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冬天,莫小鱼刚满十周岁。
“莫小鱼起床啦”。
一个细细的声音说道。
“娘啊,还让不让人活呀”!
一个慵懒的声音从被窝里响起。
“小鱼呀,快点起来,今天在帮娘一天忙,明天我放你的假”。
“还去呀”?
“好了,怎么这么多废话?快点起来”!
莫小鱼无奈从热被窝里钻了出来。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嘟囔:
“我说娘啊,问你个事行吗”?
“嗯,怎么啦”?
“娘,你是不是又怀孕了,有我不够吗?咱家就一张床你让我去那睡”?
细细的声音闻言脸色一红啐道,
“呸!小孩子别废话,快点起来”!
“哎,娘啊,你和爹怎么老是不让俺省心,这以后咱一家人住那儿呀”?
“呵呵,别废话了快点”!
细细的声音发出一个轻笑。
莫小鱼嘟嘟囔囔的穿好鞋子。
“将桌上的饭赶快给我吃了,记得穿上棉猴,外面下雪了”。
细细的声音叫余小白,城镇户口,今年28岁,瘦高修长的身材,皮肤白净,眼睛很大,初恋的时候是十八岁。
老公叫莫大鱼,是个从乡下来小县城打工的,比余小白大八岁,莫小鱼是他们第一个儿子,今年十岁。
今天是年腊月二十七日,余小白最后一班,后天邮局里就能放假了。
冬天的早上,小北风就像小刀子,裹着白白的雪粒,打得人脸生疼。
娘儿俩踩着厚厚的积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余小白牵着仍然睡意朦胧的儿子,看着将头缩在棉猴帽子里两眼闭着的儿子,心里莫名的一阵心疼。
“哎,当初懵懂的自己为了爱情,被父母赶出家门,可如今这日子过的…,难道我就这个苦命吗”?
鲁西北与hb搭界处有个小县城,叫xj县,在小县城中心地带,就是县邮电局,余小白就是在这里工作,当初以她的姿色和在国营单位工作的铁饭碗,提亲shàng mén的人海了去了,可偏偏余小白喜欢上了比她大八岁,又没户口又是临时工的莫大鱼。
这结婚后有了第一个儿子,三口人租住在一间十平方米的小破屋,睡在一张床上,这现在又怀孕了,这日子什么时候熬到头啊?
余小白在分捡车间是名班长,现在挺着肚子,也舍不得请假扣那点微少的工资,儿子今天是被她第八次“抓壮丁”,上三年级的儿子会识字,多少能帮她分捡点信件包裹。
车间里同事贾玲玲正忙着分捡信件,厚重的铁皮门被余小白推开。
“哈哈,莫小鱼,今天又被你娘抓来啦,瞧你那没睡够的熊样,赶快给老娘干活去”!
贾玲玲的吼声,使睡眼朦胧的莫小鱼醒过神来,见是贾玲玲也在就屁颠屁颠跑过去,凑到贾玲玲身边说道。
“玲玲,就知道你不休班,这不天刚亮我就起来主动帮俺娘上班了”。
“滚”!又叫我名字,小白姐,你管不管你这儿子”?
“呵呵,活该!还不是你平时惯的,莫小鱼!别与你姨废话赶快给我干活去”!
余小白吼道,
“知道了娘,哼!你哪都好,就是不识逗”。
“呸!你才不识逗呢,小屁孩”!
“哼,小屁孩早晚也的结婚不是吗”?
“哈哈,小白姐,你俩生的什么宝贝儿子,屁大点个就想着结婚,是不是你们两口子晚上演戏忘关灯”。
余小白脸色一红羞恼的说道,
“小鱼,你如果渴了,找你二娘要奶喝”。
莫小鱼用鼻子深深的吸了下说道,
“我娘说,我五岁才断奶,这味道我熟悉”,
“呵呵,啪!你个小liú máng”!
贾玲笑着给莫小鱼后背一巴掌。
“余小白,就你俩惯的孩子,早晚会变成个小liú máng”。
余小白闻言不禁苦笑道,
“都是你平时惯的才没大没小的。
贾玲玲知道自己这师傅的家庭状况,家里三口人住十几平米的小房就一张床。
看了看尴尬的余小白,心中不忍于是说道。
“小白姐,不是我说你你家就一间房,儿子跟你们睡,这…你又怀上了,哎,要是小鱼这个小混蛋是个女儿,我就领着跟我睡了”。
“玲玲,真的吗”?
