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清明上河图之赵太丞家 > 第5章

《清明上河图之赵太丞家》 第5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第5章

    此刻,在张员外家,全家上下正在忙着准备迎接赵家前来求亲。

    张员外,名择端,字正道,也就是后来绘画《清明上河图》作者。

    张择端,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其名“择端”取自《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南宋朱熹在集注里解释“端”字:“端,正也。”;其字“正道”取自《礼记燕仪》:“上必明正道以道民。”从张员外取名择端,字正道来看,其名和字都深深地刻下了儒家的烙印。

    张择端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家庭,幼年好学、饱读诗书,父辈对张择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张择端在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要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

    张择端在青年时便离开家乡到京城东京求学,与大多数平民百姓一样希望能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光宗耀祖。有一年,张择端在科举前突患重病,经多方求医问药也没有脱离病危,最后是赵大夫出手相救,令张择端起死回生,虽然那一年的科举kǎo shì错过了,但保住了性命。自此,张择端与赵大夫之间的关系密切,往来频繁,二人十分投缘,成为好友。

    后来,由于朝廷科举kǎo shì多次变革,张择端一时无法适应,加上家庭的变故,父母先后去逝,经济上没有了来源,不得不放弃祖辈冀望于自己能在科举上光宗耀祖的仕途之路,不得不为谋生而寻找出路,万般无奈中又重新拾起自己喜欢的绘画专业,特别是界画1的创作。

    1界画是中国绘画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指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方法。界画适于画建筑物,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为“工笔界画”。

    从此,张择端在街头为人画过像,在寺庙、道观画过画,在……

    在京城,为了能生存下去,张择端尝尽了人世间的苦辣酸甜,对当时社会的底层以及各行各业十分了解与熟悉,对普通民众和底层劳动者的刻画十分细致入微,他的绘画富有感情、形象表达鲜明,创作态度认真、严肃。由于张择端的绘画技艺精湛,构思新颖,所绘画的作品xiāo shòu很好,主动早shàng mén来要求绘画的客户络绎不绝。经过多年来的奋斗与努力,他用自己绘画所得积蓄在京城内的甜水巷买下了一住宅,后来又在夫人娘家的帮助下又对其进行了扩建,改建成了一家能对外经营的客店,取店名为“久住张员外家”,张择端也十分自然被人们称为张员外。

    婚后,张员外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妹俩,不幸的是双胞胎姐妹俩出生不久便双双染病,夫妇俩四处求医无果,最后还是求助赵大夫医好了姐妹俩,张员外视赵大夫为救命恩人,两家从此往来密切。两家儿女耳鬓厮磨,青梅竹马,街坊四邻也认为两家儿女理应结为秦晋之好,到了两家儿女婚配年龄,按照两家的约定,赵大夫率两个儿子大郎、二郎来张家求亲。

    今天,在张家,最忙的人要数张夫人了,从一大早起床,手脚便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这不,忙碌了一圈后,张夫人又来到大门口查看,见两个店伙计正在打扫,突然,想起早上起床后还没有再见到丈夫的影子。

    张夫人急忙问正在清扫路面的伙计:“你们俩看见员外出去吗?”

    “张员外去画室了。”一伙计停止手中的扫帚,回答道。

    张夫人迷惑不解地:“去画室了,都这个时候,怎么还呆在画室呢!”

    “夫人,我一大早见李荣过来了,他说是有急事要找员外!”另一个伙计补充道。

    这一大早的,全家都在准备迎接赵家求亲的大事,他李荣不过来帮忙就算了,这一大早的就急急忙忙登门会是什么急事呢,这勾起了张夫人的好奇心,张夫人决定去画室看看,顺便给丈夫打扮打扮,准备迎接赵家的求亲。

    李荣是张员外收下的第一个徒弟,李荣十二岁时便失去父母,由邻居家的一名画师抚养并传授绘画绝技,这名画师临终前将李荣托付给了好友张员外,从此,李荣便师从张员外门下,其绘画技能也得到不断进步。

