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消停了。
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幸好,在外的三个没掺合进去,要不然,五子登科,不搞得我焦头烂额才怪。
得到紫金丹,塑造附经脉,精神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晚上修炼《无字天书》,比往日快了三倍,特别是《易日经》这种专耗精神力的布阵、阴阳、炼丹、兑药之术,学起来没有了以前的精力不济,一晚上下来,《易髓经》已达到了突破凝丹境的真元储备量,特别是后两部经书那些让人摸不着的训练方法和晋级方式,也有了一点点感悟。
当前头等大事的练字,也成了一种极其愉悦的享受,原以为从入门到稍微拿得出手,要经历一段不短时间的煎熬,可一梦之后,开创了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
小小激动是有的,和我当年考上京都大学的时候差不多,我总是相信努力了总有回报,只是来到北宋初年后,这种回报得到了明显加快,有种开挂了的感觉。
这与我的初衷不谋而合,我时刻都在想尽力提升修为。
丹田中的真元还是只能见到零星的点,惟一有变化的是,金金不再如以前那样沉睡,现在精神头十足,除了练他的龙族**就是和念念研究龙族文字,在我看来,任重而道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至刚和婆婆偶尔到我房中坐坐,饮食起居他们都不担心,唯一上心的就是应付州试的问题,以他们的阅历和见识来看,都认为我是一时兴起,想体验一下考生生活,考取的希望几乎为零,但在其他rén miàn前,则对我是极力推崇,夸得无所能。
他们这两天也仅仅只呆在府中练功,很多时候都是出府到市面上人聚集较多的场所打探消息,一是考官的情况,二是各县青年才俊的优劣。
他们到得最频繁的地方是——茶楼。
北宋时的茶楼,与现代清江县的茶楼功能和用途截然不同,现代的茶杯喝茶是幌子,tí gòng赌博场所倒是真的。
我被他俩带到“清江红”茶楼前的时候,密密麻麻的人头挡住了我的视线。
茶楼,是宋代说书人说书的地方,喝茶的人不论贵贱,闲时总要到茶楼转转,几文钱都可以打发一天,当然,前排的雅座花的钱则是数十数百倍了。
至刚和婆婆都是说书人的忠实粉丝。
婆婆最是热心,让至刚打头,朝着最靠讲台的雅座挤去。
讲台与现代的舞台相类似,离地面搭起有三四尺高,以便后面的人观看,只是不需要人在上面载歌载舞,小了许多。
背后是厚厚的帷幕,上面挂着三幅刺绣,刺绣上反映着三个场景——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木牛流马,显然是讲的三国时诸葛孔明旧事。
讲台上有一个不大的书桌,说书人站在书桌之后,羽扇纶巾,一袭儒衫,三绺长须,长身玉立,年纪与二哥种世衡相仿,口若悬河,讲得甚是起劲,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与孔明倒有七分相似。
讲的恰是诸葛孔明和周都督打赌,向曹军赚取箭枝数万之事。
台下众人不时叫好。
见得至刚和婆婆到来,说书人口中未停,但羽扇轻摇,与我们算是打了招呼。
他讲的故事情节远没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精彩,但其口才上佳,频设悬念,有时还向观众提几个问题,这种互动方式可以说是后世明星演唱会的雏形。
茶楼的气氛更是热烈。
第一排共有三个雅座,左边一个空着,婆婆毫不忧豫地将我抱上圈椅,自己则和至刚搬了个长凳坐在我身后,免得挡了后面人的视线。
这些故事我从小读《三国演义》的时候非常熟悉,特别是电视剧出来之后,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演得极为传神,我对有关孔明的情节闭着眼数都数得过来。
不能拂了二老好意,我向右看了看身边雅座上的客人。
雅座前的条几上点心极具清江特色,有柏杨豆干,汪营泡粑,团堡山药籽,谋道李子,南坪黄金梨,均用精美瓷器天青水仙盆盛装,另有注子、注碗一套,装的是凉雾刺梨酒。
靠近我的那位二十六七岁,身材胖大,面如金纸,一字眉,上唇有浅浅的茈须,双眼有神,神态威严。
靠右的那位三十岁左右,面如银盆,身材适中,眼睛细小,蒜头鼻,颏下无须。
两人均着锦袍,身后各有数名佩刀侍卫挺直身子坐在板凳上,显是大有来头,好像是官府中人。
至刚与婆婆没有给我介绍两位,二老应该不认识他们。
整个茶楼前老老少少不下三四百人,茶博士拎着茶壶在人丛中游走,不时替人续水。
雅座几上的茶杯是一色的青花,茶叶则是地道的毛尖,用纱布一小包一小包放置在木盒中。
