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第258章 绑架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第258章 绑架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金明池畔春意盎然。云淡风轻, 无边光景。微风拂来泥土的清新气, 又让娟娟细柳跳起舞来。柳梢枝头黄鹂乱鸣, 水面上鸭儿成群, 燕尾点波, 一池绿皱。

    大宋建国之初,金明池本是为了训练水师而特意挖掘的人工湖。然而到了徽宗一朝,百舸千帆的战船早就化成了朽木,池水内外已是一派野趣,是皇家郊游的首选地点。节庆时日, 也有百姓成群结队, 赶来参观游玩的。

    道君皇帝的画舫游船造得清素淡雅,精致中透着低调。檐角栏柱遍雕桂花芙蓉, 舫中的屏风墨宝都出自他本人之手,寻遍整个大宋, 也找不到比这水平更高的画师。

    鹧鸪斑挂泪黑瓷建盏,南剑州新贡的龙脑和膏石乳茶。焚一炉异域贡来拙贝罗香。相貌温婉的歌伎纤指拨弦,檀口娇唱,珠飞玉鸣,缠绵柔婉。

    小小画舫漂浮水中。倘若不是看到里面那些价值连城的器物用具, 单纯远远一望,便和一个寻常的富商游船没什么区别。甚至, 富商的游船也许都比这一艘要富丽堂皇——天子的品位摆在这儿呢,大雅不俗。

    赵佶雅兴大发,口占几首小词, 身边几个心腹大臣齐声称赞。旁边的三皇子郓王赵楷磨墨执笔,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

    今日来玉清神霄宫,正事是为国祈福,然而难得出宫一趟,就顺便在金明池赏鉴□□。随从的除了几个心腹大臣和一干小黄门,便是他最宠的这位三皇子。赵楷二十出头年纪,乃备受宠爱的王贵妃所出,相貌俊美,才思敏捷,琴棋书画无有不通,小笔花鸟的造诣更是直追乃父,比那个木讷简朴、优柔寡断的太子赵桓要讨喜得多。

    赵佶对这位三皇子宠爱有加,破例封了他太傅,任命为提举皇城司,还给了数千禁卫军——大宋建国以来,从没有亲王得此待遇。

    而今日御驾幸金明池,身边带的也是他,而不是太子赵桓。

    因此风向也很明显了。朝中一多半大臣,早就私下里都预备着“改立太子”这档子事儿。而赵楷本人也心知肚明,更是抓紧一切机会,在父亲面前刷好感度。

    一首小令抄完,微笑着呈上去:“请父亲指点。”

    歌伎们识趣地放轻了声音。赵佶正待开口,忽然听到画舫外面一阵人声,似乎是有人吵架,盖过了湖面上的潺潺水声,远处的鸟鸣也听不见了。

    不悦道:“怎么回事!”

    立刻有小黄门出去看了下,禀道:“是……是皇城司那边的人,说相国寺失火,恐惊扰圣上,因此遣人来问安。”

    赵佶不满:“相国寺失火,朕能有什么意外!”

    也真受够了这帮人的官僚主义了。赵佶心知肚明,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平日里京城有个什么重大事件,譬如火灾杀人案,底下的官员为了显得尽职尽责,都是要第一时间禀报他;如果是夜里出了大事——譬如上次台狱被劫——那第二天一定有人催他早朝,就为了把这件已经发生、无可挽回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有时候几个部门争先恐后的来,汇报的都是同一套东西,烦不胜烦。

    他才懒得面面俱到地管这么多事,不止一次指示开封府,自己解决就行,用不着每次都呈奏本。可偏偏朝中大臣都跟他唱反调,说什么不能“怠政”,说官员尽职是好事,要多加鼓励。

    赵佶叹口气,摸摸自己的小肚腩,可惜生在帝王家。寻常老百姓家里哪有这么多破事儿!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世间万物都有自己运转的规律。要他管!

    但不管不行,身边有人唠叨。

    只好指示一句:“指挥救火……别烧太多民宅……谁的责任,有罪的拿送法办……”

    陈词滥调。非要从他口里说出来,那些大官小官才满意。可笑不可笑。

    谁知皇城司对这句话的还不满足。画舫外面,隔着几尺的水,低头禀道:“眼下时局不稳,刁民们不愿上缴财产,和官兵偶有冲突,恐会铤而走险。微臣只怕是有凶徒伺机作乱,还请圣上早些回宫,休要在外面多耽。”

    自称“微臣”,其实是胡子花白的老臣了。一面说,心里一面想,想当年先皇哲宗啊,遇到这种事,早就自觉取消游玩行程,回宫坐镇指挥了。可这位呢,倒显得他出现在此处是个错误了。

    不敢露出不满的神情,再请一句:“圣上?”

