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才抱着九斤进了屋,将九斤放在屋中凳子上,拍拍九斤的小脑袋,说道:“乖外孙,好生坐着,外公进屋拿点东西。”
说完便进了自己卧室。
小九斤环顾四方,发现外公家中,比他家精致多了,桌上一把紫砂小壶,两边墙壁悉数挂着字画,中堂还挂着一副字,上书“道法自然”。下面乃是一张半人高的长条小桌,上面放着剑架,剑架上放的不是剑,而是一根三尺长,呈墨黑色藤条。
“难道外公还信道?这根藤条是干嘛用的?”
九斤一脸疑惑的想着
正值此时,秦秀才自卧室中走出,手中拿着一个拨浪鼓,摇手转动,拨浪鼓响个不停。
“乖外孙,你看外公这是什么?”
九斤转过小脑袋,撇撇嘴,奶声奶气的说道:“外公,能不能别拿小孩子的玩具逗我…”
秦秀才一愣,笑骂到:“五岁大的娃,不是孩子是什么?古灵精怪,那你说,你想要什么,外公给你买”
说着便把拨浪鼓放在桌上,抱起九斤放在自己的大腿上。
“我,爹爹说外公家里全是书…”
“哈哈哈,果然是老夫的亲孙子,和老夫一个样,不像你爹,一字儿都能看成扁担的主儿。大字不识字一个,三棍子都打不出一个屁来。不过…你又不认字,能看明白什么,还是等认字了,外公家里的书随便你看。”秦秀才捋一把自己胡须,笑着说道。
“不嘛,我就要看,外公可以念给我听嘛”
“外公这里满屋子书,真要念给你听,不得把老夫累死,小家伙安的什么心。”秦秀才佯怒道。
九斤伸手搂着秦秀才脖子,口中道:“九斤哪里舍得外公累死,巴不得外公长命百岁呢”
秦秀才听着九斤的话,脸上一丝古怪一闪而过,旋即抱着九斤起了身,向自家书房走去。
“好好,九斤既然想看看外公的万卷藏书,外公就带你见识见识。。”
抱着九斤推开中厅左边的木门,走了进去,九斤定神一瞧,入眼便是十个大木箱随地摆放,箱中满满当当的全是书,屋子中间,还放着一张书桌,一张太师椅。桌上文房四宝,整齐的摆放着。
“怎么样,乖外孙,外公的书够多的吧?”秦秀才一脸的龙飞凤舞。
“多是够多的,可是外公,我听人家说,城里人家中的书房,书都是整整齐齐的放在书架上,怎么你的书,全放在大xiāng zǐ里?一点也不高雅。。。”九斤小嘴一撇,一脸不屑。
秦秀才看着满地书箱,听完九斤的话语,也不生气,反而一脸笑意的说道:
“呵呵,九斤,你记住,这世上的书,不管是放xiāng zǐ里,还是放书架上,最终都是放到自己脑子里。须知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外公难道信的是道家?”
“嗯?九斤,你怎么知道道家二字?是谁告诉你的”秦秀才一脸疑惑的看着九斤。
“哎呀,说漏嘴了,怎么办”九斤心中一惊,小眼珠一转,随即便开口说道:“昨天村里来了位大叔,是他说的,大叔说道家修的便是道。”
这个黑锅只能甩给昨日的叶大叔了,不然没法儿给外公解释。
说完便从秦秀才怀里挣扎下来,迈着小短腿跑到木箱旁,左翻右捡,留下秦秀才在原地若有所思。。
……
九斤之所以要进自家的外公书房,便是想从外公的书里找找,看有没有记载这个世界历史的书籍,人的好奇心总是按耐不住的,看见一座山,便想知道山的另一边是什么。
来了这个世界五年,只从大人们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大唐的国土,大唐有书院,还有个神秘莫测的夫子。
起初以为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可昨天一场考核,颠覆了他的认知,青山村太小,村民口中诉说的世界更小。
他想在这个世界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阴差阳错来到这儿,他想见识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而不是一辈子窝在一个青山村,像一只癞蛤蟆一样井中窥天。
想要融入这个世界,就得先了解这个世界,两眼一抹黑,愣头青似的一头扎进去,稍不注意便会把自己撞的鼻青脸肿,甚至是头破血流。
皇帝坐天下,诸候镇各方。还有书院这等不可知之地,这个世界太危险,或许稍不注意,小命儿都得交代进去。
“别看见女人就上,也许是泰国来的呢?”
一看二听三思索,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秦秀才本还想问问那个九斤口中的大叔是谁,居然给一五岁大的娃,说道家。据他了解,青山村中应该没有这等见识的人啊。但看着自家外孙撅着小屁股在那翻翻找找,旋即又想:
“小孩子,问他他也说不清,还是待会儿问问容儿吧!”
