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海上旧事 > 第五章

《海上旧事》 第五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安顺堂最令人难忘的是它的气味。一路走过喧闹烦闷的街巷,推开安顺堂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阴凉沁人的草药香,让人顿时忘却外间的繁杂,仿佛立即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让人不敢相信在上海嘈杂的市井之中竟然有这样一片清净之地。穿过宽阔的天井,相随入鼻的是淡淡的花香,然后跨进练功厅,是隐隐的沉香的味道。练功厅在洋房一楼的正中间,迎面靠墙是两个木桩,每个木桩一人高,木桩上部伸出三支倒品字形木条,木桩下部伸出一个弓字形木条,粗粗看去,每个木桩仿佛是一个张牙舞爪的木头人。“这是什么?”姐弟俩第一次走进练功厅时,范亦涵好奇地问。“这是木人桩,用来练习拳脚过手的”,姐弟俩听见背后一个低沉的少年人的声音,转身一看,在门边站着一个瘦削颀长的身影,背着夕阳的余光而立,过了片刻,方才看清楚这是一个大概十六、七岁的少年,着白色短裤和短袖上衣,肤色白净,容长脸,斜长的丹凤眼,细长而挺直的鼻梁,表情沉着、自信,这是这份少年人少有的沉稳和自信不禁让人隐隐生出一份距离感。姐弟俩正犹豫着如何和这个少年打招呼,春来脚步轻快地走进了练功厅,看见三个人,他笑容灿烂地说:“噢,你们都到了。对了,你们还没见过吧,这是范文珺,和她的弟弟,叫什么名字,噢,对了,范亦涵。他们是从今天开始跟师父练功。这是谭元忻,他跟师父已经学了两、三年了。”两下见过之后,四人便依照春来的安排,在练功厅中间一字排开站定,摒息静候师父开课。

    片刻之后,袁正伦手拿折扇稳步走进了练功厅,四人恭恭敬敬地向袁师父行过礼,袁正伦问:“你们已经见过面认识了吧?”,四人点点头。袁正伦继续道:文珺和亦涵是今天刚开始练,等一会儿我会先单独跟他们讲解,春来和阿忻像往常一样,先练习站桩,然后步型,最后是过手。”说完,只见春来和谭元忻走到练武厅的一侧,二人收拳屈膝,二字拑羊,开始坐马站桩。袁正伦领着范文珺姐弟俩到了练武厅的一侧,袁正伦对二人讲到:“我教的拳法,源自咏春拳,但也不完全是咏春拳,同时吸取中医经脉内功之精髓,自成一体。这一路拳法,主要是讲究心念,心念正,则拳法自成,变拙为巧,心念不正,终生不正,虽弄巧亦成拙。所以,非心念纯正之辈,我绝不授以拳法,否则,不但拳法难成,即使侥幸练得拳法,也终将弄巧成拙,害人害己。”,听师父这么一说,两人兴奋而骄傲地对看了一眼,师父愿意授以拳法,自然说明师父视二人为心念纯正之辈,堪以重任,有什么比这样的信任更令人感动呢?袁正伦接着说:“虽说心念为本,但跟所有的拳法技艺一样,基本功是拳法的基础,没有过硬的步法、套路和内功调息,拳法皆为空谈。而基本功全靠苦练,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在我这里上了课之后,每天早晚须得练功,不得耽搁,有这份决心,才可以跟我学拳,否则半途而废,耽误彼此光阴,不如趁早作罢。你们有这份决心吗?”二人很坚定地点点头。

