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入了崇明塔,未来才发现自己先前的担心是多余的。这里的确是一处宝地,白玉般的塔身上,处处都刻下了祖宗们留下的经文,阴阳五行,星象占卜,可谓是囊括众妙,看得人眼花缭乱。
唯独让人遗憾的是,这里少了点人气,整座三十六层高的宝塔里,仅仅只有他和墨奴两个人。
墨奴就是当初撑船带他来崇明塔的怪人,这人常年屈居在塔门外方寸大的偏房里,只有需要他撑船的时候才能瞧见人影。墨奴话不多,也从没当着未来的面揭开过头上的斗笠,未来起初还真以为他只是崇明族最下等的仆役,然而后来随着修为渐长,才知道这个行尸走肉般的怪人是这贝伽山上多么恐怖的存在。
未来一个人在这崇明塔内,每天唯一可做的就是参悟《元罡天道书》。族老会的老人们会时不时来塔里看望他,除了考校他对《元罡天道书》的修习进度,也会轮着传授他各种技艺本领。阴阳道号称有三千术法,包融驳杂,不仅仅是各种奇门道术,更涵盖了医卜星象、琴棋书画这些工秀巧技。
一个人在宝塔内呆得久了,未来也就逐渐习惯了这种清淡的生活。每日参悟《元罡天道书》之余,整个人就沉浸在各种奇术妙法之中,倒也学会了自得其乐。
从进入崇明塔的那一天起,未来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母,早年的他还会心生思念,日日计算着日子,逢年过节更是独自流泪,好不悲伤。然而日日修习《元罡天道书》,时间久了,未来的心性也越发清淡平静,与世无争。渐渐的,也没再计算过日子,更没再牵挂过谁,日复一日,再也不知何年何月。
等到未来过了十五岁,那些族老们也来得少了。不知是不是修习《元罡天道书》的缘故,族老们的传道授业,未来总是一点就透,有时甚至不加研习,就能直言根本,甚至给出破解之法。久而久之,族老们也是授无可授,何况这些人并没有修习过《元罡天道书》,哪怕是和未来坐而论道,也是三两语不知所云,万分汗颜。
崇明塔里越发的冷清了,而随着一日日感悟天道,修习渐长,未来也终于看明白了很多当年他想不明白的事。
比如这《元罡天道书》,比如这座崇明宝塔,比如他这个至高至上的老祖宗。
只有他这个唯一修习经书的人才知道,《元罡天道书》为何担得起“穷极天道”这样的评价。它似乎什么也没教你,又好像什么都教你了。你就像做了一场梦,你可以是世间万物,你可以操控诸般法则,似乎这一切只是泡影,又似乎你真的能够主宰一切。
随着修为日渐精深,未来能够感受到,每当他在元罡天道书中沉浸感悟的时候,就有浩荡的暖流从天地间向着他汇聚而来,他知道,这就是崇明族人口中的天地气运。然而这天地气运最终并没有进入到他的身体,而是被这座崇明宝塔截取了下来,供养整座贝伽山,供养整个崇明古族,供养三十六阴阳道。
对于这件事,未来在十八岁之前就已经明悟了过来。不过他的心中并没有太大的波澜,只是感叹所谓的让他这个老祖宗镇压气运原来是这么回事。
未来依旧是那个未来,心性恬淡,每日里翻翻书,参参禅,打望贝伽山的云海。
未来二十八岁那年,崇明塔终于迎来了新的客人。老族长亲自来到崇明塔前拜见,请求未来前往新族长的出任大典,并接受新族长的朝拜。
未来随着老族长走了一趟,不过也只是惊鸿一瞥,在大典的最后关头露了个面。
出任大典上,未来高居龙头上位,新任族长带着三十六阴阳道道众,一起参拜老祖宗。在未来意料之中的是,新任的崇明族族长,正是当初他最疼爱的小族弟未央。
大典尾声的时候,未来少有的与未央攀谈了几句。随着多年经营,未央如今已把三十六阴阳道大权抓在了手中,同时入了大夏皇朝当国师,普天传道。二人似乎没有嫌隙一般,聊得时间虽短,倒也酣畅。
最后,未央还给未来送上了三个资质上乘的童子,让三童子侍奉在未来左右,也解解崇明塔内的清冷。未来见其好意,也就应下,并先后给三童子赐名,分别叫未见,未言,未行。
随后不久,未来就带着三童子返回崇明塔,从此再也没见过未央。
塔中不知时日,白驹过隙间,未来已经翻过了两百寿岁。族里边还为此大摆寿诞,三十六阴阳道教众普天同庆,各路大能巨擘纷纷来贝伽山朝贡。不过对于这些,未来的感受并不明显,甚至都没有隔着永夜湖观望一眼,倒是身边的三个童子,看着热闹时不时嚷嚷几声。
未来虽已是两百寿岁,但由于修为精深,依然是二十出头的面貌,一身白衣,恬淡无尘。三童子修习的功法是浑元童子功,一生童颜永驻,而且又得未来加持,几乎可与未来同享寿岁。
这一日,崇明塔二十八层西面的露台上,一张卷席平铺而开,未来和未见分坐在棋枰两侧,一人执白子,一人执黑子,正盯着局上大龙杀得不亦乐乎。
未言在一旁嘟哝着小嘴,似乎对棋局丝毫不敢兴趣,悻悻说道:“老祖宗,你这两百诞辰大典操办了七日,今儿个可是最后一日了,你就真的不出去看看?”
