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洗礼,虽未亲历,詹文却也感受到了战争给黎民百姓带来的灾难疾苦,以及对家国的威胁,决心要更加刻苦学习,以增长知识和才干,长大也能保家卫国,保护好自己的姝儿姐姐。
大周官学可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设在天子所在的王城和各诸侯国的国都,分小学与大学两级。小学在城内宫廷中,大学在南郊。乡学又分为“庠”、“序”、“校”、“塾”等。小学,其学生是王子、太子、公卿世子、大夫元士的嫡子等。小学设在王宫附近,便于贵胄子弟上学方便。
各诸侯国也有自己的贵族小学。“诸侯岁贡小学之秀者于天子,学于大学。”说的就是诸侯每年选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子弟,进入天子的大学中学习,成年后服务于国家。
大周小学强调的是德行教育,重视以道德来教养贵族子弟。小学上到十三岁左右,要学乐诵诗舞勺。到了差不多成年,上了大学,才学射御。
所以小学学习内容有礼仪、乐舞、书法、计算等等,教学内容比较全面,小学教育强调的是王室宗亲贵族道德行为准则的培养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训练。
大学有“东胶”、“东序”、“辟雍”、“泮宫”、“成均”、“瞽宗”、“上庠”和“太学”等名,还有“辟雍”、“学宫”、“大池”、“射庐”等名。在大学里,周王要定期举行礼仪大典、祭祀活动、习射乐舞等。
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之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之为乡学。
大周国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在大学以诗书礼乐为重点,在小学以书数为重点。而射御的学习,除了传授和培养有关的知识、技能之外,还着重与礼、乐之教相配合。乡学的教育内容,没有国学那么详密。
“书”与“数”是基础文化课。“书”是指书写文字。“数”是指计算、算法。大周书写的工具是刀笔、竹木,字体为大篆。小学教育从识字、书写开始。所谓“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学书计”,“数日”即认识、背诵由天干地支组成的六十甲子,“学书”即学习书写六十甲子,认识与书写方名(东、南、西、北方之名)。辨别方向主要依据天象,用日出日入的日影、日中时的日影和晚上的北极星的方位等方法来确定方向。
《周礼》提出了“六书”的总名,学生入学后教之六书,识字教学是按字的构成方法分类进行的。
所谓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hui 音徽〕,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所谓“指事”,即用符号指示意义,如木下加“一”为本(树根),木上加“一”为末(树梢)。
所谓“象形”,即把客观事物描绘出来,如“日”像一轮红日,“月”像一弯新月,“山”像一峰高耸,群山环抱。所谓“形声”,即意符与声符并用,如“鱼”字偏旁表示鱼的总类,再用其他的字搭配起来,成为“鲤”、“鲫”、“鳝”、“鳗”等,表示鱼的不同种类,这是形与声相结合。
所谓“会意”,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如上小下大为“尖”,左日右月为“明”。所谓“转注”,即同一个部首的同义字相互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所谓“假借”,即当新事物出现之后,口语中已有了这个词,但还没有这个字,于是借用同音字来表示,如“汝”本义为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意思是“你”。
总之,大周学校的文字教学,是按汉字构成的方法,以“六书”分类施教的,使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数”的教学,一般是从六岁儿童开始学数数,从一至十的数目。九岁儿童学“数日”,指学习记日法,先学甲子纪日,然后再逐渐加深。十岁儿童开始学“书计”。所谓“计”,指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学习十进制的文字记数方法。其次还要学习计算的方法。
数有“九数”。“九数”之目:“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
所谓“方田”,讲的是田亩面积计算等问题。所谓“粟米”,讲的是按比例交换问题。所谓“差分”,又叫“衰分”,讲的是等级——按比例分配问题。
所谓“少广”——“少”为“多少”,“广”为“宽广”,讲的是在体积计算中运用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问题。
所谓“商功”——“商”是“商贾”,“功”是“工程”,讲的是工程的计算,尤其是体积的计算问题。
所谓“均输”,讲的是按人口、路途等条件,合理安排运输赋粟和分配徭役等问题。所谓“方程”,讲的是联立一次方程及正负数问题。
所谓“赢不足”又叫“盈不足”,讲的是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
所谓“旁要”,讲的是“勾股定理”。学习以上九项计算方法,是较高的教学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大周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六艺”之中“书数”的内容是很广博的,所谓“六书之中,天文、地理、人、事、物则悉皆备矣……文之妙用,其大矣乎。”
例如,汉字有一类字称做“天地类之纯形”,教这类字,便要向学童介绍日、月、云、雨等天文知识以及山、水、川、泉等地理知识。
按照惯例,詹文应该七岁才能入学,因宣王特批,他三岁便当了太子宫湦的小跟屁虫,上了小学。
经过两三年的学习,詹文也能识文断字了。但如前所述,小学的学习课程也不简单,内容庞杂,连年长他几岁的太子都学得异常吃力,詹文虽好学,也是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立志将来要当大周勇士,保家卫国,保护姝儿姐姐的詹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困难,勤学苦练,学好“六艺”。因此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埋头学习,他的学习有了长足的进步。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些比较轻松的课程,比如太史阳父讲史,詹文就很感兴趣,听历史课他就觉得像听故事一样,觉得很有意思,很是精采。有时候课余时间也会跑去缠着太史阳父给他讲故事。
当然,他心里面的小九九,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就是听得好故事,好去讲给他的姝儿姐姐听!
太史阳父的主要职责是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工作很是繁忙,给王室子弟讲解历史知识,并不是他的主业,但小王子詹文好这一口,他也不好推脱,只得尽量满足他。
有时实在忙不过来,詹文又来纠缠时,他便索性丢两册自己掌管的历史典籍给他自个儿当《故事会》看。
这天课余,詹文又跑去找阳父,阳父另有他务,又随手丢了本《故事会》给他自己看。他一下子就被那典籍中的一个神奇传说吸引住了:不是吧?居然有人能养龙?嗯!这个故事好!看完可以讲给姝儿姐姐听了,她一定会喜欢听!
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他在典藏室坐下来,迫不及待的看起来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三千年前家与国之大周詹候传》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三千年前家与国之大周詹候传》 第十二章 苦学六艺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三千年前家与国之大周詹候传》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三千年前家与国之大周詹候传》 第十二章 苦学六艺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