    于是袁正伦开始教授二人最基本的坐马站桩步法,并配以简单的内功调息方法。袁正伦要求二人每天早晚坐马站桩至少一炷香的时间,加强腿部肌肉练习,稳定下盘,站桩的同时练习内功调息,以达到稳固心神、提升肌体敏锐度和自我防护能力。用袁师父的话来说:“心持一念,身随念行,如入无人之境”。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姐弟俩人一直在练习坐马站桩,最后袁师父教给二人《小念头》的口诀,“意思暂时不明白没有关系,每天须默念一遍“袁师父叮嘱二人。谭元忻和春来在练功厅的另一侧是如何练习的,二人因一直专注于内功调息,不敢分心,所以看得并不真切。只看到谭元忻和春来先是各自练习坐马站桩,然后又各自走步法,最后两人在一起交手,袁师父在一旁不时指点。袁师父所授拳法注重实用实战,不一味追求招式的潇洒漂亮,二人过手,动作幅度不大,没有绚丽夺目的飞腾跳跃动作,而是脚步稳健,出手敏捷干脆。但真实有力的东西,自有其天然的震撼力,没有花哨夸张的动作,二人行动之间所带起的劲道,在练功厅之中竟引起一阵阵呼呼的风声,初次听见这声音,竟然有点胆战心惊,仿佛置身于久远时空之外的沙场,千军万马胜败一念之间均悬于这拳**加之间!

    课罢,范文珺姐弟和谭元忻三人告辞师父,春来在三人身后轻轻掩上了安顺堂的大门。范文珺和范亦涵顺着来时方向,往仁风里方向步行而去,范文珺正待要问谭元忻家是否也住在附近,只见一辆黑色的奥斯汀小qì chē不知道从哪个巷子里开出来,停在了谭元忻的身边,一个中年司机从车中下来,打开了后面的车门,冲谭元忻微微一欠身。谭元忻皱了一下眉,有点不高兴地对司机说:“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我自己会搭电车回家,不用来接我。”车里司机陪着笑说到:“太太让我一定要来接少爷。少爷还是坐上车来吧,不然我回去不好交代,又得吃排场。”听司机这么说,谭元忻只好上车,不过正待抬脚,他停来,对着范文珺和范亦涵的方向问了一句:“要不要顺路稍你们回家?”,范文珺连忙摇摇手,朗声到:“不用,我们就住附近,走几步就到了,再见啦。”二人连跳带跑地往仁风里的方向奔去,谭元忻目送二人背影片刻,也探身上了qì chē而去。

    公共租界虹口地区荆州路上的一幢花园洋房里,谭太太正独自一人坐在客厅里,一边默念着佛经,一边数着手中的念珠,静静地等着自己的独生子谭元忻。谭家是旗人,本姓他他拉氏,民国以后,很多旗人都改了汉姓,他们也随大流改为谭姓。谭家世代为宦,谭家老太爷在前清做过不小的官,留下丰厚的身家,除了老家乡下的田产、庄园,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各地均有好几处房产。谭家老爷谭延筠在谭家排行第二,谭家老太爷和老太太过世后,谭延筠靠着分家所得的房产、田地、古董古籍,躲在上海做寓公,荆州路的这幢花园洋房就是自家的产业。按说,靠着丰厚的遗产,日子本应过得悠闲无虞,尤其是数十年间上海租界人口、经济异常繁荣,俨然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房产价值飞升,谭家的几处房产价值翻了好几翻。无奈谭延筠向来是公子哥儿的习性,花钱大手大脚,家中老人离世后,没了拘束,花起钱来更是没有节制,家中银钱只有出没有进,谭太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妇道人家,又有什么办法?只好尽量在日常开支中节省,搞得家中的佣人、司机都在背地里抱怨她抠门,可这又能节省几个钱?前不久谭延筠在民国政府外交部谋得一官职,也不顾得讲前清遗少的面子,兴兴头头地到南京赴任去了,谭家一众亲戚都羡慕得不得了,以为谭家老二这下发达了,只有谭太太心里有苦说不出。谭延筠在南京另外维持一个家的开销,半公开地养着一个姨太太,还有各种花天酒地的交际应酬,挣的那点钱哪里够花!还要上海家里拿钱倒贴,谭太太在上海的家用省之又省,但再省也得维持谭家基本的体面呀。饶是这样,还有亲戚背地里说她装穷,好像生怕别人跟她借钱似的。

