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呜呜呜……
战鼓敲起,人的心跳好像都随着节奏在抖;号角响处,鲜血在体内沸腾燃烧。
由于出了昨日的变故,不仅帅府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校场内一排排披着重铠的骑兵压住四角,给人一种沉闷的压力。
嗵嗵嗵……炮声隆隆,第一场kǎo shì开始。
后世的体育竞赛,各种项目一起上,分区进行,跑步、跳高、铅球、标枪、拳击、划船、跳水、体操……你喜欢看什么就往哪里拱。
北宋时的武举,则一项一项进行,一项一项淘汰,每一项淘汰一半的选手,直至最后一关定下二十个额,按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第一项是举重,举重有三个科目:单手举重、双手举重和抱走。
单手举重用的器具是石肘子(石锁),用砂石打凿而成,有两种形状,一种把手在上,呈锁状,把手为圆柱形,石锁呈梯形;一种把手与上沿齐平,把手边左右挖有孔洞,方便手的抓握,石肘子呈升斗状。
石锁(石肘子)四周大多雕凿一些花鸟虫鱼图案,甚是精美。
重量有三种型号:五十斤,八十斤,一百二十斤。北宋时的斤换算成现在的市斤是一点六市斤,公斤则是零点八公斤,也就是说,单手上举的石锁最轻者为四十公斤,最重者为九十六公斤。
双手举重用的是石担,是现代杠铃的前身,重量为一百斤、两百斤、三百斤。
举重的成绩以重量和举起的次数作为依据。
抱走则是用的石狮或石球,重量为一百五十斤,两百八十斤、四百斤。
抱举以石狮一成石球底部离地过膝,抱在胸前绕校场行走计成绩,以重量和距离为重要参依据,背负者次一等。
参试者不分年龄、体重,不像现代举重项目分公斤级,倒与世界大力士比赛相类似。
参考的考生共二百人,第一场kǎo shì下来,单手举重者,右手过一百二十斤者十七人,左手过一百二十斤者二十一人;双手举石担者,过三百斤者十四人;抱石在四百斤,绕校场一圈者,九人,背石绕校场圈者,十九人。
按名次取下来,达优等者共九十人次,实际优等者为四十七人。
另在余下优良者按成绩选出五十三人凑足一百之数。
比试的时候,不管认不认识,都在为对方加油呐喊,颇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现代体育精神。
说真的,不管中不中举,一旦发生战事,大家都是并肩战斗的战友。
我是九二参加的举重kǎo shì,轻而易举地就取得了优等。
帅府子弟除我和耶律其极外,有三名弟子进了优等。
狄青、伍元直、罗贲无一例外轻松进入下轮测试。
昨晚分配任务时与他们四人有关的团队,均成了最热心的贴身工作人员。
第一天的kǎo shì进行得异常顺利,下午申时,kǎo shì成绩张榜公布,共一百人,分数分三个档次,优等、良好和一般。
我们五兄弟皆在优等。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百人参加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kǎo shì。
技术活比力量活稍显复杂,射箭关系到弓、马、步、靶等。
最简单的莫过于射固定靶,靶子有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分,弓有一石弓两石弓之别,用两石弓射一百步外的靶心和用一石弓射五十步伯靶心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骑在马上游动射箭难度又大了很多,特别是将固定靶换成移动靶后,能箭箭中一百米外靶心的武者,就可以称为神箭手了。
当然,趋于表演性质的百步穿扬和来源于野史的辕门射戟,则没有相应的kǎo shì。
箭射完之后,列入优等的有三十人,良好的有三十人,普通的余下四十人。
我们五人仍在优等。
接下来的马枪,就是一对一的单挑了,当然一人挑战多人也是允许存在的,真有那种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人上场,必将引起轰动。
我就是本次武举的以敌众之人,场景没有张翼德在长坂桥上那一喝产生的特技效果,达到闻者碎胆、河水倒流的神奇,但在真刀真枪之下,一人对战九十九人,也让我风头出尽,稳稳地坐实了功夫第一的名头。
其余四位弟兄或一挑二、或一挑三、或一挑多人,没多长时间就紧挨着我排在了成绩榜上。
等成绩统计完毕的时候,天已全黑。
用红榜写出了名列前茅的二十五人的名字,参加最后一天的策略(兵法)kǎo shì。
这一晚仍很平静。
第三天的kǎo shì就在校场上展开。