说书先生将草船借箭讲得跌宕起伏,待得诸葛亮上缴所得,安然从周瑜帐中和鲁肃一起走出的时候,已近午时,茶楼主人上台,请下说书先生,宣告一个时辰后茶饭用毕再开讲。
说书先生下台来,经直走到前排中间雅座与胖大官人叙话。
采儿这时挤进了我身边,手上提着个大大的食盒。
至刚接过食盒,将里面的饭菜一一摆在几上,清蒸鲫鱼、酸菜魔芋鸭、炸干鱼儿、紫苏黄鳝、辣椒皮蛋、蒸蛋花、白菜豆腐汤,香味一下就飘向了旁边。
胖大的金脸官人望向我,喉头动了下,被面白无须的官人捕捉到了。
他向说书先生说了句什么,先生来到了我所在的雅座前面。
一个瘦弱的人影挡在几前,是怕别人夺走我食物的采儿。
“牟老先生,姜婆婆有礼了!两位来捧我的场,甚是感激,今日恰逢两位旧识前来,因先前说书,未作安排,时才见小公子准备用膳,菜品丰富,不如大家凑在一起,如何饭钱算在鄙人名下,可好”先生直言快语,但也没失了礼数。
我将采儿拉回身边,看二老如何应对。
“柳先生客气了,区区一顿饭有何难处,但此餐是侯府为九爷专备,我等下人怎敢僭越,须九爷示下方可!”至刚接过话,双眼看着我。
婆婆在旁开了腔:“你这老头,这等说话让九爷难堪,九爷岂是吝啬之人,你只管答应便是,让柳先生在客rén miàn前攒足面子,才是正理!”
我看这夫妻二人,都有帮衬柳先生的意思,就二老的阅历和性情,怕是此人定有过人之处。
双眼一闪,从其身上扫过,柳先生没有修行的底子,纯属一文人,不由心感到奇怪。
余光瞥过两位官人,也是无丝毫真气波动,三人倒真似旧友。
我点点头:“同是天涯好酒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柳先生,三位尽管移驾过来,婆婆,随采儿到山茅居再让富娘赶几个菜,至刚去侯府二太爷处寻一坛南浦仙酿过来,不能失了待客之道。”
“好一个同是天涯好酒人!改得好,改得好啊!大笑一声移过去,我等岂是蓬蒿人!”金面官人豪爽至极,手下早将椅子移到几前。
至刚等人自去忙碌,我等四人早已将注子、注碗移来,每人斟了满满一杯。
“柳三变得诸位捧场,不胜感激!有缘与九爷结识,吾之幸也!”柳先生自报家门。
“定国公府小九牟沧浪,见过诸位!”
“晏殊,谢过公子!”
“孔道辅,谢过公子!”
一圈酒下来,大家兴致高涨,浑没将我当小孩子。
“三变兄,久闻你词作乃大宋第一,今日偶聚,何不填一首,以助酒兴!”金脸晏殊紧盯柳三变双眼,挑起文事。
“晏殊兄乃词中高手,我就抛砖引玉,望请相和!”柳三变仰头一口将杯中酒喝尽,欣然应邀。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好一首《蝶恋花》,好一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变兄如此高才,却屡次应试不第,仅为一举人公,朝廷不公,朝廷不公啊!让你屈居民间,实为大宋一大损失!”晏殊愤愤不平,叫起撞天屈来。
“晏殊兄好意,三变心领,明年春天,吾整备再战,屡败屡战又何妨!”
“只要三变兄不懈努力,吾等静候捷报!兄词在先,晏殊勉为一首: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兄才思敏捷,三变受教了,等着我,明年必有斩获!”酒微熏,柳三变豪情万丈。
“好绝的一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今不同,沧浪受教!”亲口听得两人信口吟出流传千古的名词,感慨古人之才情风采。
至刚单手提一大酒坛,飞步而至,口中大叫:“九爷何不和之牟府第一神童,岂可堕了名头!”
众人目光齐刷刷盯住我,似有所待。
“我最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的恬淡生活,但今日大家为听三变兄说书而来,三国时英雄辈出,让人追思!就是我大宋朝,数十年来,也是文治武功,英才不绝,三位乃人中龙凤,献丑了!”
憋足一口气,让气息在口腔里转两转,单手前指,作沧桑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话音落下,三人或举杯不动,或停箸不食,周围亦寂静如夜。
半晌,孔道辅一声轻叹:“罢了,一首《临江仙》,道尽了岁月真谛,九爷词作,吾等不及多矣!
门有诗书不华彩,
素王留得好生涯。
行人莫讶频回首,
天下文章第一家。”
柳三变多次不第,晏殊乃十四岁时高中之人,孔道辅则夹在中间,不显山不露水,但每个人,无不是文曲心下凡,听了我做的词后,一时心有感触。
竟感觉意境比我差了太多。
一席酒喝得大家惺惺相惜,如多年知交般。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四周看客越来越多,可柳三变不胜酒力,已趴在了桌上。
茶楼老板战战兢兢上前,对晏珠、孔道辅二人行礼:“二位大人,柳先生醉了,下午一场书,如何是好”
早有侍卫横眉怒目:“你这鸟人,胆敢质问上官,是活得不耐烦了!”
