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十一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817年(宣王十一年)春天,宫中传出消息,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公子括、少公子戏,要来朝见宣王。
得到消息的詹文很是兴奋,因为诸侯朝见天子,要行“九宾之礼”,举行隆重的礼仪,大晏来宾和群臣,王室成员也要参加,甚至是热闹,詹文很是期待。
在大周,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仪称为“朝聘”。朝是诸侯王朝见周天子;聘,是诸侯国之间有事时,彼此派遣卿大夫聘问。
朝见或聘问有一定仪式。朝、聘者进见受朝、聘者时,要献送表明自己身份的珪璋,称为“执玉”。受朝聘者则先“辞玉”,后“受玉”,再“还玉”。
其间使臣还要向受朝、聘国献送车马和地方特产;受朝、聘者对来朝、聘者馈赠腊肉、牲畜等物,以示答谢。
按照礼制规定,诸侯王要定期朝见周天子,向其报告治理侯国的政绩,并献奉财物(即职贡),否则要受到贬爵、削地、讨伐等处罚。
朝见表明诸侯对周天子具有政治上的臣属或从属及经济上的纳贡关系。诸侯国间的聘问,有的属于诸侯国间的友好往来。
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多久一次是根据诸侯封国与王都的距离而定。
距离近的一年一次,远的三年一次,非常远的一生只需要一次就行。由于交通不发达,朝觐天子要带很多随从、护卫和辎重行李,除了少数贵族坐车外,大部分人只能靠步行。从燕、吴等地走到王都,一来一回要好几个月或者大半年。考虑到路遇疾病、自然灾害等,要是朝觐太频繁,会造成相当的不便。要是再远的地方,比如一些外藩、外族诸侯,要穿过原始深林、戈壁等无人区,更加危险,所以一辈子朝觐一次就行了。
大周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远近,以五服区别之(后发展为九服)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
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
所谓五服,是指甸服(周天子直接治理的地区即王畿)、侯服(王朝所封诸侯之地)、宾服(方国刚属周朝者)、要服及荒服(皆为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所谓九服,是按照离王都的远近来划分的,地方千里的是王畿,王畿之外方五百里是侯服,侯服之外方五百里是甸服,甸服之外方五百里是男服,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采服,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卫服,卫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蛮服,蛮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夷服,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镇服,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藩服。
凡分封诸侯国,地方千里,分封方五百里的公国,又可以分封四个公;分封方四百里的侯国,可以分封六个侯;分封方三百里的伯国,可以分封七个伯;分封方二百里的子国,可以分封二十五个子;分封方百里的男国,可以分封一百个男。
凡诸侯国,小国与大国相互维系,天子为他们设置州牧,制定诸侯国君臣应行的职责,各依照他们的所能,制定诸侯国应缴纳的贡赋。
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公子括、少公子戏如期而至,宣王率文武百官和王室成员在大殿内举行隆重仪式加以迎接。
仪式开始,九位礼仪官员,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鲁君率众到来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
宣王面向南,三公面向北,鲁君一众人站东面向北,卿大夫站西面向北,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而站。按规定位置站列后,来宾向天子行揖礼,然后行“执玉”、“辞玉”、“受玉”、“还玉”之礼。
行礼完毕,鲁君敬献礼单之后,宣王在泮宫为鲁君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晏。
席间礼乐声声,歌舞升平,君臣欢聚一堂,甚是热闹!
宣王见鲁武公少公子戏眉清目秀,身材修长,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言行举止也彬彬有礼,甚是喜爱,便向他问话:
“公子戏少年英才,想来“六艺”也学得不错!最擅长的是什么?”
公子戏从坐席上站起身,走到两列席位的中间空地处,
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向宣王行拜礼,之后,才朗声答道道:“回王上,小臣蒙王上错爱下问,不敢有妄言欺瞒,‘六艺’至小习之,不敢有所偏颇,尤其不敢忘‘礼’!”
宣王见公子戏行完礼后,仍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显得十分庄重有礼,回答问题又十分得体,不禁频频点头!
君臣二人讲话间,大家都自觉的停下了吃喝,席间一下子安静下来,就怕影响到他们的对话。
结果有一人却没有注意到这一变化,还在大吃大嚼!嘴里面发出难听的吧唧声!宣王循声望去,见正是那肥头肥脑,长得圆圆胖胖的鲁国长公子括在埋头吃喝,吃相十分不雅!不禁微微皱眉。
公子括这才发觉情形不对,赶紧正襟危坐,不再动嘴!也许是作为鲁国长公子,将来的鲁国当然的继承人,在鲁国随便惯了,便不注重平时的礼节教养,这次丢脸都丢到天子面前了!
这个小插曲过后,大家又恢复了畅所欲言,把酒言欢的状态,晏会继续进行!
宣王由此讨厌公子括,而喜爱公子戏。
宣王曾有过废太子宫湦,而改立王子詹文为太子的想法,因群臣反对而不得不作罢!由于天子可以干涉诸侯国内政,宣王便想要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
这一想法遭到大夫仲山甫的反对,他劝阻宣王说,废长立幼,不合旧制,必然导致祸乱!
宣王心想我作不了废立自己太子的主,难道还作不了诸侯国太子废立的主?于是不听劝阻,执意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就想看看废长立幼到底会不会真是招祸之举!
鲁武公朝见天子回国后,于同年夏天去世,按照宣王旨意,公子戏继位,称鲁懿公。
不信邪的宣王,终于在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807年(宣王二十一年),看到了废长立幼的恶果!这一年,公子括之子伯御与鲁人合谋攻杀鲁懿公,伯御被立为鲁君,称鲁废公。
又过了十年,到了公元前797年(宣王三十一年),宣王讨伐鲁国,杀死鲁废公伯御,又询问大臣鲁国公子中谁能胜任鲁国国君之位。樊穆仲说,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庄重恭敬,敬重老人,处事执法必定遵循前朝礼制。宣王于是在夷宫(宣王祖父周夷王的庙廷)立公子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这是后话,姑且按下不表。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三千年前家与国之大周詹候传》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三千年前家与国之大周詹候传》 第十九章 鲁君朝见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三千年前家与国之大周詹候传》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三千年前家与国之大周詹候传》 第十九章 鲁君朝见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