    张员外将自己创作绘画的地方放在其所开的客店后院僻静之处,这里远离客店喧噪,十分清静。画室兼书斋,进门是间书斋,里间是画室,书斋明朗,清净,有几排书架,文房四宝、对联、油灯、蜡烛、写字台、椅子样样俱全。画室宽敞,室内中间摆放一大桌子,架子上摆放着画具、颜料等物。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不管是书房还是画室,都十分幽静、秀美、典雅,每天在这里不管是读书绘画,还是与书画友人谈书论道,都十分惬意和享受,时间也过得飞快。张员外慢慢地把客店的管理交给夫人去经营打理,自己一心一意进行绘画创作,其绘画创作的收入不比客店少。

    按往日习惯张员外照例去画室度过一天,无奈今天要迎接赵家前来求亲,刚刚起床,弟子李荣一大早便匆匆赶来,张员外将李荣带到画室面谈。

    李荣一进书斋便将随身带来的一布包放在桌上,用双手缓缓地展开一画卷。

    这是一幅手卷2式的画卷。

    2手卷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亦称“长卷”或“图卷”。它外有“包首”,前有“引首”,中有作品,紧连其两边的是“隔水”,后有“拖尾”。“包首”之上贴有“题签”。手卷是书画作品中横幅比较长的形式,一般短的有一两米,长的有10米以上。因为不便于悬挂,只便于用手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手卷主要是供文人雅士私人交谊时于案头展赏之用,往往有“于咫尺之间,展千里之外”的功效。

    画卷长约八尺,随着画卷的展开,画卷上渐渐地出现了京城惠民河3畔和安shàng mén4附近流民5们凄惨状态:

    3惠民河:又称蔡河,北宋京城西南闵水、蔡河诸运河的统称。

    4安shàng mén:俗称戴楼门,它位于京城外城南墙的西部。

    5流民:是指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流民中,有携儿牵女者、身无完衣者、啼饥号寒者、口嚼草根野果者、奄毙沟壑者、质妻鬻子者、身披锁械步履踉跄者、羸弱愁苦插标卖身者、仆卧道旁者、残喘待毙者、陈尸沟壑者、相抱痛哭者、嗷嗷待哺婴儿、呼天号地老妇……

    张员外凝神观看《流民图》良久心情沉重地说道:“谁看了你这幅《流民图》,他就是石头人也要掉泪的!”

    “师父,你给评评我这幅画吧!”

    “这幅画,整体布局倒是挺紧凑的,是一幅人物画卷,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恐怕不是你自己一个人构思的吧?”

    “师父说对了,弟子那里有这样的本事,是郑先生构思的,弟子画的!”

    “郑先生,就是那个叫郑侠让你画得这幅《流民图》?”

    “是的,”

    “就是安shàng mén的监门郑侠?”

    “是的,老师认识?”

    “不认识,不过我和他有过一面之交。”

    “老师,等到那天有空,我引进郑先生和老师认识认识。”

    “不急,你画这幅《流民图》上情景都是真的吗?”

    “老师,我敢保证,这画上所画的景物都是真实可信的,老师若是不信,现在我就可以陪老师去安shàng mén那里看看!”

    “今天没时间去,有时间,我会核实的!”

    张员外说完视线离开画卷,在屋内度起步来。

    李荣见状有些焦急不安地盯着张员外不安地问道:“老师,弟子的这幅画……”

    “他让你画这幅《流民图》目的何在?”

    “不满老师,郑先生还写了一份《论新法进流民图疏》的奏章,要同这幅图一同呈送给官家,郑先生认为,图文相得益彰,更为形象、更能打动官家,让官家立刻停止新法推行,罢免王安石!”

    “以图画的形式规谏朝廷和当今皇帝,他郑侠怕是史上第一人。我听说郑侠是王相公的学生,有什么话不能给王相公当面说呢!”

    “郑先生说过,新法有不少弊端,他多次谒见王相公,直陈新法弊端。郑先生还写过信,无奈王相公不听劝谏,所以便有了以图文的形式上书官家的想法。”

    “以郑侠的身份和这样的内容,中书省是不会传递给官家的!”

    “这个……”

    “他这样做,风险极大,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荣儿,我劝你也不要卷入其中!”

    “老师,王安石变法已经让天怒人怨了,老师有时间去安shàng mén那里看看,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流民扶老携幼、卖儿鬻女,惨不忍睹啊!”

