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其他五门也有各自有管事出场,有真有假,但都是用极短的时间完成。
“好,刚才六家都对此壶断了真假。其中四家真,两家假。现在我公布一下dá àn,此壶是汉代绿釉四耳壶,真品,只是最外层多刷了一层透明浆子,这里大不列颠国为防止瓷器在运输途中被磨损而发明的,用湿布轻轻擦拭即可去除。说假的两家相信是用手摸触到了壶身而断其为假的,若单凭眼力,我想六家应该全断为真品。”一席话既道出了此壶的蹊跷,又使得断假的两家保留了颜面,毕竟这西洋的东西大家都未曾识得。
“接下来这件未曾使任何假饰,是一件前日收得的物件,也请大家给断个真伪吧。”说着,一件青色包裹被放到桌上。
打开一看,是一个钧窑天蓝釉如意莲折沿盘。整个盘体呈淡淡的天青色,胎质细腻光滑,轻盈淡雅,,其釉层极薄,有清秀流翠之感。
上前观瞧的六门斗爷虽整日与明器打交道,但象如此罕见的钧窑瓷器,市面上都难得一遇,何况是黄土下的墓穴。虽是如此,但管事们对瓷器的听闻却是极广,而且钧窑的瓷片和仿品却是见得多了,只是识得此物的经验确实是不多。这一物件不得不上手,翻来覆去,六个管事把这小盘看得十分仔细。一番思虑之后,六个管事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三个断真,三个断假。
“好,三个断真,三个断假。现在我来公布dá àn。此为真品。大家对钧窑必定有过研究,因存世极小,故其价值不菲,但也极难遇到。想来斗爷们大多是依据文藉中所述断之。‘红紫者单数,青蓝者双数‘,这是前人的描述,所以三家斗爷认为底足中所书一字代表其色为红紫,如今偏是天蓝,定为伪品。“杜掌柜一边说一边翻转过盆底,又道:“其实这底上数字从一到十,俱是表明所炼制器物的大小,并非是指器物的着色,此乃三家管事谬误之处也。何况此盆胎质柔滑,形体美观,泥纹清晰,水**滴,当属官窑精品,断不是后世可以仿制出来的。”
听得杜掌柜一席话,大家心服口服。尤其是候家与水家,全都是两阵皆赢,巴掌拍得最是响亮,齐声道好。
接下来是文选的最后一场,杜二掌柜命人取出一轴画卷,慢慢平铺在桌面上。
“这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大师米芾的作品《醉翁游山图》,作者存世的作品并不多,但名气却很大,所以仿品也是不少。大家来看看这一幅的真伪吧。”
管事们对书画品的鉴赏能力相对最是弱项。连输两阵的乔家,如今掌事乔三再也坐不稳了,于是挥了挥手,示意管事们退下,自己站起身形,向桌前走去。其余五家的管事也陆续来到桌前。
此画多以水墨点染,笔势洒脱,以烟云掩映树石,山道上一老者腰系葫芦,脚步踉跄,正弯腰歇于山腰,全画飘飘渺渺,虚实相应,不似传统的层峦叠嶂,流水人家,但却别有一番豪情不羁。
乔掌事看完,略一思索,道:“假。“然后慢悠悠一步一晃地走回座中。
其余五家管事上前,多以画轴、纸质、题字、落款着眼,对于米芾的画风自然管事们是知晓的,如此一番仔细斟酌之后,五家全都给出了”真“的推断。
”好,现在六门都已给出论断,接下来我公布一下dá àn,此画画者确实画功了得,此种意境风格常人料是难以临摹。“说到此顿了顿,遥遥向乔三一拱手:”早闻六门乔三对书画独具慧眼,今日得见,果然名副其实。此画确非米芾本人所作,画者当是与米芾相熟的老友,也定然不是俗流之辈。这幅画当是此人酒后意趣大发,挥毫泼墨而成。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米芾本人就是一个极癫狂的人,他的友人自也是同类人。但狂醉之下,有意临摹米芾的画作难免在细微处有所纰漏。这幅画年代,画风,墨色浓淡无一不神似米作,只是那图中的老叟弯腰歇脚,衣袂低垂,可见山中无风,腰中所挂葫芦却未直垂向下,而是斜斜贴于腰际。就算葫芦中无酒无水,也断不会无丝毫分量,以至飘浮空中。有人说米芾癫狂时作画也有可能出错的。但米芾是一个极自傲极讲究的人,如果此画是他所作,断不会让它留存世上,事后当是立刻撕毁,怎会今天出现在这里供大家玩赏。“
众人听得杜二掌柜如些娓娓道来,都是听得出了神,一时间竟忘记现下所为,纷纷唏嘘不已。
爷爷此时站起,向杜二掌柜深施一礼:”京城杜神眼,果然名不虚传,今日我等实是长了见识,三阵下来,算是开了眼了。“杜掌柜忙连称不敢,不敢,坐在一旁。
爷爷转向众人,道:“刚才文选已经结束,六家各有得失,接下来的武选希望大家全力以赴。”
武选第一项是耳力的比试。只见场中以梅花阵的形状立了许多木杆子,杆子与杆子之间留有三人并肩的空隙,每个杆子的顶上都挂了一个叫的正欢的蝈蝈,刹时间场中极是鼓噪。
这时有一人走出,站在梅花阵前手中拎一只装在竹笼中的蝈蝈,这只蝈蝈个子硕大,鸣声略有不同,也自叫得正欢。六个蒙了眼的斗门管事紧跟在此人身后。
但听拎蝈蝈的汉子喊一声:“走起!”便迈着小方步不急不徐地向梅花阵中走去。六个管事跟在后面一步也不敢落下,盲人摸象般也随着那人走入梅花阵中。只行得数步便有两人撞在木杆上,连呼哎呦,众人见状都哄笑一团。只一小会儿的功夫,那拎着蝈蝈的汉子已经从另一头走出梅花阵,而随着他还能蒙眼走出的也只余三人。此一阵最是见功夫和天赋,并非一时半刻可以学得的技巧,所以走出的三人也是大家心中料定的听辨高手,自是输赢立判,并没有任何异议。
接下来也是斗门中最考功力的闻嗅比试。六门中各有一管事被蒙了双眼站在桌前,不一小会儿一个新近出土的泥罐被放在桌上,罐身满是泥浆,未曾剥落擦拭。
爷爷起身道:“众管事先闻过此罐,之前,在六门掌事的监督下,已将随罐出土的旧土置于场中任意一处,众管事如在规定时间寻得便算是胜了。
在场中几外角落事先挖了好几处小坑,现如今已被人用不同年代不同墓地的土质填满。要想在偌大的场中寻得埋罐的旧土,想来是件极难为的事情。
事先文武选的规矩各家均有传达,几位蒙眼的掌事也不多话,各自闻过泥罐,便四下子寻去。
在众人哄笑的指引中,六人在十几处小坑间来回嗅闻,其间有相互撞着头的,背靠背的,使得场上气氛十分轻松,哄笑阵阵阵。因为此轮比试最是考验斗爷们的基本功,也最是在实践中常用,所以管事们都十分的谨慎小心。最终有五位管事在一处小坑前停住,只尤家的管事选了另外一处孤零零的站着。dá àn不言自明,尤家掌事不免摇头叹息,自道与总掌事之位无缘。
接下来比的是轻功,比选规则也有所变化,那就是场中最终只一家胜出。此一环节,由六门共同断出结果。因为斗门中会轻功者比比皆是,一是这门买卖的需要,二是六门传承下的从武习俗,使得门中轻松了得的高手一点不输于镖局武行,所以轻松好坏,自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容不得半分营私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