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本,始,首,源
灵,万物有灵。先天,后天。
神气,虚(如邪,魔,妖)与实(先天,后天)精,万物精华。
灵,先天之灵。后天生灵(元灵),灵分灵性(元神)和灵体(命元,分为元精和元气。先天元精和后天精元。先天元气和后天精气)。魂魄属于气。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性指个人情志、个性,命指天命。
性命指人的生命。
内丹学解释,性指人心的本性,又有元性、真性、元神、真心、本来一灵等别名;命指物质形体方面的气、元气。
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性命实际上是元神元气的代称。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
元明以来的内丹家还取理学之说,谓性即是理。《玄宗真指万法同归》:“性在天地间谓理。”
《易经》里所言:“物,有性之命,呼性命,无性之命,呼生命。”意思为:万物中,以性行为诞生的命,称为性命,不是以性行为诞生的命为生命。
“性”与“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命就是**的生命。
夫性者,先天至神,一靈之謂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氣之謂也精神,性命之根也
性之造化係乎心,命之造化係乎身
見解智識,出於心也思慮念想,心役性也,舉動應酬,出於身也
語默視聽,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則有生有死性受心役,則有往有來是知身心兩字,精神之捨也精神乃性命之本也
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其名雖二,其理一也
修命者不明其性,寧逃劫運見性者不知其命,末後何歸
仙師雲:"練金丹,不達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真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先持戒定慧而虛其心,后煉精氣神而保其身
身安泰則命基永固,心虛澄則性本圓明
性圓明則無來無去,命永固則無死無生
至於混成圓頓,直入無爲,性命雙全,形神俱妙也性命既不相守,又焉能登真躡境者哉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魂与魄关系魂分为阳魂与阴魂,阳魂因升腾活性好,灵活而称为灵魂;阴魂则因阴魄支撑散慢,而呈漫散飘逸状态,但因阴魄之存与魂的浸混性、漫延性,魂不会随魄失与魄散而随即消逝。
魄分阳魄与阴魄,阳魄即主升腾成长的肉实身,阴魄则是指主沉降消逝的实身,甚至具色相形态的实物体。
阴魂不散是因魄力不息,魄力不息又是因为中阴身之前的灵魂执着不息,习惯性势使然,致魄之余阳未尽,支撑着中阴状态下的阴魂不散。
息魄与散魂民间常以伟人的阴魄甚至画像来继续熏染后来生者前赴后继;如果是罪大恶疾的人死后则分尸火烧,以灭其余威,甚至摧毁雕塑,烧其类似的稻草人或肖像,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紧张、恐惧或因恐惧转化而来的仇恨等心理,化掉阴魄的不息,屏障并消除阴魂的持续影响。
三魂七魄人要死时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离.生病时就是和魄散了,所以要用药物去阻止它散发.如果和魄和力魄散了就容易鬼上身.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魂为阳,魄为阴。
其中三魂和七魄当中,又各另分阴阳。三魂之中。天魂为阳,地魂为阴,命魂又为阳。
七魄中天冲灵慧二魄为阴为天魄,气魄力魄中枢魄为阳为人魄,精英二魄为阳为地魄。
魂魄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
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七魄中两个天魄两个地魄和三个人魄,阴阳相应,从不分开。并常附于人体之上。
其实人类的七魄,实际上就是藏密所说的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
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
人体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命魂又称为人魂,或者色魂。
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
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
古人认为人身上有三魂七魄,也有说三魂六魄的,三魂又叫三精。这种说法来源于道家,如道书《云笈七签》云:“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
七魄是: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皆“身中之浊鬼也”。
宗教学魂魄魂魄,一种人体内在的生命力,存在于肉身之中,类似于西方所说的灵魂。
在中国哲学魂魄是阴阳相反,魂为阳性精气,俗字作云鬼,魄为阴性精气阴阳学中的魂魄:哲学定义为人的表限只限定于两种状态:一是为魂态(精神充足、有活力、有斗志等等),而气旺盛于五脏为循环(心、肝、脾、肺、肾),另一种状态为魄态,只能感受到情绪而气旺盛于六腑为循环为中心(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阴阳学认为人可以被魂魄附身,附身后身边常发生离奇的事情,农历6到8月出生需添加“赑屃,九虹锦声,八重冰梅”3个结印。农历9到11月出生需添加“千帆团扇,藏之介,羽心”3个结印。农历12到2月出生需添加“云松,刳舟剡楫,百目静”3个结印。饰品和石碑护身符与结印三者配合形成可以辟邪保护本人。
[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