    还好,唯一能让谭太太看到希望的是十七岁的儿子谭元忻,谭元忻聪明、懂事、上进,亲戚们都纷纷夸赞他很像他的祖父谭家老太爷,一点也不像他老子。谭元忻在上海的教会学校上高中,成绩一直很好,明年就该考大学了。只是谭元忻打小身体就不太好,这点一直让谭太太放心不下,头两年经熟人介绍认识了安顺堂的袁正伦大夫,请袁大夫下方子调养身体,几次见面之后,袁正伦很喜欢这个聪明懂礼的孩子,便让他跟着自己习武。果然,自打练武以来,身体好了很多,每年冬天必犯的咳嗽、气喘等毛病再也没有了,谭太太本来不太情愿让自己的儿子练武,觉得多少有点不入流,怕有失谭家书香世家的体面,眼见得练武的好处,自然不反对了。谭家老爷是什么意见呢?谭家老爷向来是名士派的作风,用谭太太的话说,他只关心跟吃喝玩乐有关的事,其他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估计他虽然口头同意了让儿子练武,但实际对自己的儿子练武这件事并不太了然吧。

    谭太太听见谭元忻走进客厅,抬起头,脸上自然而然地露出了微笑:“我让张妈做了点冰糖雪梨羹,已经放凉了,我让她端来吧。”,谭元忻在谭太太对面的沙发坐下:“谢谢娘。跟您说过了,您不用等我,早点休息好啦。另外,以后也不要让司机来接我了,我自己可以搭电车回家”。“这一段路可不近,天又黑了,上海的治安,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放心不下啦。”,“有什么放心不下的,跟着袁师父学了这么一阵子,别的不敢自夸,遇上几个劫道的小混混还是不在话下的。”,“哎呀,劫道的小混混我倒不是太担心,就算你打不过,也不过损失点钱财,可怕的是,别像阿韬那样出了事。”。谭太太所说的“阿韬”,就是前一阵被绑架的地产大亨周湘云的儿子周韬,周太太孙宝芳和谭太太是远方表姐妹,不过周家太阔了,两家除了年节下偶尔有点礼仪性的往来,平素交往并不多。“娘,您不用担心。周家的身家,不是一般人家可比的,绑匪事先都会把底细打听清楚的,不会对我们有兴趣。”,“这倒是,我第一次觉得钱不够多也是一件好事。唉,只是你可怜的宝芳阿姨怎么熬得过去,我都不敢打diàn huà过去问候,都是做娘的,摊上这样的事,旁人的几句安慰话有什么用,白白打扰她,惹她心烦。”,谭元忻知道母亲慈悲心肠,马上安慰她到:“韬哥哥应该没事的。周家虽然生意做得很大,但向来是低调本分,应该没有惹下什么血海深仇,绑匪无非是要钱,他们拿到钱肯定会放人的。现在估计是青帮的人在从中调停,什么时候谈妥了,事情就解决了。”,“哦,青帮的人还真厉害,连巡捕房都没办法,他们倒能解决?”,“现在的上海滩,巡捕房也好,绑匪也好,其实都在青帮的控制之下,洋人高高在上,好像不可一世,其实管不了上海街面的事。”。

