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帆摇了摇手中的折子,孙中规的脸上立马就变了颜色。公子帆也没有绕弯,微微叹了口气道:“公子的折子上来,为何不发?其实并不是朝廷不知道,而是实在没有办法去处理,而你这种方式,真的是太弱智了!用太守印来举检自己,好让自己进京,若是直接被刑部下令斩杀呢?”
“大人,草民也实在是没有法子,只有去搏一搏才有可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除此之外,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你是觉得自己这样做会很高尚吗?”
听了公子帆如此严明的语气,孙中规不由得打了个冷战,的确,如果没有公子帆的帮助,自己又会不会成为刀下鬼呢?
公子帆无奈摇头:“实在是……你这做法实在太荒唐了!”孙中规也不做声,其实现在,公子帆也是在教会他为人处世的韬略。
良久,公子帆将一份奏折放在文案上展开:“心里有百姓,就是好的。至于如何做,就在你了!我已求得一份空榜,由你私访门第,回乡查案。当然,这份折子你也要随身携带,不要弄丢,作为你的地位凭证,以免后患。你要珍惜这次机会,彰显自己的实力,使自己的梦想成真,为黎民百姓造福、为官一乡。”
孙中规连忙跪拜谢恩,公子帆则匆忙上前拦着他下礼:“你这是做什么?当朝,君为皇室平天下,是君子之道。于情于理,你该在大殿上跪拜天子,而非同朝者官。做人要有底气,能者多劳,是为善事,公子应当懂得。这样,我派人与你去取身外所携之物,你暂且与云童同居于书院,诗词歌赋也可以有些交流,另外叙叙旧!”
孙中规连忙下拜:“谢大人。”
公子帆安排好,一伙人离开,在公子帆身后侧门,一个身影悄然而至:“先生竟对他如此放心。”来者,正是靖王。
“正因为他初入仕途,我才会放心让他去做。而且誉王殿下那边也排出了结果,不知道是否会放水。”
“纵然放水,也不会像先生一样,直接许诺一个按察使的职位出去。”
{}/ 孙中规则安之若素,对于这些东西都没有什么感觉。或者说,这种官场的人情世故,他还没有什么感觉。其实也不过是些许一角,还没有涉及到那个高度。
云童和孙中规是最后上来的,但是他们却是站在最前面的。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把心思集中在他们二人身上,不过这种态度,靖王还是十分认可的。
入列站好,教习杨环将皇榜捧至公子帆面前。即刻,圣乐震天,与靖王示意后,公子帆起封皇榜宣读圣旨:
“皇恩浩荡,泽披天下,圣上有旨:”学子齐跪,“冥冥中天,喜得才子,然朕抱恙,特批监国皇子靖王、国子祭酒云帆,亲督殿试,以拔名类荟萃。命云起为主考官,霍桑、杨环为佑。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学子平身。”
“谢殿下!”
靖王入座,公子帆陪侍。云起立前抽题,对签问道:“何为‘稳定’?”
“回大人:江山无事是为‘稳’,安稳江山是为‘定’。”苏素脱口而出。
“详解。”
“百姓祥和,安居乐业,便不会有造反之心,这是内稳。敌寇来犯,将官外发,便可以安稳疆界,这是外定。安定,不仅仅是安稳,更要延续这种情况。”
云起点点头,示意他退下,又问他人。
“先要有的安定,才会有大的安定。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谈。”孙中规出列拜行,“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内。大人的话的确如此,但是还是理想化了一点。现在江山不稳,是因为大炙内部还有问题,比如说官员的贪腐、地霸的压榨,这些问题不除,还是会内忧外患。虽说不可能全部惩处,但是肃清内政仍然是重中之重。”。
云起随即开口:“现在是科考阶段,当以题目为基。”
孙中规意识到自己的失言,拜数下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