二十五张桌子摆在校场空地中央,每一张桌子前后左右为离其他考桌有一丈开外,完全杜绝了抄袭和交头接耳。
好在今天只有五个人过不了关,大家都显得比较轻松。
上午kǎo shì,下午就要出成绩,晚上拟定名次,明日放榜。
此次考的题目是《尉缭子》中的天官第一。引用了一段原文:
梁惠王问尉缭子曰:“黄帝刑德,可以百胜,有之乎“尉缭子对曰:“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黄帝者,人事而已矣。何者今有城:东西攻不能取,南北玫不能取,四方岂无顺时乘之者耶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备具,财谷多积,豪士一谋者也,若城下、池浅、守弱,则取之矣。由是观之,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案天官曰:‘背水陈为绝地,向陂陈为废军’。武王伐封,背济水向山阪而陈,以二万二千五、百人,击纣之亿万而灭商,岂纣不得天官之陈哉!楚将公子心与齐人战,时有彗星出,柄在齐,柄所在’胜,不可击。公子心曰:‘彗星何知,以彗斗者,固倒而胜焉’。明日与齐战,大破之。黄帝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谓之天官,人事而已。“
列出的问题就是在一个时辰之内做一篇论述战争胜败因素的文章,来批驳或支持尉缭子在文中提及的观点,即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是人,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反对兵阴阳家所散布的“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等迷信说法,明确指出“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谓之天官,人事而已“。
就我所知,《尉缭子》在那个年代最开始是划为杂书类的,纳入兵书还有待探讨,想不到竟有人作出了超越时代的事,不仅将其列入兵书,还将其书中的内容作为了武举kǎo shì的题目。
后来才知道,这是夔州路都督府师爷庐陵郡的欧阳观所出,欧阳观现已四十八岁了,早于十四岁时就中了举人,乃少有的聪慧之人,只是数十年来未进士及第。晏殊少年得志,与其背后十多年来欧阳观的运筹帷幄有很大关系。
我在想,那日晚间已出发的包拯等随晏殊行事,会否与欧阳观发生观念上的冲突。
我相信,黑哥处理这点小事应该应付裕如。
这第三天上午一个时辰的兵法策略kǎo shì比前两天困难多了,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人将题目浏览之后,动笔写了起来,倒有十七八人对此伤透脑筋,罗贲竟将试题都拿倒了,不识字的还不少。
一个时辰仿佛比一天都长,待得交卷时,只有五人写完了一千字左右的文章,当然几兄弟只有我和耶律其极完成了笔试。
最终的成绩,还对考生外形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才能成为优先录取的对象。
参与武试者,大多膀大腰圆,身材高大,不乏耶律其材等体态适中之人,但狄青和我,则成了此届武举的lìng lèi。
按各项成绩相加后得出的总成绩,我排在第一,狄青排在第二,耶律其极排在第三,伍元直排在第四,罗贲排在第七。
此次的主考官本来是晏殊晏大人,同考官有清江候和焦团练,但晏殊己奉命离开此地,焦赞亦先回夔州抽调将士,清江侯化便装自己先到城外侦察,临时将负责文试的知州郑侠换来作主考官,州府的通判和师爷则为同考官,负责武举的最终定名次和录取工作。
文试阅卷工作昨天才结束,最终的排名和录取工作准备今晚和武举的一并作出。
郑侠前些日受了内伤,这些日子既要负责文试的事宜,又要照顾道元和尚,刚刚要结束阅卷工作准备休息的他,又接到晏殊的命令,将武举的一摊子事接过来,连日来累得他皮塌嘴歪,只想早点完事。
文试的结果我们兄弟七人完全在录取的二十名之列,我排在第一,吕夷简排在第二,种世衡排在第三,石介排在第五,包拯排在第六,耶律其材排在第八,lǐ péng举排在第十。
因为我们在文试榜排在前十名的缘故,加之户籍上表明均来自清江牟氏,郑侠对我和耶律其极的名字记忆犹新,现在在县衙看到手下报上来的武举名单里,又出现我们的名字,感到非常惊奇。
两人不仅同时参加文试和武试,而且双双中举,名次靠前,特别是我文武试均排在第一,更是惊世骇俗,闻所未闻,加之清江侯和定国公的关系,他心中早有了交结之意。
接下来细细看我简历的时候,他本就受到内伤的心差点停止了跳动。
六岁,天哪,牟沧浪仅仅六岁!