    谭元忻讲的这些话,谭太太弄不太明白,也不想弄明白,只是听谭元忻讲话这么少年老成、洞察干练,当妈的,在欣慰之余,不免有点心疼,这混沌乱世,忧心的事一件接一件,多当几天懵懂少年,晚一点步入chéng rén世界,岂不是福分?谭太太打起精神,问谭元忻:“好啦,不讲这些烦心的事了。你今天在袁师父那里练得怎么样?还是你和春来一起练吗?”,“师父说我的进步蛮大的,比大多数练武的人进展都快。如果多一些实战练习,进步会更快。”,“我弥陀佛,可不要什么实战练习,你这是为了锻炼身体,不是为了去打架!”,谭元忻看妈妈这么紧张,笑了笑没有说什么,然后顺便提了一句:“今天新来了两个小孩,是姐弟俩,也跟着袁师父学拳。”女孩子练武,这真是一件新鲜事,谭太太顺应时代的潮流,已经接受了男女同校,但对于女孩子练武这件事,暂时还有点接受不了,这家父母真不知道怎么想的,真不知道袁师父怎么想的,她在心里这样想着,但是嘴上什么也没有说,她知道儿子热衷练武,而且对袁师父充满了敬仰,她不想说什么话惹他不高兴。

    不知不觉,范文珺和范亦涵在安顺堂学已经一个月了。任何事情,最初的新鲜刺激感过去,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后,便不那么有趣了,何况练武本是一件非常辛苦、有时甚至很枯燥的事,尤其是初学之时,练的都是基本功,只有枯燥,还见不到有趣、神奇的阶段。大多数初习武术之人,往往勉强坚持一段之间之后,便半途而废了,真正坚持下来的,都是意志坚定、热爱武术之人。所以,武功原理其实并不深奥,并不需要特别过人的天赋,但真正能炼成高手的,真是少之又少,凡事贵在坚持,便是这个道理。范文珺和范亦涵,原不过是凭着少年初心,被武侠小说激起的兴趣,投到了袁师父门下。入门之后,才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付出汗水和耐心,好在二人的性格本不是轻言放弃之人,想起入门时对父母、师父许下的诺言,还有春来、谭元忻这两个榜样在眼前,姐弟俩互相勉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四个习武的伙伴,也渐渐熟悉了。谭元忻最大,春来小几个月,范文珺和范亦涵的年龄依次排后。若按江湖规矩,先入师门者为长,不论年龄,谭元忻、范文珺和范亦涵都应当称春来为师兄,不过袁师父说了,我们不是江湖门派,不讲那些江湖规矩,所以范文珺和范亦涵只是称呼“春来哥”、“阿忻哥”,春来和谭元忻管他们叫“小珺”、“小涵”,而谭元忻和春来就互叫名字了“春来”和“阿忻”。“春来哥,你是什么时候跟师父习武的呀?”,有一次趁课间休息时,范亦涵问春来。“这个嘛,我也不记得了”,“那怎么会不记得呢?”,“因为开始跟师父习武时年龄小,所以不记得了。”春来似乎不愿意多讲这件事。后来范文珺和范亦涵断断续续从师父和阿忻哥那里才了解到,春来其实是一个孤儿,有一年袁师父去广东佛山探访朋友,顺带采购药材,恰遇上一旧友过世,留下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孤儿寡母艰难度日,袁师父知道后,便把这家的小儿子春来带回抚养,春来耳濡目染,自小就跟着袁师父习武,真是不知道算什么时候开始习武的。

    范亦涵顶喜欢春来哥,不光是因为春来哥武功高强,而且春来哥和气开朗,不管范亦涵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都是乐呵呵地耐心解答,范亦涵在练习时有一点点的进步,他都是又惊讶又高兴地赞扬,仿佛没想到范亦涵有这么厉害,这种感觉让范亦涵开心极了,很快他就把春来当成了一个令人喜欢又佩服的大哥哥。阿忻哥呢,也很和气,但他彬彬有礼,喜怒不形于色,不免让人有生疏之感。袁师父对练武要求很严格,练武之余,对他们却是宽容随和,几个孩子免不了有嬉笑玩闹的时候,但谭元忻很少参加,他多半会和袁师父在一旁交流一点诗呀画呀的心得,而这时,袁师父往往会微微眯着眼睛,手中一开一合地抚弄着绸面折扇,一副很受用的样子,说到得意处,还会仰头冲天呵呵发出几声轻轻的笑声。其他三个孩子听不大懂他们说的话,也不太关心,但隐隐约约地,他们觉得似乎有一个辽阔的世界,一片美丽迷人的花园,是他们所不了解的,除了阿忻,他们都像孩子一样,被排除在外了。这并没有让他们对阿忻有什么不满,只是在敬佩之余,多了一点生疏感。

