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帝国大学要招收新学生,有两种方式:第一,士族或官员推荐;第二,考试。
关于诸省名额,最初想用原来大明的旧规则。在前朝,京畿一省的名额比其他省总和还多。
东方永义第一个开口:“不公平!西凉人口是京畿的五分之一,可是录取数只有它的二十分之一!中原人口是京畿两倍,可录取只有京畿的十分之一!哪有这事!”
崔继财:“江南六省一共二十亿人,录取总共也只占十分之一!你们耍猴呢?!”
王卫晋:“大学都是洗脑的玩意儿,你们争啥呢?山西从没这玩意儿!”
杨晨臣:“谁让帝国大学在京畿!谁让你们不是长安人!”
龙椅上的皇帝李鸿思说:“的确不妥。”
杨晨臣:“皇帝果然英明,确实应该平分。京畿要为天下做贡献。”
东方永义:“不是平分,是按人口比例分。”
他还算聪明,如果蒙古的几百万人和中原的五亿人平分,那就见鬼了!换我我也不干啊!
朴全安:“人口比例不妥,应该不分省份,谁成绩好,就录取谁。大家都是大唐人,这才叫真正的公平。大学,肯定要最有能耐的人来上学。”
朴全安是辽东人,自然向着辽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辽东人识字的多啊!内地人只有士族识字,而辽东人差不多人人识字!因为那里私塾、书帮太多了。真要考试,恐怕帝大直接变辽大!
卢子罗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马上说:“这也不公平,某省的人会把帝大塞满的。”
杨明阳:“我听说辽东人就会考试,如果光看成绩,那不成了辽东大学?帝大在长安,京畿这么支持它,肯定要多录取京畿的人。”
朴全安:“你倒不说修帝大的钱是哪儿来的!”
杨明阳:“反正也不是你的钱。”
朴全安:“是辽东的钱!”
杨明阳:“一部分而已。”
朴全安:“有本事你不要!”
杨明阳:“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税?想交不想交,都要交,这就叫税的强制性!”
朴全安:“我交税多,我就多上学。”
杨明阳:“你做梦吧。”
……
这些人吵开了。
加上什么东方永义、崔继财、王卫晋、杨晨臣……
龙椅上的大唐皇帝李鸿思不高兴地说:“你们又吵!”
他直接走了,留下继续吵架的群臣。
皇帝很聪明,怎么做决定也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于是一推了之。
既然是帝国大学的事,那就帝国大学校长卢子罗做主。
于是卢子罗就把三方意见中和了下。
结果,长安、辽东、内地的考生都不满意,背后大骂卢子罗。
-
-
帝国大学里面也是闹得慌。
辽东学生会:“帝国大学是天下的大学,不是京畿一省的大学。必须单纯看成绩,不许搞特殊。”
然而辽大驻帝大学生会竟然反对:“不行!帝国大学要把辽东大学吸干的!所有人都来帝大,辽大怎么办?”
于是两家学生会又吵开了。
辽东学生都属于卢子罗口中的第二种人,懂很多真知识的人。
张强生、杨明阳都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能力强啊。虽然现在没想推翻朝廷,但有推翻朝廷的实力。将来某一天,或许心情不好,就把朝廷推翻了!这怎么行?!
然而他们有皇后朴晴虹撑腰,很不好对付。
-
-
但张强生还真有主意。
尽管他和卢子罗吵了一架,但他们关系还不算差,毕竟低头不见抬头见。
张强生找到卢子罗说:“我有办法对付辽东学生。”
卢子罗:“什么办法?”
张强生:“你就看好吧。”
下次皇帝、皇后一起上朝的正式朝会上,内廷外朝的人纷纷对皇后说:“皇后是大唐的皇后,是天下的皇后,又不光是辽东的皇后。如果把帝大变成辽大,那几个辽东学生满意了,可天下人怎么看皇后?他们会怎么议论皇后?”
朴晴虹点点头,同意不以成绩作为录取标准。
卢子罗对张强生说:“还真行。”
张强生:“你等着吧,好戏在后头。”
-
-
几天后,朝廷商议赋税问题。
大唐的直辖省没几个,也就京畿、西凉、中原、辽东这四省,其他省都是象征性地出几个钱,而岭南连给都不给。
现在朝廷财政吃紧,又不能印钱(因为没人承认,强行印钱大家就跑别的省去了),只好继续征税。
内廷外朝的人纷纷对皇后说:“皇后是大唐的皇后,是天下的皇后,又不光是辽东的皇后。现在朝廷财政吃紧,而辽东天下最富,应该稍微提高一下赋税啊。”
朴晴虹一想也对,就同意了。
朴全安有些不高兴,但他还是趁机勒索了不少职位,让辽东的外戚势力更加强大。
朴晴虹更高兴了。她一高兴,把辽东的赋税又增加了不少。
这倒让安宁日挺不高兴。
-
-
为什么安宁日挺不高兴?
因为他也是辽东人啊!
安宁日,前大清后宫主管。当初他伺候大清始皇帝安则栋,后来又伺候安宁之、朴晴义。大清“禅让”大唐后,他又伺候李鸿思。李鸿思很喜欢他,于是就把他带到长安,职位也是后宫主管。
安宁日和安宁之父子关系很好。关系好到什么程度?他们三人总是形影不离,就跟一家人似的。
安宁日对朴晴虹说:“这是内廷外朝玩你呢!他们给辽东收这么多税,全给了长安!”
朴晴虹:“你懂什么!”
安宁日:“辽东赋税太多了。”
朴晴虹大怒:“我的辽东,关你什么事!”
她大怒,大喊:“掌嘴!”
几个太监就去扇安宁日的嘴。
后宫太监和内廷太监是不一样的,前者几乎算奴才,而后者是皇官。
李鸿思和安宁日的关系不算太铁——肯定没他和郑安民的关系铁——于是就没管这事。
-
-
其实这都不叫事儿,因为没人知道这事儿。是啊,哪个辽东人知道自己朝廷给了长安朝廷多少赋税?大家都是良民,关心这屁事干什么?!
问题是,张强生把这事儿捅给了辽东学生!——当然,我没亲耳听到,但肯定是他干的!
辽东给朝廷大量赋税的事儿、上京朝廷准备逐步解散辽大的事儿、安宁日受罚的事儿都传出去了。
无论是辽东学生会,还是辽大驻帝大学生会,都大骂朴晴虹。他们对帝大学生名额的事有分歧,但这三件事都没分歧。
他们大骂朴晴虹:“辽东的罪人!榨干辽东,给长安吸血!一个虚无缥缈的‘大唐长子’就想让我们赋税加倍,去死吧!”
他们游行,喊出了自己的口号:“反对辽东加税!”“反对解散辽大!”“反对惩罚安宁日!”
朴晴虹大怒,示意卢子罗对付辽东学生。
这正和卢子罗的意啊!
皇军列队冲散辽东学生,举起枪托一顿乱打,而且几个领头的辽东学生都永远消失了。
于是辽东学生们都收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