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口返回酒店,孙眉依旧选择步行。路边一家包子铺引起了他的兴趣,招牌上曰:狗不理包子铺檀香山分店。
听伙计一讲,嚯~原来如此。孙文立马买了两个尝鲜,包子皮薄馅多,荤馅2分,素馅一分。外送一碗大骨汤。孙眉吃完,回想起招牌上的分店二字,便问道:“小哥,贵宝号是第几家分店?”
“本店乃是二十一家分店;总号在利马。”小哥一脸憨厚的笑容。
“不简单呐。”
“呵呵……”小哥不善言辞,不知如何作答。
孙眉见状继续问道:“贵店,既是分店,如何保证各处口味一致?”
“先生有所不知,我能在此开店必须得到师傅首肯。各店都一样,先得跟着师傅学,觉着可以出师了,师傅便让我们各自择地开店。我笨一点,大陆各个省市都给师兄弟们先占去了,只好到此处开店。”
“哦~?为何叫做狗不理?股份如何计算?”
小哥解释了名号由来,继续说道:“师傅他老人家在利马学堂听课,学回来个叫什么‘连锁经营’,‘品牌化运营’;给我们立下了规矩,各地开店都得挂着他的招牌;股本师傅出一部分,咱自己出点,所得净利三七分账。”
“令师50多岁还如此好学,着实让人钦佩啊!”
“是,师傅她老人家也教训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因地制宜,创新口味。这不,您吃的包子,就是我根据本地人口味改良的,可费了不少心思。”
“小哥,你也不简单,佩服佩服!”
“先生谬赞!”
孙眉告辞返回酒店,看来今天的晚饭也不用吃了,简单洗漱之后,孙眉躺在床上,不觉深思。窥一斑而见全豹,这赛里斯国不简单呐,看来自己也得多学习学习。他睡意全无,跑到大厅问了本地书店地址,便匆匆而去。
书店并不大,里面的书也不多,有翻译的洋人之作,也有华人所撰。孙眉一排看去,发现有些散乱,抬头一看,头顶悬着几个吊牌:物理类,教育类,化学类,经济类,农牧类等等。
跟着吊牌的指示,苏美来到经济类,拿起一本名曰:经营之道—南山著。
翻开书页,赛里斯人的简化字他基本能看懂,即便个别生僻字,联系上下文,他也大概能明白意思。他首先看到的是作者简介:南山。孙眉暗想,为何赛里斯众多高管均无字号?
继续往下看:“南山,炎黄4550年六月初十出生。华夏王国中央银行行长,前市场经济部部长。自幼学贯中西,尤善经营之道……”
再看看其他书,会计学,统计学等等,拿起来一看,书籍作者多是赛里斯高官,其他也至少是赛里斯国大豪。这经营之道在神舟,可是不言之谜,他们却堂而皇之出书教授,这倒是颇合该国工商立国之意。
想起了自己的牧场常有疫病,孙眉再来到农牧区,这里有讲解牧草种植的书,有教授奶牛养殖的书。居然王后也写过书,这令孙眉很是吃惊。所谓君子远庖厨,何况是下地做泥腿子。这赛里斯国不分贵贱,均发挥所长以利国、民,若是大清也能如此,怕是才真的是中兴有望吧?
这高下立判,孙眉对满清政府分感官急剧下降。他想到,能写出如此巨著,相比赛里斯国学堂教育亦是不凡。他更加坚定了让儿子到赛里斯学习的决心,书店有文具chū shòu。
赛里斯人所产英雄牌钢笔,做工朴素而不失精美,性能优良。孙眉爱不释手,一支普通钢笔就售价5元,着实有些肉疼。不过咬咬牙孙眉还是多买了几只,以便送给高野长雄和几个子侄。
回到酒店,孙眉便给儿子写信:“建谋吾儿,见字如面。为父近日遍游檀香山,所得颇多。赛里斯国科技发达,教育昌明……”
意思相近的另一封信,孙眉寄给了高野长雄,只是他不知道,他的这位弟弟正在粤州秘密结社,行踪飘忽,还好孙眉的信件是寄往翠亭村,卢氏可代收;而高野长雄对北洋还心存幻想,妄图入幕李中堂,无暇他顾;只有等高野长雄吃上一顿闭门羹,他自会来到檀香山密谋举事。
两天之后,孙眉回到茂宜岛牧场,妻子谭氏听罢孙眉的游记,也颇感惊讶。赛里斯国竟是强大如斯,闫会长如此急公好义。
杨老夫人却认为,天上不会有掉馅饼的事。孙眉也从兴奋中冷静下来,左思右想,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地方被人看上了,左思右想觉得合作之事并不不妥,但却总是心绪不宁。
谭氏的话让他稍稍安了心,谭氏道:丈夫未签合约便已带回的支票,已经记账转存至自家帐下,即便合约不成,这钱已进了自家口袋,大可安心。丈夫也一再确认合约条文并无lòu dòng,或许闫会长的确是扶助同乡,乐善好施呢?
几天后,糖厂设备送到茂宜岛北侧港口,闫明山和黄奕住的代表也和孙眉签订了牧场股份转让、新厂入股合同,孙眉的胸中巨石终于落地。与代表同船而来的还有几名兽医,数十名糖厂技工。兽医的到来,让孙眉对闫明山缜密的心思,颇为感慨,自己有些小人之心了。
最终的合作条款是,孙眉参股糖厂,但不参与日常管理。闫明山不参与牧场管理,牧场所产鲜奶,优先售与糖厂。孙眉简直就是坐着就把钱挣了。
时间一天天流逝,一座座木制厂房拔地而起,设备安装调试,糖厂终于顺利开工。而这一切仅仅用了3月有余。这一天,闫明山、黄奕住等人也正式来到茂宜岛,一起庆贺开业大吉。
淅沥沥的小雨,似乎也挡不住众人的热情,乌云渐渐散去,太阳再次普照大地。孙眉的心情,真是守得云开见日出。
6月底,接到家书的孙昌再次回到茂宜岛的家;想起在檀香山转船时的所见所闻,孙昌心中对赛里斯国颇有好感,想去大陆更多的了解这个打败白人的国家。当谭氏提起赛里斯留学计划时,孙昌欣然应允,这正合他意。虽然孙昌此时仅13岁,但他也颇有主见。
与父母商议过后,孙昌准备7月由姨父陪同,用一个月的时间游历大陆沿海各省,9月初返回,中学还是在檀香山就读,高等教育再去大陆学校。
临行之前的半个月,孙昌翻阅父亲带回的赛里斯国大豪专著,手不释卷;日日精研,不懂之处父子二人相互探讨,孙昌对那片大陆更加向往了。孙眉对儿子的求学**颇为欣慰,拿出早已备好的钢笔递给儿子,让他在旅途之中记下游历见闻,以飨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