想罢,便走到九斤身边,拍拍九斤的小屁股,问道:“乖外孙,想找什么啊,外公帮你啊”
“昨天那位大叔说我们青山村属于大唐国土,还没来得及细问,他就走了,外公这里书多,我要找咱们大唐的历史传记,外公快帮我找啊”九斤头也没回的回答着。
“呵呵,不用找,外公知道那大唐的历史传记哪儿。”秦秀才笑着说道
九斤立马回过头,口中忙不迭的嚷着:“在哪儿在哪儿,外公快拿出来,我要看”
“你又不识字,看得懂吗?”
“拿出来外公念给我听啊”九斤立马反应过来。
“呵呵不用拿,全在外公脑子里呢,九斤要听,外公便说给你听”
随手将一个木箱盖上,把九斤放在木箱之上坐好,自己拉过书桌旁的太师椅,坐在其上,清清嗓子,一段大唐国史,自秦秀才口中缓缓道出
……
……
大唐,开国两百五十余载,至今经历天启,开元,神帝,宏远,光治五代,前朝国君昏庸,将天下治理得一塌糊糊,百姓民不聊jian臣当道,贪官横行。
直至一日,不知为何,正值壮年的前朝国君暴死宫中,太子未立,遗旨也没来得及立下,众位皇子尽皆想坐上那宫廷大宝。
停尸不顾,束甲相攻,骨肉亲情抛在脑后,整个京都弥漫在一片刀光血影之中,朝廷,已然名存实亡。
说到这里,秦秀才老脸上满是感慨:“自古无情帝王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蝼蚁亦有翻天之怒,昏君暴毙宫廷,天下各地纷纷揭竿而起,门阀世家都想争一争这天下共主之位。
大唐太祖李擎天,便是其中之一,太祖乃是官宦世家出身,祖居洛阳城,三十岁便官至洛阳太守,为人一表人才,百姓爱戴。更有青天之名传遍整个洛阳。
昏君暴毙,李擎天见天下大乱,自己也扯起造反大旗,以仁善之名广纳天下英才,转战十五载,终得天下。
改国号为唐,年号天启。建国之初,因前朝暴虐,天下百姓本就不堪重负,十五年天下混战,更是成了亿兆黎明背上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有北方蛮夷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可十五年大战,早已兵疲马倦,已然无力支持太祖北征。无法,太祖只能派使者前往,愿订下盟约,拱手称臣,倾尽国库之财富赠予,望得太平。蛮族首领欣然接受,这才退兵。白骨磊磊,易子而食便是那时最好的写照。
太祖见天下百姓之惨状,沧然泪下,仰天大吼:“皆是吾之罪过,吾愿一力承担!至此之后,吾必待民如父,必誓诛蛮贼洗今朝之耻”待民如父四字,现如今便挂在京都金銮殿之上。
太祖登基,颁布四大令法,修国律,兴农耕,鼓生育,重教化。,至此天下太平,天启十年,国力逐渐恢复,天启二十年,国库充盈,太祖启刀兵,御驾亲征北蛮,发誓要为二十前北蛮刀下枉死的百姓fù chóu,更要洗清建国之初的耻辱。
不过区区两年,北蛮族便被杀得十不存一,剩下的蛮族更是吓破了胆,躲进山野之中,不敢在露面。北蛮王更是被太祖生擒活捉,亲手砍下头颅。
岁月悠悠,多少人杰被埋在了时光长河里,任你惊艳古今,终究敌不过岁月二字。
二百五十余载,大唐历经诸多风雨,仍然矗立不到。五代帝王皆为人杰,太祖仁善却不失锋芒,忍一时之辱,以图后势。
开元帝乃守成之君,神帝更是惊艳古今,以女子之身坐上帝位。后又有宏远帝启古明今,直至今日,光治帝稳坐帝位,治理天下。
……
“唉,这便是大唐,九斤你记住,外公说的都是表面上的国史。两百五十余载,其中故事,不足外人道也,等你长大了,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自己去发掘,这个世界很大,不是只有大唐而已…”秦秀才叹了一口气,满脸感慨。。
九斤听得入迷,小脸上满是神往,大唐的国史之璀璨,令人心生敬佩。回了回神,似是想到了什么,有问道:
“外公,你是不是少讲了啊?我听那位大叔说过夫子和夫子书院,你都没说哎。”
秦秀才一听,愣了愣神,摸着九斤的小脑袋,说道:“想不到你口中的大叔连夫子和书院都说给你这个小孩儿听。呵呵,外公刚才不是说了吗,这个世界很大,等你长大了自己去看,外公不过是一乡野村夫,哪里能什么都知道。走吧,去看看你娘是不是快弄好饭了,外公的肚子都饿了。。下来吧,自己走,外公老胳膊老腿,可抱不动你了。。”
说完便把小九斤放在地上,牵着九斤小手就往外面走去。
九斤抬头看着外公,总觉得外公像是知道的,却不告诉自己。想着吃了饭,自己在他书房里找。反正自己又不是文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