未来目光始终停留在棋局上,过了小半会才回道:“还不就是那样,有什么好看的。”
未言哪肯善罢甘休,继续道:“那也总好过日日抚琴对弈吧,难得遇上这样的日子,还窝在塔里岂不是可惜了。”
未来闻言笑着摇了摇头,道:“你啊,你们三个跟了我这么多年,就你未言心性最是跳脱。在这塔里清修了这么多年,外面一有什么动静还是耐不住。”
未言虽然也是一百多岁的人了,可毕竟还是童子模样,只见他拿出惯用伎俩,露出一脸委屈的模样:“老祖宗,想看看这天下究竟是何等模样又有什么错喃?我们三个三岁就入了崇明塔伴你清修,一辈子也没离开过贝伽山。弟子常年听你讲道,也知你从《元罡天道书》上所看到的世界是何等瑰丽玄奇。可那毕竟是天道感悟,外边的世界究竟是不是这样喃?老祖宗给我们三童子赐名未言未行未见,难道就真的不曾想出塔看看?”
未言一番话看起来是随口而出,实际确是早就打好了腹稿,他侍奉在未来身边多年,多少能摸清一些未来得想法。
未来拿在手中的棋子迟迟没有落下,整个人顿了片刻,这时候,坐在对面的未见也说话了:“老祖宗,未言所说也不是全无道理。”
“哦?”未来抬头盯着未见双目,一副有兴致听他说下去的意思。这两百年来,未言偶尔会在他耳根子旁絮叨出塔的事,可未见却是头一回,他是三童子中最沉稳寡淡的一个。
“我们三个虽然伴着老祖宗常年清修,可也出塔办过几趟差事,外面的事比祖宗知道的多点。近百年来,我崇明族气运昌隆鼎盛,阴阳道脉络遍布天下,这都是祖宗的功劳。这些年老祖宗参悟元罡天道书有得,天地气运浩瀚加身,全部用来供养崇明塔,如今就算老祖宗离开少数年月,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此乃其一。”
未见一番话说得不急不缓,顿了片刻继续道:“老祖宗此前也说,近几年参悟天道书进境缓慢。未见想来,祖宗观想世间万物,却从来不知万物本来面目,这极有可能就是问题所在。老祖宗出塔游历一番,或许天道书的修行会再有进境,这于我崇明族也是大喜之事,此乃其二。”
“至于其三嘛,未见却是出于私心替祖宗着想。祖宗清修一世,虽然道行高深,但终究不知寿数极限是多久。就我崇明族而言,寿数超过两百的就已是寥寥无几。老祖宗这一生为崇明族枯守崇明塔,何不趁这时机,看看天下究竟是何面貌?不管祖宗如何决定,三童子始终愿意常伴祖宗身旁。”
未见把话说完就不再言语,低头看着棋枰,心中却知道,老祖宗应该已经有了决断。
未来依然没给出决定,缓缓把手中棋子落下,然后对站在一旁的未行道:“未行,你在一旁一直没说话,这事你又怎么看?”
“这?”未行露出一脸难以决断的神色,低头劝道:“老祖宗,未行觉得咱们还是留在崇明塔里潜心修行吧,何必去红尘俗世淌浑水?”
未行话一出口,未言当即睁大眼睛向着未行瞪了过去,心想你胳膊肘怎么朝外拐,对着未行直言道:“你脑子是怎么想的,就这么潜心修行,一直到寿数耗尽?你平日里私下不是一直对着壁画苦练本领么,不走出塔去,你一身本领练了有什么用?”
未行闻言瞪大了眼珠子豁然抬头,右眼微眯了一下,道:“未见师兄所言不无道理,未行听从祖宗和师兄安排,只愿常伴在祖宗身边。”
未来似乎心头真的有了决断,也没和几人再在这话题上纠缠,只是淡然地继续和未见对弈,偶尔谈笑几句。
数日后,未来招来未见谈话,并应下了三童子的请求,决定出塔游历一年,同时让三童子着手准备,众人于三日后离开贝伽山。
此后两日,三童子陆续出塔前往永夜湖的采办,除了搞定出行细软,更是将贝伽山周遭世界的图纸和各种讲解人文风俗的书籍找来一阅。
直到第三日,未来还在崇明塔第三十六层参悟元罡天道书,而崇明塔的大门却被重重敲响。
只听轰隆一声,未见破门而入,竟是以重伤之身,逃回崇明塔,口中放声疾呼:“老祖宗!三十六阴阳道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