孔道辅手一摆:“是我等劝三变兄共饮,当罚!损失到县衙支取吧。”
我也是酒意上头,借了一首词让大家称赞了一番,心头过意不去,加之四周看客意犹未尽,有了救场子之意。
当下对茶楼老板作了一揖:“说书可否由他替代”
“当然可以。只是二位大人身居高位,怕是委屈了他们。”他以为是晏、孔二人其中一位上台。
晏殊、孔道辅面面相觑,没有想到我有如此提议,吟诗作对,引经据典都是他们强项,但上台说书,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确实为难两人了。
这时我才搞清楚,夔州路都督、宁江军节度使晏殊,是夔州最大的官,军政皆由其一人所掌;清江县县令孔道辅,则是货真价实的父母官了。
“哪能让两位大人操劳,我上台便可,不知午后准备说几回书”我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小公子,下午只说一回书,是诸葛孔明奇技淫巧的章节——木牛流马,你可曾听闻”
“可否换其他场景,三英战吕布如何”
“三英战吕布,倒不曾听说过,木牛流马每日讲,也没有多少心意了,小公子上台讲便是,讲得不好,看客都是街坊邻居,也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
其实,中午离开现场填饱肚子的人没有占到一半,大多都在听我们以文会友,见我力挫众人,倒对我的说书充满了期待。
宴殊觉得不可思议:“九爷真要上台千万别勉强。”
姜婆婆呵呵一笑:“大人放心,就没有九爷办不成的事。”
我整了整衣衫,爬上讲台,站在桌上,捋起双袖,娓娓道来:
各位看官,三国中谁的看头最大,第一当数关云长,第二当属张翼德,可刘备亦非泛泛之辈。
自桃园三结义以来,兄弟三人四处奔波,由小及大,受尽了白眼,想必诸位知晓关公温酒斩华雄,壮哉!……
三人真正露脸的还是虎牢关战吕布一段,什么没听柳先生讲过,书上也未有留传,那不是你的错,我的哥,是有人将这段经历雪藏了。
是谁问得好!就是撰写《三国志》的陈寿,想其父子均在蜀国为官,蜀相孔明洞察秋毫,反腐倡廉搞得上下震动,陈寿父亲受到牵连,怀恨在心。后在写蜀国战将时,有意隐瞒了许多精彩瞬间。……
且待我先揭开神秘的面纱。
话说虎牢关下,诸侯云集,天下豪杰,均不敌奉先神威……
两军阵前,吕布身着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往来驰骋,视众人如无物……
奉先大喝一声:“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话音未落,幽州公孙瓒,舞动铁槊直取吕布,前去送死。吕布挥戟,战不三合,公孙招架不住,拨马败退。
吕布纵马直追,危急关头忽闻一声怒吼,“三姓家奴吕布休要猖狂,燕人张翼德在此!“
诸侯军阵之中,一将飞出,圆睁环眼,怒声如雷,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张飞张翼德!吕布舍弃公孙,疾取张飞。
二将大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势震八方。
诸侯喝彩,声盖九天!士兵看得痴呆,鼓手擂得手酸!
当时恼了虎将关云长,瞪起丹凤眼,竖起卧蚕眉。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催马上前,夹击吕布。
刹那间,刀若闪电,矛似流星,奉先画戟,更犹若猛虎搜山,神龙出海。时有兵刃撞击,响彻八方,声闻于天!
关张奋力,三人缠在一起酣战八十回合,两个竟战不倒吕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之中,才知豪杰笑傲。
三人战得难分难解之时,诸侯军中,奋起一将,手持雌雄双剑。你当是谁大哥刘备刘玄德,一马当先,前来助战。
三英合力攻杀,意欲将吕布斩于军前!
打架亲兄弟,出阵父子兵。
这也是刘备唯一的场打斗,刘位看官,你道为何是唯一一次,是因为后来他再没有了出手的理由。……
呵呵,喝口茶,酒喝多了口干。
虽吕布雄勇无双,无奈独力难支。大战多时,遮架不住。画戟带风,急取刘备,玄德急忙闪躲,再凝神看时,奉先已然纵马杀出。
正是放开玉枷脱蛟龙,反身飞上虎牢关。
他落荒而逃。
其是三兄弟都像我今日一样,喝多了酒,刘备稍微差点,充其量和许褚不相上下,关张二人随便拉一个,吕布都够呛。
虎牢关前,神将天威。桃园三英,兄弟扬名……
此后,才有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其实,惹毛了,论战力,刘备一根指头也能顶死他……
我一阵胡侃,全场被我带得如海浪,后浪拍前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