    里面童贯大声呵斥:“等一会儿不成么!没见官家正忙!”

    赵楷从容起立,温文尔雅地吩咐一句:“今日官家拟去玉清宫为国祈福,总不能半途而废。但官家安危是第一要紧的,这样,调一千御林军来金明池沿岸守护,保卫御驾。”

    赵佶对这番应对满意之极。不愧是他亲儿子。这当口摆驾回宫,岂不是扫兴!

    赵楷是众多亲王中唯一有兵权的。他这么一吩咐下去,外面的人连忙照办。

    画舫里面,雅兴又起。几个赵佶的心爱大臣各自献丑,就着良辰美景,做出诗词无数,称颂宋家万里江山,引得一片掌声。当场就令歌伎们唱出来。

    谁知没痛快多久,又听得外面摇橹喊号子,来了一艘快船。

    “——殿帅府急报!”

    歌声戛然而止。赵佶简直要崩溃了。就不能好好让他听完一首么!

    他知道殿帅府里的是谁。高俅高太尉,端王时期老伙计了,从来不给他添麻烦。今天是怎么了?组团来给他找不痛快了?

    “怎的,高俅又有什么事了?”

    外面的声音微微颤抖:“不是高太尉……是、是高太尉……”

    “有什么了不得的事,让他亲自来给朕解释!”

    外面的小黄门鼓起勇气,一口气说:“殿帅府急报,高太尉遭人行刺……”

    赵佶脸色一变。还是很关心这个从年轻时代就一路跟着他的球友。

    “高太尉怎么样了?”

    “不知道……殿帅府……闯进贼人……封了……我们进不去……”

    赵楷长身而起:“父亲切莫忧心。儿子先走一步,带御林军亲自去查看。”

    半是献殷勤,另一半也是心知肚明,“闯进贼人”,说得轻巧,实际上发生的事情可能严重得多。自己这位懒爹就算亲临现场,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再说,若真是有人犯上作乱……不管是不是虚惊一场,他这个三皇子赶在别人之前控制局面,将是一笔极大的政治资本。

    赵佶才不管那么多,责任得脱,如释重负,赶紧表示嘉许:“快去快去。”

    赵楷和画舫内众臣道别,带了随从,踏上小船,不一刻就车驾进城。

    一面赶路,一面吩咐点兵,叫上十二三心腹,直奔殿帅府而去。

    京城里已是初现乱象。大相国寺的火势刚刚得到控制,经过州桥之时,空气中隐约有焦糊味道,伴随着丝织品、纸张烧焦的微臭味。开封府正在组织疏散群众。偏偏有无良官兵浑水摸鱼,还在乱哄哄的“查税”,勒索出不少来不及藏匿的钱财。

    纵马再行过两条街,忽听前方几声唿哨,身下的黄马一个嘶鸣,竟而转头直奔小巷而去,不听指挥了。一阵沙尘瞬间迷了眼,风声呼呼,身边绿树红墙飞速后退。

    赵楷一惊:“喂,回来!”

    后面的随从也看得发愣。郓王的坐骑平日里驯良无比,怎的此时像是发疯了!赶紧拍马去追,哪里追得上。

    赵楷精于文墨,身子板孱弱,叫两声,勒不住马,也只能任它去。一路上只听得百姓此起彼伏的惊呼:“快躲啊!……”

    那黄马疯跑一里地,正当赵楷觉得坚持不住,即将坠马之时,又听一声唿哨,然后似乎一股大力扭住马头,身子猛地一晃,那马居然稳稳地立住了。

    赵楷睁眼,只见面前是个胖大和尚,一只粗胳膊抵得上他大腿,此刻正牢牢拢住辔头,那马生生的给拉得动弹不得,只能刨蹄子。

    赵楷大惊。世上还有能单手止奔马的人!

    鲁智深呵呵一笑,朝旁边的黄须大汉夸一句:“嘿,果然有一套。”

    黄须大汉是“金毛犬”段景住,落草之前盗马为生,精通兽语,几个唿哨,就把赵楷的马给拐来了。

    赵楷慌得出汗,回头看看,随从们已经打马追上。心中略安,喝道:“大胆刁民,你们是什么人,胆敢拦截本王!”

