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片刻后,雅间里就出来一人,皮笑肉不笑的对王凯拱手道:“宝强兄,你让本县好等啊!”
“晚生住的偏僻,一路急行,可算是赶上了,还望高大人恕罪。”王凯也是拱手回礼。
王凯现在是正儿八经的乡试头名,功名在身的举人,所以可以见县官不拜,以平辈论之。
县太爷姓高,名建军,以前在京师翰林院做侍读学士,正儿八经的从五品京官,站错队伍后,被天启帝弄到这里当县太爷。
不过根据王凯一路的了解,高建军这货是个彻彻底底的guān chǎng油子,人脉广,混得也不错,所以天启帝和他对不上眼,也不可能还能留在北直隶当县太爷。
“哪里,哪里。宝强兄年纪轻轻就能乡试头名,前途无量啊,以后本县还请宝强兄多多照拂才是。”高建军说的虽然是套话,却也是实话,二十岁去乡试得第一,是个人都知道要飞黄腾达了。
“快请,同窗们都等着见宝强兄嘞!”不等王凯继续和他打官腔,高建军就引着王凯进雅间。
卧槽,一进入雅间后,王凯还没来得及会会满桌子人,就先被桌子上的吃食给惊住了。
虎皮肉(跑油肉)、东坡肉、如皋董糖、琅琊酥、京师烤鸭、西施舌、烤羊、鸽子雏……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一大桌子齐全了,要知道现在是灾荒连连啊!
大明朝为了防止贪腐,所以给官吏的俸禄抠得要死,这一桌子菜够高建军这个县太爷几年俸禄了。
世风日下啊!
“诸位同窗,这就是乡试头名,王宝强。”就在王凯对着满桌子吃食瞠目结舌时,高建军也在当众介绍王凯。
“听闻宝强兄年少就熟读孔孟,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啊!”
“果真是我等同窗只楷模呀!”
“在下……”
被一桌子自诩为读书人的八股liú máng,酸溜溜的夸奖着,王凯虽然不太适应,但也是笑着一一回应。
落座后,王凯才打量满桌子本县名流,见到大家都有些不对劲,感觉都是一副优雅绅士模样,再扫视一圈,王凯终于发现了异样。
高建军身为县太爷,之前又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翰林院可是我大明朝皇家设立的最高学府,说白了就是选状元的地方。
按理说高建军应该坐在一桌子读书人的主位上,受这些读书人的各种吹捧才正常。
可他偏偏坐在了从位上,还恭恭敬敬的给坐在主位上的一个年轻人倒酒,什么情况?
而那年轻人也就十二三岁的模样,但是管他一举一动都是随意大气,一颦一笑都不经意流露出雍容华贵的气息。
王凯懵了,县太爷恭敬的给一个少年人倒酒?
也许是王凯懵比的神情不太自然,让主位上的青年人看到了,他笑着问道:“宝强兄,这些菜,还合口味吗?”
“晚生失态,让诸位同窗见笑了。”王凯回应道。
这一桌子菜如果还不合口味就不正常了,虽然王凯对这些菜不怎么感冒,但这几年的光景,能吃到这些东西,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嗯,那便好。”青年人淡淡的回应道。
众人边吃边聊,也还算和谐,读书人无非就是聊些孔孟之道,王凯对这些不感冒,也就自顾自的吃着。
“听闻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最jìn píng乱大捷,京师最近正在准备恩赏呢!”
“平凉府去年受到蝗灾祸害,庄稼颗粒无收,居然有暴民敢造反,当真是活腻歪了。”
“是啊,皇上天恩浩荡,体恤暴民,几番赈济灾民,这些人居然还敢造反,该!”
“我大明朝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凡有灾荒饥饿,就会有赈灾体恤,安抚灾民,这些人居然还不知趣,真真是活该啊!”
不知是谁将话题引到灾荒时政上,这些熟读孔孟的斯文人,居然都是在口诛笔伐灾民,没有一个人去想过为啥会这样。
王凯最是听不得这些,弄得吃饭的心思也没有了,只得无奈摇头晃脑。
这些满口皇恩浩荡,满嘴喷粪的读书人也许不知道的是,在过个几年天启帝就会划船淹死了。
他们更不知道的是,天启帝的弟娃儿崇祯帝,最后被他们口中的暴民逼死在煤山上,含恨守社稷。
当然,他们也许更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些坐在桌子上的人成长为大明朝中流砥柱时,就是他们最先跪倒在辫子脚下的。
作为一个“过来人”,王凯也只能无奈摇头了。
王凯无奈摇头时,他没注意到的是,主位上那个青年人正巧将目光落在他身上。
“宝强兄,你怎么看?”青年人问得王凯一愣,有点措手不及。
“哈哈哈。”王凯突然放生大笑起来,引得满桌子人像是看神经病一样盯着他。
要知道读书人是很讲究的,王凯这样不合时宜的笑声,在他们眼里就是有辱斯文。
“宝强兄,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一个挨着王凯坐的中年人,对着王凯就是一顿子曰。
中年人教训王凯后,还一副神气的模样,在他眼里今天能够教训没有礼貌的乡试头名,还是有几分骄傲的。
不过在王凯眼里,这就是一个被八股腐蚀的彻彻底底的书呆子。
“晚生在笑诸位:饱汉不知饿汉饥。”王凯也说得很直白彻底。
听到不知礼仪的王凯居然嘲讽起他们,一个个都准备对着王凯开始子曰时,主位上的青年人却露出好奇的神色,问道:“敢问宝强兄,此话何意?”
王凯略带随意的说道:“朝廷平了一处暴民,还有第二处暴民的,武力镇压只会治标不治本。”
“大胆!”一个书生对着王凯怒斥道:“你莫以为自己是乡试头名,就敢大言不惭,若是你口出狂言大逆不道,我定要去京师告御状,革了你的功名!”
刚刚王凯的话,在王凯来说是已经知道的既定事实,不过在这些书呆子眼里,其实已经是大逆不道的话了。
“什么人,站住!”就在雅间气氛紧张到极点时,外面传来一阵呵斥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