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锁池塘柳,
月开故园楼,
欲问君何处?
思恋满寒秋。
月满青城
青城山其实除了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外,我觉得其风景很是平凡,无非山水草树,阶栏桥亭,与前次的天意谷相比,青城似乎还要逊色几分。
天意谷更多充满了诗意,万壑争流不休,苍松翠柏,绝壁悬崖,空谷幽兰,峭壁娇花;相比之下的青城山,更多的是一个“野”字,树是野的,石是野的,水也是野的,野在它的原始,幽苔密布,雨露含青,仿佛从未有人来过,指染其中声色。或许是天气的原因,天意谷是夏天,青城山是秋天。天意谷的夏天仿佛鸳鸯锅般,一段烈日焦灼,一段却又飒爽凉风;青城山的秋天,阴雨潮湿满地寒,即使登上陡峭高山,却也没有一滴热汗,湿透了的只是冰凉的冷汗。还有水,当是有山则有水,天意谷的水含矿量特别之高,手捧一口,满满的全是涩,所以那里的水是碧绿的,就像是大自然的染料,流泻于山谷溪间,其声色汹涌,不乏聩耳;而青城山的水则十分清澈,以至水深十丈可见底,其声色也是小桥流水,婉转优雅。所谓山水皆寒,而青城却要寒上三分。再有便是两者的道路之别了,天意谷是一条单道,从入口一路走去穿梭于石崖洞壁之间,道路相对平缓,几无险恶,除终点处有一天梯援崖而上,恐高者多有余悸;而青城后山多坎坷,道路远而险,护栏略少,孤路无援,岔路多逢,有道路不同岔路逢,它的路多了一些禅道之义,下山即上山,上山即下山,令人费解,然上则陡若攀梯,下则悬若垂绳。其路阶杂然无序,且滑且倾,故更险。
青城乃是道教发祥之地,道家名山,其幽自然,然其幽更多的在接近山顶之处,或许是其道漫路远,当凌者少,亦或许是其静肃庄严,虔诚者多。我等共六人,只一人为我真友,伊可算女中豪杰,一马当前,遥遥领先,我自信步尾随,独我两人率先当凌绝顶,虽揽众山小,会头望却一山还比一山高。两人相与并列同行,轻松畅谈,欢愉之至,或遇路险,执手相扶,遇贩水乔商,购以相赠,契合言语推心置腹,影形流嵌山林小道之间,自由脱俗,仿佛独占却万眼风云山林。相行忘时,不觉天色突变,方顾及后行四友,通信催促。两人遇一亭台而坐,伊觉小饿,便贵买山林小贩之玉米。相坐浅谈,余无不叹怀,伊学之**令人不甚理解,旅途在外仍不忘日常学习计划,竟取书而记。余感怀自己往昔无所事事,有失正真之大学,激勉之下,余便暗暗决心,勿费年华!等数时终待满六人速速下山,求车,劳返,分别之际,仍恋恋不舍,相送车站,挥手自兹去。复又一人,独行孤去,猛然举头,见满月阑珊,月光清暖,双腿瑟瑟,两目微波——清寒。
今日中秋月圆,舟车劳顿,亏足一日,但也不虚此行。幸能从一真友处,颇受感悟,或深浅人生,或冷热世俗,虽不可夸以为醍醐灌顶,但略尤使余幡然体悟,自领真理,不可深透,透则不以为真。但理是中秋满月不得不续诗一首,以感四季轮回又是秋,百感交集总是愁:
烟锁池塘柳,
月开故园楼,
欲问君何处?
思念满寒秋。
(本章完)