    鲁智深将他置若罔闻,又夸了段景住一句:“你这马语哪儿学的!回头教教洒家。”

    段景住武功低微,平时在梁山人微言轻,此时得到花和尚的衷心赞许,搓着双手嘿嘿乐。

    鲁智深这才意识到赵楷还在旁边,呵呵大笑。

    “问洒家们是什么人!走,跟洒家吃一杯,再告诉你。”

    说完,伸手轻轻一提,就把赵楷像提排骨一样提离了马背。后面众随从疯了般的拍马赶来,终究是差着两丈距离,眼睁睁看着自家主公落到了和尚手里。

    段景住再唿哨两声,巷子口儿不声不响又出现几个人,见了鲁智深手上的俘虏,皱了眉。

    “嘴上没毛,不是皇帝老儿啊!”

    鲁智深往地下一啐,“皇帝狡猾,没回来!”

    赵楷兀自挣扎:“救我……快救我……”

    但后面十几个随从看到鲁和尚如此神力,谁还敢上前一步。只怕他一个拳头挥下去,自己就得光荣殉职。

    鲁智深手一挥,“走吧!”

    几个粗汉拥过来,七手八脚地把羸弱的赵楷架走,不知往何处去了。

    众随从面面相觑。青天白日,朗朗乾坤,郓王赵楷,被一个和尚带领的一帮刁民,光天化日之下绑架走了!

    过了好久,才有人醒过神来。

    “快……快……快去报案!”

    有的说:“报官家!”

    有的说:“我去报开封府!”

    有的说:“我去报宰相!”

    还有那脑筋活络的,突然意识到什么,说:“我……我带人去太子府里看一遭。”

    太子和郓王的明争暗斗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万一这和尚是太子派来的……

    得赶紧去太子那里,万一能抓到个把柄呢。

    -----------------

    太子府里,赵桓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凝思。身边小几上一座檀木小香炉,冉冉升起乳白色的烟雾,熏得满室都是沉静的味道。

    太子的性格温和寡淡,只因是嫡长子,因此早早就确立了接班人的地位。他自知不如郓王三皇子那么讨人喜欢,那么便少做事,少揽活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官家就没理由把自己给换了。

    然而他内心里,还是经常被不安全感所袭击,免不得求教于宗教和巫卜之事。

    此时,会客厅里正请着一位渊博的先生。这先生其貌不扬,走街串巷的算命,本来入不得太子府的法眼。谁知他边走边吆喝,张口就要一两金子的卦金——比寻常算命先生的胃口高了百倍之多——引来众百姓围观,成群结队的小孩子跟在他身后学舌“卦金一两”,堵了太子府门前半条街。

    恰好赵桓今日心情有些低落。官家去金明池、神霄宫踏青祈福,带的是那位多才多艺的郓王。留着他在府里无所事事。

    于是随口吩咐:“把那先生请进来。既然敢开口,必定是有些真本事。”

    吴用就这么被请进了太子府。一路上恭谨前行,一半的心力都用来控制自己这俩眼珠子,——太子府比当年的卢员外府更是富贵得多,园子里随便敲下块石头,怕是都能换到等重的钱——免不得有到处乱看的冲动。

    想当年,卢俊义就是被他这“卦金一两”的小手段所打动,将他请进家里算命,一番嘴炮,从此上了梁山的贼船。

    眼下看来,太子也没比卢员外聪明到哪儿去。

    吴用恭恭敬敬拜见了太子,被赐个坐,屁股挨着椅子边儿坐下去,聆听训导。

    赵桓有些紧张:“这个……孤昨夜梦到先母显恭皇后,将孤教诲良久,醒来不觉堕泪。先生可有解梦之法?”

    太子虽然资质平庸,却也不是傻子。尽管心里被“我到底会不会当皇帝”的问题折磨得疯,哪敢当着别人的面问出来。于是旁敲侧击,只说梦到了死去的母亲,让算命先生自行发挥。

    倘若这先生足够上道,自然会把话题往他希望的方向引。又或者,有那么十分之一二的可能性,万一这先生是别人派来试探他的,他也能从对方的言辞中听出些端倪。

    吴用微微一笑,开始胡扯:“古时梁元帝有上忠臣传表云: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

    说得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大道理,无非说是忠孝一体,太子梦见了死去的娘,是为孝;而自古以来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说明太子对官家也是忠心不二。再加上一些其他细节……

    恰到好处地把太子捧了一番,都是赵桓爱听的。见旁边一排侍从也竖着耳朵听,赵桓暗暗希望,这先生今日一席话,能辗转传到父亲耳朵里去。

    吴用说起来就没完,从忠孝算到运势,聊起了太子的出行、起居、健康、子嗣。说得正起劲,忽然外面进来一个红衣侍从,行色匆匆。

    “报!郓王府的人求见!”