    “朝廷不是已经开始救济那些流民了嘛!”

    “朝廷的救济乃杯水车薪,每天流民从四面八方源源而来,场面惨不忍睹!”

    ……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郑侠本人的情况。

    郑侠,北宋诗人,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其作品有《西塘集》,《西塘先生文集》等。

    郑侠的父亲郑翚曾经担任江宁(今南京市)酒税监。由于父亲官卑职小,清廉正直,加上郑侠的弟妹又多,家庭生活是十分清贫。郑侠的唯一出路就是矢志攻读,苦学成名。

    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郑侠到父亲任所,读书于清凉寺。是时王安石为江宁知府,素闻其才华出众,对郑侠十分重视。不但邀请他相见,给予嘉勉慰藉,勉励他成为良材国士,还派学生到清凉寺陪伴他读书。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重用,担任参知政事(即宰相),王安石一心想为民谋福,提升国力,在全国推行新法。宋神宗皇帝对王安石十分信任,然而许多权贵富豪和在任官员,因为变法使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不仅不真心支持变法,反而十分忌恨。在推行新法时,故意一层层走偏,使得百姓深受其害。

    治平四年(1067年)郑侠在27岁时高中进士,被授将作郎,mì shū省校书郎。王安石立即提升郑侠为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司法参军,主管光州的民、刑案件,凡是光州所有疑案,一经郑侠审讯清楚上报。王安石全部按照郑侠的要求给予批复,郑侠十分感激王安石,把王安石视为知己,一心要竭智尽忠,为国为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报答王安石的知遇之恩。

    熙宁五年(1072年),郑侠任期满,入京述职时拜见王安石。当时,朝廷颁布用kǎo shì新法的办法选举人才,考中者可以越级升为京官。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这个途径得到进用。郑侠目睹新法实施过程中的弊端,不赞同新法,就以不熟悉新法为借口婉辞拒绝王安石的好意。郑侠曾多次谒见王安石,王安石向他查询所见所闻,每一次郑侠都直陈新法在各州县施行过程中给百姓造成扰害的弊端。此后,屡次寄书信给王安石,陈述新法给人民造成的危害,希望王安石能改弦更张。政见的歧异使郑侠不仅没得到应有的提升,反而被贬为京城安shàng mén的监门小吏。王安石虽说不喜欢郑侠,但还是认为郑侠是个于国忠心耿耿的人才。还是想用他,他先是派儿子王雱来告诉郑侠,国家为考选人才设置了修经局,王安石希望郑侠担任修经局检讨之职,后又派人再次劝谕郑侠,均遭到郑侠的拒绝。

    从熙宁六年(1073年)至熙宁七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无以为生,东北的流民,忧愁困苦,身无完衣,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加上恰逢旱灾造成饥荒,反对之人更是有增无减,变法受到了严重挑战。

    各地地方官吏催逼灾民交还青苗法所贷本息,还要被加上锁械刑具,负瓦揭木,卖产以偿还官钱,饥民离乡逃走的,不绝于道。郑侠知道王安石已经听不进逆耳忠言了,于是找到李荣,要李荣按照自己的要求,画成一幅准备献给宋神宗皇帝的《流民图》,还有自己亲手写成的《论新法进流民图疏》,请求宋神宗皇帝罢免王安石,废除新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清明上河图之赵太丞家》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清明上河图之赵太丞家》 第5章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鬼界之旷世奇缘 连载中图标 鬼界之旷世奇缘
  • 骑士与龙养成 连载中图标 骑士与龙养成
  • 异世界的魔法和剑术 连载中图标 异世界的魔法和剑术
  • 我的餐饮系统 连载中图标 我的餐饮系统
  • 皇袍加身 连载中图标 皇袍加身
  • 剑之魔法师 连载中图标 剑之魔法师
  • 杀道飘渺 连载中图标 杀道飘渺
  • 古城风月 (赛) 连载中图标 古城风月 (赛)
  • 重生之盖世魔帝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盖世魔帝
  • 危险总裁难伺候 连载中图标 危险总裁难伺候
  • 丹武帝尊 连载中图标 丹武帝尊
  • 极品阴阳师(书坊) 连载中图标 极品阴阳师(书坊)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