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大明英雄谱 > 第七章,风云突变

《大明英雄谱》 第七章,风云突变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他想到做到,便就使出浑厚内力,一掌遥遥的击在海面上,果然借着反冲之力,身子再次飘起。</p>

    不过他始终是人,海水又不若地面一样坚硬,他十层掌力,在海水的化解之下,余下至多不过三层而已,是以这次郑雨轩未能飞起多远,早就落尽了海水之中。</p>

    幸好他离海岸本不算远,荆疾见郑雨轩落了水,赶紧将剩余帆板一块一块皆尽丢至他身边,郑雨轩随手接住一块,借着浮力一点点游回了岸上。</p>

    他二人有心击杀了那些倭寇,却无法追击得上,只好商议了先回京师复命。</p>

    荆疾道:“兄弟,你自回京师吧,我一介shā shǒu,既然人物完成,是必须要去拿人头领花红的,我们就此别过,他日若要寻我,只在秦淮河上,必然能找到线索。”</p>

    郑雨轩知道荆疾习惯了行走江湖,也不好阻拦,只得同意了。</p>

    荆疾转身走出几步,却又转了过来,道:“你的武功进步很快,但是这两天用的武功,我以前却也没有见过,似乎不属于任何一个门派啊。”</p>

    郑雨轩道:“那日为了避开李元善兵丁的箭支,我忽然有所感想,也就使出来了,只是还不算熟悉。”</p>

    荆疾道:“这两日里,你的武功越发精纯了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找个清静处,好好琢磨一下,若能大成,天下无敌也只若等闲,当年教你武功的老叟,果然非同一般,虽然没有教你上乘武功,却教了你上乘武功的道路,自己创出武功毕竟才是自己的。”</p>

    郑雨轩别了荆疾,打算去福州交代一下,却又不知道哪些人已经被倭寇收买,只得怏怏的买了匹马,星夜疾驰,到了驿站,亮出了朝廷的腰牌,手书一封加急信笺,命驿站八百里加急,速速送回京师交于方孝孺。</p>

    夏日的午后,处处充满了酷热,就连风也不见得一丝,几树沾满了灰尘的树叶,无力的垂了下去。</p>

    郑雨轩迎着老大的日头,在官道奔驰,胯下的马匹早已经疲惫到了极点,正不停的打着响鼻,口中流着白沫,显然是受不住这般长途奔驰。</p>

    自出了驿站后,郑雨轩已经赶了一夜的路了,期间仅仅是在一户人家里讨了碗水喝了,顺便给马喂了些青草饮水,只是马匹若要长途奔袭,是断然不能吃青草的,必须要以干草加些盐巴喂养,否则的话,一旦长途奔袭,必然拉肚子。</p>

    如此奔驰了这一夜,马匹早已受不住了,郑雨轩只好下了马,解了辔头,让马匹自行去了,自己却将真气运行一周,寻好路径,一路凭着双脚奔驰,一边心里担心着皇城之中,现在是什么情况了。</p>

    只他却不知,现在皇城内外的守卫,一个个若木桩一样站着,仍凭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也不敢稍微擦一下,只有一个小太监,正焦急的jìn gōng门口走来走去,似乎是在等什么人。</p>

    “翰林侍讲方孝孺大人觐见!”</p>

    一声高昂的嗓子打破了夏日的宁静,那门口的小太监赶紧迎了出去,长吁了一口气,似乎胸口的巨石终于落地了。</p>

    这也难怪,如今燕王朱北平府起兵,打着“靖难”的口号,挥师朝廷,此刻朝野内外震惊,皇帝早命人去请方孝孺前来议事,这小太监就是在门口等方孝孺的人。</p>

    如今燕王兴兵,皇帝龙颜大怒,要是再等不到方孝孺,小太监只怕人头不保,所以此刻见到了方孝孺,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爹一样。</p>

    方孝孺在太监的带领下,进了“奉天殿”,却见当今天子正靠在龙椅上,满目忧愁,不知正在愁些什么,他不过二十一岁年纪,正是年少放歌之时,却要日日忧心国事,使得他眉间似乎也有了些皱纹。</p>

    方孝孺疾步上前,在大殿正中磕头,口呼万岁,道:“臣翰林侍讲方孝孺,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龙椅上的朱允炆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起身,一边下来搀扶方孝孺,一边开口,道:“老师快快请起,您年事已高,以后这般繁文缛节就免了吧,此刻又不是上朝,朕只是想找老师来解解惑而已。”</p>