    赵桓皱眉:“楷哥儿?”

    不是正陪着父亲在画舫里听靡靡之音呢么!这时候来找他,炫耀么?

    而旁边的吴用看似面无波澜,耳朵微微一动。

    相国寺和殿帅府的变故定然是已经传到官家耳朵里了。然而没听说圣驾有恙,倒是这个郓王三皇子在张罗查办。

    赵桓听了红衣卫的轻声密报,面露犹疑之色。这是要他出面去找楷哥儿?一个大活人,前呼后拥的皇亲国戚,在京师天子脚底下被绑架了?

    一切发生得这么突然,这么蹊跷,不得不从中嗅出些阴谋的味道。

    赵桓想起来,身边的心腹谋臣哪一日不是苦口婆心地劝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是圣上亲自下的命令,不该管的闲事千万别管,免得被他人抓住把柄。

    以至于眼下,兄弟遭难,前来求救,他却犹豫了好一阵子——这会是谁在给他设局下套吗?

    斜眼瞥一眼旁边那位算命先生。吴用眼观鼻鼻观心,摆明了非礼勿听。

    只是轻轻咳一声,识相地说:“既然殿下另有公事,小生还是及早告辞,莫要耽误殿下的时间了。”

    知道太子的文化说不定比自己还高,也就不乱用成语了,大白话告罪,说完躬身一礼,慢慢往后挪动着退下。

    赵桓“嗯”一声,心头仍然杂乱,竟而有些舍不得让这个算命的走。

    吴用退到门边,忽然赔笑着说一句:“这个……小生方才其实还有半卦没有算完。殿下今日日元旺盛,以至气弱,所以……今日实在不太适合出门……不太合适啊,万一有甲木制戊……”

    嘴里含着半句话,嘟嘟囔囔退出去了,临走不忘再行一礼。

    赵桓目光放空,若有所思。

    片刻之后,郓王府的人得到了回话:“郓王洪福齐天,今日必是虚惊一场,你们也别太慌了,别闹得大街小巷尽知,丢了皇家脸面。太子今日抱恙,正在静心休养。郓王的事儿,他写了个条子,督促开封府严查……”

    接着一番冠冕堂皇的套话,说太子如何重视此事,如何焦急忧心,如何调动手头一切资源倾力协助。

    郓王府的人自然也能听出话里的意思。看样子太子府的人也并没有提前得知消息。因此客套一番,也就回去了。

    太子府外,吴用慢条斯理地穿街过巷,寻个僻静处,把手上那“讲命谈天,卦金一两”的纸招子飞快一收,外面道袍旋脱下来,换上书生长袍,探头过墙,咳了一声。

    戴宗带着他那招牌青背囊现身:“吴军师?”

    作者有话要说: 赵楷(1101-1130):宋徽宗第三子,懿肃贵妃王氏。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徽宗宠爱。进封郓王,提举皇城司(有兵权)。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于外第作飞桥复道以通往来(有权随时通过地道往来大内,得此特权的,天下唯他和李师师两人)

    `

    靖康之变中,当金军攻破开封时,他与其他的皇室宗亲一起被金人俘获,押到了北国。1130年去世。

    `

    赵楷还是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他曾经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1118)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

    `

    赵桓(1100-1156):即宋钦宗,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他是历史上懦弱无能的昏君,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26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年57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穿成潘金莲怎么破~》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第258章 绑架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宅的海上从军日记 连载中图标 宅的海上从军日记
  • 宅男变身美少女 连载中图标 宅男变身美少女
  • 中锋不死 连载中图标 中锋不死
  • 极品透视学生 连载中图标 极品透视学生
  • 妖夫临门:医妃要翻墙 连载中图标 妖夫临门:医妃要翻墙
  • 超级美食帝国 连载中图标 超级美食帝国
  • 神级管家 连载中图标 神级管家
  • 我本猴子,无限嚣张 连载中图标 我本猴子,无限嚣张
  • 我的超神空间 连载中图标 我的超神空间
  • 无上至尊 连载中图标 无上至尊
  • 总裁的男秘 连载中图标 总裁的男秘
  • 奶爸之星光璀璨 连载中图标 奶爸之星光璀璨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