    春来虽然跟随袁师父多年,但天生对读书没有兴趣,只是对草药、武功非常上心。启蒙的几本书念完之后,袁师父便不再勉强他念书了。谭元忻虽然是在教会学校念书,但家学渊源深厚,幼时也曾受教于名师宿儒,其父谭延筠虽然花花公子的名声在外,但诗书功底深厚、鉴赏品味不俗却也是事实。袁正伦得了这么一个可以谈诗论画的徒弟,自然是畅意开怀,相处时间一长,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但袁正伦本是不落俗套之人,两人之间竟有了一点亦师亦友的味道。连范文珺也看出了师父对谭元忻有点另眼相看,她曾经偷偷问春来:“春来哥,师父好像很喜欢阿忻哥,是吗?”,春来倒是没有什么芥蒂,若无其事地回答:“是呀。阿忻很聪明,读的书又多,和师父谈得来。我读的书不多,和师父搭不上话。我真希望我能像阿忻那样渊博就好了,可那些诗呀画呀的东西,我真是看不出有意思的地方。”,“我也是。阿忻哥没比我们大几岁,好像什么都知道,我顶佩服他。”,“我也佩服他,他虽然习武比我晚了几年,但进步神速,现在基本跟我不相上下,估计很快就会超过我了。不过,师父说我们习武不在于一争高下,只要秉持正念,尽一己之力,持之以恒,就能达致至高境界。师父还说我们四个虽禀赋各异,但皆心念纯正,勤而好学,他很高兴。”,“真的,师父真这样跟你讲的?”“嘿嘿,师父可不会当面这么跟我讲,是有次他跟一个朋友谈话时,我无意之中听见的。”。

    听春来这么讲,范文珺觉得仿佛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因为跟春来和阿忻相比,姐弟俩的差距简直是山高水长,虽然是入门晚的原因,但她也一直暗暗担心自己有一天能否达到他们的水准。她接着又有点好奇地问:“你说阿忻哥的武功很快就可能超过你,那他是不是师父最厉害的徒弟?”,“嗯,差不多吧。不过,”春来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但欲言又止,不愿意再讲下去,“不过什么呀,你别不讲呀!”范文珺有点着急,春来犹犹豫豫地说:“师父最厉害的徒弟应该是阿秋哥,已经离开师父了。还有佳莹姐,就是师父收的另一女弟子,也蛮厉害的。不过,你不要去问师父,师父特别不愿意提阿秋哥的名字,有时连佳莹姐的名字也不愿意提,你千万不要惹他老人家生气。为什么他们这么惹师父生气,我也不知道。我也不能再跟你多讲阿秋哥他们的事了,求你别再问了。”,春来向来是有问必答,他如此一说,范文珺自然知道分寸,便不再问了,只是心头悬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海上旧事》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海上旧事》 第五章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冰封印刻 连载中图标 冰封印刻
  • 钢制yìng bì 连载中图标 钢制yìng bì
  • 复制大脑记忆 连载中图标 复制大脑记忆
  • 沉沦梦境 连载中图标 沉沦梦境
  • 综漫之千魂玄尊 连载中图标 综漫之千魂玄尊
  • jí pǐn神医俏小妹 连载中图标 jí pǐn神医俏小妹
  • 至尊再临 连载中图标 至尊再临
  • 穿着西装的孙悟空 连载中图标 穿着西装的孙悟空
  • 一拳大天尊 连载中图标 一拳大天尊
  • [穿书]在修真文救世 连载中图标 [穿书]在修真文救世
  • 武破仙孤 连载中图标 武破仙孤
  • 戗世仙道 连载中图标 戗世仙道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