牟沧浪这名字好像还在哪里听到过,怎么这几天脑子不好使,怎么也回忆不起来。想来不是什么坏事,一个六岁的孩子又能做什么坏事,做了坏事还不是家里人负责捡趟。
也懒得按什么身材伟岸等要求定名次,就按成绩排好了,想当年本官进士的时候,如果主考官凭相貌取人的话,怕是与钟馗同病相怜了。
将名次厘定清楚,仔细检查了一下榜单,盖上官印,就将其交给了师爷,由其连夜誉正在大红榜上。
心中多多少还是有点疑惑,一个六岁的孩子是如何登上武举榜首的
在师爷接过榜单的时候,牟沧浪三个字赫然排在第一位,与文试一样,高中解元。
郑侠心里的话不小心说了出来,师爷细细地又看了我的名字一眼,手抖之下,榜单滑落在地,结结巴巴地对郑侠讲:“大……大……大人,这莫非是晏大人所说的南浦侯九爷不然,哪有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才绝艳之辈!不简单哪,不简单!大人何不连夜拜见九爷,让九爷提前知道自己高中的消息乐呵乐呵。”
郑侠听得师爷的话,两眼一翻,晕厥过去,从椅子上溜到了地下。
师府赶忙让人将县令孔道辅叫来,延医加以救治。
在济生堂两名大夫的合力救治下,郑侠悠悠转醒,挥手屏退众人,单留孔县令与师爷在房。
郑侠强撑着坐在太师椅上,用虚弱地声音问孔道辅:“孔兄对清江侯府此次参加科举之人是否有所了解竟有六岁童子参加kǎo shì之事,你怎么看这件事”
孔道辅恭敬地回答郑侠:“回禀知州大人知晓,下官在文试开始前,有幸和晏大人与清江侯府九爷——也就是您说的六龄童——相聚数次,在其身上,发生了几件超乎常人认知的事,一是吟诗填词,号称我朝词作大家的晏大人、柳三变,皆在与此人比试时败北;再者有说书第一人的柳三变,在说书上对其极为推崇,特别是他在柳三变酒醉后说的一回书——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引起了万人空巷,南浦九爷名头响彻数府,柳三变转而不再说书,一心科考;还有他还是驯兽大师,身上随身携带一五寸长的黑色老鼠,此鼠不仅会随着音乐起舞,还会拳脚功夫,萌翻了天。
晏殊大人离开清江县的时候,一再叮嘱我应以长辈之礼对待九爷,想必他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身份,晏大人素来清高,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清江侯他也根本没有放在眼中。郑大人在与他交往的时候,请务必不要得罪于他。
此子不仅文采出众,更兼智谋过人,谈锋其健,所作所为哪像六岁稚童,直追中年饱学之士,我也算出生名门世家,可从未见到有如其优秀之人,老天眷顾之人,岂非凡品,此子前途不限量。”
郑侠正色道:“孔兄高见!实话给你说吧,此次文试武试,解元均被其收入囊中,开历朝历代之先河,如此幼龄,怎不让人侧目而视。晏大人离开时,曾对我言及此子来历,朝廷不日有大员到清江县,想必是为此子而来!”
“哼……私下谈论朝廷重臣,郑侠郑大人,孔道辅孔大人,你们好大的胆子!”声音由远及近,“哼”声尚在数百米之外,“胆子”已到了耳边。
郑、孔二人如见了鬼般,趴伏在地,连声告饶:“下官见过护卫大人,吾等实不知所犯何事,望大人明言,免得造成误会,屈杀我二人!”
“你二位听好了,切勿再做不敬之事。南浦侯牟沧浪九爷,乃圣上看重的人,实授御前一等带刀侍卫,十路巡按,代天子巡行,可便宜行事,掌生杀大权!我此次来都是奉了圣旨保护于他,你等在此说长道短,如被别有用心的人在中间撺掇,恐引来滔天大祸!你等还不知罪?”
孔道辅本就见识过我的风彩,听得朝廷对我的恩宠,倒不觉得有多人的不对。
倒是郑侠梗着脖子道:“朝延向来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南浦侯何德何能竟能直达天听怕是圣上受了他人蒙蔽吧……”
郑侠话没说完,展昭就打断了他的话:“你道清江侯是浪得虚名或荫祖上功劳之辈,你若如此想就错到家了,且不说他是天师府老祖贝老神的结义兄弟,因精通阵法,炼得一手好丹,远在其义兄之上。
就是在回清江县的路上,震慑雷公岭匪众,剿灭登封府逃犯,识破少林寺叛徒,抓获投辽国奸细,驯服天竺国高僧,纵横捭阖,谈指间强虏灰飞烟灭,为大宋立下了泼天大功,件件可封侯拜相。
还有其文武全才,诗词冠绝当世,士林竞相传烦,阵法凌于绝顶,江湖无人能及,虽年幼,但正是其潜力无限处,我大宋皇帝慧眼识诛,天下幸甚,百姓幸一些!”
我没想到,短短的几个月,我闯下了偌大的名头。
孔道辅言道:“此子应运而生,不沾家族半点福萌,短短时间成了我朝精英,实属难得。说起别人我不服之处众多,可提到九爷,我**任何负面的情绪,以后定会对其毕恭毕敬,南浦牟氏,会因此子的出现而走得更远。”
“郑侠先前如在梦中,既与贝老神仙齐名,我应视其如贝老神仙,当今圣上的代言人,更是地位超然,今晚就将其赢得双解元的事由我和道辅兄亲自到府告知侯爷,想来如有所求,他定会答应。”郑侠想到了内伤的事。
“郑大人想必是受了内伤,找侯爷算找对了人,不知他是否悬壶济世,但夤夜造访,不太妥当,明日再议吧!”展昭化为一阵秋风而去。
坐在房中和兄弟们品茗的我,耳朵发烧,想必有人议论有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