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看大家能够从这个故事里面认识到一些什么?”高等教育学院的课堂上,一名年轻的教育师在为学生们讲课。
课堂上,除了孜孜不倦听讲的学生以外,还有几个参加教学评估的专家。
所谓的教学评估,就是由学校里面一个被称为教授委员会的组织,邀请一群德高望重、内涵丰富的老教师,到年轻老师的课堂上听课,然后按照课程效果的好坏,给年轻老师打分。
今天的这群专家中,有一个显眼的人物,那就是被称为贝都因新城科技转化的驱动力量,高科技应用的铺路人,知识经济的发动机——高等教育学院院长拉杰教授。
他安静得坐在课堂的最后一排,身边一边是负责教师培养和课堂维持的教导主任,另一边是同学们从没见过的一个陌生人。
这个陌生人看起来三十岁不到的样子,精致的西装跟合身的衬衣显得其身份不凡。拉杰院长频频向其耳语更是显出此人的重要。
“这位外号叫做山里人的年轻老师要开始讲他的励志故事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我已经听过多遍了,可是学生们仍是很喜欢。
你一定喜欢的。”拉杰附在陌生人的耳边说。
陌生人微微颔首点点头。其神情严肃而亲切,令人感到一种泰然自若的淡定与从容。
说实话,学生们几乎很少见到如此风流倜傥的老师,而且,也从来没听说过学院有这么一位极具大师风范的教师呀。
同学们不禁低下头私下讨论这位君子的来历。
这不礼貌的耳语声被外号“山里人”的年轻教师察觉了,他决心加快故事的进度,把同学们的思绪从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
教导主任更是直接握拳用中指叩了叩桌面,不和谐的议论声马上就平静了下来。
现在,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受打扰的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山里人”老师的案例分析上面了。
而山里人老师的好故事也开锣了:
“我家以前是住在神山的脚下,相信现在很多同学都不知道那是哪儿了。”
“呵呵,不过没关系。我解释一下。在诺亚人从方舟上迁徙下陆地以前,所有的贝都因猴面人都住在神山脚下、金海湾边。
那时候,我的父亲是国营的伐木场的工人。”山里人老师回忆道。
在此讲课期间,他还不忘了跟学生互动:
他突然提问道:“谁知道‘国营’的意思?”
“我!”一个同学举起手来。
“好的。”老师微笑着抬手示意其站起来回答。
“所谓‘国营’,是指曾经由贝都因新城市政府拥有所有人、财、物的所有权,一切归属国家,国家按比例给工人配发工资的单位。”这名积极的同学解释道。
山里人老师微笑着示意其坐下,然后继续解释道:“是的。在老师刚开始念书的年代,‘国营’工厂,注意,是工厂而不是公司,是社会上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伐木工厂tí gòng给人们木材用来盖房子和冬季取暖。
国营渔场tí gòng给人们海鱼以供给人们食物。
国营农场tí gòng给人们蔬菜、水果以及后面的五谷杂粮以充实人们的菜篮子。
国营学校tí gòng给人们教育和文字,以便人们互相交流沟通和引领科学进步。”
“那真是一个原始而简单的社会。”一名同学发自内心的感慨道。
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附和。
“是啊。”山里人老师微笑着说:“配给制的年代的确简单而令人怀念,但它不可能永远坚持不变。世界总是会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进。”
“有一个邻居,是我父亲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在我父亲从事着艰苦的伐木工人的劳动时。他就是市政府内主管伐木场的官员。”
山里人老师把故事的背景交代完以后,很快就进去了主要矛盾揭示环节。
“那时候他家有一个儿子,被他的父亲按照伐木场管理官员的接班人模式培养。我们叫他小a好了。”
“可以这么说。
在小a很小就拥有只属于自己的玩具的时候。我和我的姐姐们都还在门前的泥巴地里玩泥巴。”
“在小a很早就享有专属自己的餐具和精致的独立包装餐点的时候。我和我们全家都还挣扎在吃杂粮饼的温饱线上。”
山里人老师回忆道,从小a和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对比中,完全把自己的生活条件比到了低微到尘埃里面的程度。
学生们被故事的情节所打动,都不自觉的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老师的身上。
“唯一一个我们和小a比起来,稍微还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教育!”山里人老师声音低沉的说,表情严肃,眼眶中似乎还带走泪水。
“因为家里穷,所以我们姐弟几个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
要知道。即使在那个年代,在李奕总督的支持下,贝都因人民也都还能享受到免费的义务教育。”山里人老师感激的用眼神瞟了一眼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陌生人。
然后接着说:“可惜呀,那时候家里实在太穷,即使上学免费,我父母在伐木场上班的工资也不可能养得起我们兄妹五个。”
同学们都猜想到事情下一步的发展,所以都以同情的目光看着这名外号“山里人”,衣着外貌朴素大方的老师。
老师顿了顿声,用沉重的嗓音说:“没错,我的几个姐姐全部都辍学回家帮忙了。”
“只有我还留在学堂。”山里人老师说。
“另外,小a也辍学了。
相反,他不是因为家里穷,供不起他继续上学。而是他的父亲当时觉得。自己一天学也没上过,经过政府简单培训以后,不也能适应伐木场管理的工作吗?
再加上小a在学校的成绩也确实不好,人又调皮捣蛋,成天捉弄女同学。
所以他也退学了。”
在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中,山里人老师讲述了故事的结尾:“最后。李奕总督从追踪猫族人失踪事件的历程中返回。
世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营工厂消失了,公司代替了工厂。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义务教育阶段了,我也可以从工作岗位脱离继续往上面读了。
以至于,连伐木场也消失了。人们盖房子全部改用钢筋混凝土了,取暖全部改煤炭和锅炉了。
自然而然的,在我接受了高等教育返回家乡探亲的时候发现,小a的父亲早就下岗了。他们家曾经的大房子也变成了我们家门口的老旧屋,而小a呢,成了本地混凝土厂的工人,每天与水泥和沙子打交道。
我们兄妹几个,除了我来到高等教育学院教书以外,几个姐姐都因为教育水平相对高、学习能力强变成了当地有名的老板。
如今,再也不会有人说,让谁谁谁接我的班,即便没有初等教育wén píng,也能管理一个国营的工厂了。”
山里人老师重复一开始说过的话说:“听完这个故事。我想问大家,你们能从这个故事里面认识到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