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中午赴宴,
听到几个新闻。
都是悲剧故事,
情节基本雷同。
结局都是跳楼,
主角都是学生。
一个是高中生,
一个是初中生,
一个是博士生。
我也在教育界,
浮沉了几十年,
对教育有反省。
现在这种制度,
严重束缚人性。
搞得人们苦恼,
几乎痛不欲生。
都是考试机器,
长大又有何用?
心理素质太差,
动辄跳楼轻生。
如果再不改革,
这一代要垮掉!
不是危言耸听,
这是大吕黄钟。
不管环境如何,
生命需要顽强。
对这三个学生,
我持批评态度。
无论发生什么,
你都先要活着!
这是事业基础,
其他都是胡扯!
奉劝各位青年,
千万不要冲动。
父母把你养大,
操心吃苦受累。
你要坚强生存,
才是最好报答!
上帝让谁灭亡,
必会令谁疯狂。
冲动就是魔鬼,
轻生就是着魔。
这可不是废话,
一年自杀百万。
我的感慨发完,
这算一个序言。
下面开始正文,
您就当故事听。
(二)
先说第一件事,
主角是女学生。
今年才十八岁,
明年参加高考。
某个重点高中,
全国都很有名。
为了免去麻烦,
这里姑隐其名。
高考成绩极好,
全国名列前茅。
上个清华北大,
直接不在话下,
一年考住数百,
就像天方夜谭。
远方慕名而来,
学费高达几万。
依然趋之若鹜,
几乎挤破门槛。
要是没有关系,
根本就进不去!
考察学习者众,
竟然还收门票,
一人要收百元,
堪比名胜古迹。
一个小小县城,
宾馆畸形发达。
外来人口众多,
都是为了观摩。
一个普通中学,
养活全县财政。
这里本来赤贫,
穷山恶水刁民。
除了卖点白酒,
别的啥也没有。
现在今非昔比,
麻雀变成凤凰。
学区房价极贵,
一平米好几万。
周围那些商贩,
乐得合不拢嘴。
就盼学校放假,
一天能挣一年。
(三)
且说学校管理,
抓得非常紧凑,
除了睡觉之外,
其他所有时间,
全部用于学习,
根本没有休息。
这话似乎可笑,
是否是我夸张?
难道吃饭拉屎,
也得不停学习?
一点也没虚构,
这全都是事实。
你在食堂吃饭,
桌上得放本书。
谁要是光吃饭,
有人把你名记。
要是去上厕所,
也得拿上试卷。
别的学校也拿,
那是去擦屁股。
这里学生不同,
大便也得背书。
有人去厕所查,
这可不是笑话!
就算是去跑操,
手里也拿卡片,
站队举在头上,
就像跳忠字舞,
那种滑稽情形,
不见很难相信。
教室里的监控,
清晰度太可怕,
在书上写的字,
也都清楚可认!
谁和谁说句话,
班主任就找你,
批得狗屎不如,
让你再也不敢。
还检查抬头率,
故意进门大声,
看看学生反应,
谁要抬头观看,
就是违犯纪律!
措施如此等等,
果然出了奇迹。
成绩前面已说,
这里不再重复。
(四)
且说那个学生,
成绩一直很好。
考试经常第一,
家长寄予厚望。
今年上了高三,
高考还有半年。
不料这次月考,
成绩忽然下滑。
成了第二十名,
自己当然着急。
又被老师叫去,
耐心娓娓谈话;
又被家长训斥,
搞得压力太大。
后来越想越多,
竟然寻了短见。
临死留下遗书,
说活着没意思。
就在上个星期,
某个晨读之后,
忽然爬上窗台,
说了一声再见,
猛地跳下了楼,
把全班人吓傻。
教室位于五楼,
当然立刻死亡。
一朵美丽的花,
就这样凋谢了!
(五)
这事能怨谁呢?
老师对你教导,
不能算害你吧?
家长对你关怀,
也是为你好吧?
那么为何跳楼,
走上这条绝路?
现在的学校啊,
只管考试成绩,
至于心理素质,
其实无人关心。
大的社会环境,
就是就业残酷。
为了找好工作,
就要上好大学。
从小就拼命学,
不输在起跑线。
至于道德素质,
谁管谁问谁提?