    方孝孺再三的道了谢,才起身问道:“不知皇上在疑惑什么事呢?”</p>

    朱允炆道:“祖爷爷在的时候,天下无人不服,四海清静。只是朕尚且年幼,登基之前,常见百姓人人自危,即便是朝中大臣,也是个个如履薄冰,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祖爷爷的锦衣卫,实在是太过跋扈,朕在想,是否要削去了锦衣卫?”</p>

    原来太祖初登大宝,恐怕天下有不臣之人,故此命自己的贴身护卫广布眼线,一旦发现有不臣之心的人,可即刻格杀。</p>

    当年太祖尚在时,大学士宋濂有一日在家里宴请宾客。到了第二天,太祖问宋濂昨天都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的是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p>

    太祖听完后道:“爱卿果然没有瞒朕。”</p>

    宋濂正在奇怪,却见太祖拿了一幅图请宋濂自己看,宋濂一看,图上正是自己昨日宴请宾客的图像,包括谁坐在哪个位置都丝毫不爽,看到这张图画后,宋濂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p>

    自此以后,锦衣卫的权利越发的大了,可随意抓人,也可以随意放人,边纵是已经打入死牢的囚犯,锦衣卫也敢直接冲进死牢抢人。</p>

    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普通百姓,敢有半点阻拦的,锦衣卫往往是一言不合,便就拔刀shā rén,一时间,京都百姓个个胆战心惊。</p>

    直到胡惟庸、蓝玉两大功臣的案件,株连了四万余人之后,太祖皇帝召见也知道,此类酷刑不可以为常,所以在洪武二十六年,太祖下诏曰:“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p>

    但是这般弊端,却是难以断根,朱允炆登了基,改国号为“建文”,也有放弃以前武治天下,改为以德服人的意思。</p>

    此刻朱允炆问了方孝孺,方孝孺却道:“陛下,锦衣卫毕竟只是皇家守卫,只消皇上您亲自去交代一下,他们也都是尽忠的好臣子,自然会体谅皇上的用心。臣以为,陛下真正忧心的该是四王爷造反一事吧?”</p>

    朱允炆长叹一声,道:“唉,也不知四叔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就一定要来反对朕呢?小时候,父王跟随爷爷南征北战,很少陪朕,四叔却每次回家,都会给朕带些小玩意儿回来,朕还记得十二岁那年,四叔专门带朕去打猎……”</p>

    朱允炆语气越来越低,似乎又回到了那一年的秋天,逸兴遄飞的朱棣,正把尚且年幼的朱允炆搂在怀里,端坐在一匹千里马上,背负着强弓,指点着前面树林里的一只白鹿,道:“允炆,你是我皇家的子孙,大哥现在正随父皇平定战乱,没有时间来陪你,你可曾恨过大哥?”</p>

    年幼的朱允炆道:“没有啊四叔,我以后也要像四叔一样,为国家奋斗的,父王上次回来时说过,天下稳定后,他会带我去漠北看牛羊和草原的,我一直在等父王回来。”</p>

    朱棣哈哈一笑,道:“好,要去漠北,一定要会骑马,四叔今天就带你先领略一下骑马的乐趣,你看见那只白鹿了吗?四叔帮你射下白鹿,当作你的生日礼物好不好?”</p>

    那一日,朱棣教了朱允炆很多道理,从天文地理到治国方略,包括从军治乱,乃至农耕商贾,年幼的朱允炆听得入了迷,是以对诸多叔叔之中,与朱棣关系最为亲近。</p>

    只是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守孝灵前,导致身体日渐消瘦,太祖曾经说过:“此子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p>

    朱允炆与其父性情相近,同样温文尔雅,却不十分勇武,他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p>

    是以太子驾薨后,太祖立了他为皇长孙,自此以后,燕王朱棣镇守北平,回京的时间越来越少,偶尔回京,也是匆匆入朝面圣,停不了几天,便就启程回了北平。</p>

    如今朱允炆登基,感念天下藩王过多,手中军、政权太过分散,且各个藩王在封地胡作非为,所以与方孝孺商议,重用了黄子澄、齐泰与方孝孺等人。</p>

    如今一提到削藩,其他王爷个个都收拾了,唯独当年与自己最是亲近的四叔,却竟然不理解自己,起兵造反了。</p>

    朱允炆自己也知道,朱棣自幼随太祖征战四方,又有头等将领们的辅导,尤其是徐达,竟然与朱棣结为了亲家,守卫藩封之时,经常指挥对蒙古人的战斗,如今的朱棣,可以说是大明疆域内军事第一。</p>