莫小鱼睁着大眼睛看着贾玲,
“滚你娘的,叫我姨”!
贾玲玲恶狠狠的骂道,
“噢,玲玲姨,发这么大火干嘛?
“哎,好啦,快点干活,儿子这样子都是你平时惯的”。
“咦?我说余小白,你还讲理不?哦,和着是我培养出一个小liú máng呀”?
“嘻嘻…流不liú máng我小管,反正莫小鱼将来娶的是你们家闺女,你这二娘逃不了关系”。
“你…”!
贾玲气的脸通红,重重的将包裹往台子上一摔。
“二娘,咱别跟没文化人一般见识,来喝水”。
莫小鱼递过茶缸。
“这小王八蛋”!
余小白无奈的笑骂道。
“哈哈,好儿子”!
贾玲玲笑着摸了摸莫小鱼的头,似乎忘了刚才自己还在发生气呢。
贾玲玲名如其人,说话嗓音清脆悦耳,按莫小鱼的话说,
“玲姨就是玲玲,自行车的玲玲”,
贾玲玲是胶东人,身材高挑,有大城市的味道,miàn pí白净,双眼皮大眼睛,不笑不说话,张口就是标准的胶东口音,性格很活泼,平时就喜欢逗小鱼玩。
她是1973年支援地方被安排在邮电局工作,给余小白当了一年多的徒弟,那时候余小白没少照顾她,后来在余小白的搓和下,嫁给了本地劳动局,刘局长的儿子,家庭条件在当时那个年代属于高干户,生有一个6岁的女儿叫小逑逑,两家关系一直非常好。
1978年,小小的县城里,只有几辆邮电局送邮件的“电驴子”,货币使用的是十块一张的“大团结”。
邮电局属于地方国营,这在当时属于最好的“铁饭碗”单位。
邮电起始于17世纪中叶,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653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
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并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
邮票上的面额当时等同与人民币,由国家发邮政总局发行,邮票的前身是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chū shòu给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就是邮票的前身。可惜的是这种标签随用随撕毁,没有留传下来。
邮票图案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称的上是国家“名片”。
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
在1997年之前,我国一些集邮爱好者们常聚在邮电局附近交易邮票,到了1997年集邮逐渐形成了市场。
我国现今最大的集邮市场有:“bj的马甸邮币卡交易市场”
“sh的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英国罗兰·希尔爵士发明的黑便士,
中国的邮票始于1878年“海关大龙票”,俗称大清龙票,有绿(1分)红(3分)黄(5分)。
到了现代,我国在1980年庚申猴年时,由黄永玉持笔影画的《庚申年红猴》面值8分的猴票,如今己升值了近20万倍。
莫小鱼不再贫嘴,低着头麻利的分检信件,他不知道的是,这些不起眼的小邮票,将来会给他带来多大的财富。
余小白看了看手表,才上午十点,
“好!今天的任务完成,玲玲,走,去领工资去”,
“好咧,小白姐,这马上过年了,你的钱够用吗”?
“凑合吧,这个月我和你哥工资加起来有二百多块呢”,
“不多呀,小白姐要不我工资你先用着,你还挺着肚子,别舍不得花”,
“谢谢够了不用了,对了,玲玲,你什么时候回青岛老家,我给你准备点土特产”,
“嗯,今年不打算回家过年了,小逑逑晕车历害”,
“二娘,你将妹子交给我,你和叔回家”,
莫小鱼跟在后面说道,
“还是拉倒吧,交给你我能放心吧”?
“你…”,莫小鱼被贾玲玲窝了个大红脖,气的说不出话来嘀咕道,“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哼!我把你当成liú máng接班人了,哈哈…”。
三人说笑着推开财务室的房门,屋内己有不少的员工在等着领工资,
贾玲玲拿着这月工资和奖金,从里面数出五张大团结,将莫小鱼拉到门后低声说道,
“小鱼,这钱姨是给你的压岁钱,你自个花,给你娘买些补品随便你了”。
莫小鱼很调皮很聪明也非常懂事,五十块钱对他可是天文数字,他知道玲姨的脾气,于是也没客气,将钱接过来红着脸说道。
“姨,将来我有钱了,一定会报答你”。
贾玲玲抚了抚莫小鱼头发,
“好,二娘等你发财”!
贾玲玲给的这五十块钱,让莫小鱼一生都没有忘记这份亲情,也就是这五十块钱一年后让他做出了一个人生第一个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