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鞭炮声声。
“小玉快出来,大家马上就要进来了。”吕建军大声地喊道。
“来了、来了。”赵小玉一脸兴奋地从屋里冲了出来,两人站到门口招呼鱼贯而入的村民们。
“哟、三赖你的房子何时建好啊?到时不要忘了请我们喝酒。”有村民笑着问道。
“马上、马上,小玉家搬完就轮到我了。”黄三赖笑着回答,他在桌子间绕着不停地散着香烟,赵玉凤正在厨房里和几个帮厨的大嫂紧张地忙碌着。
这段时间南湾村很里热闹,不断有新房建成,庆贺乔迁之喜的酒席接连不断。
吕建国做通大伯吕大山的工作,给黄三赖和赵玉凤母女办好了落户手续,并在南湾村边缘批了宅基地,在吕建国的帮助下各自建起小院盖了几间瓦房。
吕建国用钢材换来一批优惠价的水泥、砖瓦、沙石,再加上各家的积蓄很快吕大山、吕大河、吕永平等几家建起了二层楼房,
自己家当然也不能落后,父母家盖上了二层小楼,吕建国置换了家中的宅基地在赵玉凤家旁建起样式相近的三个小院,统一修建了下水道将五家的卫生间变成冲水马桶,解决了农村如厕难的问题。
又租来挖机平整出一条土路与餐具公司连接起来。这样外出就不用在村里绕行,节省了一段路程。
吕大山过来看后,对于农村集中居住,统一规划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
可惜吕建国几人都在忙很少回来住,没有机会讨论这个话题。身为村支书的吕大山对改变村庄面貌心情急切,专门到好味道店等候吕建国和他讨论这个问题。
吕建国没多话,带着几个村干部奔赴浙省西华村,规划整齐的村庄,漂亮的小楼、密布的工厂惊呆了众人。
吴人保是西华村的最大功臣、曾激励了无数华国人的奋斗精神。
一九七九年正是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吴人保却提出了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五百多亩粮田由三十多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
后来在他的安排下,一些村民们外出学手艺,回村后陆续办了锻造厂、带钢厂、铝材厂、铜厂等。在那段时间西华人陆续办起了以冶金、纺织和有色金属为主的四十多个企业,全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劳动力投入到了工业生产。
一九八零年西华村的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亿元,成为苏省第一个“亿元村”。一九九六年产值就达到了二十亿元,全村居民住房别墅化,百分之三十的村民家庭拥有轿车,户户存款超过六位数。
“大伯、西华村的经验可以做参考,尽管难度很大,但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和具体的样板。”吕建国平静地说。
没能见到chuán qí人物吴人保,他心里略感遗憾。此时正是西华村大发展时期,吴书记都实在太忙没有时间一一接待各地涌来的参观考察团。
“你说的都是真的?”吕大山低声问。
吕建国告诉他西华村的崛起除了吴书记带领村民的奋斗,还和吴书记有一个在华国发改委工作的同学有关。计划内的钢材的持续不断的gòng yīng让西华村一路狂飙迅速成为举世闻名的典型。
“我们走自己的路,虽然达不到西华的程度,至少也能改变落后的面貌。”吕建国坚定的说。
食品公司的外采部在吕大林的指挥下有序的为钢城签约分厂tí gòng些食品原料,几个月下来犹如一根钉子牢牢扎进了钢厂的gòng yīng系统,成为稳定的gòng yīng商之一;
食品公司的冷库,收储了大量的蔬菜和肉类,形成稳定地gòng yīng源,有效调节了市场的供求平衡,吕大林一跃成为江城东部最大的蔬菜和肉类经销商。
紧挨冷库建一个专业的冷冻饺子生产车间,从周边村子招来女工,并请来安大妈、金三柱等手艺精湛地师傅做技术主管指导生产。
吕丽红从生产车间出来成为商场部负责人,负责钢城商场xiāo shòu网点的建设工作。
餐具公司的建设进度很快,范区长亲自主抓、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干。好在整个工程量不算大,又规划成三期、边建设边投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一期的通水,通电、通路、平整硬化场地、院墙、车间、办公楼等项目逐一建成。
餐具公司厂区分成两部分:一区为公司本部,二区租赁给建国金属加工厂做生产车间。
建国金属加工厂原来的货场继续用来存放钢材,加工车间生产的工件全部xiāo shòu给餐具公司,按美元结算。
两家公司从附近村子招收男工培训后上岗,大卫成为餐具公司和金属加工厂的技术总监,托马斯又邀请在钢城工作的朋友当技术顾问,利用休息时间过来做指导。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建设,一九九一年八月托马斯(江城)餐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产品顺利运往欧洲交付埃斯托利公司。物美价廉的餐具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小埃斯托利高兴之余追加了大量的订单。
“建国,你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啊。”袁一山抚掌大笑。吕建国提出的饺子生产计划已全部实现,还新增了一个专供出口的工业项目。
“这事还得感谢袁伯伯您,如果不是您给弄来那么多的提货单,这事想都不敢想。”吕建国诚恳地说,他详细介绍了拿到提货单后发生的那种神奇的变化,数不清的人找shàng mén来哭着喊着求自己赏脸给点钢材,这对他的刺激太大了。
“唉,这种情况暂时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慢慢适应。”袁一山点点头,吕建国的反应在意料之中,这种事情只能一点点适应。如果让他知道了更深一些的内幕,怕更受不了。
“对了,袁伯伯下个月公司打算组织考察团到米国参观学习,想邀请您一起去,不知您方便么?”吕建国问。
“确实要出去看看,你丹姐来信和我说了米国的情况,咱们已落后了一大截,可偏偏有些人不愿承认更不敢面对,还一个劲的糊弄老百姓让大家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袁一山的气愤地说。
“那行,您帮着筹划一下,给弄个名单,我好让对方发邀请函过来。手续办好后咱们就出发。”吕建国说,所谓考察其实是为感谢那些给袁一山tí gòng指货单的朋友们,让大家有一次赴米旅游的机会。
“行,晚上到我家来,我介绍几个朋友你们认识一下。”袁一山答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