    所以朱允炆也无计可施,在朝堂上问计,那些个文官武将,一听说要与朱棣对抗,个个先自软了几分,谁敢与朱棣抗争?</p>

    要知道,朱棣自小随太祖东征西讨,战功赫赫。待得自己镇守北平时,又经常与蒙古人作战,多的优秀将领辅佐,尤其是娶了徐达长女之后,更是深得徐达教导,可以说,当今天下,若论军事能力,再无一人能出其右者。</p>

    朱允炆天生敦厚,也不好对那些文臣武将多做苛责,只好日日忧心,此刻前线战报若血花一般飞来,尽是战事不利的消息。</p>

    都司谢贵、布政司张昺,也都被斩杀于阵前,朱允炆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命人召来了方孝孺共议国事。</p>

    方孝孺文采斐然,实在乃是一代儒家大豪,却又哪里有过半分统兵经验?只能一直的安慰皇上,道:“圣上权且安心,我大明尚有兵马百万,那燕逆又只是逆天行事,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处,即便是他再能打,又怎能耗得过我百万军马?”</p>

    朱允炆道:“老师所言极是,只是朕,实在是不愿意叔侄相争啊!如果四叔真的想当皇帝,来和朕说一声,只要天下太平,朕就算退位又如何?”</p>

    方孝孺急忙起身跪倒在地,道:“皇上万万不可如此,陛下您是承先皇之位,乃是奉天承命,岂能有此思想?”</p>

    他君臣二人哭一阵,商议一阵。所哭的都是天下大事,心忧社稷;所议的都是如何令四海臣服、天下安定。</p>

    如此商议着,不觉已是酉时(下午7点),朱允炆命“御膳房”准备了膳食,就在宫里和方孝孺一起吃了,又接着商议道:“如今朝中将领个个都畏惧四叔,无人敢领兵出战,这始终不是办法啊。”</p>

    方孝孺道:“朝中不是还有李景隆吗?他多年军旅,堪当大任!”</p>

    君臣商议直到戌时(晚上9——11点),看看天色已晚,朱允炆便就命自己身边的太监,执了自己的玉佩,亲自送方孝孺回府。</p>

    夜风阵阵,早已经过了宵禁的时间,偌大的京师,只有偶尔吹过的下风,夹杂着打更的更夫的脚步声。</p>

    那小太监实在忍不住了,终于开口,道:“方大人,您得想个法子啊,咱家天天看见皇上忧心国事,人都消瘦了,常常半夜里,皇上的寝宫还亮着灯,长久下去,就算皇上是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这样的忧心啊。那该死的朱棣,竟然……”</p>

    “闭嘴!”方孝孺打断了那太监的话,道:“祖宗遗法,内臣不可干政,今日我念着你关心皇上,权且饶你一次,再敢妄议国事,本官必定奏明天听,将你推出午门斩首!”</p>

    那太监不敢再多言,只在前面打着灯笼引路,一路无言到了方府门口。方孝孺掏出一锭银锞子递与那太监,道:“多谢公公相送,一些小小意思,还望公公笑纳。”</p>

    这种行为,乃是历朝历代不成文的规矩,毕竟这太监日日跟随在皇上身边,万一稍有不慎,便就在皇上身边乱说,任凭你多清廉,这般说久了,皇上也必然会心生疑惑。</p>

    </p>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大明英雄谱》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大明英雄谱》 第七章,风云突变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洪荒壶中仙 连载中图标 洪荒壶中仙
  • 天神降临之剑仙谈情 连载中图标 天神降临之剑仙谈情
  • 传说中的英雄的传说 连载中图标 传说中的英雄的传说
  • 小哥种田 连载中图标 小哥种田
  • 五号铁 连载中图标 五号铁
  • 六道起源 连载中图标 六道起源
  • 神诡:我就是神 连载中图标 神诡:我就是神
  • 我的抗战不一般 连载中图标 我的抗战不一般
  • 网配之天声一对 连载中图标 网配之天声一对
  • 吾为剑神 连载中图标 吾为剑神
  • 算卦我靠玩微信 连载中图标 算卦我靠玩微信
  • 一墨修行录 连载中图标 一墨修行录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