整个国家如此,
小民难改风气。
人人都很痛苦,
难以跳出怪圈。
应试教育多年,
弊端堆积成山,
可是积重难返,
至今无法改变。
试问显位高官,
为啥还不改革?
若不易辙改弦,
国家岂不完蛋?
(六)
我再说第二件,
也是跳楼故事。
话说一个学生,
今年刚上初三。
沉迷于打游戏,
就算吃饭时间,
也得边打边吃。
现在手机方便,
随时可以手游。
这些游戏啥用?
纯粹浪费时间!
让人颓靡堕落,
满脑打打杀杀。
开发程序的人,
纷纷挣了大钱。
要是以我评论,
这些人是犯罪!
引诱青年上瘾,
性质如同吸毒。
应该抓起他们,
就算不用枪毙,
也得坐几年牢!
这个孩子成瘾,
为此废寝忘食。
成绩越来越差,
成了全班倒数。
一天爸爸大怒,
狠狠训斥儿子。
也是在气头上,
一把抢过手机,
狠狠摔在地上,
让孩子发了疯。
再加上挨了骂,
居然一怒之下,
冲动爬上楼顶,
跳楼摔在地上,
变成一摊肉泥!
父亲痛不欲生,
但是悔之晚矣。
此时痛苦心情,
自己也欲寻死。
孩子养这么大,
突然间就没了!
这是个啥世界?
人咋这么疯狂?
(七)
此事我有感慨,
引发我的共鸣。
我的儿子还小,
今年上四年级。
但是已经惯坏,
学习极其没料。
成绩总是倒数,
我心已经麻木。
妈妈经常打他,
如今我已不管。
回家就要手机,
看别人打游戏。
现在网络游戏,
太过毁灭青年。
如同上了毒瘾,
不输精神鸦片。
老婆还想严管,
我说就算了吧!
听听跳楼故事,
活着就算不孬。
起码有手有脚,
还能生活自理。
有的孩子跳楼,
摔成了植物人,
岂不痛苦一生?
有的离家出走,
再也无处寻找。
被人打成残疾,
终日沿街乞讨。
孩子变成那样,
父母还能活吗?
咱虽不是大款,
儿子像富二代。
不肯努力学习,
咱能有啥办法?
老师也没高招,
不能把儿揍死。
环顾周围同事,
孩子不爱学习,
这种情况不少。
老婆虽然焦急,
我却已经想开。
将来去当厨师,
就是儿子出路。
现在社会活络,
只要肯下力气,
小钱并不难挣。
发大财当然难,
也不要去攀比。
如今靠山吃山,
有我俩的工资。
还有房子几套,
啃老可过一生。
至于下一代嘛,
走到哪算哪吧!
一辈不管两辈,
闭眼去他娘的!
车到山前有路,
船到桥头自直。
(八)
再说第三件事,
是个海归博士。
也是跳楼悲剧,
故事有些曲折。
我回到家之后,
搜搜网络新闻,
已有不少报道。
下面改写出来,
凑成本篇诗歌。
博士留下遗书,
教训实在深刻。
他说在此时刻,
后悔当初决定:
我太自以为是,
回国是太草率,
发展出乎意料。
感谢朋友忠告,
可惜于事无补。
国内学术现实,
残酷无信无情。
已经没人知道,
博士究竟为何,
愤然走到顶楼,
然后纵身跃下。
这位海归博士,
刚届而立之年,
今年才从美国,
返回中国杭州。
曾经前程似锦,
悲剧毫无征兆。
大约凌晨两点,
留下六页遗书。
他的妻子待业,
孩子刚刚三岁。
她们在睡梦中,
浑然不觉灾难。
可以确认的是,
担任教职期间,
几乎没人预料,
博士突然自杀。
在跳楼前六天,
他还提交材料,
申报教授职称。
离世后一个月,
各种猜测发酵。
(九)
就在今年六月,
博士与某大学,
签署聘用合同。
一家团聚在即,
一切似乎都好。
他出生在一个,
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个教师,
母亲是个医生。
整个青年时代,
他一直很优秀,
算是个幸运儿。
高中毕业保送,
进入名牌大学。
拿全额奖学金,
之后顺利签证,
就读美国名校。
经过六年苦读,
拿到博士学位,
留校工作两年。
他在个人网页,
说了兴趣爱好:
“我喜欢做研究,
我也喜欢游泳,
打网球看电影,
还喜欢踢足球。”
