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迎接紫薇圣人 > 第二节 藏象生命体的组成(下)

《迎接紫薇圣人》 第二节 藏象生命体的组成(下)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也就是说,经络有经脉、络脉、孙脉三种,但其实它们是一种东西。“孙”有细小之意,孙脉多不可数,故段落详述了包括阴阳跷脉在内的二十八段主要脉络的长度和测量的方法。虽然人为分为二十八段,但好比人体分为头部躯干与四肢,二十八脉并非各不相干,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p>

    通读上文可知,二十八脉分别为:手三阳,左右手共六;手三阴,左右手共六;足三阳,左右足共六;足三阴,左右足共六;任督二脉;男子阳跷脉为经,阴跷脉为络,共二;女子阴跷脉为经,阳跷脉为络,共二。此即普通人体内较大的二十八段脉络。此外,该段还提到了阴脉与阳脉的一个区别,即阴脉荣养五脏,阳脉荣养六腑。自然,《内经》中也有关于十二经脉与十五络脉的具体阐述,此事后提。</p>

    可知,经络确实遍布全身,且形状恰好勾勒出一个人形,其实这是必然的,而且理由简单到让你发笑,但这里暂且保密,我们来谈另一个问题,脉度是如何测算的,标准是什么?</p>

    dá àn是先定骨度,然后定脉度,《骨度》曰:“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p>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p>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骨曷)骬,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骨曷)骬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腘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p>

    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p>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项发以下至膂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p>

    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p>

    限于篇幅,暂且不进行翻译,还请各位自行查阅资料。可知,《内经》对于众人骨度的测算精确到令人惊讶的地步,所以依此为标准测算出的脉度也不必质疑。众人指普通人,如果你对文中尺寸感到疑惑,那就以七尺五寸去对应当今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但古时候人要矮一点,大约168厘米左右吧。</p>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那如果气血运行不畅通怎么办?其实,气血运行不畅,基本上就代表着疾病的发生了。想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气”理顺畅通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针刺!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治疗手段,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灸法还添加有药物作用,这里只说针。</p>

    现代人认为针刺只是一种物理作用,甚至浅薄的以为无非就是在穴位上扎几针而已!但扎这几针却有着非常高深的学问。针刺这种事情,表面上看扎进去又拔出来,既没有多出什么,也没有损失什么,那么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一个医生,还是一个普通人,无论在早上,还是中午夜晚,无论你专心致志,还是神情恍惚,只要扎针准确无误,对于病情的疗效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持这种心态施针,病是不可能治好的,即使病愈也不是施针者的功劳。</p>

    大家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当中医面对病人的时候,表面上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但施针本质上是气的传导。《终始》曰:“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气至而有效”。“气”在经络中流动,针刺只是进行疏通,达到调和而止。或者也可以说,针刺实际上是两个灵魂的对话。最终战胜疾病的,不是这些针,而是通过气的传导促进患者阴阳调和。</p>

    针刺十分讲究“得气”,得气时受针者会有诸如酸、麻、胀等感觉,此外天时、地利、人和也非常重要。比如天时,一天中不同时段进行针刺,效果肯定是不同的,《生气通天论篇》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讲的再明白不过,阳气多少不同,针刺效果肯定不同;比如地理,在高山跟平原,在海洋跟陆地,肯定是不一样的,环境的不同,对人体质的影响不同;比如人和,患者越信任医师,或者说两个藏象生命体之间的沟通越密切,气的传导越高效。所以医师施针之前“必正其神”、“必一其神”,故而《五藏别论篇》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p>

    至于此三者哪个因素更加重要,从中医养生与顺应自然之道来讲,排名应为天时地利人和。虽然古时候无数人都论证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近代也有过“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了人的主动性,但“顺应自然则昌,逆天而行则亡”是确信无疑的。对于针刺而言,我们只能说,在天时地利差距甚微的环境下,人和对于施针的影响更大。不过话又说回来,人正是因为违逆天时地利才导致生病,而天有好生之德,地有载物之道,自然是人和更加重要。所以最终来说,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整体因素,失却任何一个,阴阳和谐都会失去平衡。</p>

    另外,从《内经》来看,针刺的重要性远胜过用药,其记载的处方有十三个,但讲针刺的篇章远多于药物,其中提到的《九针》、《针经》等医书也是与针刺相关。那为何针刺甚至中医逐渐没落,现代医学却开始兴盛呢?对比一下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发展现状就知道了:针灸见效快、疗效好,却得不到传承,有其名无其实,沦为牟利的工具;中药虽然疗效被认可,然而其理论却晦涩难懂无时无刻不再遭受质疑。现代医学见效快,副作用明显,但是人们都已认可。现代医院开遍了世界各地,中医院却只能在角落里苟延残喘。也许你认为是技术的没落,但道德的下衰才是根本原因。</p>

    最早时候的人,道德完备,生活恬淡安静,根本不会生病;再然后,道德稍有下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论作为备用,身体稍有不适,祝由即可痊愈;再然后,道德继续下衰,汤液醪醴派上用场,人服用后即可无恙;再然后,道德继续下衰,必须毒药攻其中,鑱石针艾治其外方可治病,药草作为调养,疾病方可痊愈;到如今,人类基本无道德可言,根本不把自然法则放在眼中,药草已不能满足快速治愈的目的,所以暴力的现代医学开始兴起。当然了,随着道德的不断下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也在一步步增强。</p>

    也许你会反驳,圣人可谓道德完备,难道圣人就不会生病吗?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圣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不会遭遇危难,另外都会健康长寿,活到天年无病无灾而去。我所谓的道德,并非指善恶,而是指对于自然法则的顺从。也许你会问,难道老子、孔子没有生过病吗?你一定要知道,圣人并非天生就是圣人。至于原因,我们会在后面分多个板块进行解答。说回正题,如果人没有两套生命系统,同样是针刺,良医便能治病,其他人却无济于事,那针刺就是巫术了。事实上在很早以前,巫与医真的就是相同的身份。所以你要知道,中医所谓的藏象生命体,其实就是人的灵魂,其组成为五藏与经络。虽然你肯定不会就此罢休,哪怕我解释了灵魂的构成,你仍然不清楚灵魂是什么。我同时很清楚,要让你相信我的想点,必须拿出灵魂存在的证据。且容我娓娓道来。</p>

    </p>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迎接紫薇圣人》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迎接紫薇圣人》 第二节 藏象生命体的组成(下)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诡眼佛珠 连载中图标 诡眼佛珠
  • 元气妖神 连载中图标 元气妖神
  • 独霸修罗 连载中图标 独霸修罗
  • 星空之辉 连载中图标 星空之辉
  • 极尊战神 连载中图标 极尊战神
  • 不死剑尊 连载中图标 不死剑尊
  • 最强暗夜猎手 连载中图标 最强暗夜猎手
  • 诡路漫长 连载中图标 诡路漫长
  • 知否之第一公子 连载中图标 知否之第一公子
  • 锦衣内卫 连载中图标 锦衣内卫
  • 最强小神医 连载中图标 最强小神医
  • 轮回破,重生劫 连载中图标 轮回破,重生劫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