遮挡着?”新婚夜,韦固问道。
    新娘哭泣道:“妾身幼时与唐婆卖菜,途中遇到歹人行刺,落下永恒疤痕。望郎君不要嫌弃……”
    “老人所言非虚也。”韦固大吃一惊。
    韦固惭愧着,道出前因后果。
    新娘并没有责怪他,只是感叹姻缘,道:“郎君可曾询问老人姓甚名谁?”
    韦固想起那晚月下,回忆道:“他没有说,他是来自月下的老人,不如我们称呼他老人家为月老吧!”
    “月老~”新娘点头。
    次日,韦固上禀朝廷,讲述这件异事。
    龙颜大悦,下令修建月老祠。
    唐朝,月老庙、月老祠、月老庵,兴建各地。
    香火缭绕着月老的神像,每柱香都是善男信女的祈求,香火之力伴随着一道道讯息,涌入溪边月老眼前。
    月老笑看着庞大道信息量。
    “原来我的名字叫月老~”
    “老头子有得忙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