老婆也是博士,
也是留美学生,
学习毫不逊色。
她在清华大学,
成绩年级第一。
毕业追随丈夫,
到了美国留学。
也拿全奖学金,
取得博士学位。
这是她第二次,
跟随丈夫转换,
自己生活环境。
博士选择归国,
并且定居杭州,
情况非常自然。
他是一个孝子,
父母住在金华,
姐姐也在杭州,
美丽钱塘西湖,
于是成为首选。
六月令人愉快,
碧绿莲叶接天,
荷花开满湖面。
这是最美季节,
似乎人生美满。
(十)
博士属于大学,
引进学术骨干。
可是每月收入,
竟然只有五千。
所谓人才战略,
也许只是说说,
这薪金太可怜。
在出国潮之后,
最近几年中国,
海归潮成规模。
金融危机背景,
数字越来越大。
谋求高校任职,
是条重要出路。
十年前还不乏,
美国名校博士,
回到中国大学,
进校就当教授。
然而形势已变,
行情有所缩水。
学校筑巢引凤,
针对资深学者。
比如这个大学,
预留着近百套,
精美的住宅楼。
不过那些都是,
给大师准备的。
年轻人的成长,
需要一个过程,
并不是一进校,
就能担当重任。
等到资历越深,
掌握资源越多。
虽然博士此前,
对困难有预见。
然而困难似乎,
比想象大得多。
租住教师公寓,
面积五十平米。
居住了两个月,
而后纵身一跃。
(十一)
此楼位于校外,
是上世纪建筑,
简陋但还干净。
走上这个楼道,
一眼望到校区,
树木郁郁葱葱,
学生来来往往,
到处朝气蓬勃。
校园内行政楼,
挂着鲜红横幅:
学术交流会议。
这套学校公寓,
是给年轻教师,
安置过渡住房。
面积五十平米,
就像个火柴盒,
从外到内分布,
厨房客厅卧室。
月租是两千元,
远低于市场价,
从工资里扣除。
博士住过的房,
纱窗蒙满灰尘,
已经空置多时。
隔壁隐隐传来,
新鲜肥皂香味。
一间屋子门口,
放了很多花盆,
花香缭绕四溢。
博士纵身一跳,
把自己和各种,
人间烟火隔绝。
(十二)
博士经济待遇,
是按讲师发放。
四万元的房贴,
支持他的购房。
这还算是大学,
针对引进人才,
提供特殊待遇。
除此之外收入,
包括住房补贴,
每个月两千元。
将来评上教授,
这数字会翻番。
收入里还包括,
年轻教师津贴,
每个月一千元。
按说这些收入,
应该足够让他,
安心教书治学。
然而这并不是,
一个理想收入。
博士的小女儿,
就要上幼儿园。
现在的大城市,
幼儿园的收费,
比上小学还贵。
妻子也不顺利,
没能留在杭州,
在家带着孩子,
还在寻找工作。
博士实际情况,
有着沉重负担。
杭州是啥地方?
号称人间天堂,
比着北上广深,
房价毫不逊色,
哪怕就是城郊,
每平方米价格,
都需要几万元。
以博士收入看,
他若要贷款买,
附近一套住宅,
九十平米左右,
即使不吃不喝,
也将近二十年。
他失落的情绪,
几乎无法掩饰。
他一些同龄人,
早早参加工作,
赶在中国房价,
狂飙突进之前,
已经安居乐业。
(十三)
在亲友们眼中,
博士自信开朗,
但是无人知道,
自杀前一个月,
他已患上抑郁,
服用药物睡眠。
无从考证博士,
心理落差多大。
据他亲属转述,
他曾告诉家人,
他的工资是按,
教授资格发放。
可以确定的是,
博士在出事前,
工作并没敷衍,
仍然按部就班。
他相继参加了,
学院很多会议,
担任了辅导员。
悲剧发生之后,
调查学生宿舍。
从开学到出事,
一个月的时间,
他去六次宿舍,
并与学生交流,
耐心解答疑问,
堪称为人师表。
在他至亲眼里,
博士一直是个,
非常自信的人。
在他朋友眼中,
博士对人热情,
性格宽厚开朗,
潜心追求学术。
海外朋友回忆,
一次湖边烧烤,
博士积极组织,
他并且给友人,
带去家乡茶叶。
高中同学回忆,
也无法把焦虑,
跟他联系起来。
他是一个喜欢,
挑战自我的人,
有时也会脸红。
九十年代没有,
丁俊晖的时候,
只有小混混们,
在街上打桌球;
而博士打桌球,
在同学里最好。
博士也并不是,
只知道死读书。
他不是书呆子,
虽然是理科生,
但也很懂人文。
清华校友录上,
记录他和同学,
之间一场辩论,
发言中看得出,
他虽身在国外,
但很熟悉国内,
关注社会问题。
他还认真讨论,
公共知识分子,
在社会发展中,
应起到的作用。
(十四)
至少在八月份,
博士还对生活,
怀抱很大希望。
然而情况难料,
形势急转直下。
九月某天深夜,
博士从十一楼,
突然跳楼自杀。
写了六页遗书,
向亲人们致歉。
博士研究领域,
属于岩土工程,
计算方法模型。
国内大搞工程,
在这种背景下,
有广泛的前景。
以杭州市为例,
地铁塌方事件,
曾经轰动全国,
问题的发生是,
在偏软地基中,
施工不当导致。
网络盛传大学,
曾给博士承诺,
但却未能履行。
不过学校认为,
指责不合常理。
人事处长介绍,
博士属于海归,
按惯例一进校,
就至少是讲师。
副教授的职称,
要到九月评定。
但是不知何故,
博士没有报名,
参加五月特评。
一些信息表明,
他是认为九月,
评定更有把握。
博士坠楼事件,
恰发生在九月,
职称评定期间,
距离填表申报,
还不到一星期。
舆论普遍猜测,
他的死是否和,
知道结果有关;
是否有人提前,
找他谈过话呢?
学校有关方面,
否认两者之间,
可能存在联系。
认为没有人能,
左右评选结果。
并说职称评定,
是要民主评议,
不是谁说了算。
令人惋惜的是,
按照博士条件,
评上副高职称,
并非没有把握,
按正常的程序,
他是能评上的。
(十五)
博士在遗书里,
没责怪任何人,
说在九月中旬,
诊断出抑郁症,
只想安静离开。
高级知识分子,
也是高危群体。
他们从小承担,
太多社会期望。
以世俗观念看,
他们中很多人,
并未立刻成功。
从归国到坠楼,
还不到三个月,
博士心理状态,
从焦虑到抑郁。
追悼会在杭州,
殡仪馆里举行。
他的亲友同学,
多从外地赶来,
大厅非常拥挤,
老婆泣不成声。
追悼会第二天,
女儿三岁生日。
在女儿懂事前,
她要为孩子编,
一个美丽谎言:
父亲还在美国。
耐人寻味的是,
在她断断续续,
不多的言语中,
她特别强调了,
博士新发表的,
核心期刊文章。
并说他的成绩,
历史不能抹去。
(十六)
博士从小到大,
都是家庭骄傲,
是他家族弟妹,
学习的好榜样。
失去唯一儿子,
父母痛不欲生。
他们不能相信,
儿子已经离开。
他的姐姐现在,
无法正常上班。
妻子在悲痛中,
和女儿度过了,
难过的中秋节。
一位年轻同事,
为他异常惋惜。
这位年轻老师,
也同样是拿着,
很微薄的薪水,
背负太多希望,
虽已年近而立,
无法回报父母。
大学宣传部长,
说博士刚回国,
还未适应环境,
需要一个过程。
让他当辅导员,
让他参加会议,
正是帮他适应。
但从事后看来,
对博士的关心,
还是少了一点,
没注意到异常。
如果本校毕业,
还有朋友圈子,
可以倾诉苦恼。
当然年轻海归,
并非社会一般,
常见弱势群体。
他们很有知识,
有文化有前途。
然而事实却是,
也是高危群体。
(十七)
追悼会那一天,
孩子还未懂事。
博士形容瘦削,
鲜花丛中躺着,
无法吸引注意。
女儿似乎认为,
父亲只是睡着,
明天还会再醒。
她的博士父亲,
永远不会醒了!
父女有张合影,
孩子满脸娇笑,
坐在父亲肩膀。
博士两手紧紧,
抓着孩子的脚,
微笑望着镜头。
但这样的合影,
今后不会再有。
博士从此只能,
在照片上看着,
女儿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